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的种植要求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024-04-27 03:23谭金花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荞麦中耕养分

谭金花

(华池县白马乡人民政府,甘肃 庆阳 745606)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不断加剧和人口增长压力日益突显,农业生产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荞麦以其对恶劣气候条件的强大适应性以及短生长周期等优势,成为解决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的重要选择。然而,如何充分发挥荞麦的潜力,实现高产、高质、高效种植,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对荞麦的种植要求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展开深入探讨,旨在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促进荞麦生产水平提升,从而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1 荞麦的种植要求

1.1 光照要求

一般来说,荞麦对光照的要求较高,喜充足的阳光,适宜在光照充足的环境中生长。荞麦对日照时间的要求相对较高,通常每天需要光照时间6~8 h,保证荞麦能够充分进行光合作用,促进其生长发育。荞麦生长过程中,充足的阳光是保证正常生长和高产的关键因素之一,阳光充足可以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有助于提高荞麦的品质和产量。荞麦对于潮湿和阴暗的环境不太适应,容易引发病害。因此,为了避免病害发生,荞麦种植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和阳光照射,尽量避免过于阴暗或光照不均匀的环境,这有助于植株吸收更均匀的光能,提高光合作用效率。

1.2 温度要求

荞麦是一种相对耐寒的农作物,对温度的适应性较强,适合在较为寒冷的气候条件下生长,这使得荞麦成为适宜在寒冷地区种植的作物之一。荞麦的生长温度范围相对较广,一般来说,适宜的生长温度为5~25 ℃,在这个范围内,荞麦能够发育良好,实现较高的产量和质量。在荞麦开花授粉期间,适宜的温度范围有助于花粉正常发育,促进坐果和提高产量。荞麦对高温的耐受性相对较差,高温容易导致花粉失活和结实不良。因此,在高温季节,需要适当遮阳,防止高温对荞麦造成不良影响[1]。

1.3 水分要求

荞麦对水分的需求较为适中,对干旱环境的适应性较强,在一些相对干燥的地区也能够生长。但在生长过程中仍需要适量的水分来保障荞麦正常生长和发育。荞麦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有所不同,在播种和幼苗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充足的水分有利于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在开花和结实期,对土壤水分的需求适中,应避免水涝和缺水的情况发生。

荞麦种植过程中需避免长时间水涝,湿度太高可能导致病害发生,如真菌性病害。在荞麦生长过程中,特别是在关键的生育阶段,如开花期,需要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避免频繁和浅表灌溉,应该通过深层灌溉,促进根系充分生长发育。

1.4 养分要求

荞麦对养分的需求相对较低,但仍需要一定的营养元素来保障其正常生长和发育。荞麦对N 元素的需求相对较高,尤其是在生长初期和抽穗期,适量的N元素有助于促进荞麦生长、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然而,过量的N 元素可能导致植株过于茂盛,增加倒伏风险,因此需要科学合理地施用氮肥。荞麦对P、K 元素的需求相对较低,但仍然是必需的养分,P 元素对于荞麦的根系发育和花粉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而K 元素对植物的抗病抗逆性和水分利用效率有一定影响。荞麦对一些微量元素也有一定需求,如Zn、Cu、Fe 等,这些微量元素对于植物的正常代谢和生长发育都起到重要作用,因此需要保证土壤中微量元素充足。荞麦适应性强,在一些贫瘠的土壤中也能生长。施加有机质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荞麦健康生长[2]。

2 荞麦高产种植技术要点

2.1 整地技术

整地技术是确保荞麦健康生长的重要步骤之一。在整地前,必须进行适度翻耕和松土,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促进根系发育。对于重壤土和黏壤土,需要进行深翻耕。在整地过程中,及时清除田地中的杂草至关重要,杂草不仅会与荞麦争夺养分和水分,还可能导致病虫害发生。通过彻底清除杂草,有助于优化荞麦的生长环境。

