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户时代浮世绘分析

2024-04-25 15:00柳贺翟清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浮世绘印象派起源

柳贺 翟清

摘要:浮世绘在日本美术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被誉为日本民俗的“百科全书”。江户时代前后两百年是其产生及发展的重要时期,直至19世纪末,日本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浮世绘逐渐被“文明开化绘”所取代,逐渐走向衰败。浮世绘对西方印象主义影响极大,对印象主义绘画风格的确立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浮世绘;起源;发展;影响;印象派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门独特的艺术形式,对19世纪的欧洲美术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据考证,“浮世绘”一词最早出现于1682年风靡一时的小说《好色一代男》。日本社会对“浮世绘”一词有不同的解读,一种看法认为它是一个来自佛教的词汇,相对于佛教中西方净土世界,我们人生活的这个世界因不稳定、虚幻、漂浮,所以被称为浮世。一种为字面解读,即一个浮华的世界,虽繁荣热闹,但是昙花一现。还有一种解读为人生就像大海里的一艘船,随着海浪摇曳,无目的地漂流,给人一种生命无常、漂浮不定的感觉,这样一种对空虚无常心理的绘画表达形式,叫作浮世绘。浮世绘的整个发展历程二百余年,可大体划分为三个时期:从1650年至“一枚摺”的出现,这一时期可称为“萌芽发展期”,套色版画的出现到美人画的成熟时期可称为“全盛怒放期”,风景花鸟画的出现至明治维新时期被称为“衰落凋零期”。在二百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出现了几十个浮世绘流派以及数千位浮世绘画师,对日本美术史及世界美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一、浮世绘的起源

(一)中国印刷技术的传入

中国明清时期文化发展繁荣,小说、戏曲故事等通俗读物被大量地印刷传播,这促进了中国明代的手工业与出版业繁盛发展,雕版印刷技术极为精湛,彩色套印技术被广泛使用,呈现出规模大、地域分布广的等特点,北京、南京、苏州等地聚集着大量的印刷工坊。徽派图版雕刻技术使插图成为书籍的重要部分,便于读者理解。明代可谓中国古代印刷最为兴盛的时代,随着中日文化交流的深入,中国的印刷技术传入日本,直接刺激了日本的出版业、印刷业和雕刻行业的发展,为浮世绘的产生与繁荣奠定了基础。

(二)日本社会市民阶层的崛起

1603年,名为江户的城市在日本崛起,江户即现在的东京。当时日本的天皇所在地京都还是名义上的首都,但是日本实际掌权者德川家康将将军幕府设在江户,将江户打造成了可以与京都抗衡的新城市。随着城市的崛起、社会经济的发展,由手工业者与商人组成的新兴市民阶层逐渐成为江户社会主要的阶层。新兴的市民阶层相对于农民、读书人来说有很大的不稳定性,丰厚的经济收入与低下的社会地位激发了这一阶层独有的艺术审美,他们将思想意识反映在具有突破性、创新性的艺术需求上,因此产生了大量体现市民意识、市民趣味的文学艺术作品。在当时,这些作品是庸俗的、低级的,但在今天看来却具有强烈的人性解放的意味。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浮世绘深受典型市民的追捧,完全服务于市民阶层,代表了当时市民的艺术情趣与审美。

二、浮世绘代表画家

(一)创始人——菱川师宣

菱川师宣是被公认为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创始人,被称为“浮世绘鼻祖”。1618年,菱川师宣出生在织染世家,自幼跟随父亲学习绘制绣花图案,1657年前往江户学习绘画并为市井小说绘制插图。菱川师宣深受中国版画影响,创造了绘画与版画相结合的手法,其贡献就在于他第一次把书籍插图的绘画独立出来,形成一个独立的画种,可以单独进行张贴悬挂。1672年,菱川师宣第一次出版署名绘本《武家百人一首》,此绘本描绘的是历史上百名武家歌手的坐像,画面中人物与文字各占画面一半,自此开启了浮世绘发展新篇章,具有划时代意义。为了满足富有阶层和个别顾客的需求,菱川师宣还将部分作品用彩笔手工上色,如《吉原之体》系列中的《扬屋大寄》等,为后来多色套版的出现埋下了伏笔。他吸收大和绘柔丽的线描手法,使以往版画的僵硬线条变得灵动且富有弹性,很好地表现了女性娇媚优雅的性格。据统计,菱川师宣在约25年的画师生涯中,共创作了120余幅单幅版画和60种以上的绘本,总量超过2500幅,其质量与数量远远超出此前许多画师,大大提高了木版画的地位,为确立浮世绘形式并使其广泛传播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二)“锦绘”开创者——铃木春信

