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在黔西南可栽培价值研究

2024-04-27 03:23王荣波许珍涌石通泽杨林兴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黔西南草菇菌棒

王荣波,许珍涌,石通泽,杨林兴,伍 燕*

(1.兴义民族师范学院/生物与化学学院,贵州 黔西南 562400:2.晴隆县农业农村局,贵州 黔西南 561400)

草菇(Volvariellavolvacea(Bull.)Singer)又名草莓菇、兰花菇、麻菇、华南菇,隶属担子菌门、蘑菇纲、蘑菇目、光柄菇科、小包脚菇属[1],是著名的高温型栽培食用菌,在温度30 ℃左右、相对湿度80%~90%时生长旺盛,最早在我国华南地区种植,例如广东、广西和福建等地区。随着暖棚设施的完善,现在北方也广泛种植[2-3]。草菇味道鲜美、肉质脆嫩、清香似兰花,营养价值高,有抗氧化、抗肿瘤、保肝护肝和免疫调节等功效[4-5],草菇幼时子实体被菌幕包被严实形似草莓,此时是最佳采收食用期也叫蛋形期,待菌盖破膜后进入成熟期,草菇的品质和口感便随之下降。草菇属于腐生菌(草腐菌),是世界产量排名第5 位的食用菌[6],具有较强的纤维素分解能力,栽培过程中对培养基质要求不高,可以利用生产香菇、平菇的废旧菌棒添加适当基质进行栽培,温度合适的情况下,草菇从接种到出菇时间较短,仅需15 d 左右就可以采收第1 茬菇,一般可以重复采收4~5 茬菇。

黔西南地处黔、滇、桂3 省交界处,6—8 月夏季气温较高,尤其是册亨、望谟等地区靠近广西,气候适宜,比较适合草菇大棚栽培,黔西南在兴义、安龙、晴隆和贞丰等地区有许多大型食用菌龙头企业,每年冬、夏两季生产的香菇菌棒和平菇菌棒达到数千万棒,这些菌棒下架后一部分用于生产无烟碳粒,另一部分用于生物菌肥的发酵生产,但仍有部分菌棒因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利用而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结合前期在黔西南草菇栽培成功试验结果来综述草菇的生理特点、栽培优势,分析草菇在黔西南栽培的便利条件,利用香菇、平菇废旧菌棒栽培草菇,为黔西南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

1 草菇的营养价值

草菇的营养价值较高[7],每100 g 干草菇含有粗蛋白质28.03 g、粗脂肪1.24 g、粗纤维18.9 g、可溶性多糖0.50 g,草菇含有丰富而全面的氨基酸,必需氨基酸达到总氨基酸的45%左右,草菇风味独特,鲜草菇中检出27 种挥发性风味成分,其中3-辛醇、1-辛烯-3-醇等八碳化合物是草菇最为重要的特征风味物质[8],素有“放一片,香一锅”的美誉,这些成分可保证草菇营养价值较高、味道鲜美、口感良好。草菇凭借丰富的营养成分、脆嫩的口感和鲜美的味道具备良好的市场开发价值。

2 草菇的保鲜和自溶机制

草菇属高温型食用菌,也是最难保鲜、贮藏的食用菌之一,一般认为草菇最适宜的保存温度为15 ℃,保鲜时间为48 h,当温度高于或低于15 ℃均容易发生软化自溶。草菇在采摘脱离基质后呼吸作用加快、代谢旺盛,后熟作用强烈。研究表明,在低温(4 ℃)和高温(30 ℃)情况下草菇都会启动自溶机制,细胞内蛋白酶活性增强导致蛋白质大量降解;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过量产生,膜脂过氧化引起细胞膜结构改变,通透性增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大量渗出细胞膜外,细胞壁结构中的果胶成分、纤维素遭到破坏,细胞发生严重损伤,导致菇体从硬实、有弹性逐步软化、颜色褐变、自溶渗水,菇体表面出现黏液,短时间内便从美味可口变为刺鼻发臭[9]。虽然研发了很多保鲜技术[10-12],例如臭氧处理、低剂量辐照杀灭微生物、紫外灭菌、1-MCP、自发气调式包装盒等技术,这些技术不仅增加了成本,而且时效最长只能维持120 h。草菇强烈的后熟反应机制制约了运输时间和上架时间,是草菇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鲜菇只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周边就近栽培和销售,这是长期以来草菇产业发展面临的一个短板,其不耐贮存、销售时间短,但草菇较短的出菇期和美妙的鲜味使菌农和菌类爱好者不愿放弃,因此草菇常常被加工成干制草菇、盐渍草菇、草菇罐头、草菇酱油、草菇辣酱、草菇米皮、草菇酸奶等精深加工产品。

