高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传承红色文化策略

2024-04-25 14:09雷元艺
高考·上 2024年2期
关键词:百合花高中教育红色文化

雷元艺

摘 要:红色文化蕴含丰富的教育价值,是学校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的重要素材。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渗透红色文化,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本文主要讲述红色文化与红色教育的基本概念,探讨了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并以《百合花》为例展开详细分析。

关键词:高中教育;语文教学;红色文化;《百合花》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思想品德与审美情趣,使其形成良好的价值观一直都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语文教材包含了许多与红色文化存在联系的文章,为红色文化教育创设了良好条件。高中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素养一直都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因此,高中语文教师理应在教学方法层面进行调整,基于课文本身渗透红色文化,以此对学生展开教育,为学生的个人发展带来有效帮助。

一、红色文化与红色教育

(一)红色文化

现如今,学术界出现了多种红色文化的概念。广义层面指的是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运动整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人类进步文明综合。狭义层面指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历史进程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的实践中创造出的物质与精神财富综合,是对该过程进行反映的中国特色文化。红色文化具体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是红色物质文化、红色精神文化以及红色制度

文化[1]。

(二)红色教育

红色教育是指以红色作为时代精神内涵的象征、务实的落点在于教育。红色教育不局限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时期,还包含我国历史各个时期,如古代、近现代、现代等阶段的先进事迹和时代精神。教育者应当结合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将红色教育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指导学生学习和吸收,并运用于日常学习与生活中。通过开展红色教育,能够充分发扬红色文化在革命建设工作中形成的寶贵精神;能够增进广大人民的爱国情怀,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促进党的思想建设,实现资政育人的目标;能够促进党性修养教育,打造优良的育人环境。

然而,由于部分红色文化与学生所处的时代存在一定距离,学生很难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也较为浅薄和片面,产生了对红色文化缺乏兴趣、不愿学习等负面情绪,对红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渗透造成了影响。因此,新时代的教师理应在教学方法层面做出创新,运用不同的教学资源(影音资料、线上博物馆)打造现代化课堂,缩短学生和红色文化之间的距离,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开展创设良好的条件,为学生的个人发展提供帮助。

二、高中语文教学融入红色文化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科技的快速进步,使得高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变得日益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思想的干扰,影响自身正常学习,甚至养成不良习惯。教师通过在课堂中融入红色文化,能够有效充实学生的精神内涵,防止其被不良意识形态所腐蚀,逐步转变学习态度,将个人精力全部放在学习层面。久而久之,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便会被完全激发,从而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所在[2]。

(二)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

中华优秀文化历经数千年岁月,对其继承与发扬,能够强化民族自信感,从而推进民族复兴。语文教材本身便是重要的文化载体,教师通过对教材中的红色文化素材予以利用,打造高质量课堂,以此对学生展开文化熏陶,不但能够强化其对红色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而且还能促进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播。

(三)促进学生的人格形成

伴随经济的发展,社会人群的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物质生活在不断丰富的同时,精神生活却变得越发贫乏。特别是正值青春期的高中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仍处在形成阶段,尚不成熟,在受到网络中各类负面思潮影响后,很容易形成不健康的人格。红色文化蕴含着多类积极的思想内涵,将其渗透于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便能对学生展开积极引导,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能够正确判断对错、是非以及好坏,从而形成正直的、良好的个人品格。

(四)厚植学生的爱国情怀

不论战争时期还是和平年代,无数中华英雄儿女为祖国的领土完整与人民的尊严与外敌顽强抗争着。这些故事在纳入语文教材之后,通过向学生传递红色文化教育,能够促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背后的民族文化,使得内心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被完全激发,逐步树立为祖国奉献自我的理想。在未来的生活中,学生会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我能力。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的方法

