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豇豆-花菜高效种植模式

2024-04-26 03:26石远奎刘小翠
农技服务 2024年3期
关键词:花菜豇豆苗床

石远奎 ,刘小翠

(1.贵州省余庆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余庆 564499;2.贵州省园艺研究所,贵州 贵阳 550006)

余庆县地处黔中腹地,辖区面积为1 623.7 km2,境内最高海拔为1 386.5 m,最低海拔为400 m,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无霜期300 d,年平均降雨量1 056 mm,年平均气温16.4 ℃,余庆县蔬菜基地土壤质量、空气、灌溉水较好,符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为促进“菜篮子”保供稳价和农民稳定增收,余庆县大力推进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工作,在县城周边实施乌杨坝区农业产业提质增效项目,示范面积333.3 hm2,根据乌杨坝区低海拔(560~600 m)的气候特点,总结辣椒-豇豆-花菜种植模式的茬口安排、辣椒栽培技术、豇豆栽培技术、花菜栽培技术,为推广菜-菜-菜种植模式,增加农民收入和稳定淡季蔬菜保供提供技术支撑。

1 茬口安排

辣椒于10 月中旬至下旬播种,翌年2 月上旬至中旬移栽,5 月上旬上市,7 月下旬收获结束;豇豆于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播种,9月中旬开始采收,10 月下旬采收结束;花菜于9 月下旬播种,10 月下旬移栽,翌年1 月采收。

2 辣椒栽培技术

2.1 品种选择

选择早熟、丰产、耐弱光、耐低温、商品性好的辣椒品种,如黔椒3 号、湘研16 号、中椒107 号、寿禾辣帝1 号、奔腾三号、贵农长城等,用种量为450~750 g/hm2。

2.2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破损、霉变、虫蛀和粒小的种子选出,晴天晒种2 d,然后温烫浸种,用2 份沸水和1 份凉水混合成约55 ℃的热水,将种子倒入并不停搅拌,保持10 min,若水温降低,则补充热水[1]。10 min 后加入凉水,使温度降至25~30 ℃,然后将种子放入10%磷酸三钠溶液中浸泡15 min,清水洗净后浸种8~12 h后等待播种。结合浸种进行水选,除去不充实的种子。

2.3 播种育苗

2.3.1 建苗床 9 月中旬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平、灌排两利、方便管理的土地作育苗基地,按照移栽大田1 hm2需苗床150 m2的标准做苗床,在大棚或中棚内按1.3 m 开厢,厢面宽1.0 m,沟宽0.3 cm,厢面高20 cm 左右建苗床。

2.3.2 营养土配制 大田土占70%,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占25%,焦炭灰占5%,充分混匀后过筛配制成营养土,1 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 kg、沼液150 kg、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100 g,混匀后用塑胶膜盖好备用。

2.3.3 苗床装土 播种前5 d 左右进行苗床装土,采用营养钵(高8 cm 左右,直径5 cm 左右)育苗,在营养钵装好营养土,摆放整齐,用1%福尔马林喷洒床土,再用塑料薄膜闷盖3 d 后播种。

2.3.4 播种 在10 月中、下旬播种,将营养钵浇透底水,播入经浸种的种子,每钵播种1 粒,用营养土盖种1 cm,用多菌灵500 倍液喷雾,并盖上农膜。

2.3.5 苗床管理 当种子出苗达30%以上及时揭去地膜,揭膜后用喷雾器喷水1 次以利于种皮脱落。晴天10:00 至15:00 打开棚门通风除湿,其他时间关好棚门。12 月下旬后,棚外最低温度降到5 ℃以下时,用竹片在苗床上建小棚保温,当大棚内温度低于5 ℃时用电热器、炭火等增加温度。立春后,棚外温度稳定在5 ℃以上或棚内温度大于10 ℃时,揭去小棚的膜,以利于光合作用和除湿。苗床育苗期间注意防治瘁倒病、立枯病、沤根及地老虎。移栽前7 d 左右进行炼苗,晴天12:00 左右打开棚门1~3 h 通风除湿。苗期如发现土壤发白及时浇水。移栽前1~2 d用高效氯氰菊酯3 000 倍液、百菌清500 倍液混合喷施防治病虫害。

2.4 大田移栽

2.4.1 整地作畦 移栽大田选择土壤理化性状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pH 6.2~7.5 的沙壤土或壤土为宜[2]。整地时先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750 kg/hm2,腐熟农家肥30 t/hm2。开沟作畦,按1.5 m 开厢,厢面宽80~90 cm,沟深30~40 cm,并覆盖黑色农膜。

