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及推广应用研究

2024-04-27 03:23刘昭刚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优质小麦栽培

刘昭刚

(济宁市兖州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济宁 272100)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提高,人们对食品的安全性也日益重视,已经从解决温饱提升到吃得好和吃得安全,对食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绿色食品的日益普及,小麦作为应用最广泛的主粮作物,其栽培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各级科研人员通过对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进行持续研究,不断强化优质小麦生产理念,使粮食生产的品质和效率大大提高,带动了种粮主体的经济效益和大众生活质量提升。除此之外,我国对食用农产品的安全性与质量要求也逐渐提高,迫切需要持续推进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发展。

1 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

1.1 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技术

在小麦栽培方面,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技术是近几年才被提出确保作物持续增产的一种新技术,该技术可以有效推动小麦种植行业进步,使小麦种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并受到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采用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技术栽培小麦,要不断适应不同地区的环境和气候条件。因此,为了提高各项指标促控技术水平,应对小麦生长期进行有效监控,并与外界因素相结合,以此来提高小麦种植质量。除此之外,在应用小麦叶龄指标促控技术过程中,必须了解并归纳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从而推动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1]。

1.2 小麦精播技术

小麦精播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农艺措施,既能提升农户的经济效益,又能带动当地农业生产行业发展,对小麦产量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小麦精播技术可以提高作物根系的吸收能力,从而达到增产目的。在小麦栽培过程中,要合理、科学利用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以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在减少小麦种子用量的基础上保证获得足够的田间群体,依靠小麦个体和群体协调发展来提高产量。

2 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要点

2.1 根据地力条件精选品种

品种是影响小麦增产增效、抗逆提质的内因,要根据当地的生态环境、气候情况、生产水平和土壤状况,因地制宜、科学选用品种,优化品种布局。土质疏松、平整且有利于排水灌溉、具有较好蓄水保水性能的土壤适宜栽培优质小麦。另外,选用的优质小麦品种要达到相应的指标要求,如发芽率在85%以上,纯度在99%以上,且水分含量低于13%。还要选用抗逆性强的小麦品种,以保证优质小麦栽培与当地生长环境和气候相适应[2]。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在高肥水地块推广农大753、农大761、科农2009 等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品种抗性和丰产性、稳产性都表现突出。

2.2 精细化整地提高整地质量

精细化整地能够为小麦播种提供良好的基础。可采用深耕、旋耕结合方式提高整地质量。深耕和深松可以打破犁底层,加深耕层,降低耕层容重,增加孔隙度,提升通透性,促进好气性微生物活动和养分释放,提高土壤渗水、蓄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根据地块大小,选择适宜耕幅的牵引犁、悬挂式翻转深耕犁等进行深翻,耕深不低于25 cm,确保打破犁底层,深埋秸秆、杂草和病虫残体。有条件的地区每3 年至少深翻1 次,未深翻地块至少旋耕2 次,耕深不低于15 cm。耕翻后要及时耙平,间隔时间越短越好,以减少跑墒。连年旋耕易造成麦田土壤疏松、透风跑墒,要坚持小麦旋耕后、播前进行机械加重镇压,实现耙平压实、平整地面、紧实土壤、压碎土块,使耕层紧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促进根系生长和下扎,提高小麦抗旱能力。小麦生长过程中需水量较大,能够保水保肥的土壤有利于小麦根系充分吸收土壤中的肥料和水分,促进幼苗茁壮生长[3]。

2.3 精量化播种,一播全苗

在对小麦苗期地下病虫害进行防治的基础上,遵循“适墒、适期、适量、适深”播种原则,综合运用小麦宽幅精播、规范化播种、播前播后双镇压等绿色高质高效生产技术,确保一播全苗,苗匀、苗壮,避免缺苗断垄现象。土壤处理和种子包衣可有效降低苗期根茎部病害和地下虫害的发生率,重点防治小麦茎基腐病、根腐病、纹枯病等病害和苗期地下虫害。要做好适墒播种,以土壤相对含水量70%~75%为宜,做到足墒萌动发芽和出苗,确保一播全苗。对墒情不足的地块进行浅播压水或采用淋灌节水技术补墒促苗。温度是决定小麦播期的主要因素,小麦早播或晚播都不利于培育冬前壮苗,不利于麦苗安全越冬。黄淮海冬麦区的济宁市小麦适宜播期为每年10 月8 日—25 日。在适期播种情况下,播种深度在4 cm左右,播种量以250 万~270 万粒/hm2为宜,砂姜黑土地块、晚播麦田要适当增加播量,播后及时查苗补种,确保全苗。播前播后镇压是确保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措施。可选用带镇压装置的小麦播种机械,在小麦播种时随种随压。积极推广应用立旋整地双镇压高性能播种机,实现一次作业完成破碎大土块、平整地面、播前镇压、精量播种、播后镇压等多道工序。

2.4 加强田间管理,提质增产

田间管理是实现小麦精量化栽培的重要内容。小麦田间管理主要包括苗期管理和中后期管理2 个阶段,各阶段的管理方式和管理重心不同。

1)苗期管理。通过合理控制播期可实现壮苗和全苗,促进小麦田间群体合理发展,为实现小麦高产、优质提供基础。苗期管理尤为重要,在补苗时必须选用相同的品种,保证幼苗长势一致,以利于后期管理。要对弱苗进行有效管理,及时喷施生物素来促进小麦苗期生长。对因土壤肥力较差而出现的弱苗应该及时追施,增加土壤肥力,保证小麦健康生长。还要注意对壮苗进行有效管理,若提早播种,到11 月末就生长出6 片叶,为防止小麦生长过度,要采取蹲苗措施[4]。

