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学历案为载体的初中语文整体性教学实践研究

2024-04-26 08:47刘丽英代青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4年4期
关键词:学历案整体设计基本要素

刘丽英 代青

摘要:落实新课标,变革课堂教学是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素养导向的课堂需要教师整体设计教学方案,合理开发学历案,从契合新课标到确立学习目标,撰写评价任务,再到设计学习过程、检测与作业及开展学后反思,六个基本要素的整体例解,能促使新课标落地实施有“抓手”。

关键词:学历案;整体设计;基本要素;初中语文

学历案是指教师在班级教学背景下,围绕一个具体的学习单位(主题、课文或单元),从期望“学生学会什么”出发,设计并展示“学生何以学会”的过程,以便学生自主建构经验或知识的专业方案。学历案的要素包括:学习主题与课时、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学法建议、课前预习及课中学习)、检测与作业、学后反思。笔者以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困境中的突围——〈诗词三首〉》研读指导课为例,探索整体设计“教—学—评”一体化学历案的实践路径。

一、基于课程标准,确立学习目标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通称“新课标”)和教材要求,笔者将李白的《行路难(其一)》、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和苏轼的《水调歌头》三首诗整合为主题式群读教学课型,此举恰与新课标中的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相契合。以下为《困境中的突圍》一课学历案设计为:

【主题】《困境中的突围——〈诗词三首〉》研读指导课

【课标要求】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对语言文字作品进行鉴赏评价,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和思考。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通过比较鉴赏诗歌语言,把握感情变化,解析诗人形象,体会作者的生平经历带给作品的不同情感基调与意蕴。(教学重点)

2.利用资料拓展阅读,探究作者突围困境的智慧,增加阅读深度。(教学难点)

3.领悟中国文人在困境中展现的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自信。(教学难点)

教师应依据新课标、教材、学情与资源确定学习目标。如本课的学习目标虽然省略了主语“学生”,但行为主体还是学生;而“通过比较鉴赏诗歌语言”“利用资料”等行为条件,“把握”“解析”等行为动词,“增加阅读深度”“增强文化自信”等行为标准,各要素均在力求规范清晰。

二、契合学习目标,明确评价任务

确定学习目标后,教师可用评价任务对目标进行评价或检测。评价任务的设计需将学习目标转化为检测项目,如本课可以设计以下评价任务:

1.完成学习任务一——品味诗歌语言,解读人物,检测学习目标1。

2.完成学习任务二——探究君子困境的突围之道,检测学习目标2。

3.完成学习任务三——汲取文化精神,感悟君子之道,寻找同路人,检测学习目标3。

可见,评价任务要与学习目标相匹配。学历案强调教学必须基于新课标,其设计流程遵循一种逆向设计路径,即“学习目标—评价任务—学习过程”。评价任务的设计先于教学活动的设计,与作业设计同步,可更好地帮助教师明确目标达成的“标准”,促使教师更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活动,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提供学法建议,设计“真学习”过程

学法建议相当于学历案的使用指南,至少包含三个方面:

一是标明资源的位置。让学生明白学习内容从哪里来,处于什么样的知识体系中,地位与作用是什么。如本课设计的主题“《困境中的突围——〈诗词三首〉》研读指导课”,出自统编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1课时)

二是阐明地位与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学习重点、难点应该怎样突破。如本课设计的单元要求是“体会古人寄托于名胜山水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其忧乐情怀”。三首诗均为作者失意时所作,贬官似乎成了中国文人难以逃避的困境,但文人不同的性格特点、心路历程和抒写方式,呈现出不同的突围困境的方式(教学重点)。

学生在七、八年级接触了大量古典诗词,对诗词分类和特点已有所了解,能把握诗歌意象和关键字词,进行简单赏析,分析诗歌情感。但由于积累局限,学生对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情感动因还缺乏深层理解。本课的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鉴赏品位,使其获得思想启迪。(教学难点)