2.4.2 移栽 翌年2 月上旬至中旬移栽,每畦栽2 行,单株移栽,株距40 cm,先用打孔器打孔,定植穴边离沟沿15 cm 左右,移栽时边栽边浇定根水,并用细土将定植口封严,用竹片搭建小拱棚。

2.5 肥水管理

移栽后8~10 d,结合浇水施尿素75~120 kg/hm2。第一台果长2~3 cm 时,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450~600 kg/hm2。栽培过程中土壤保持湿润,土壤缺水时及时浇水,浇水选择上午或下午进行。辣椒根系怕涝,忌积水,雨季前疏通排水沟,及时排除雨水。

2.6 摘除侧芽

移栽后,辣椒植株分杈后,将杈以下的枝芽及早全部去掉,减少营养消耗,增强透光通气。

2.7 病虫害防治

2.7.1 猝倒病 猝倒病主要发生于幼苗期,幼茎基部初呈水渍状病斑,后变黄褐色,缢缩变细呈线状。病情发展较快,子叶尚未凋萎变色,病苗已迅速倒伏。防治方法: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发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或30%甲霜·噁霉灵水剂800~1 000 倍液等,每隔5~7 d 喷1 次,连续喷2~3 次。

2.7.2 疫病 叶片感病初期呈水渍状暗绿色近圆形小斑,然后迅速扩大,易腐烂。主茎基部受害表皮变褐坏死。果实染病多从果蒂开始,呈绿色水渍状,果肉软腐,果面出现白色粉状霉。防治方法:一是实行轮作,避免与瓜类、茄果类蔬菜连作[3];二是加强田间管理,增施磷、钾肥,勿偏施过施氮肥,高畦深沟栽培,雨季注意排涝;三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2%霜霉威水剂700 倍液,或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700 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喷施,间隔7~10 d 喷施1 次,连续喷2~3 次。

2.7.3 青枯病 也称细菌性萎蔫病,感病植株叶色尚青绿就萎蔫下垂,中午尤为明显,纵部茎维管束为褐色至全部腐烂,但不呈糊状,无恶臭。防治方法:一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3 年以上;二是高畦垄栽,注意排水;三是发现病株立即拔除烧毁,并在穴内施石灰粉;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 倍液,或2%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800 倍液,或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1 200 倍液等喷施,7 d 喷施1 次,防治3~4 次。

2.7.4 病毒病 病毒病症状有花叶、蕨叶、明脉、矮化、黄化、坏死、顶枯等。防治方法:一是种子消毒;二是及时消灭蚜虫,减少病毒扩展;三是药剂防治,可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800 倍液喷施。

2.7.5 软腐病 多在高温季节发病,主要危害果实,最初出现水渍状绿色斑点,迅速扩展病斑变为淡褐色,果肉腐烂发臭。该病以预防为主,防治方法:一是雨后及时排除田间积水;二是防治棉铃虫等蛀果害虫;三是及时摘除病果田外深埋;四是药剂防治,雨后及时喷药,可选用90%新植霉素4 000 倍液,或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 倍液进行喷施。

2.7.6 炭疽病 主要危害果实和叶片,成熟果实危害较重,呈长圆形或不规则形褐色水渍状病斑,病部凹陷,中央灰褐色,上面有不规则形隆起轮纹,密生黑色小点。防治方法:一是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二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病果及时清除,并深埋或烧毁;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溶性粉剂1 000 倍液,或25%咪鲜胺乳油1 500倍液喷施,5~7 d 喷施1 次,连续喷2~3 次。

2.7.7 疮痂病 主要发生在叶和茎上,有时也危害果实。叶片感病时,初期出现水渍状黄色小斑点,扩大后呈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暗绿色,稍隆起,中间淡褐色,稍凹陷,受害重的叶片边缘、叶尖变黄,干枯,脱落。果实受害时,开始有褐色隆起的小黑点,随后扩大为稍隆起的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状病斑。防治方法:一是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二是与非茄科作物轮作;三是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发现病株、病果及时清除,并深埋或烧毁;四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72%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4 000 倍液,或42%三氯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3 000 倍液等喷施,7 d 喷施1 次,防治3~4 次。

2.7.8 蚜虫 发现有蚜虫时及时进行喷药防治,可选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用50%避蚜雾可湿性粉剂2 000 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

2.7.9 茶黄螨 茶黄螨在植株幼嫩部位吸取植物汁液,受害叶片变厚变小变硬,叶反面茶锈色,油渍状,叶缘向背面卷曲,受害的花蕾畸形不能开花坐果,受害果实果面粗糙。防治方法:一是清洁田园,减少虫源;二是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用15%哒螨灵乳油3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乳油4 000 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