(一)创设教学情境

在日常学习中,很多学生对红色文化缺乏关注与了解,无法从教材里面将“红色文化因子”提取出来,并予以研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理应基于教材内容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其中自由体会,让学生在感受的过程中完成知识学习,体会到红色文化的价值和特色,进而使得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例如: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的课文《百合花》主要以“百合花被”为线索,讲述了“我”、通讯员和新媳妇之间的故事。课堂教学目标主要包括4项:

①通读课文,厘清故事情节,概述小说主要内容。

②把握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理解典型细节对人物形象刻画的作用。

③把握情感,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意义。

④感受军民的深厚情谊、战争中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教师若想直接完成4个目标存在一定难度,尤其是目标④,身处和平时代的学生根本无法体会战争的残酷,很难深入感受军民之间朴实无华的深厚情感,自然也很难理解百合花的象征性。为此,教师可以先用一段开场白作为引领:“1946年的中秋,正是解放战争激战正酣之时。无数解放军战士正在前线浴血奋战。”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解放战争》纪录片的片段:战场上,炮火连天,黑烟滚滚,一个个年轻的战士在敌人的弹雨中倒下,同时又有新的战士继续奋力向前冲。镜头一转,画面来到后勤阵地,医生正在竭尽全力为伤员治疗,旁边的护士负责包扎,窄小的空间中,一个个担架来回移动。视频影像具有很强的刺激性和直观性,学生瞬间就能进入情境之中,切身感受战场的残酷氛围。接着,教师提问:“大家看完后有怎样的感受?”学生经过认真讨论之后,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没有共产党、没有伟大的解放军战士,就没有我们的新中国!”“现在来之不易的和平都是无数英烈用自己的鲜血换来的!”基于学生们慷慨激昂的发言,教师做出总结:“正如大家所说的那样,新中国来之不易。在解放战争中,数以万计的年轻战士永远倒在了战场上。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讲述的文工团的“我”与年轻的通讯员战士以及新媳妇的故事,下面我们将进入到学习活动之中。”通过前期情境引导,学生对课文学习充满了兴趣,同时心中红色文化的种子已经扎根,待欲萌发、生长[3]。

(二)提出探究问题

提起红色文化,很多高中生的认知便会停留在“爱国主义精神”,认为红色教育便是爱国主义教育。事实上,“爱国”只是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历史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人物,他们身上的点点滴滴都值得学生学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红色文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提出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对英雄人物展开学习,转变自身的理念,提高自身综合素养[4]。

在完成课堂导入之后,教师带着学生阅读《百合花》,并引导学生概述全文。待学生对文章内容熟知后,教师将重心放在故事的人物上面,进行提问:“通过学习,大家认为故事里年轻的通讯员有着怎样的性格特征?”学生想了一阵,给出了多个答案:“天真纯洁,充满朝气。”“憨厚朴实,拘谨腼腆。”“不善言辞,诚挚认真。”“不畏牺牲,舍己为人。”教师针对最后一项展开进一步提问:“大家是从哪个片段里得知通讯员‘不畏牺牲,舍己为人的?”某个学生回答:“故事里的担架员表示,他们一群人困在了某个小巷子里面,忽然飞来了一颗手榴弹,落在了附近,在这危急的时刻,通讯员让所有人趴下,而自己却扑在了上面。”这时,教师提出新的问题:“那么,大家觉得故事中的新媳妇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淳朴善良”“腼腆羞涩”“充满爱心”。教师再将重心放在最后一项进行提问:“新媳妇一开始并不同意借被子给通讯员,大家是从哪里得知她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问题存在一定难度,某个学生思索了很久才给出答案:“新媳妇之所以一开始不同意借被子给通讯员,是因为这条崭新的花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她才刚刚过门不久,因此才面有难色。而她很快便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在主人公‘我向她求借时,她毫不犹豫便答应了,并希望通过缝补通讯员衣服绽开的破洞而表示歉意,可惜未能如愿。而新媳妇再次见到通讯员时,通讯员已经壮烈牺牲。在众人的质疑下,新媳妇义无反顾地继续为通讯员缝补破洞,并将自己的花被子盖在他的身上,永远送给了他。”基于学生对两个人物的分析,教师做出总结:“无论是通讯员还是新媳妇,他们身上都体现出了无私奉献的特点。在解放战争期间,通讯员作为解放军的代表,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时刻做好了为国捐躯的准备,他的形象代表着当时解放军的形象。而新媳妇作为老百姓的一员,刚刚经历过抗日战争,生活困苦,崭新的花被子是她唯一的嫁妆,也可能是她最重要的财产,但是面对前线战事的需求,她也毫不吝惜地借了出去。在那个时期,这样的人有很多很多,因此新媳妇也是百姓形象的代表。解放战争的胜利,是解放军和老百姓共同的胜利,正是大家艰苦奋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才能取得这样的结果。这便是红色精神!”这时,一名学生表示:“我明白了为什么文章的题目为‘百合花,百合花不但是文章重要线索被子的花纹,同时也代表着纯真、高洁、美好的心灵[5]。无论是通讯员还是新媳妇,他们都有着这样的心灵,从而展现出革命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且纯洁的友情,这也是红色精神!”基于这名学生的回答可知,大家已经深刻理解了红色文化的内涵,心中红色文化的种子已经快速成长。

