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视角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单元整体设计研究

2024-04-26 08:47刘晓慧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评单元整体

刘晓慧

摘要: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突出运用系统性思维来设计课程与教学,而基于“教—学—评”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更是注重在单元整体设计中运用目标来支撑课程,把评价贯穿于教学始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更好地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提高本学科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综合性,切实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

关键词:单元整体;“教—学—评”一致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近年来,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以及《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的印发,如何实现提质增效是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亟需解决的问题。单元整体教学是基于新课标的目标要求,在分析教材、学情等要素基础上,以“单元整体设计”为思路,从教学实际出发,突出运用系统性思维来设计课程和教学,深度优化课程资源,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的科学性、规范性和综合性。而“教—学—评”视角下的单元整体教学,可以进一步增强课堂效果,切实达到提质增效的目的,发挥好道德与法治课程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关键作用。那么,“教—学—评”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如何落地实施,值得我们每一位思政课教师深度思考。

一、“教—学—评”视角下单元整体设计的价值思考

新课标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单元整体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具有政治性、思想性、综合性、实践性特点,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成长规律,要强化课程一体化设计的理念,增强单元整体教学效果。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单元整体设计的必要性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成为撬动道德与法治课堂转型的“杠杆”,能够有效推进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一是传统的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容易导致知识碎片化,不利于统整知识体系的内在联系,缺乏系统性、整合性。因此,将“课时”教学设计纳入单元整体设计的框架下,更有利于统整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即使按照教材中原有“框题”为单位进行整体教学,教师也要结合实际,依据学生思维发展规律,重新統整知识内容,形成一个更具体系性的单元教学整体。教师只有将“框题”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重新梳理、串线,组建起更合理、有效的单元整体进行授课,才能让授课更有逻辑性,使知识变得更易于学生掌握,也更有利于课堂教学高效实施。

客观上,教师在进行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时,对知识进行重组与整合后,最终也必须将重组的内容分解为课时进行授课安排,即转化为课时教学。因此,解决知识碎片化问题的出路并非是教学设计的课堂时长,而是揭示教学内容之间联系。教师要把相对独立的教学内容统整为单元整体设计,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单元知识框架。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能够看到具体知识背后的大单元,进而围绕单元整体来组织教学。

(二)“教—学—评”视角下进行单元整体设计的归因

对于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来说,新课标强调的单元整体教学,就是把教材的某一个专题或模块看成是一个整体,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教育主题,串联线索,整合知识内容,提炼核心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一课一小得,一单元一大得”,在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而新课标强调的“教—学—评”一致性,是指为更好地指导教学,让学生的学更有效果,在教学中用目标支撑课程,把评价贯穿教学始终,以评促学,以评促教,最终达成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要深化教育改革,探索单元整体教学,在改进教育评价中提出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努力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如果没有评价目标的全程导航与跟踪问效,那么课堂教学将会出现目标指向性不明确、评价不充分、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象。“评”是为了更好地教与学。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评价的激励作用和促学功能,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价目标,即从教师层面看,要思考回答“如何承接前面单元教学目标,我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在单元教学中,我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以及考虑后面“通过单元整体教学,我是否已把学生带去了那里?”这三个问题;而从学生层面看,要思考回答“在单元学习中,我将学到些什么?”“在课堂上,我该怎么学?”以及“在单元整体学习中,我是否学会了该学的内容?”这三个问题。这样的评价目标既让教师检视学生的学是否达成教学目标,又为检验教师的教是否科学有效提供了依据,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效果,为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构建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评”视角下单元整体设计的实施路径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根据大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统筹规划设计,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新方向。遵循“教—学—评”一致性的单元整体设计,应注重把握以下三方面内容。

(一)立足核心素养确定单元主题,找准关节点,高度凝练核心问题

这里所提到的“单元”可以是教材中原有单元,也可以是用系统的方法对教材中那些有一定内在关联性的知识点梳理、分析、整合后而形成的“大单元”。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新课标的实施,以核心素养目标为导向,根据大单元主题对教学内容统筹规划设计,成为教师开展教学的新方向。推进大单元整体设计首先要梳理出知识点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针对教材内容、学情特点与核心素养的关联,对接新课标具体内容要求,聚焦核心知识,提炼出单元的核心问题或观点,找准教学内容的有效抓手,从而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架起“教—学—评”之间的桥梁。因此,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应以学生的认知为原点,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统筹、整合与优化,从而形成一个高效顺畅的闭合回路。