三是指明学习路径。如本设计以群读方式形成主题式整体教学,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诗人作品不同的情感基调及深层意蕴,发掘中国文人突破困境的精神特质,使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流程:全班分成三组,开展自主学习。一是正字音,熟读诗词。二是结合教材注释,读懂诗词内容。三是补充创作背景,知人论世。四是按要求阅读《困境中的突围》学历案,绘制诗歌情感“心电图”,思考问题,准备交流。

【学习过程】

所谓“真学习”过程,即将课堂知识建构的过程还给学生,活动设计遵循“学”的逻辑进行。也就是说,学历案从关注“教”转向了关注“学”和“学会”,它呈现的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完整经历,体现的是学生学得精彩,而非教师教得精彩。如本课可以这样导入:

一则校园公告引起热议——我校“人文讲堂”又开讲了。学校拟邀三位名家来做讲学导师,他们都有丰富的人生阅历,能为同学们带来成长的精神启迪,故讲堂主题设为:困境中的突围。

导语巧设情境,明确主题,能使学生带着给“人文讲堂”推介“心灵导师”的任务,走近三位诗人。以角色代入阅读,新鲜有趣,激活课堂。

◎学习任务一:绘制“心电图”,深入困境

活动:根据对诗意的理解,各组派出代表现场绘制诗歌“心电图”,并结合诗句分析与解说。

【展示预学成果】绘制诗歌“心电图”,批注情感变化关键词。

第一组:李白 《行路难》(其一)

①用一句话概括:李白遇“难”,“难”在何处?

②小组代表交流诗人的困苦境遇,有层次地悟读,并板书现场生成的关键词,表达观点。

③齐读诗句,准确理解诗意,有感情地读出诗人的情感变化。

【预设】①李白困境的艰难,不只是直抒胸臆的行路难,呈现诗人百步九折、激荡起伏的情绪。②华美之下求仕无望的愤懑,理想与现实进退失据的挣扎,九万里大鹏铩羽而归的不甘……

第二组:刘禹锡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①一句话概括:刘禹锡的“凄”在诗句中表现在哪些方面?

②小组代表交流,多角度解读诗人的困苦境遇,并板书现场生成的关键词,表达观点。

③分组诵读诗句,准确理解诗意,读出诗人沉重的情感。

【预设】前两联,读懂了刘禹锡的“凄”;后两联,绘出了诗人一路高歌的昂扬。

第三组:苏轼 《水调歌头》

①用一句话概括:苏轼化解了哪些心灰意冷?

②小组代表交流,多角度解读诗人矛盾性的困苦境遇,并板书现场生成的关键词,表达观点。

③分组诵读诗句,准确理解诗意,读出诗人沉重的情感。

【预设】①理解作者出世和入世的矛盾,画出他的豁达与宠辱不惊。②分小组诵读,准确理解大意,并读出作者起伏的情感。

学习任务一意在驱动学生主动经历学习的过程:结合诗句,品析语言,在朗读中体会作者情感,精准比较、解说化解悲情的動因及方法、明确面对困境的不同态度及内在原因,增强探究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任务二:突围困境,君子之道

诗人同囿于困境,但诗歌最终都在昂扬中收尾,看似困苦挥手自兹去,实则是人生磨砺下精神的淬炼。探究三人是如何“突围”的。

活动1:“人文讲堂”有一个“同予者何人”环节,你想选择哪位诗人,围绕哪些主题与他见面对话?请结合相关诗词,阐述理由。

以“××诗言: ,‘突围就是 ,我喜欢你 。”句式表达观点。

【预设】三位名家境遇不同、个性不同,却共同诠释了突围困境的坚毅不屈及智者胸襟。

活动2:以多种诵读方式,读出三首诗歌尾联的慷慨激昂、沉稳笃定、开怀释然。

①最能体现李白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          。

②最能体现刘禹锡历尽千帆仍赏春光、重振精神的语句是 。

③最能体现苏轼遭遇世间纷扰仍坦荡超然的句子是 。

【预设】①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③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至此,学生体会到李白的“难”,刘禹锡的“凄”及苏轼的“寒”等不同情感,感悟先贤虽同处人生困境,却以不同态度进行“突围”的智慧。如此组读群诗,意在比较分析、整合内容,求同寻异。借助联想与想象,使学生感受文学语言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进而学习不同诗人处理人生困境的方法,获得有益启示。

