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讨

2024-04-26 07:13周焕冰
少男少女·教育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自主管理全面发展双减

周焕冰

摘 要:促进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效率提升,重视“初中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研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因此,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结合社会对人才发展的需求,对“双减”政策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进行研究。通过引导学生增强自驱力,彰显学生主体性、运用合理化的教学方式,提高班级管理有效性的策略,达到班主任对教学管理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以及学生的自控力和判断力,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最终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可持续发展人才。

关键词:“双减”政策;自主管理;全面发展

“提质增效”是实现班级管理水平的关键,在“双减”政策的作用下,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对班级管理过程进行完善,有助于提高班主任管理的综合水平,对学生的班级意识、团队精神等培养有推动作用。有效的班级管理,可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班主任要引导班级管理向着合规的方向发展,并高度关注教学和管理方式的优化,从而保证班级管理的环境得以构建。在这一视角下,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与校外培训负担工作中,通过班级管理解决初中生负担过重、短视化、功利性问题,要从班级环境、学习环境等角度,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健康发展。

一、班级管理工作的特点

教育部《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中指出,初中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施者,也是学生管理相关工作的执行者。因此,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分析学生的思想、心理、生活状况等,并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引导、内部管理等工作,从而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此外,班级日常管理工作中,维护班级的日常秩序,引导学生的规则意识、责任意识以及集体荣誉感,对提高学生的班级生活水平有促进作用。因此,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的过程中,要考虑初中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差异化,并对学生进行自我培养,从心理角度分析学生的心理差异,对班级管理过程进行完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

(一)发挥学校作用,促进家校合作

建立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对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因此,在开展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与家长之间建立密切的联系,将学校教育逐步延伸到家庭中,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对学生心理管理、行为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开展有促进作用。以班级为载体,发挥班主任的关键引导作用,广泛利用班级资源、家庭资源、社会资源等,结合德智体美劳的育人目标,合理设计不同的班级实践活动,营造学校、家庭、社会等层面的良好育人环境。在实现这一管理目标下,利用智慧教育平台进行信息沟通,在尊重学生、家长意愿的基础上,灵活调整家访方式,以全面家访与家校协同等多种方式进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成长环境,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信息依据。家访工作的开展,要以学生成长、家庭教育以及家校合作等为依据,从而形成班级管理合力。

(二)落实班级服务质量,“五育”并举同发展

落实“双减”要求,其本质是提高班级管理质量,通过班主任的引导,提高学生的素质,促使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学习,帮助学生彻底抛开学业的负担。将“双减”工作与班级服务工作结合在一起,坚持“家长资源、校内实施、有效监督”的原则,完善班级管理工作机制,提高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综合水平。班主任可结合自身优势以及学生的特点,大力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资源,丰富班级服务内容,进一步提高班级服务质量。例如,开展班级活动、社会实践、野外实习、研学旅行等活动,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困难,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兴起爱好。班主任在落实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制定“劳动清单”,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班级内开展有效的劳动实践活动,并在班级管理与劳动活动中,启发学生的劳动意识,磨炼学生的劳动意志。五育视角下,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要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角度,对班级管理方式、实践活动等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初中班级管理的综合水平。例如,以重大节日为依据,对实践活动内容进行拓展,将“劳动清单”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行为、社会生活等有机结合在一起,丰富学生的劳动体验,培养学生动手劳动能力,深化学生对劳动技能的理解与热爱,对强化班级管理工作的引领作用有现实意义。班主任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市场调查、养殖场考察、足球场草皮保养等联系实际的主题活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形成“一班一品”的管理机制,促进班级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

(三)对学生心理和学习进行引导

由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所以在初中阶段,学生的思想会发生转变,虽然还没有较强的自制力和判断力,但自我意识逐渐提升。所以,教师在学生成长和学习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班主任应该针对学生个体的差异性,为学生制定出符合自身发展的学习计划和人生规划。其二,在日常的班级管理中,教师应該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变化,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除了家长之外,学生和班主任相处的时间更多,与学生家长相比,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上的变化最为了解。例如,班主任举办每周班会,利用班会的时间,与学生共同探讨,制定班级管理条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班级管理工作中,从而促进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自我规范。这样做既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又能够培养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引导学生遵守纪律,完善班级规章制度。心理引导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会产生直接的影响,所以,从心理角度,帮助学生减负,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促进作用。例如,播放励志视频,引导学生的思想,并根据视频内容开展讨论会,分析学生的心理动态变化,并在心理、行为等层面进行引导的前提下,提高班级管理的综合水平。

(四)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不同层次的管理

一方面,教师在管理班级时要对学生细致观察,从而做到对学生管理的平衡。教师在管理工作时应该明确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而差异性造就了学生成绩的高低、在课堂表现的能力,身为班主任一定要对这些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另一方面,在明确“双减”工作重要性的前提下,要将“减负、增效”融入班级管理中,将自主、合作、探究等理念贯穿到班级活动中。积极发挥学生本身的主体作用,改变班级活动形式,并从师生互动的角度,关注学生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差异性变化,并在班级活动中进行引导。例如,结合班级管理需求,重视团体游戏的社会化教育功能,引导学生遵守道德规范,与此同时,班主任协助科学教师,积极开展亲子教育活动,例如,组织学生参观设施大棚,了解蔬菜种植情况,并从班级管理的角度,鼓励学生观察蔬菜的生长过程,并拍照记录,在科学实践活动中,鼓励学生在班级里展示自己的成果,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有现实意义。此外,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要积极挖掘校内资源,进一步丰富学生的班级生活,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差异化的班级管理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在优化班级服务管理机制的前提下,可通过班级活动整合与拓展,让学生发现个人特长,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结论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的过程中,需要创新管理方式,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还使学生的自控力和判断力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在日常的工作管理中,教师应该以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工作中的不足。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班级管理方式及时的进行调整,从而慢慢完善班级管理体系,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成长,从而培养出新一代优秀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燕萍,李清燕.“双减”背景下家校共育情境教育策略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3(02).

[2]吴茹虹.“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在中学生心育工作中的实践举措[J].亚太教育,2023(01).

[3]李楠,郝春东.“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现状及对策[J].科教导刊,2022(28).

[4]刘京翠,赵福江.“双减”背景下中小学班主任工作现状调查与分析——基于对全国16,166名班主任的问卷调查[J].教育科学研究,2022(08).

[5]毕文胜.“双减”政策下班主任工作转型策略刍议[J].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03).

[6]张小伟.“双减”政策背景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策略探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05).

猜你喜欢
自主管理全面发展双减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发挥班干部的积极作用 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试析如何让小学生参与到班级管理中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体育教学基本原则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