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没骨花鸟画中的传承与创新

2024-04-25 16:06鲁恬瑞
收藏与投资 2024年4期
关键词:当代花鸟画

摘要:花鸟画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情感。在当代艺术潮流中,传统的花鸟画是否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作为一种艺术表达方式继续得到传承,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将探讨当代花鸟画的发展现状,剖析传统与当代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的碰撞与融合以及艺术家们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创造出更富有当代感和创意的作品。

关键词:花鸟画;当代;没骨

一、传统花鸟画的艺术魅力

花鸟画起源于古代中国,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历史的长河中,花鸟画一直是文人雅士们的喜好,被视为一种精致高雅的艺术形式。传统花鸟画以写实手法为主,注重形神兼备,力求表现花鸟的栩栩如生。花鸟画的历史可追溯至唐代,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瑰宝。其早期主要在文人雅士的圈层中流行,被视为一种表达思想情感和审美追求的方式。

传统花鸟画以其独有的艺术特点脱颖而出,如构图精巧、用色淡雅、线条流畅。画家们在追求花鸟真实形态的同时,也注入了自己的情感和哲理,使作品更具思想深度。这些传统技艺的特点为当代花鸟画的研究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遗产。

随着世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受西方艺术的影响,中国当代花鸟画的发展呈现出中西融合的趋势。当代花鸟画家将中国的没骨法与西方传统画法相结合,在技法、色彩、构图等绘画语言上进行创新,在继承传统花鸟画理念的同时增强了时代特性。写意花鸟画与工笔花鸟画在表现画家情感和意境上有着很大的区别,写意花鸟画通过似是而非的笔墨传递情感,使观者能够通过画面与画家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花鸟画面临一系列困境与挑战。审美观念的变化使得传统花鸟画在某种程度上显得过于古典,难以引起年轻一代的共鸣。一些当代艺术家通过创新,使花鸟画焕发新的生机。他们采用了更加创新的表现手法,结合当代艺术的语言,创造出一系列独具特色的作品。这些尝试不仅在艺术上取得了成功,也为传统花鸟画的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

二、传统与当代的碰撞

当代艺术家选择在创作中保留传统花鸟画的元素,如传统的构图方式、用色手法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能够吸引当代观众的眼球。

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创作多以物体的固有色来描绘物象,以表现色彩的装饰性和象征性为主。随着当代审美的深刻转变,艺术家创作当代写意花鸟画的重心转向主观的情感表达,这使画面既带有传统技法和色彩观念,又带有夸张、自娱的时代性。

当代写意花鸟画家吴冠南先生将传统与当代进行结合,在艺术创作中他提出“传统要在范式之内做到极致”的观点。他继承了徐渭在创作中用水的方法,通过色和水的碰撞丰富了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在他的《春风大雅》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舍弃了传统的皴法,利用双钩填彩法与墨色相结合的方法,突破了固有构图,墨色在他的创作中只是作为一种颜色存在,利用枝干的墨色和石头的彩色构成画面的意境,融合传统花鸟画中写实与写意两种风格,这不仅是对传统技法的创新,更是当代思想的融合和当代花鸟画的创新。

当代写意花鸟画家赵宁安有深厚的基本功,在创作过程中,他通过各种绘画工具对景写生,练就了扎实的素描、速写基本功。同时写生训练还造就了他耐心、细心的性格,能够准确地抓住事物的精髓进行描绘。在绘画技法上,他采用“白描”的形式,用线来刻画物体,较少使用明暗或者块面造型。赵宁安的白描融合了西方速写、素描的基础,融合西方绘画观念,发扬了中国传统技法。

一些艺术家选择在创作中保留传统花鸟画的元素,如传统的构图方式、用色手法等。通过这种方式,他们试图在传统与当代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使作品既具有传统的韵味,又能够吸引当代观众的眼球。

王雪涛,原名王庭钧,1923年拜师齐白石,“雪涛”一名也是齐白石为他改的。成为师徒后,齐白石十分重视他,不仅是因为他稳重的人品,也因为他极高的才华。阅读齐白石和王雪涛之间的信件,我们发现齐白石为他作画、题画众多,王雪涛并没有一味地继承,而是在齐白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画风。

王雪涛在形成个人画风之后画艺突飞猛进,他的牡丹成为近现代花坛名家中公认的“牡丹之王”。其牡丹用色娇而不媚,用笔法表现厚实的空间,这种用笔用色的技法也被人称为“散碎叠加法”。在画牡丹上,王雪涛提出三点问题。首先,过于绚丽的红绿色搭配属于“甜俗”病;第二,粉厚色濃,色墨混浊是“脂粉气”太重;第三,造型僵硬,用色均匀是“工艺气”。

