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新品种临玉11 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2024-04-27 03:23刘如海王玉田刘金菊饶红杉许文芳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临沧市斑病云南省

刘如海,王玉田,刘金菊,饶红杉,许文芳

(1.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云南 临沧 677099;2.永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云南 临沧 677600)

玉米是全世界最重要的粮食、饲料和经济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均占有玉米的数量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1]。玉米是云南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种植范围最广的作物,在各地(州)、各县(区)都有种植[2]。玉米在云南省常年种植面积106.67 万~133.33 万hm2,占粮食播种面积的30%左右,总产量400 万~600 万t[3]。临沧市玉米在粮食生产中的占比远远高于全国、全省水平,2022 年临沧市玉米播种面积达15.86 万hm2,产量69.46 万t,分别占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54.75%和63.84%,玉米对临沧市粮食增产的贡献率达114.8%。因此,玉米对保障临沧市粮食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品种选育成为临沧市玉米科技工作的核心工作。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普通玉米营养品质较差,蛋白质品质和能量水平较低,选育专用、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品种是目前云南省玉米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4]。针对当前玉米生产的主要问题,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紧紧围绕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选育目标,选育出优质玉米临玉11 号,具有生长势强、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及抗逆性强、品质优、籽粒商品性好等优点,在云南省海拔1 300~2 000 m 的地区推广前景好。

1 品种来源及选育过程

临玉11 号是临沧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通过杂交育种的方法,于2009 年组配而成的中晚熟粮饲兼用型优质玉米杂交种。父本是从杂交种屯玉7 号中用穗行法经多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具有温带种质的自交系,母本从杂交种正大615 中用穗行法经多代连续自交选育而成的具有热带种质的自交系。临玉11 号于2017—2018 年参加云南省普通玉米品种联合体区域试验(中海拔组),2018 年参加云南省玉米新品种生产试验。2017—2018 年在昆明、文山、昭通、曲靖、楚雄、德宏、大理、保山、临沧等地试验、示范,试验表现丰产性好,适应性广,抗病、抗逆性强,品质优,籽粒商品性好。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基本特征

临玉11 号成株整齐,株型半紧凑,全生育期127 d 左右,平均株高269.3 cm,穗位高116.7 cm,穗长15.4 cm,穗粗5.5 cm,穗行数16~18 行,行粒数31.1 粒,百粒重35.1 g,出籽率83.9%,粒色黄色,粒型马齿型,穗型为筒型,轴色红色。

2.2 品种抗性

2017—2018 年委托云南省农作物品种抗性鉴定站多次、多点(昆明、保山、昭通、临沧、文山、景洪、曲靖等地)开展临玉11 号对灰斑病、大斑病、锈病、纹枯病及穗粒腐病的抗性进行鉴定(田间病圃法/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该品种高抗大斑病,中抗锈病和纹枯病,抗穗腐病,感灰斑病。

2.3 品质分析

据农业农村部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昆明)测试,临玉11 号籽粒体积质量731 g/L,粗蛋白质10.3%,粗脂肪3.58%,粗淀粉70.7%,赖氨酸0.40%。临玉11 号籽粒体积质量超过国家饲用玉米一级标准(≥710 g/L),粗蛋白质含量超过国家饲用玉米一级标准(≥10.0%),赖氨酸含量是普通玉米的2 倍。

3 产量表现

3.1 品比试验

临玉11 号于2014 年在文山、普洱、保山、曲靖、大理、昆明、临沧、昭通等10 个不同区域进行品种比较试验,产量变辐为7 786.5~11 932.5 kg/hm2,综合性状表现优良。

3.2 区域试验结果

2017—2018 年临玉11 号参加云南省中海拔组区域试验。2017 年临玉11 号在云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401 kg/hm2,比对照海禾2 号9 783 kg/hm2增产6.32%。2018 年临玉11 号在云南省区域试验中平均产量10 578 kg/hm2,比对照海禾2 号10 149 kg/hm2增产4.2%。经2 年24 个点试,临玉11 号平均产量为10 489.5 kg/hm2,比对照海禾2 号9 966 kg/hm2增产5.25%。

3.3 生产试验结果

2018 年在昭通、保山、楚雄、曲靖、文山以及大理的生产试验中,临玉11 号产量变幅为8 904.0~11 836.5 kg/hm2,除在大理点外,其余试点均较对照增产。其中,在昭通产量为11 499 kg/hm2,较当地主推品种增产17.8%。