(三)开展教育活动

红色文化教育涉及的内容有很多,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取得结果,教师单纯安排学生进行课文学习,无法收到预期的效果。为此,教师应当抽出一定的时间组织学生开展教育活动,诸如唱红歌、读红书、看红色电影、参观红色革命基地等,以此引导学生接触更多红色文化的内容。在自我感知和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对于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便会变得更为深刻,进而使得自身综合素养得到提升。

在完成课文《百合花》学习之后,教师便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身边的工具拍摄一部课本剧。由于课本剧拍摄具有一定难度,因此全班共分为三组,男女生平均。经过内部讨论,小组自由安排演员,其余人员担任导演、编剧、摄影以及后勤等职位。为了保证表演质量,教师为学生提供红色文化学习网站,让学生浏览,了解更多时代背景知识,从而能够深入感受、揣摩人物形象,为表演增色。同时教师还可以和学校周边的服装店合作,利用班费为学生租借表演用的服装。在剧本改编的过程中,学生便会将自己代入作品之中,置身于解放战争时期,感受战士们心中的革命精神。在完成拍摄之后,教师安排各组学生轮流使用教室的多媒体进行播放,谈一谈自己在参与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分享自己认为的“红色精神”,并从自己的角度出發,畅想传承红色文化的方式。学生的想法各异,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意见。最后,教师将学生拍摄的作品上传于网络平台中,一方面获取更多的外部评论,对学生起到激励作用;另一方面则是进一步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范围,促使更多人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此,学生心中红色文化之花便尽情盛放,芳香四溢,香满神州大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红色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工作的主要动力,为民族复兴创设了优良的基础条件。高中语文教师应当积极学习红色文化,时刻将红色文化作为日常教育工作的重要指引,深入研究、持续总结,并结合教育实践合理利用,以此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长此以往,红色文化便能和高中语文教学彼此促进,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促进学生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韩静.“红色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践行策略[J].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教育科学,2023(2):3.

[2]罗贤梅.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红色文化教学渗透[J].百科论坛电子杂志,2020(8):1006-1007.

[3]赵艳艳.地方红色文化资源融入中学语文课程的路径研究:以四平市为例[J].学周刊,2023(10):13-15.

[4]付香成.弘扬红色文化提升语文素养[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1(8):66.

[5]李媛.浸润式研学:高中语文革命文化项目化学习策略:以“品读红色家书”项目为例[J].天津教育,2022(34):15-16.

猜你喜欢
百合花高中教育红色文化
百合花
一朵百合花
高中教育如何才真的“为了学生好”
试论新媒体对高中德育的机遇、挑战及其应对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新课改下高中美术的教育创新之再思考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高中美术鉴赏课德育渗透思考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