以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为例,本单元内容围绕“友谊”这一主题,关注学生成长的困惑,引导学生直面成长中遇到的问题,了解积极交往的意义,树立主动交往意识,提高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在与朋友交往的实践中体会相互依存的生命关系,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学业顺利完成、社会技能发展,更好地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本单元所依据的新课标相应部分是“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中的“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同学、朋友的关系”。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良好和谐的同伴关系,提升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等核心素养。通过以上分析和对接新课标内容等,我们可以提炼出本单元的核心问题是“成长中的友谊”。成长中的友谊是变化的、发展的;成长中的友谊需要在感知、体验中深入体验自己对友谊的真正期待,在期待中深刻认识友谊的影响及力量,从而追求真正的友谊;在追求真正的友谊中理解友谊的特质并澄清交友的误区,以此为指导建立友谊、呵护友谊(见图1)。

(二)根据核心问题确立教学目标,把握整体性,科学制定评价任务

目标引领教学方向,单元教学目标是单元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也是单元整体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单元教学目标向上承接素养目标,向下统辖单元内课时目标。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要以新课标为依据,分析整个单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牢牢把握住核心问题和核心素养的关联,制定合理的单元教学目标。通过单元教学目标,一方面可以统整教学内容,整体把握教学设计,便于教师有的放矢地讲授单元内容;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对单元整体内容的学习,能够按照逐层递进、螺旋上升的逻辑思路进阶发展。因此,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既是教师教的方向,也是学生学的标杆,更是学习评价的基准。

依据“教—学—评”一致性的原则,有了目标就要有相应的评价任务与之匹配,否则教学目标就是空中楼阁,教学效果无从检验。教师可根据确立的单元教学目标来设定可操作、可测评的评价任务,同时,在评价任务的设计中可进一步审视目标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保证目标与评价的一致性。

例如,“友谊的天空”单元在新课标中阐述的学段目标是:政治认同方面,需要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友善”的内涵,并在生活中践行。健全人格方面,要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建立同学间的友谊;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

根据新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围绕“友谊”的单元主题和“成长中的友谊”这一核心问题,确立本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为:

1.通过梳理朋友圈发生的变化,体验自身交友的变化,了解对友谊的真正期待;通过了解他人的友谊故事,如通过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友谊故事的分析,认识友谊的力量、影响和重要性,懂得珍视友谊,认同关于“真正朋友”的观念。

2.通过对关于友谊的诗词、歌曲的收集和赏析,畅谈自身交友经验、梳理对友谊的感受,理解友谊的特质;通过对“交友案例”分析和观点辩论,澄清对友谊的错误认识,提升辨别能力;正确认识友谊,培养正确的友谊观。

3.通过情境表演对自身交友经历、交友情境的探究分析,知道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通过做游戏来培养积极开放的心态,提升人际交往能力,锻炼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通过续写故事结尾的项目活动,理解友谊需要精心养护,学会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

4.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和“网络交友困惑与危害”的情境探究及观点的论辩,了解网上交友的特点以及带来的影响,知道慎重结交网友应注意的问题;通过学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学会正确地运用互联网结交朋友,懂得不沉迷于虚拟世界,学会与同伴交往。

为与上述的单元整体教学目标相匹配,教师可制定下列能具体操作、可测的评价任务目标。

第四课第一框“感受友谊”通过“谈一谈”“说一说”活动由浅入深地让学生对朋友或友谊有正确的期待,能说出朋友对自己的影响;通过“听一听”“看一看”活动循序渐进地让学生总结出友谊的重要性或力量,进而选择真正的朋友,懂得为什么应珍视友谊,并能实施珍视友谊的行动。

第四课第二框“对友谊的认识”通过展示对关于友谊的诗词、歌曲的收集和赏析活动能理解友谊的特质;通过“运用你的经验”分析及辩论能澄清我们对友谊的错误认识,正确认识友谊,能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第五课第一框“建立友谊”通过情景剧表演,掌握建立友谊和呵护友谊的方法,并能合理地运用到交友过程中,能正确处理朋友间的矛盾;通过做游戏环节和续写故事结尾,能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建立友谊;能理解和认同友谊需要精心养护。

第五课第二框“正确结交网友”通过问卷调查结论能说出网上交友的特点;通过讨论能辩证分析网上交友带来的影响,并慎重结交网友,谨慎对待虚拟世界中的交友;通过《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正确用网、诚信用网交友,不沉迷于网络世界;学会在现实世界中与同伴交往。