铃木春信对于日本浮世绘来说是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其最大的贡献是把早期相对单纯的墨摺纸绘(单色版画)发展到了锦绘(彩色版画),他是第一个使用10种以上颜色的画师,奠定了浮世绘线和色彩结合的基本形态,自此确立了浮世绘的绘制流程。浮世绘的制作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由画师画出一张画稿,包括线条、造型、颜色的搭配和版式的设计。第二阶段由雕版师根据画稿把它雕成多块木板,包括线稿板与色稿板,其中色稿板根据颜色种类数确定木板的数量。第三阶段由印刷师给木板上色并拓印到纸上。因此,我们所看到的浮世绘作品不是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在画师、雕版师、印刷師默契配合下完成的。铃木春信对浮世绘的另一大贡献是自创“春信式”技法,将以女性为题材的作品确立为浮世绘的重要部分,是第一位以美人画闻名的画家。他的作品突破了春宫画这个狭隘题材的束缚,开始把视线的触角伸向市井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大众中发现美。他笔下的美人形象堪称经典,受到市民的极大欢迎。《门前的幽会》(图1)是铃木春信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他充分利用柱绘的狭窄构图,让两个人并排站在一起,用两侧垂直的边缘切割出来,呈现一种从门缝中窥视一对恋人的感觉,反映了铃木春信高超的画面经营能力。此外,铃木春信的作品中常题写和歌、汉诗和俳句,营造出诗情与画意呼应,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

(三)“续绘”开创者——鸟居清长

鸟居清长作为鸟居派第四代传人,因创作出独富特色的美人画,在18世纪70年代广受追捧,成为浮世绘行业中的翘楚。他的作品题材不同于铃木春信选择的知名美人,而是聚焦于江户社会市井中的百姓,表现现实之美。鸟居清长深受中国屏风绘画的影响,大胆革新,突破画面构图局限,将单幅锦绘发展成由多幅连接起来的大画面,几幅图为一组,每幅既相对独立,又拥有连续共同的背景,既可单幅欣赏,又可以连成一组完整的画面,衔接自然流畅,自此开启了浮世绘“续绘”时代。鸟居清长在1782—1784年创作的《当世游里美人合》是其典型的代表作品,作品线条流畅自然,色彩绚丽华美,画中美人身材颀长,柳腰盈盈,风韵十足。其作品让观者强烈感受到一个崇尚物质、追逐享受而又活力充沛的江户社会。

(四)“大首绘”开创者——喜多川歌磨

喜多川歌磨是18世纪90年代继鸟居清长之后活跃于日本浮世绘画界的绘画大师,早年他模仿鸟居清长的绘画风格,后独创绘画技法“大首绘”。“大首绘”即画面省略华丽复杂的背景,强调人物头部特写,捕捉画面人物的细腻心理变化,披露内心世界。他凭一己之力,将浮世绘的发展推向了巅峰,为浮世绘的繁荣发展作出卓越贡献。1793年,喜多川歌磨出版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作品《歌撰恋之部》系列,这部作品改变了传统浮世绘注重整体、忽略细节、局部服从整体的绘画思路,深度挖掘人物轮廓与五官作用,刻意夸大描绘人物面部表情及心理动态变化。画中线条优美,色彩柔和,人物姿态妩媚,营造出强烈的视觉趣味,表现了江户时代社会市民阶层的享乐趣味。法国文学家龚古尔在《歌磨》一书中评论道:“喜多川歌磨在描绘人物形象时既遵循日本的传统,又在这些似乎欠缺人性的冷漠表情中注入了爽快利落的优雅,是具有深刻精神洞察力的画家。”①

