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品种油研2020 种子制种及高产栽培技术

2024-04-27 03:23余湖波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黔南州父本母本

余湖波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农业农村局,贵州 黔南 558000)

近年来,黔南州大力开发冬闲田、积极扩种冬油菜,不断提升粮油自给率[1]。2023 年全州计划秋种油菜9.1 万hm2,全部用含油率50%以上品种替换,预计需种量为22 万kg。油研2020 作为黔南州主推品种,预计2023 年秋冬种植面积超约3.3 万hm2,2025 年预计推广面积达5.3 万hm2,种植高质量油研2020 种子是油菜产能提升的最根本保障。

1 黔南州油菜种子生产基本情况

长顺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是我国第一批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也是目前贵州省仅有的3 个繁育基地之一。长顺县良种繁育基地开展优质杂交油菜制种超过10 年,已具备2 000 hm2杂交油菜制种产能,能全面保障全省优质良种供给。2022 年杂交油菜制种播种面积1 233 hm2,可收种80 万kg[2]。长顺县国家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经过多年建设,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培育了一批种子生产技术干部以及合作社,基地内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群众制种积极性和生产能力较高。作为贵州省唯一的油菜良种繁育基地,长顺县油菜制种种子质量及产量是关系贵州省油菜生产能否完成国家任务的关键。

2 油研2020品种基本情况

油菜品种油研2020 是贵州省油菜研究所选育、2021 年农业农村部登记的品种。该品种属于甘蓝型杂交种,含油量达52.34%。油研2020 品种是贵州省2023—2025 年的主推油菜品种,2022 年贵州省推广种植8.3 万hm2左右,计划到2025 年发展至22 万hm2,需要制种面积733 hm2以上。为推动黔南州油菜增单产、提质量、促增收,黔南州按照“推良种、抓示范、强保障、提产能”的思路,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坚持依法依规、实事求是,坚持遵循科学规律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大力开展实施“换种工程”。2023 年,推广油研2020 种植面积3.3 万hm2,计划种子生产面积400 hm2,预计制种产量48 万kg,油菜籽产量9.6 万t[3]。

3 油研2020种子高质量生产技术

3.1 规划制种

油菜制种,其关键在于规划出隔离条件好、地块相对集中的土地。对于制种地,需做好规划,严格选择,加强制种基地建设。选择土壤肥力中上等、通风透光、集中连片、生产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当作制种基地。实施严格隔离措施,在距制种区1 000 m 范围内,禁止种植其他油菜品种,严格田间去杂。加强杂交油菜制种隔离,在制种区及制种隔离区内,禁止种植非隔离父本的其他任何油菜、十字花科蔬菜作物;自生油菜必须在年前彻底清除干净。

3.2 早培育壮苗

在长顺县,油研2020 父本应在9 月10 日前播种完,母本播种期推迟10 d 左右,顺延到9 月20 日前,早播有利于前期幼苗生长,延长父母本营养生长时间,同时控草,增加群体优势。

3.3 管理苗床

规划出隔离条件好、地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用作油菜制种亲本的苗床地,建立杂交油菜育苗良性系统,培育低位、根系发达的壮苗,以个体优势协调群体平衡发展。达到床土调酸消毒、种子保水、防止病虫害侵染种苗的效果,种子周边环境得到了改善,出苗齐,防病促矮壮,并简化程序[4]。选择地势较高、土面平坦、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水源条件好、四周无荫蔽、近年来未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作为苗床。前茬施用过阔叶专用除草剂的地块也不能用作油菜苗床地。通常一亩制种大田所需苗床地0.008 hm2;其中母本苗床0.006 7 hm2左右,父本苗床要播种稀些,约0.001 3 hm2。进行多次稀播保证播种均匀,播种后可用塑料扫帚轻轻镇压,有利于种子扎根,然后喷施农药防治地下害虫,用秸秆或者遮阳网覆盖苗床。种子出苗3~5 cm 时应及时揭开覆盖物,同时注重水肥管理和病虫害防治。母本苗床必须施用磷肥37.5 kg/hm2混合有机肥作底肥,苗床要浇足底水。出苗后(揭开覆盖物时)用多菌灵或甲基托布津兑速灭杀丁防病治虫(保苗的关键)。利用沼液、沼渣优质有机肥源培肥苗床、喷施幼苗,培肥了床土,养分持续供应,种子发苗茁壮,并抑制了部分病虫害的发生。制种油菜大面积移栽结束后,立即销毁母本苗床。

3.4 适时移栽

根据父母本生长情况,及时移栽,若天气较干旱,大田达不到移栽条件,可适当推迟移栽,但需加强苗床管理,确保父母本不老苗、僵苗。播种20 d以后,父母本3 叶1 心时就可移栽,父本最好在9 月底至10 月上旬移栽,母本集中在10 月中下旬移栽。整地前,将有机肥(牛粪等)施于田中混合整地。在移栽前将复合肥375 kg/hm2、硼肥7.5~15.0 kg/hm2充分混匀,施于移栽沟内。移栽当天要立即浇定根水,定根水可兑90~105 kg/hm2尿素混合施用,定根水要浇足、缓浇,避免将苗根冲刷裸露出来,能有效促进移栽油菜苗早成活、早发根。