2.7.10 烟青虫 主要危害花蕾、花和果实,幼虫钻入果内啃食果肉和胎座,排留粪便引起果实腐烂。防治方法:一是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二是在幼虫孵化盛期,用2.5%氯氟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或20%甲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

2.7.11 地下害虫 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地老虎等,地下害虫将幼苗近地面根茎咬断,致使幼苗死亡。防治方法:在移栽前翻地时撒施5%敌百虫可湿性粉剂30 kg/hm2;辣椒移栽时用90%晶体敌百虫1 000 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灌根。

2.8 采收

根据市场需要及时采收青椒或红椒。红椒2/3 果皮变为纯红色时可采收出售。青椒宜在谢花后25 d 左右采收,此时果实充分长大,果皮绿色加深,果实变硬,有光泽。

3 豇豆栽培技术

3.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抗病、抗热、优质的品种,如卓豇7 号、卓豇亮甲、长丰厦美、翠龙3 号等。

3.2 播种

3.2.1 整地 辣椒采收结束后,及时将田里的辣椒、农膜、杂草清理移除田外,然后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15 t/hm2,三元复合肥(N-P-K=15-15-15)750 kg/hm2,将肥料施入后翻梨,开沟作畦,按1.5 m 开厢,厢面宽1.0 m,沟宽0.5 m,垄高0.3 m。

3.2.2 播种 每垄播2 行,穴距0.4 m,每穴播种粒3 粒,播种后浇透水,然后用细土盖种2~3 cm。

3.3 田间管理

3.3.1 搭架及摘心 当苗高30 cm 左右时,用2~3 m 的竹竿搭“人”字架。第一穗花以下的侧蔓全部抹掉,主蔓爬到架顶时摘心[4]。

3.3.2 肥水管理 豇豆齐苗后搭架前结合浇水,施尿素75~120 kg/hm2;开花结荚前,结合浇水施尿素120~150 kg/hm2;9 月下旬穴施复合肥300~450 kg/hm2并浇水。

3.4 病虫害防治

3.4.1 锈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危害叶柄和豆荚。多发生在较老的叶片上,发病初期,叶背面产生淡黄色或白色小斑点,后变锈褐色。防治方法:一是避免前期氮肥施用过多;二是及时摘除老叶并集中处理;三是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或25%丙环唑乳油3 000 倍液等喷施,10 d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

3.4.2 白粉病 叶片染病时在叶背面和叶面产生白粉状霉层,使叶片迅速枯黄,引起大量落叶。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等喷施,7~10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

3.4.3 叶霉病 发病初期叶面生赤色可紫褐色小点,扩大呈淡褐色或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湿度大时病斑背面生1 层灰黑色霉,病情严重时引起叶早期脱落。防治方法:在发病初期用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 500 倍液,或77%可杀得2 000 倍液等喷施,7~10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

3.4.4 豆荚螟 豆荚螟是豇豆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开花结荚期危害最严重,低龄幼虫危害嫩荚和花蕾,造成脱落,3 龄后蛀入荚内危害。防治方法:防治时间为8:00 左右花蕾未闭合前喷药,重点是花蕾和嫩荚,用5.7%氟氯氰菊酯乳油1 000 倍液,或2.5%功夫乳油2 000倍液喷施,从现蕾开始每隔10 d 喷施1 次,在采收前注意休药期。

3.4.5 蚜虫 参照辣椒蚜虫防治。

3.4.6 蓟马 蓟马吸食汁液,造成豆荚花斑、叶片畸形、茎尖萎缩、花蕾脱落等症状。防治方法:一是设置蓝板诱杀成虫;二是在上午9:00 前或下午18:00 以后喷药防治,用6%鱼腾酮微乳剂1 000 倍液,或1.5%除虫菊素水剂400 倍液喷雾,每隔7~10 d 喷雾1 次,连续喷施2~3 次。

3.5 采收

当豆荚长成粗细均匀、荚面豆粒不鼓起,荚内种子已开始生长时,是嫩荚采摘的最佳时期,应及时采收。

4 花菜栽培技术

4.1 品种选择

越冬花菜的生长期正值寒冬,因此选种要求抗寒性强、品质好。如一代金光、雪里雅、新花80、雪鼎花菜等。

4.2 培育壮苗

4.2.1 苗床培肥 播种前15~20 d 做苗床,按1.3 m 开厢、沟宽0.3 m、畦高0.2 m 左右,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10 kg/m2、过磷酸钙200 g/m2,深翻,施沼液10 kg/m2,盖上农膜。