◎学习任务三:文化精神,启智润心

活动1:绘出文人群像,汲取文化精华,感悟君子之道。

【预设】李白于炎凉世态中独行,勇者不惧;刘禹锡于苦难中修行,心怀仁德;苏轼于大道中笃行,成人之美。从三位文人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更能贯通所学,寻找君子之道的同路人,启智润心,获得成长的思考与人生的引领。

活动2:寻找同行者。回望逆境而生的中国文人,找寻中华文化的君子之德,探求生命的精神之光。

【预设】通过了解三位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方法与态度,激励学生从中获得突破生活困境的启示。

活动3:抒写心志。用凝练有力的一句话,写下自己的“突围”宣言。

青春命题中,有成长烦恼,有逆境艰难,有未来彷徨,我会 。

板书知识结构:

学习任务三的设计意图是在比较与理解三位作者情感的基础上,感悟他们共通的君子之道,拓展延伸,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启智润心。尤其借现场手绘箭靶板书,形象地呈现课堂生成内容,构建本课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突破教学重难点,而“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等新课标要求也得以落实。

可见,学历案设计需要有明确的任务引领和连贯的活动驱动。教学流程的安排应按照一个个目标有序推进,学生完成一个目标的学习任务后,立即进行检测,然后转入下一个目标的学习。教师要以评价结果为依据,即保持“教—学—评”一致性,让学生真正享有学习的主动权。

四、设计检测与作业

“检测与作业”需关注整体设计课前、课中与课后作业。课前作业的主要功能是为新课学习做铺垫,一般包括预习教材、复习与本主题知识有关的前备知识和方法等。课中作业的主要功能是检测评价,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决策提供依据。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其功能是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升应用能力,开阔视野。有时课后作业也可用作检测,如本课即关联生活,设计了读写结合的实用性小练笔:

“人文讲堂”秉承“厚学、明德、报国”的校训精神,培根铸魂,启智润心。中国古代文学史中贤者能人浩如烟海,请为学校再推荐几位你了解的名家,以“但为君故 翘首至今”为题,写一封简短推荐信,200字左右。

为实现作业价值的最大化,教师在设计作业前需要明确作业的功能,紧扣目标,联系实际,系统思考,整体设计,充分体现作业的差异性、多样性、开放性和创造性。

五、开展学后反思

所谓“学后反思”,是指学生基于自身的学习经历,在课后对自己的学习表现进行分析、修正,进而完善知识结构,发现自身问题,寻求补救策略,增强学习能力的过程。其形式是要求学生课后完成一个较为复杂的纸笔任务,包括对所学知识和学习策略的梳理,诊断问题,总结值得与同学分享的观点或成果,发出求助信息等,例如:

三首诗都表现了诗人不如意时的豁达胸襟。请以其中一首为例,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从中得到的启示。

规范的“学后反思”需指向学习目标,即反思学会了什么;还要指向学习过程,即反思是如何学会的;更要指向学科素养,即反思学会了有什么用。学后反思需要师生合力才能推动,从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尤小平,崔允漷.学历案与深度学习[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3]王俊妹. 奠基定点搭线助力: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初中语文古诗词群文阅读教学策略[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4(2).

[4]徐红梅. 以“任务群”推动学生语文“项目化”学习[J]. 语文世界,2024(3).

猜你喜欢
学历案整体设计基本要素
论旋律创作的基本要素
“学历案”评价任务的设计与实施
“学历案”学习目标的确定与叙写
“学历案”: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学习文本
高职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实践与研究
关于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的思考
初中物理教学过程的整体设计与细节优化的策略研究
形神是中医辨证要素的首要元素——中医辨证常用20个基本要素与形神的关系
学历案:从教学设计走向学习过程的设计
初中数学自主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