(五)肖像大师——东洲斋写乐

东洲斋写乐在日本浮世绘发展史上是一位独特且极具戏剧性的绘画大师。1794年他发表了一组役者大首绘作品,因造型新颖、内容独特而广受关注,他在10个月内连续发表140多幅作品后销声匿迹。日本美术评论家曾这样评价他:“东洲斋写乐像是彗星一样照亮了当时浮世绘的画坛。”东洲斋写乐专攻役者绘,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视角解读歌舞伎,通过夸张的漫画手法刻画演员的表情与动作,开创了浮世绘人物创作的新形式,其强烈的个人风格在整个浮世绘艺术中都是独一无二的。《濑川菊之丞》是东洲斋写乐的重要代表作品,画面记录了人物瞬间的表情变化,简洁的线条勾画人物的五官,打破五官之间的大小比例,突出硕大的鹰钩鼻特征,完美表现描绘对象的人物性格特点。德国著名学者尤里乌斯·科特在1910年出版的著作《东洲斋写乐》中这样评价:“他的作品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形象,综合了大理石般的静寂与富有激情的运动感,拥有只属于最高艺术品的永恒价值。东洲斋写乐可与荷兰画家伦勃朗、西班牙画家鲁本斯齐名,并称之为世界三大肖像画家之一。”②

(六)风景大师——葛饰北斋

葛饰北斋是19世纪活跃于日本画坛极具影响力的一位浮世绘画家,其自幼熱爱绘画,16岁学习刻版,19岁拜师正式学习浮世绘,直到60岁才成名。葛饰北斋摒弃传统,绘画创作融入中西方绘画语言,他将空间、透视、明暗等植入画面之中,打破传统平面效果,掀开了传统浮世绘发展的全新面貌。葛饰北斋在19世纪30年代历经5年,创作了著名代表作品《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按不同时间、不同角度、不同季节,全方位地展示了富士山这一主题,成为浮世绘最高水平的代表作品。在《富岳三十六景》系列作品《神奈川冲浪》(图2)中,咆哮的浪花冲击着小船;《凯风快晴》(图3)中,通体橘红的富士山在湛蓝色天际的衬托下愈发夺目,层次有致的云层将背景推向远方。两幅作品一动一静,相互呼应,趣味盎然。

三、浮世绘对西方社会的影响

1917年,周作人在《日本之浮世绘》一文中写到浮世绘在中西方受到的不同境遇:“日本昔慕汉风,以浮世绘为俚俗,不为士大夫所重。逮开关后,欧土艺术家来日本者,始见而赏之,研究之者日盛。”③早在17世纪,日本就与欧洲存在贸易交流,浮世绘随之传入欧洲,至19世纪末期,浮世绘大量流入法国,巴黎艺术界“日本风”风靡一时。此时的欧洲正值印象主义画派兴起,追求明亮的色彩、注重表达自我感受。众多印象派画家在浮世绘作品里找到创作灵感与突破,在题材选择、画面构图、线条运用、色彩运用、绘画技法等方面深受浮世绘的影响,在印象主义著名画家马奈、莫奈、德加、凡·高的大量作品中都可发现浮世绘的痕迹,可见浮世绘对印象派风格的转变与新风格的形成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我国著名文化学者、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王鲁湘教授曾总结道:“蝴蝶的翅膀是在苏州扇动的,越过东海,到了东京湾,在江户掀起了浮世绘的大浪,这波大浪再一路拍到大西洋那一边,在法国登陆,就形成了滔天的巨浪,完全改写了人类的美术史。”浮世绘起源于中国,作为代表东方美术的一种形式,迎合了19世纪欧洲美术变革的需要,在西方社会收获了极高的评价,生动真实地展示了江户时代的日本社会面貌,对研究日本社会与文化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柳贺,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外国艺术理论。翟清,男,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美育。

注释

①北京大陆桥文化传媒:《浮世绘》,青岛出版社,2010年版。

②(英)杰克·希利尔(Jack Hillier):《浮世绘》,温嘉宝,译.湖南美术出版社,2017年版。

③周作人:《一蒉轩杂录·日本之浮世绘》,《叒社丛刊》,1917年第4期。

猜你喜欢
浮世绘印象派起源
圣诞节的起源
「印象派画家」金农
奥运会的起源
清明节的起源
浮世绘
万物起源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印象派大师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