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辣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控措施

2024-04-26 03:26陈品文杨贵先蒲成伟杨贵川唐明双刘建中祝正林
农技服务 2024年3期
关键词:辣木南充病斑

陈品文 ,杨贵先 ,蒲成伟 ,周 立 ,杨贵川 ,唐明双 ,刘建中 ,祝正林

(1.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四川 南充 637000;2.南充市乡村振兴发展服务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0;3.蓬安县英子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四川 蓬安 637800)

辣木又名鼓槌树、牛奶树,属辣木科(Moringaceae)辣木属(MoringaAdans.)植物,原产印度,被称为“奇迹之树”[1]。2012 年辣木被国家卫生部批准为新资源食品[2],其根、叶、皮、种子、花和豆荚均可食用,有高钙、高蛋白、高纤维和低脂质特点,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多肽、多糖类营养物质[3-5],多酚、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抗炎、抗菌等作用[6-8]。辣木富含的高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吸引世界各地种植户积极种植,其在亚洲、非洲和中美洲的30 多个国家均有种植[9],在我国云南、广东、广西、福建、贵州、台湾等省(区)已被广泛种植[10]。南充地区于2012 年引种,2014 年成功引种辣木,在脱贫攻坚产业支撑大背景下,各区县均有规模化种植。随着辣木产业的快速发展,辣木病虫害发生日趋加重,种植户对新出现的病虫害表现迷茫与担忧,如何绿色高效防控病虫害成为辣木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为摸清南充辣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制定精准防控对策,经过6 年的病虫害调查及防控试验,总结南充地区辣木主要病虫害发生规律和病虫害防控措施,为辣木病虫害防控提供参考。

1 南充地区辣木的种植环境与物候期

南充年平均温度16.5~18.0 ℃,绝对最低温度≥-3.0 ℃,≥10 ℃的年积温5 500 ℃以上,年日照≥1 100 h 以上,降雨量≥1 000 mm,无霜期320 d 以上。地形为山地、丘陵,土壤多为紫色土、弱碱性。南充地区种植的辣木品种主要为PKM—1 和印度辣木。露天种植的辣木3 月下旬至4 月上旬开始萌芽抽枝,7月中下旬开始吐穗,8 月上中旬开花结荚,10月下旬果荚成熟,12 月中下旬落叶休眠。

2 主要病害及防治方法

南充地区辣木主要病害有溃疡病、根腐病、炭疽病、萎蔫病、落叶病、果腐病,且夏季高温高湿危害较为严重。

2.1 溃疡病

辣木溃疡病由黑星菌(Fusicladiumsp.)引起[11],主要危害部位为嫩枝、半木质化枝条,在5 月下旬至9 月中旬为发病高峰。感病部位初期出现水渍状病斑,雨水冲刷后漏出木质部,病斑随枝条老化逐渐干枯,部分病斑出现黑色小霉点(厚垣孢子堆)。

防治方法:1)病害极易从植株伤口入侵,此段时间内修剪采摘应保护好伤口;2)化学防治可用80%波尔多液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喷雾。

2.2 根腐病

辣木根腐病是由多种病菌引起,其中罗氏菌核菌(Sclerotiumrolfsii)、尖孢镰刀菌(Fusariumoxysporum)占主导[12],在育苗与幼苗期易发生。植株表现为萎蔫,吸收水分和养分的功能逐渐减弱,多数叶片不脱落或脱落,最终导致整株叶片发黄、枯萎、脱落,全株死亡;茎基及根部腐烂,有的具恶臭味,切开感病茎基部,病、健组织交界明显,病组织呈水渍状。

防治方法:1)育苗前可用药剂对育苗基质进行消毒,苗期可用药剂进行灌根预防;2)多施有机肥,保持土壤疏松透气,田间排水,降低土壤湿度;3)生物农药青枯立克600 倍液、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 倍液灌根。

2.3 炭疽病

炭疽病主要由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Pers.) Grove][13]引起,叶片、茎干、枝梢均可发病,南充地区发病时间集中在6—8 月。发病初期产生暗绿色水渍状小斑点,后扩大成褐色至黑褐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病斑中部灰褐色或灰白色,边缘黑褐色,严重时病斑融合成片致使整枝枯死[13]。叶片染病后出现脱落,茎干、枝梢染病后,感病部位变色、坏死、干枯、枝条折断下垂。

防治方法:对发病植株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40%咪鲜胺水乳剂1 000 倍液、25%肟菌酯悬浮剂1 500 倍液,隔10~15 d 喷1 次,连续防治2~3 次。