3.5 设置合理的行比与栽培密度

为达到高产,需要科学设定父母本行比,油研2020 父本母本行比在1:4 为宜。种植行方向应于当地经常风向垂直,有利于风力传粉。父本间的距离为2 m,父本株距30~35 cm,移栽12 000~18 000 株/hm2;母本在父本移栽后的行间套栽4 行,母本间行距为33 cm 左右,父本母本间行距在50 cm 以上,有利于父本生长,保证充足的生长空间,增强父本长势和花势,提高母本结实率,母本株距20~25 cm,移栽母本苗120 000~144 000 株/hm2。

3.6 早追开盘肥,开行沟施复合肥

移栽后20~25 d 需施开盘肥,此时菜苗返青成活,即将进入开盘时期,开盘肥施尿素150 kg/hm2左右。菜苗封行前后,追加施用含有效成分为40%复合肥,其中ω(N):ω(P2O5):ω(K2O)=22:9:9,补充土壤P、K 元素。施用时,在距油菜植株6~10 cm 处开沟,沟深10 cm,选择复合肥375~450 kg/hm2均匀施于开行沟中,然后进行培土起垄,结合培土将肥料埋入土内。施肥一般遵循统一施肥、以产定肥、水肥调控、科学管水的原则,以协调油菜生长环境。按油菜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充分利用沼渣、沼液等有机肥源,运用目标产量法、应用测土配方结果计算施肥量,提高施肥质效。根据苗情和生育期需肥规律,做到施肥量、施肥时期、营养元素的精确定量,提高结实率,增加粒重。

3.7 病虫草害防治

优化病虫草害防治技术,维护油菜良好的生长环境,减少病虫草害损失。建立病虫害监测点,开展田间病虫害情况调查,临田指导农户防治病虫害。在油菜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工作中,重点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相结合,化学防治为辅。建立机防队,实行联防联治和调动村民群防群治。制种田种植密度大,利于病虫害发生。在苗期,需加强对跳甲、菜青虫、蚜虫、蟋蟀、蚂蚁的防治;在盛花期,需加强对菌核病、霜霉病等病害的防治;在结荚期,需加强对菌核病、霜霉病、蚜虫的防治。

3.8 及时拔除可育株

利用母本在现蕾后一定时期内表现出的可育株(杂株)的特点,尽早地识别母本中可育株并将其拔除,促进母本植株早发棵、多发枝。严格做到在开花前拔除全部可育株,这样母本中的不育株可利用已拔除可育株留下的空间优势,横向生长,多生分枝,增长花序,增加有效角果数。高产制种区在终花期制种田的母本基本和一般油菜一样,块块封行,果层厚,角果多,为高产打下基础。制种农户必须听从油菜制种技术员的安排,管理好油菜生长的各个环节。在制种质量保证的关键时期,组织一批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农户并对其进行培训,在未开花前识别可育株(杂株),及时拔除,以保证制种质量和提高制种产量。拔除可育株工作从油菜抽薹期开始至初花期结束,进行3 次以上拔除工作,可育株率必须达1%以下,才能保证种子纯度要求。

3.9 及时收获

在油菜50%角果变黄色时需要及时收割,收割后5~6 d,抓住有利天气及时脱粒,保证丰产丰收。所制油菜种子需分晒、分运,不得掺杂使假,制种农户必须及时将种子晒干、扬净,在规定地点、规定的时间内按时交售,不得拖延。

3.10 精选加工

待种子入库后,及时对种子进行精选,将种子中的杂质清除,并使用药物进行熏蒸,杀灭虫害。精选熏蒸后的种子需进行加工包装,做好批次登记并按照需要发运。

4 油研2020栽培技术

黔南州油菜种植分为育苗移栽和直播2 种模式。育苗移栽主要解决茬口问题,产量比较稳定,适用于黔南州800 m 以上海拔地区。直播主要解决育苗移栽用工大,增长潜力不足等问题,适用于海拔800 m 以下光热条件较好地区,黔南州三都、荔波、罗甸、独山部分地热河谷地区不宜种植油研2020。

4.1 种子处理

为提高油菜播种、出苗质量和抗病虫能力,针对油菜幼苗期黄曲跳甲、蚜虫等害虫,选用噻虫嗪等种子处理悬浮剂配合赤·吲乙·芸苔、氨基寡糖素生长调节剂拌种处理。按每1 kg 干油菜种用30%噻虫嗪种子处理悬浮剂10~30 mL,兑水50 mL 左右,加上0.136%赤·吲乙·芸苔可湿性粉剂1 g,与种子充分搅拌均匀、晾干[5]。