在整地时,应根据土壤的养分状况和荞麦的生长需求合理施入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特别要注意提供适量的氮肥,以促进荞麦早期生长发育。荞麦是一种矮生作物,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和提高光照利用效率,整地后应平整土地,有助于确保荞麦种植的均匀性,而且便于田间管理。应采取措施进行水土保持,如沟壑平整、优化田间排水系统等,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当的种植密度有助于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根据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状况,采用合理的灌溉制度,保持土壤湿度适宜,有助于提高荞麦的产量和品质。

2.2 播种技术

播种技术是确保荞麦健康生长的重要环节。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高产荞麦品种,不同品种具有不同的生长特性,对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有所差异。荞麦是一种适应性较强的作物,但仍需根据当地气候和生长期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通常,春播和秋播都可行,但播种的具体时间要根据气温、光照和土壤状况等因素来确定。还要根据品种的特性和土壤肥力状况选择适宜的种植密度,一般而言,适度密植可以充分利用土地资源,从而提高产量。在播种前进行适当的土壤准备工作,确保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有助于促进荞麦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应采用适宜的播种方法,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田地中。均匀播种有助于提高作物生长的均匀性和管理的便利性。可以对荞麦种子进行适度处理,例如浸种、种子包衣等,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抗逆性。荞麦种子对播种深度有一定要求,通常播种深度控制在2~4 cm,播种太深可能导致发芽受阻;播种太浅则容易受到干旱和鸟类影响。在荞麦苗期适时进行稀植,以保证植株有足够的空间生长,防止植株过度拥挤影响通风和光照。在播种前合理施入适量基肥,为植物提供生长初期所需的养分[3]。

2.3 施肥技术

施肥技术是确保作物充分吸收养分,提高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在施肥前应进行土壤测试,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包括N、P、K 等主要养分含量,这有助于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理的施肥方案。在整地前进行基础施肥,为荞麦提供一定量的养分。通常,可以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料,如腐熟的畜禽粪肥或厌氧发酵的有机物质,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各种养分。荞麦对氮肥的需求量相对较高,特别是在生长初期和抽穗期。可分阶段施用氮肥,例如在播种前施入1 次,开花前再追施1 次,有助于提高产量和蛋白质含量。P 元素对于荞麦的根系发育和花粉形成非常重要,K 元素有助于提高植物的抗病、抗逆性,在播种前或生长期适当时机追施磷肥和钾肥,以满足作物的需求。

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的使用,可以综合利用有机肥的慢释特性和无机肥的快速供应优势,有助于提高养分利用效率,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根据荞麦的生长期和养分需求,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在雨水充沛或气温极端的天气条件下施肥,以防养分流失或挥发。在荞麦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追肥,根据植株的需求及时补充营养,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施用肥料时,要根据土壤测试结果和作物的生长需求合理确定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肥料浪费和环境污染。

2.4 田间管理技术

2.4.1 防旱降渍技术

荞麦适应性强,相对而言对旱涝的抵抗能力较强。然而,在极端天气条件下,采取一些防旱降渍技术可以提高作物的适应性和稳产性。应合理选择种植时期,避免荞麦生长期与气象干旱季节重叠,减轻干旱对荞麦的影响。可通过添加有机质和改良剂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的保水性和抗旱性,减缓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对植物的供水能力。在干旱季节,应定量、均匀地进行灌溉。采用滴灌、渗漏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水分浪费,提高灌溉利用效率。应在作物地表覆盖草木屑、秸秆等覆盖物,形成覆盖层,有助于减缓水分蒸发,保持土壤湿润。通过科学合理施肥,可提高作物的抗旱性,适量施用有机肥和钾肥,有助于增强植物对干旱的抵抗力。应选择抗旱性较强的荞麦品种,通过培育和选育适应性更强的品种,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还要合理控制荞麦的种植密度,避免植株过于密集,以减轻植株间的竞争。可采用保水剂、保墒剂等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缓水分流失。要合理进行农田轮作,增加土壤养分,提高土壤的保水和供水能力。做好荞麦的田间管理,包括及时除草、提高植株的光照利用效率等,以促进植物健康生长[4]。