3.4 示范结果

2017 年在临沧市沧源县海拔1 400 m 示范种植的临玉11 号产量为12 261 kg/hm2,相比对照品种海禾2 号增产1 686 kg/hm2,增产15.9%。2019 年在临沧市临翔区海拔2 000 m 示范种植的临玉11 号平均产量为11 620.5 kg/hm2,相比对照品种海禾2 号,增产34.5 kg/hm2,增产0.3%;相比对照品种正大808增产81 kg/hm2,增产0.7%。

4 适宜种植区域

临玉11 号在昆明、文山、昭通、曲靖、楚雄、德宏、大理、保山以及临沧等州(市)海拔1 300~2 000 m 地区推广种植。

5 栽培要点

云南省海拔1 300~2 000 m 的区域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制约该区域玉米高产的因素是病害、田间管理粗放和化肥投入不足[5]。因此,要确保玉米高产,必须要做好播前准备、精细播种、田间管理和适时收获等环节。

5.1 选地整地

选择适合玉米种植的区域,播种前精细耕地,耕深20~40 cm,耙细整平,使土壤松软、细碎,整地达到平、深、细、松、净的要求。

5.2 种植方式及种植密度

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种植习惯及不同田块,采取不同的种植方式。等行距种植:行距70~80 cm,株距20~25 cm。宽窄行种植:宽行距90~100 cm,窄行距30~40 cm,株距20~25 cm。对于冷凉地区、干旱地区可采取覆膜种植,雨水较重地区或持水量较大田块采取起垄种植。种植密度为60 000~75 000 株/hm2。

5.3 适时播种

玉米的播种期,受土壤温度、水分、O2和种植制度影响,由于地区和气候不同,播种期也有差异。一般当土壤耕层5~10 cm 地温稳定通过10~12 ℃,田间持水量在60%~70%,即可播种。播种深度根据土壤墒情定,若土壤黏重或含水量高,一般播种深度3~5 cm;若土壤含水量低,播种深度6~8 cm。

5.4 施足基肥

玉米属于高秆高产作物,全生育期需肥量比较大,一般每生产100 kg 籽粒需吸收纯N 2.4~2.6 kg、P2O51.1 kg、K2O 2.1 kg。一般施用商品有机肥3 000~4 500 kg/hm2或腐熟的农家肥30 000~45 000 kg/hm2,全部掩施,施用氮肥450~750 kg/hm2、磷肥450~900 kg/hm2、钾肥300~450 kg/hm2、锌肥和硼肥各15.0~22.5 kg/hm2[6],可以单独施肥也可以种肥同播,做到种肥隔离。

5.5 加强田间管理

5.5.1 病虫草鼠害防治

1)鼠害防治。播种前在田块四周投放1 次鼠药,在乳熟中后期再投放1 次鼠药。注意做好标识和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确保周边人和家禽的安全。

2)虫害防治。在云南省玉米种植区域主要防治玉米螟、黏虫、草地贪夜蛾、棉铃虫、蓟马、蚜虫和地下害虫等害虫。防治地下害虫用辛硫磷颗粒30~60 kg/hm2与基肥拌成毒肥一起施用。蚜虫、蓟马可以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 000 倍液防治;玉米螟可用14%毒死蜱颗粒剂1~2 g/株撒施于心叶防治;棉铃虫可用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 倍液喷施防治;黏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000~1 500 倍液喷施防治;草地贪夜蛾可以用甲维盐+茚虫威+虱螨脲等复配剂进行喷雾防治,做到防早、防小。

3)草害防治。结合中耕锄草,以人工灭除为主,化学防治为辅。化学防治遵循“一封、二杀”原则。在玉米播种到出苗前,选用乙草胺兑水喷雾,土壤封闭处理;在玉米3~5 叶期,杂草2~5 叶期,选用烟嘧磺隆+硝磺草酮或硝磺草酮+莠去津兑水喷杀。

4)病害防治。云南省玉米种植区域主要病害有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灰斑病、纹枯病、白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等。玉米新品种临玉11 号高抗大斑病,中抗锈病和纹枯病,抗穗腐病,感灰斑病,正常情况下无须采取相关防治措施,主要是各地区、不同年份的发病情况不同,可根据植株表现,采取相应的病害防治措施。大斑病、小斑病、锈病、白斑病、弯孢霉菌叶斑病、灰斑病等病害可用75%百菌清800 倍液、65%代森锰锌400~500 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等药剂在发病初期喷施1~2 次进行防治,每次间隔7 d;纹枯病可以用井冈霉素药剂在发病初期喷施1~2 次进行防治,每次间隔7 d。