(三)创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强化问题引领,开展高效教学活动

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是教学的共同参与者,教师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的真正主人。教师要协调“教—学—评”体系中各主体间的多元互动关系,基于新课标的内容标准与学业质量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坚持正确的评价取向,有效开展教学与评价。当教学目标和评价任务确立后,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上就要有清晰、宏观、易于操作的框架,根据目标进一步梳理知识体系,调整课时安排,将目标转化为合理的、与学生实际相对接的情境活动。教师应当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抓住问题特性,合理设问,用问题引领学生在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多元评价过程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让单元整体教学真实高效地发生。

如“友谊的天空”单元共有四框内容:从体味友谊的美好到感受友谊的力量,从探寻友谊的真谛到澄清友谊的误区,从建立友谊到呵护友谊,从现实交友到网上交友。可以发现,前两课时侧重于对友谊的体验和认知,后两课时侧重于从行动上指导学生现实交友和网上交友。因此,根据教学内容,在设计具体教学情境时,可以从看、说等交流体会性活动到讨论、论辩等思辨性活动,从游戏等体验性活动再到项目、调查等实践性活动,逐级深入促进学生感悟和建构知识,最后在做中形成正确价值导向,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通过情境和活动的创设,引导学生从觉察到认识再到澄清困惑,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指导行动,循序渐进,对学生交友进行有效的、正确的价值引导,实现了知行合一。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整体教学设计课时具体活动见下页图2所示。

三、“教—学—评”视角下单元整体设计中需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基于“教—学—评”视角下的单元整体设计,教师需要处理好原则与目标、教学与評价、单元与课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提高单元整体设计的科学性,打造优质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评”一致性与学生全面发展的关系

维果茨基认为,教学要走在发展前面,这是因为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提高发展速度。教学在学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主导作用,教学既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同样也创造着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设计单元整体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最近发展区”的问题,所设定教学目标难度要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就像摘苹果一样,要让学生“翹翘脚、伸伸手”就能“摸得着、摘得到”,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不断超越自我,获得更大进步。因此,教师在单元整体设计时应客观地看待教学、评价与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把握“教—学—评”内容与核心素养培育的一致性,更好地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二)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与评价任务之间关系

教学目标是开展教学的方向,教学过程是达成教学效果的途径,而评价任务是保障课堂教学有效落实的重要手段。如何有效把握它们之间的关系,对构建高品质道德与法治课具有重要影响。实践中,师生是教学的共同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是“教—学—评”一体化的真正主人,要协调“教—学—评”体系中各主客体之间的多元互动关系,就要基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要求与学业质量标准,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坚持正确的评价取向,有效开展教学与评价。评价任务设置不合理会影响单元整体教学效果,更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评价任务的设定应与教学目标一致,评价任务在范围、深度、广度等方面都要与教学目标相匹配,适应学生当前的认知能力水平。

(三)单元核心问题与课时教学内容之间的关系

单元核心问题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指导性,核心问题统摄教学活动,注重对相互关联的教学内容的组织联系,所以说核心问题是单元整体设计的重要抓手,而教材知识点是获取核心问题的重要来源。单元核心问题是对教材知识结构、知识内容的高度概括与凝练,而课时教学内容是构成单元整体内容的有机部分,也是对核心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在单元整体设计时,教师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各课时内容之间的关联性,在总结归纳各课时内容关联性的基础上凝练单元核心问题,进而以核心辐射带动各个部分,形成思维关系缜密、逻辑结构严密、“教—学—评”一致的单元整体设计。

总之,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真正质量保证,就在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地实施;而“教—学—评”视角下,精心设计目标——为什么教或学、任务——教或学什么、活动——怎么教或学以及评价——教或学到什么程度,才会真正让单元整体设计返璞归真,让课堂教学真实发生,让道德与法治课堂更有温度、有质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杨亮.“举一致用”的大概念教学框架设计[J].思想政治课教学,2023(3).

猜你喜欢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学—评单元整体
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评”一致性实践分析
课堂观察助力高中地理课“教—学—评”的一致性
情境教学法对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价值与运用
“教—学—评”一致性课堂怎样设计课时评价
情景体验教学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高效课堂中的运用
浅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基于“研学后教”理念下的单元目标教学操作
新版译林英语教材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单元整体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