2.4 萎蔫病

辣木萎蔫病由病菌(Fusicladiumsp.和FusariumsemitectumBerk&Rav)引起[13],新梢抽发时易发病,南充地区发病高峰为4—8 月。嫩梢感病后表现为嫩叶、芽萎蔫,后期枝条变黑枯死。

防治方法:1)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2)雨天、露水未干时禁止采收;3)化学防治可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

2.5 落叶病

落叶病的致病菌为Fusicladiumsp.[14],南充地区发病高峰为7—8 月。叶片感病后,叶片大量脱落,叶片多为黄绿色或黄色,脱落叶片上有不规则病斑,多为点状、圆形、近圆形,少数为不规则形,边界明显,病斑中央浅褐色至外围深褐色,偶有穿孔。

防治方法:1)此病菌以菌丝在杂草上寄生,因此在管理上应及时除草,清理病虫枝、干枯枝,保持园区通风透气。2)增施有机肥,增强树势。3)化学防治可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80%多福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喷雾防治。

2.6 果腐病

又名豆荚褐腐病,主要危害果荚,引起辣木果腐病的病原较复杂,可能由多种病原菌复合侵染造成[15-16]。高温高湿天气极易发病,南充地区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8 月下旬至9 月上中旬,发病较轻。该病危害豆荚时,表现为病部呈水渍状褐色病斑,受害后果荚缩小、变褐、失去光泽,高温、高湿条件下,病斑逐渐向四周扩大,导致果荚棕褐色坏死,切开感病部位,病健交界明显,病豆荚在树枝上风干不脱落。果腐病防控最佳关键时期是8 月中下旬,此时期为果荚快速生长期,且处于高温高湿雨水高发期,病害极易发生。

防治方法:1)套袋,在果荚0.5~0.8 cm 时进行套袋;2)挖深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可有效降低病害传播;3)化学防治可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 倍液或4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450 g/L 咪鲜胺水乳剂1 500 倍液或250 g/L 嘧菌酯悬浮剂2 000 倍液喷雾防控,10~15 d 防控1 次,连续2~3 次。

3 主要虫害及防治方法

在南充辣木种植园区的主要虫害有红蜘蛛、白蚁、斜纹夜蛾、蚜虫、天牛、小菜蛾等虫害。

3.1 红蜘蛛

辣木红蜘蛛[Tetranychuscinnabarinus(Boisd.)],蛛形纲蜱螨目叶螨科昆虫。南充地区爆发主要集中在4—6 月和8—10 月,害虫以口器刺入叶片内吮吸汁液,叶片被害处褪绿,呈黄白色小点或斑块,叶片背面有丝状物,随后叶片发黄、脱落,造成落叶甚至植株死亡,影响辣木的产量和品质。

防治方法:1)冬季清园,清除园区杂草、枯枝、落叶等,使用3°石硫合剂全园喷雾。2)化学防治可用农药73%克螨特乳油3 000倍液、99%矿物油乳油200 倍液、1.8%阿维菌素乳油3 000 倍液、20%丁氟螨酯悬浮剂2 000 倍液,单叶平均3~5 头时开始防治,15~20 d 防控1 次,连续2~3 次。

3.2 白蚁

南充地区白蚁危害辣木集中在9 月至次年6 月。白蚁主要蛀食树皮,危害根、茎,引起流胶,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1)挖出主巢,取出蚁王、蚁后,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 400 倍液浇灌。2)3 月初,在园区内悬挂黑光灯,诱杀白蚁,降低白蚁种群密度。3)食诱。白糖、淀粉、纤维素与5%联苯菊酯微囊悬浮剂160 倍液按22∶22∶54∶2 混合制成毒饵诱杀白蚁,投放8~10 个/667 m2,10~15 d 更换1 次毒饵。

3.3 斜纹夜蛾

斜纹夜蛾(ProdenialituraFabricius),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体暗褐色,有花纹,背有一条明显白色宽阔的斜纹,南充地区集中爆发期为5—9 月。以低龄幼虫啃食叶面叶肉,随着虫龄增加取食整个叶片,3 龄后进入吸食高峰期,严重时可吃光所有叶片和嫩梢,造成植株衰弱甚至死亡。