2)中后期管理。中后期(拔节期至成熟期)是小麦高产稳产的重要阶段。在春季要适时进行耧划或镇压,以提高地面温度,促进早春小麦生长发育。应用小麦叶面肥时,在抽穗和开花期可用1%尿素溶液或叶面肥喷洒小麦叶片,以补充营养,提升籽粒蛋白质含量,有效预防小麦早衰。在小麦的中后期管理中,要注意适时追肥,一般可同时灌水。若地块较为肥沃,则适合晚追肥;若地块肥力较差,则适合早追肥。合理灌水与科学施肥相结合不仅能提高农田管理水平,还能促进肥料的有效利用。

3 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推广的意义

3.1 保证产业持续发展

在推广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过程中,既可以提高农户的经济效益,又可以提高小麦产量,对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有一定促进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更加重视生态经济的发展,推动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发展可以有效保障小麦产量。在农业技术层面,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质,也是我国农业科技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内容。通过实施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能够更好地改进常规小麦栽培技术,引入多种先进的栽培理念,更好地利用生产资源,从而满足人们对优质小麦的需求。相比其他小麦品种,优质小麦有着非常显著的优势,从事小麦生产的企业可以通过购买优质小麦来提高产品的品质,这对小麦生产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有较大促进作用,能够确保整个产业健康发展[5]。

3.2 提高种植经济效益

在进行小麦栽培和生产时,运用优质小麦生产精量化技术是当前人们较为关注的一种栽培方式,该技术与常规的农业生产技术存在较大差异。与常规栽培技术相比,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可使小麦更具抗逆能力,能够有效减轻多种不利条件对小麦的影响。另外,应用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能够提高小麦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从而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在这一背景下,推行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能够更好地调动农户的种粮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值得一提的是,采用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能够使得小麦更好地满足人们对食物安全的需求,有利于提高小麦产品的经济效益。

3.3 保障粮食安全

经过多年的农业科学研究,杂交水稻在全国范围内已完全实现,这也预示着国家的优质食品开发正式开始,能够更好地为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提供保证。通过部门协同,大力宣传和普及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以此来更好地保障食品安全,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安全。在追求高产优质小麦的背景下,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受到更多农户重视,所以对该技术要求也相对较高,亟须有关部门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支持并进行推广[6]。

4 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推广策略

4.1 完善推广体系,加大推广力度

我国要想大范围普及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必须要有政府强有力的扶持,要明确各级政府、农机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户责任,并且强化彼此间的联系,这样才能保证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能够得到各方的支持,为促进我国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普及奠定基础。此外,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示范户和推广应用有着密切联系,示范户可以有效促进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推广,并且能够对其他农户进行有效示范。

为保证农户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科学合理应用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有关部门必须提高推广水平,实际推广效果将会影响该技术的应用程度和普及范围。当前,人们普遍重视“优质食物”,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许多农民对“优质”的认知还不够深入,人们对优质小麦的未来也没有明确的概念。在此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推广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提高人们对该技术的认识程度,从而助力国家农业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采取日常生活中媒体宣传、海报广播宣传等多种形式,让农户了解到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强大潜能与应用价值,并持续创新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传播和推广途径,加大宣传力度,这样才能让农户更好地了解到应用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要点,从而使农户能够合理栽培小麦,提高我国农业行业的经济效益[7]。

4.2 拓宽资金来源渠道

要大力推广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必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从而优化我国传统小麦栽培技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推进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同时,要拓宽资金来源渠道,并注重招商引资的重要作用,使更多企业主动参与到优质小麦的种植产业链之中。这样才能为我国小麦生产创造更好的生态条件,进而有效地提高我国粮食生产的整体质量和产量。

4.3 加强扶持政策

为进一步提高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成效,各级政府和有关单位都要加强对该技术的政策支持,国家和有关部门可以采用推广奖励机制,更好地促进该技术的普及,扩大优质小麦的市场需求,从而提高农户对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认识和推广应用意愿。另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也可以设立专项财政补助和物质奖励,并根据这些情况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从而更好地调动农户的积极性,使广大农户主动参与到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推广当中。国家有关部门也可以请专家对农户进行实地指导,使其更好地掌握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中的要点,同时也能回答农户在小麦种植中遇到的问题,持续扩大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适用领域,确保该技术的推广效果。

5 结束语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科技的发展也在加快,这一进程中会出现更多新的生产技术,这些技术为国家农业发展提供了较大助力,能够提高农户的经济收益。为扩大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适用领域并提升其使用效果,有关部门必须持续提高农户对该技术的认识程度,唯有确保农户理解并愿意使用该技术,才能充分发挥该技术的核心优势。通过对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推广和普及,并对其进行细致分析,能够更好地找到该技术在普及中所遇到的诸多难题。要想更好地利用优质小麦精量化栽培技术的优点,必须继续加大发展和推广力度,在保障国家发展及确保粮食产业自身经济效益的同时,促进国家农业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优质小麦栽培
主产区小麦收购进度过七成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油麦菜栽培要点
孔令让的“小麦育种梦”
叶面施肥实现小麦亩增产83.8千克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哭娃小麦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自然栽培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