3 草菇的药用价值

草菇包含酚类、多糖、特异性蛋白、甾醇和三萜类化合物,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等功效。研究表明,草菇子实体中的多糖、糖蛋白、免疫凝集因子等成分对肿瘤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存在明显的量效关系;草菇中含有的水溶性多糖、总酚、SOD 酶、CAT 酶和维生素C 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能高效清除人体内的自由基,达到抗氧化、抗衰老的功效。草菇中含有真菌免疫调节蛋白类似物,例如草菇凝集素可激活小鼠淋巴细胞的增殖;草菇多糖可上调MAPK 信号通路中P38、JNK 和ERK 等蛋白的表达,充分发挥免疫调节功效,增强机体的抗病性[13]。草菇中含有丰富的精氨酸,其前体合成物质鸟氨酸可通过循环作用代谢尿素从而降低氨含量,防止肝昏迷;100 g 鲜草菇中含有粗纤维18.9 g,有利于清洁肠道和降低血糖。综上所述,草菇的保健功效显著,有药食两用的效果。

4 草菇的生活史

草菇所需的栽培设施极为简单,早期种植通过简单利用草料在室外堆垛栽培,满足高温高湿条件就可生长。随着大棚的兴建,草菇也从室外种植转为条件可控的室内种植,实现了草菇的工厂化、周年化种植。草菇所需的培养料有生料栽培法、自然堆沤发酵法、二次发酵法和熟料法,生物转化效率可达40%以上,栽培方法有床架式、压块式、棒栽、袋栽、覆土栽培及篮筐栽培等多种方式,培养料只要是富含纤维的材料即可,例如稻草、麦秆、棉籽壳、木屑、甘蔗渣、药渣等,添加适量氮源调整碳氮比为(30~40):1 就能满足草菇生长需要。草菇栽培过程中菌丝生长则需要气温稳定在30~32 ℃,菌丝分泌的酶可以将培养料中的木质素、纤维素等快速分解为单糖供菌丝生长利用,子实体发育则需要气温稳定在28~32 ℃,草菇生长周期短,从接种到出菇采收仅需要15 d 左右,草菇菌丝属同宗结合,无锁状联合,条件适宜菌丝扭结直接进入针头期、纽扣期、蛋形期、伸长期、成熟期和开伞期,最佳采收期在蛋形期,15 d 左右就可采收第1 茬草菇,菌农称之为“暴利菇”。草菇凭借栽培料简单、生长迅速等特点在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广泛种植。

5 草菇在黔西南晴隆县的种植过程

5.1 栽培材料的选择

栽培使用的主料是香菇菌棒生产过程中污染下架的杂木料,木屑、麦麸、石灰的配比为90:8:2。木屑相对于秸秆、稻草有着营养全面、碳氮比适宜、通透性好等优点,是非常理想的食用菌栽培原料,可以在草菇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阶段提供充足的营养成分,同时木屑的通气性好,草菇菌丝生长过程呼吸作用强烈。栽培料的通透性不好会影响菌丝的发育,进而影响子实体的产量和品质。

5.2 栽培材料处理

将25 kg 木屑和0.5 kg 石灰混合搅拌均匀,加水至将混合料完全浸泡,24 h 后捞出滤水加入8%的麦麸,当混合料的湿度在70%左右,则进行装袋处理(15 cm×15 cm×30 cm)。将装好的栽培袋放入高压蒸汽灭菌锅中,在121 ℃下灭菌3 h,灭菌完成后使其在灭菌锅中自然冷却,等其冷却后立即进行接种处理,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中完成,对相应的接种工具进行灭菌,以确保接种过程中不会染上杂菌。

5.3 菌丝体的培养

培养前3 d 需要对棚内进行熏蒸灭菌,防止其他杂菌污染,混合使用高锰酸钾和甲醛,熏蒸效果较好。将接种完成的栽培袋均匀放置在棚内培养架上进行避光培养,要满足高温、高湿、O2充足和通风良好的草菇培养条件,每天上午、下午开棚通风1 h,棚内湿度保持在70%~80%,温度在28~32 ℃。菌丝生长初期,菌丝粗壮、浓密洁白、生长较快,3 d 后能长满袋口附近,4 d 后对于草菇生长旺盛的菌袋,应将盖子揭开,增大与O2接触面积,有利于菌丝生长。在菌丝粗壮密集处会产生淡红色色素,属于正常现象。

5.4 子实体的培养

草菇的出菇过程需要脱袋,将长满菌丝的袋口向底部剪1 条缺口,然后直接将菌棒从缺口取出,放置在塑胶膜上进行横向堆叠,需轻拿轻放,以免损坏菌棒,影响出菇。对堆叠好的菌棒进行喷水(确保浇透),大棚内的散射光对出菇有诱导作用,需要根据棚内每天的温度、湿度、通风量对菌棒进行补水、通风。脱袋处理第3 天,在菌棒的两端初现原基(纯白色、针头状突起),此时注意避开原基喷水保湿;脱袋处理第5 天在温湿度合适条件下原基陆续进入纽扣期;脱袋处理第9 天,子实体进入蛋形期,顶部呈深灰色,其余部分呈浅灰色(此时期是草菇最嫩、最鲜、营养价值最高的时期,是草菇的采摘期,也是市场上卖相最好、价格最高的时期)。脱袋处理第13 天,菌盖向上伸长,开始突破包被伸展出来,菌褶白色;脱袋处理第15 天,未经采摘子实体菌盖完全张开,形如伞状,菌褶由白色变为肉红色,有性生殖过程结束。