防治方法:1)在4 月悬挂杀虫灯,诱杀成虫。2)糖醋液诱杀。糖、醋、酒、水、90%敌百虫晶体按3∶3∶1∶10∶0.5 配成药液[17],诱杀成虫,投放5~10 个/667 m2,10~15 d 更换1 次。3)性诱。悬挂斜纹夜蛾性信息素挥散芯,1~3 个/667 m2,4~6 周更换1 次。4)化学防治可用10%阿维菌素悬浮剂1 000 倍液、0.3%古碱楝乳油1 000 倍液、240 g/L 虫螨腈2 000 倍液、35%氯虫苯甲酰胺水分散粒剂3 000 倍液,15~20 d 喷雾1 次,连续2~3 次。

3.4 蚜虫

南充地区辣木蚜虫(Aphididaesp.)危害集中在3—5 月和8—9 月幼嫩组织生长阶段。成虫、若虫群集于叶背面、嫩茎、生长点和花、豆荚上,用刺吸口器吸食植株的汁液,受害叶失绿变黄、皱缩,受害组织不能正常生长,严重时导致全株萎蔫枯死,同时蚜虫会分泌蜜露,可导致霉烟病发生。

防治方法:1)对于受害严重的枝条,剪除后高温杀灭处理;2)悬挂粘虫板。20~30 张/667m2;3)在嫩梢生长至3~5 cm 时,使用化学药剂喷雾,可选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0.3%印楝素乳油200 倍液、5%啶虫脒微乳剂1 000 倍液、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

3.5 天牛

危害辣木的天牛为赤斑白条天牛[Batocerarufomaculata(Degeer)],成虫羽化危害高峰期在5—6 月,幼虫危害高峰期在7—9 月。成虫啃食嫩梢和树皮(枝条),常造成枯枝断梢;雌虫咬破树皮,产卵于咬破的伤缝内,初孵幼虫在伤口周围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取食,随后自下而上,再上下左右取食边材,最后蛀入心材[18]。

防治方法:1)修剪。锯掉有虫枝,减少虫源;2)在地径以上1.0~1.5 m 处树干涂白,悬挂杀虫灯;3)在赤斑白条天牛产卵盛期(6 月中下旬),选用400 亿个孢子/g 的球孢白僵菌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4 000 倍液、15%吡虫啉微囊悬浮剂3 000倍液喷雾,每10 d 喷雾1 次,连喷2~3 次。

3.6 小菜蛾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Linnaeus),3—6 月和8—9 月危害较为严重。初龄幼虫仅取食叶肉,留下表皮,叶上形成透明虫斑,3~4 龄幼虫取食叶片形成孔洞、缺口,严重时全叶被食,仅剩叶脉成网状,可造成植株受害死亡,幼虫取食嫩叶、嫩茎和嫩豆荚[19]。

防治方法:1)4 月初开始,在园区安装黑光灯或杀虫灯诱杀成虫;2)药剂防治。可选1%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乳油1 000 倍液、8 000 IU/μL 苏云金杆菌悬浮剂200 倍液、1.8%阿维菌素水乳剂1 000 倍液、0.5%印楝素乳油1 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等药剂喷雾防治,用药间隔期7~10 d,一般用药1~2 次。

4 小结

随着辣木产业的发展壮大,各辣木主产区的苗木相继涌入南充各区县,辣木病虫害种类呈现逐年增加趋势。为有效控制辣木病虫害逐年增长,应在规范引种、植物检疫、病虫害监控等方面着力,把病原、虫源隔绝在外。南充地区辣木病虫害主要集中在夏秋高温高湿季节,多为枝叶病虫害,但整体危害较轻。辣木的病虫害防控,是结合田间管理和药剂防控的综合措施,在生产上增施有机肥、土壤改良、中耕除草、合理修剪、适时采收、冬季清园等农艺措施均可有效降低病虫害发生率,同时应配合药剂预防,病虫防控才能事半功倍。在病虫害防控时,应注意防控时机,一般在鲜叶采摘后进行,且在鲜叶采摘期尽量选择低毒生物农药,以果荚为采收对象的可选择低毒化学农药,同时注意药剂的安全间隔期和轮换使用,以降低病虫害的耐药性。

猜你喜欢
辣木南充病斑
四川省南充蚕具研究有限公司
改进自适应分水岭方法分割棉花叶部粘连病斑
一种桑轮纹病病叶发病程度的评价指数
9种药剂防治山核桃干腐病试验研究
众耘牌辣木健康食品 人人喜爱成新宠
坚持法德并举 助力治蜀兴川
辣木之歌
四川南充上智农业机械设备有限公司
辣木的抗肿瘤活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南充市委书记为什么夸玉皇观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