4.2.2 播种 在九月中、下旬,移栽前25~30 d播种。将培肥的苗床浅翻整平,移栽大田1 hm2约需苗床300~400 m2、用种量375~750 g;播种前1 d 苗床浇足水,播种当天对种子进行消毒,采用温烫浸种,即55 ℃水中温烫种20 min 左右,浸种4 h,然后播种,最后用经培肥的过筛细土盖种0.5 cm。

4.2.3 苗床管理 出苗前每天早晚适量浇水1 次,保持土壤湿润。出苗后1~2 片真叶时进行间苗,苗距1.5~3 cm;4~5 片真叶定苗,苗距4~6 cm。如土壤缺肥,可结合浇水施尿素75~150 kg/hm2,分3~4 次施入。

4.3 整地移栽

豇豆收获后及时整地移栽,结合整地施腐熟农家肥30 t/hm2,三元复合肥(N-P-K=15-15-15)750 kg/hm2,将肥料施入后翻梨,开沟作畦,按1.3 m 开厢,厢面宽100 cm,沟深20~30 cm;移栽前1 d 在苗床上浇小水,以便拔苗;移栽密度65 cm×50 cm,移栽后及时浇5%~10%的沼液作定根水。

4.4 肥水管理

定植成活后即可开始追肥,每隔7~10 d追肥1 次[5]。每次施尿素75~120 kg/hm2,施肥3~4 次,施肥量宜先少后多,初现花蕾时施三元复合肥(N-P-K=15-15-15)225 kg/hm2,在花球发育过程可在叶面喷施0.2%~0.3%硼砂+0.4%尿素液;生长期保持土壤湿润,雨后注意及时排涝。

4.5 病虫害防治

4.5.1 病毒病 参照辣椒病毒病防治。

4.5.2 霜霉病 发病初期叶片正面生出黄绿色水渍状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部长出1 层白色霜霉状物[6]。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避免与其他十字花科蔬菜连作;三是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四是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清除,并深埋或烧毁;五是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可选用80%代森锰锌600 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进行喷施,7~10 d 喷施1 次,连续2~3 次。

4.5.3 黑斑病 一般从外叶开始发病,初生灰褐色圆形病斑,后长出黑色丝状霉而变成黑色,并有同心轮纹,严重时病叶枯死。在防治上参照霜霉病防治。

4.5.4 黑腐病 发病时多在叶缘上形成“V”字形褐色病斑,边缘有黄色晕圈,叶脉变黑,严重时叶柄及茎腐烂。防治方法: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与其他非十字花科蔬菜轮作2年以上;三是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四是加强田间管理,雨季及时排水;五是药剂防治,同辣椒青枯病防治。

4.5.5 软腐病 该病多在包心期发病,最常见的症状是病株外叶呈萎蔫状,以晴天中午最明显,叶柄基部和根茎的心髓组织腐烂,变成灰褐色的黏稠状物,有恶臭。在防治上同黑腐病。

4.5.6 菜青虫 菜青虫防治可选用2.5%溴氰菊酯2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乳油4 000倍液,或10%氯氰菊酯乳油2 000 倍液等喷雾。

4.5.7 小菜蛾 用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氟虫腈悬乳剂300~600 mL/hm2对水750 kg 喷雾。

4.5.8 蚜虫 参照辣椒蚜虫防治。

4.5.9 甘蓝夜蛾 一是用黑光灯可杀虫灯诱杀成虫;二是用糖醋液诱杀成虫,糖∶醋∶酒∶水为6∶3∶1∶10,再加入少量敌百虫;三是用0.5%苦参碱植物杀虫剂800 倍液喷雾,或40%氰戊菊酯乳油4 000 倍液喷雾,7 d 喷施1 次,连续喷施2~3 次。

4.6 采收

花菜进入成熟期时根据市场需求及时采收。

5 技术应用效果

在余庆县辣椒-豇豆-花菜模式下,辣椒产量为45.0 t/hm2,单价3.6 元/kg,产值16.20万元/hm2,纯收入14.40 万元/hm2;豇豆产量为18.75 t/hm2,单价5.0 元/kg,产值9.375 万元/hm2,纯收入6.525 万元/hm2;花菜产量为25.5 t/hm2,单价3.0 元/kg,产值7.65 万元/hm2,纯收入6.9 万元/hm2;年蔬菜产量达89.25 t/hm2,产值达33.225 万元/hm2,纯收益达27.825万元/hm2。

猜你喜欢
花菜豇豆苗床
夏季当家菜——豇豆
扦插苗床对桂花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Informations pratiques Recettes chinoises
弟子规
弟子规
花菜这样做,比肉还好吃,不知道太可惜!
花菜妹妹的爆炸头
容器苗苗床施工技术
海南粗榧扦插育苗技术及苗床环境调控研究
豇豆新品种连豇3号的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