2.4.2 病虫害防治技术

病虫害防治是确保作物健康生长和提高产量的关键环节。病虫害防治技术要点有以下方面。

1)病害防治技术。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病害的初期症状,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病害扩散。荞麦的轮作制度有助于减少土传病害发生,轮作时最好选择不同科属的作物,以降低病害传播的风险。合理控制荞麦的种植密度,适度密植有助于提高通风透光性,减少病害的发生。荞麦生长期间,要保持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水分滞留,减少真菌性病害的发生。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荞麦品种,通过培育和选育优良品种,提高荞麦对病害的抵抗性。在发病初期或病害严重时,可以采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化学防治,但使用农药时要遵循相关规定,确保使用的农药对目标病害有效,并对环境和人体安全。

2)虫害防治技术。使用天敌和益生菌等生物防治手段有助于控制害虫数量,减少害虫对荞麦的为害。合理进行农田轮作,优化农田的生态环境,降低害虫的发生概率。设置黄板可以吸引并监测田间害虫数量,为防治虫害提供依据。合理施肥可以提高荞麦的抗虫能力,但需要注意避免过量施用氮肥,以免导致害虫滋生。在害虫数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机械方式进行防治,如拖拉机喷雾。选择对常见害虫具有一定抗性的荞麦品种可提高其自身抵抗力。清理田间的杂草有助于减少害虫的栖息地,减少害虫的数量[5]。

2.4.3 中耕除草技术

中耕除草是荞麦高产种植中的重要管理措施,有助于减少杂草对荞麦生长的竞争,提高作物产量。中耕的时机要根据荞麦生长的具体阶段确定。通常在荞麦苗期,也就是从出苗到拔节阶段是适宜进行中耕除草的时期,该时期作物生长较缓慢,中耕可以有效控制杂草。中耕时应保持对土壤浅松,使用浅松的中耕工具,如浅犁或刀盘,有助于保持土壤松软度。中耕深度应该控制在杂草的生长茎基部以下,同时避免深耕损伤荞麦的根系,通常中耕深度为2~5 cm,确保对土壤进行有效翻松和除草。中耕操作应该高效迅速,以减少对作物生长的干扰,避免在植株密度较大的情况下过度中耕。在中耕作业时,可采取一些措施避免尘土飞扬,以减少对作物和环境的影响。在中耕后,可以将覆盖物覆盖在田间,如秸秆、麦草等,有助于抑制杂草生长,减少中耕频率。中耕后还需要定期巡视田地,及时发现新的杂草,并采取控制措施。尽量在土壤水分较为充足的时期进行中耕,以避免影响荞麦吸收水分。

2.4.4 严格选茬技术

制订科学的轮作计划,将荞麦与其他作物进行轮作,有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减缓土壤养分流失,保持土壤健康。针对不同的前茬作物和土壤特性,选择适应性强、抗病虫性好的荞麦品种,以降低病虫害发生的风险。尽量避免连作,即在相同的田地上连续种植荞麦,连作容易导致土壤中特定病虫害积累,影响作物生长。在轮作中安排休闲期,种植一些不同于荞麦的作物,有助于恢复土壤结构,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在每个种植周期之前进行土壤检测和分析,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酸碱度等,有针对性地进行施肥和土壤改良。定期进行病虫害监测,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控制措施,防止病虫害传播和扩散。关注气象条件,尤其是降水、温度等,及时调整种植计划,避免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种植荞麦。在种植期间,加强田间管理工作,包括及时清理田间杂草、防治病虫害、保持土壤湿润等[6]。

3 结束语

荞麦的种植要求及高产种植技术要点涵盖了土壤、水分、养分等多个方面。通过科学管理,能够创造出一个适宜荞麦生长的环境,提高产量,确保丰收。在实践中,农民可结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精心实施荞麦高产种植技术,为荞麦健康生长和高产提供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荞麦中耕养分
不同耕作方式对东北春玉米产量的影响
红山荞麦看木森
我国科学家发现荞麦属新种
苹果最佳养分管理技术
养分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中耕深松蓄水保墒技术
年轻时的流浪,是一生的养分
浅谈如何做好大姚核桃中耕管理工作
荞麦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