5.5.2 查苗补苗

玉米出苗后必须及时查苗,当出现缺苗时要及时补苗,可采取浸种催芽后补播或移苗移栽,补种或移栽后浇足定根水。当玉米出苗后3 叶时开始间苗,根据种植密度,一般采取单株留苗或双株留苗方式。间苗时要做到间密留稀,间大小留中间。

5.5.3 追肥

玉米一般追肥3 次,第1 次追肥在玉米展开叶5~6 片时,追施尿素75~150 kg/hm2作苗肥;第2 次追肥在大喇叭口期,结合中耕培土,追施尿素150~300 kg/hm2作穗肥;第3 次追肥在灌浆期,追施尿素75~150 kg/hm2作粒肥。

5.5.4 科学排灌

玉米水分管理是玉米种植的重要环节。播种到出苗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0%~75%,保证一播全苗,为高产打下基础;出苗到拔节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55%~60%,保证根系生长;拔节到抽雄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0%~75%,保证雌穗正常分化;抽雄到吐丝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80%~85%,避免造成授粉不良,影响结实;吐丝至乳熟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70%~75%,保证灌浆所需水分;蜡熟期,土壤含水量控制在60%,可以适当延长生育期,提高产量。

5.6 适时晚收

在全田90%以上植株果穗苞叶松散出现黄色泛白,籽粒变硬出现黑色层时,可以收获。根据天气和下茬作物播种时间,有条件的地区可适当推迟收获。若遇到阴雨天或下茬作物待播种,应及时收获,避免收获较晚造成产量损失、收获质量下降及影响下茬作物。

5.7 妥善贮藏

收获后的玉米应及时晾晒、脱粒,当水分达到14%时进行仓储。要求仓库阴凉、干燥、通风,并做好鼠害和仓储害虫防治,做好防污染措施。

6 示范情况及效果

6.1 示范情况

在2019—2022 年4 年间,临玉11 号在临翔区、凤庆县、云县、永德县、双江县、耿马县、镇康县、沧源县等区域示范推广,累计示范面积253.33 hm2,产量0.25 万t,平均单产9 868.5 kg/hm2,较2022 年临沧市玉米单产4 380 kg/hm2增加5 488.5 kg/hm2,实现增产0.14 万t。

6.2 示范效果

6.2.1 经济效益

在2019—2022 年,示范推广种植杂交玉米新品种临玉11 号比临沧市玉米增产0.14 万t,按市场价3.0 元/kg 计,新增产值420 万元。

6.2.2 社会效益

临玉11 号适应范围广,在海拔1 300~2 000 m的玉米种植区均可种植。临玉11 号的示范推广与科技培训同时推进,提高了种植区域劳动者的种植水平,提升了种植收益,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6.2.3 生态效益

临玉11 号抗病性强、植株长势强,结合绿色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可以实现玉米绿色生产,对促进绿色环保与生态农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7 结束语

临玉11 号植株紧凑,具有生长势强、抗病及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性好、品质优、籽粒商品性好等优点。经检测,体积质量731 g/L,粗蛋白质10.3%,粗脂肪3.58%,粗淀粉70.7%,赖氨酸0.40%。该品种适合在云南省昆明、文山、昭通、曲靖、楚雄、德宏、大理、保山、临沧等海拔1 300~2 000 m 的地区推广种植。

阐述了玉米生产在粮食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上种植的玉米品种品质较差、抗逆性不强、产量较低的问题,确定了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选育目标。另外,通过对玉米新品种临玉11 号的示范效果进行分析,更好地体现了该品种的市场竞争力,为玉米新品种临玉11 号的推广应用提供了重要参考。

猜你喜欢
临沧市斑病云南省
云南省安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茶轮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拮抗菌筛选
黄瓜靶斑病咋防治
民国初期云南省议会述论
临沧市艾滋病流行特征及变迁规律分析
坚守教育的美好——临沧市临翔区教育局教研室主任杨世良访谈
云南省瑞丽市老年大学之歌
近31年来云南省潜在蒸散量的时空演变
临沧市推进核桃产业升级发展
临沧市以产业发展带动造林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