避开这三种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写生。王雪涛非常注重写生,尤其擅长描绘大自然中的昆虫,通过色墨结合的方式,以色衬墨,以墨显色,再融合西方色彩观念,达到整体色彩协调,通过色彩突出花鸟的动态表现。

王雪涛将前人的绘画技法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出“三线五字法”也就是主线、辅线和破线三种构图理论:用直线、曲线,或是墨点、墨块来表现花鸟,例如他的《梅花喜鹊图》(图2)体现了“三线法”,以花枝中最粗壮的枝干为主线,小的枝干与主枝形成一定弧度,在辅助主体的而同时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同时两只喜鹊伫立枝头,使主枝线的走势发生了变化,喜鹊与梅花形成呼应,为画面增添了无限生趣。

在大尺幅的创作中,王雪涛用多组“三线”相互配合,在小写意花鸟画创作中,王雪涛以“五字诀”“引、伸、堵、泻、回”为标准来表现画面,“引”是指将气质或者神态留在画面中,通过线将其他物象的气势引至别处;“伸”指让画面的气向画外扩散,以达到增强画面张力的效果;“堵”指在画面中通过物象堵住画面中的气,防止气外泄;“泻”指通过外展或留白的方式来达到画面的疏密和谐;“回”指通过画面呼应的方式将前面“引、伸、泻”的气势收回。在《荷花翠鸟》(图3)这幅作品中,一片荷叶从枝干上自然垂落,左右上角分别有深浅不一的荷叶作为呼应。画面中用中墨勾勒出杂草穿插其间,这些杂草不仅形成了不同的块面,还起到了将画面的气势“堵”住的作用,从而保持了画面的均衡。下方游动的蝌蚪则将画面的气韵收回,使得整体画面更加和谐统一。

合理运用“五字法则”,能够有效地指引画面的动态和气势走向,并使画面达到高度的和谐。

三、传统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

当代的画家在构图理念和表现形式上受西方的绘画影响,不断地碰撞和融合,构图采用整体和集中的视角,运用平视、俯视和散点交错等构图法,加上内容之间的疏密、形状、大小的对比,使画面形成层次的变化,打破了写意花鸟画中传统的折纸法构图的观念,充分利用空间和场景穿插交叠、虚实疏密的形式,建构画面构图的新面貌。

在画家郭怡孮的作品《水香》(图4)中,画面整体为满构图的形式,采用点线面的构成关系,在荷花的形态上采用了不同的对比关系,荷花近大远小的关系,香蒲草高低错落的位置以及主体与荷叶之间虚实的关系使得画面极具平衡感。大片色彩的表现以及空白部分的墨点点出环境,并且还运用了王雪涛“引、伸、堵、泻、回”的构图理论表现作品态势,这样的写意花鸟使作品构图的艺术形式有一个全新的表达。

无论是哪一种视角下的创新和变革,都是从新维度对写意花鸟画进行的深入探究,不同的生活环境和审美追求体现了当代写意花鸟风格的差异和个性。

四、结语

当代没骨花鸟画在传统与当代的碰撞中展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通过解析著名艺术家的作品,我们不仅见证了传统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也看到了当代艺术家们在这一领域的深刻思考和创作实践。未来,传统花鸟画将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为我们呈现更加多彩的艺术世界。

在未来,传统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将继续成为艺术家们关注的焦点。如何在传统的基础上注入新的元素,使花鸟画更好地适应当代社会的需求,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艺术市场也在不断变革。传统花鸟画是否能够在市场中找到新的发展机遇,取决于艺术家们的创新能力和市场需求。未來的艺术市场将如何影响花鸟画的发展,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

当代没骨花鸟画作为传统艺术的一种延续,面临传承与创新的双重压力。通过传统与当代的对话,艺术家们在这一领域中不断探索,创造出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作品。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艺术市场的变革,当代花鸟画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我们呈现更加多彩的艺术世界。

作者简介

鲁恬瑞,女,汉族,陕西渭南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花鸟画。

猜你喜欢
当代花鸟画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吴国良花鸟画选
工笔花鸟画
寧靜以致遠——简评张峻民的花鸟画
院体花鸟画是怎样来的?
卓尔不群——顾光明花鸟画欣赏
关于当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和发展分析
论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及其对当代中国的启示
中国中产阶级音乐的人文观察
论当代女摄影师作品中的个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