黔西南多个县份具备种植草菇的气候条件,例如望谟、册亨、晴隆等地区。晴隆镇属于全年无霜期,大厂镇的江诚商贸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有300 多个香菇栽培大棚,夏季棚内气温达到35 ℃以上,6—8 月因温度较高,大棚进入空置期;沙子镇以生产平菇为主,平菇出菇后产生的废旧菌棒每年达到数千万棒;碧痕镇有801 个设施完善的大棚,以生产香菇为主,废旧的香菇菌棒每年也达到数千万棒。综合这些条件,可以发展草菇种植业,既利用了废旧菌棒,也提高了大棚的使用率,可在不适合香菇和平菇生产的高温季节辅助草菇栽培。在前期工作中,借助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校企合作平台,通过科研人员精心选育和栽培研究,种植的草菇V28 顺利出菇,且品质达到预期效果,温度条件也完全能满足草菇对积温的需求。

6 草菇常见病虫害防治

在栽培前应对大棚进行充分消杀,可在大棚地面撒生石灰消杀7 d,再闷棚进行高锰酸钾和福尔马林(按照1:1 混合,现配现用)熏蒸,7 d 后开棚换气可杀灭绝大部分细菌性和真菌类感染源。草菇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草菇凭借快速生长能迅速占满整个菌棒,如果管理不善、通风不足,容易有细菌产生,常见的霉菌有青霉、链孢霉、曲霉和木霉。当菌棒上出现霉菌侵染时,可将菌棒放在自来水下冲掉孢子,在污染区撒施生石灰进行消杀,加强大棚内的通风换气,防止高温高湿,能有效抑制霉菌生长。随着霉菌的污染,栽培密度过大容易发生菇蚊、菇螨,可在采摘第1 茬菇后用高效氯氟氰菊酯稀释液喷洒整个大棚,能迅速杀灭菇蝇,晚上再辅以诱虫灯进行捕杀;夏季容易引发菇螨,采摘第1 茬草菇后可将阿维菌素素油稀释后喷雾防治。大棚种植容易管理,相对户外栽培模式病虫害发生概率低,生物质转率相对高10%左右。

7 草菇的营销策略

草菇的优点是生长期短、收益高、味道鲜美,短板是不耐贮存,而精深加工草菇产品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可做成草菇罐头、草菇酱油等精深加工产品。随着电商平台的崛起,可以考虑直销的模式,凭借草菇脆嫩的口感和美妙的香味等打开消费者市场。网络营销在农产品销售过程中显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葡萄、草莓等不耐贮存产品在网络平台销售较好,草菇的销售也可借助网络平台,为中小企业、合作社营销者开辟一条新的销售渠道。让消费者通过直播看到栽培、采摘、包装、过秤等过程,从大棚到餐桌不到48 h,减少不必要的销售中间环节,降低成本让利于消费者,增强菌农和消费者之间的直接交流和交易,可达到弥补短板的作用,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随着流动性增强,高品质的鲜菇能源源不断进入市场,草菇的食用品质得到保证,消费者能真正享受到草菇的美味,推动全球产量排名第5 位的菇类产品进入黔西南食用菌产业发展链条。

8 结束语

黔西南食用菌产业发展较好的安龙县、晴隆县和贞丰县借助国家现代化农业发展资金、大亚湾东西部协作资金的支持,在山地农业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都投入巨资建设食用菌产业园区,以此为中心打造集制种、种植、冷藏、冷链运输、精深加工及贸易为一体的食用菌综合产业园区。完善这些基础设施对黔西南食用菌下游产品开发和食用菌精深加工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提高了食用菌品种栽培的多样性,在不同季节栽培食用菌,尤其对出菇期短、不耐高温和低温的草菇种植非常有利。精深加工草菇产品提高了其增加附加值,对生产香菇、平菇过程中留下的废弃菌棒再次利用,综合提高了这些地区食用菌产出率和生物质转化率。

猜你喜欢
黔西南草菇菌棒
黔西南,美丽的家园
农业废弃物在草菇栽培上的应用
草菇增产有三法
夏季高温期香菇菌棒间歇养菌三步走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草菇大白菜
寻味贵州——黔西南
香菇注水时间怎样掌握
风吹黔西南
草菇电击法遗传转化的研究
香菇菌棒开放接种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