4.2 苗床处理

苗床地选择地势较高、土面平坦、土质疏松、肥力中上、水源条件好、四周无荫蔽、近年来未种植过油菜或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作为苗床。前茬施用过阔叶专用除草剂的地块,也不能用作油菜苗床地。一般0.067 hm2苗床出苗量可供0.67 hm2大田种植,种植面积小于0.33 hm2,应加大苗床面积。油菜苗床地要求厢面平整,土壤细碎,避免整地粗放,土块过大过硬,影响油菜种子顶土,导致出苗扎根困难,不利于培育大壮苗。苗床育苗通常1.5~2.0 m 宽开厢,其中厢面宽1.3~1.5 m,厢沟宽0.2 m;围边沟深0.3 m,中沟深0.2 m。

4.3 适时移栽

油研2020 在黔南州最佳的育苗播期在9 月10 日左右,应适期早播。播种时普钙或沙土混匀后,分多次撒施于箱面,播种后喷施浅层水,有条件的再用少量的稻草或遮阳网,保证出苗整齐。出苗后加强苗床管理,5~7 d 油菜出苗,此后择机匀苗,按照去弱苗留壮苗,去杂苗留纯苗,去病苗留健苗的方式间苗。苗龄30 d 左右,油菜5 叶1 心,10 月上旬开始移栽,移栽可采用免耕移栽和翻耕整地大田移栽,但移栽田必须开深沟保障排水,移栽密度90 000 株/hm2为宜,行距40~60 cm、窝距16~33 cm。免耕移栽方式应在移栽前,清理土面过多过长的秸秆等杂物和防除过多过旺的杂草或返青稻茬,可适当加大移栽密度。

4.4 科学施肥

单产2 250~3 000 kg/hm2需施纯氮225 kg/hm2以上,按m(氮肥):m(磷肥):m(钾肥)=1:0.5:0.9 配合施用。特别注意要施用硼肥,用硼砂7.5~12.0 kg/hm2作基肥沟施或兑水(结合追肥)作追肥,亦可用0.3%硼砂水溶液在苗、薹花期作根外追肥,常年结实差的缺硼土壤,更应强调根外追肥。

4.5 病虫草害防治

在苗期,需防治蚜虫、菜青虫等,及时抗旱排渍。在花期,需结合施硼喷施40%菌核净防治菌核病。油菜杂草防治,以早期治理、综合防控为指导,同时要分类指导、根据油菜不同的种植模式、不同杂草种类和不同分布特点,进行分类防治。免耕移栽油菜种植区域,在油菜移栽前5~7 d,用41%草甘膦异丙胺盐水剂3 000 mL/hm2或20%敌草快3 000 mL/hm2兑清水900 L/hm2,进行茎叶均匀喷雾防治杂草。机翻耕整地田块,移栽前要进行封闭处理除草。在油菜移栽前1~2 d 及杂草出苗前,施用相应的土壤处理剂进行土壤封闭除草。油菜田封闭除草剂有乙草胺乳油、异恶草松、敌草胺、精异丙甲草胺等,应严格按照包装使用说明喷施。黔南州油菜田杂草主要有看麦娘、野燕麦、菵草等禾本科杂草及藜、猪殃殃、牛大黄等阔叶杂草。禾本科杂草在2~4 叶期,可选用精喹·草除灵乳油、高效氟吡甲禾灵乳油、烯草酮乳油等进行茎叶处理均匀喷雾。藜、猪殃殃、牛大黄等阔叶杂草,可选用二氯吡啶酸、草除灵及其混剂进行茎叶喷雾处理。

4.6 适期收获

人工收获应在全田油菜植株大部分角果呈黄绿色至淡黄色,主花序中部角果籽粒呈现本品种固有的色泽时进行,收割晾晒5~7 d 后择晴天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成熟一致性好的品种,在全田油菜植株90%以上角果变成黄色或褐色时,用油菜联合收割机一次性完成收获,同时将油菜秸秆粉碎还田。

5 结束语

油菜制种是否成功,关键取决于制种产量和种子质量。产量取决于父母本亲本特性、花期控制、栽培措施等,杂交油菜种子质量包括种子的遗传、纯度、发芽率、含水量、种子活力等因素。质量控制环节贯穿于亲本自交系繁殖,涉及杂交制种阶段的收购、脱晒、贮藏、加工、包装、运输、销售等每道工序和过程,只有按照杂交油菜种子生产程序,抓好各环节管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种子。

猜你喜欢
黔南州父本母本
旅大红骨改良先锋父本选系抗病性鉴定及穗部性状配合力分析
寻味贵州——黔南州
“数”说黔南茶业
助力黔南州茶业发展 有我一份
三种土壤灭菌剂对香石竹母本栽培的影响
来吧!老年朋友们
——黔南州老年大学校歌
不同母本密度对敦玉328杂交玉米农艺性状及经济性状和效益的影响
籼粳杂交水稻制种父本机插机收技术初探
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父本的SSR标记鉴定
棉花杂交制种中如何管好用好父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