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

2024-04-27 03:23白英同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病虫害玉米产量

白英同

(阳谷县寿张镇农林水综合服务中心,山东 聊城 252316)

玉米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作物,在现代农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不仅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还被广泛用于饲料、工业原料和能源生产。由于其高产量、适应性强和营养丰富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然而,玉米种植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如气候变化、病虫害威胁、土壤质量退化、水资源紧缺等,种植技术的不断更新也对玉米种植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对这些挑战时,农业科学家和农民们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提高玉米的抗逆性和产量。通过改进育种技术,选育出更耐旱、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并将其推广应用。

1 玉米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

据统计,全球玉米产量占据了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0%,成为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之一。在许多国家,玉米被广泛种植,不仅用于人类食用,还用于生产饲料、工业原料以及生物燃料等方面。玉米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玉米是许多国家的重要粮食作物,为全球人口提供了大量的能量和营养。据统计,全球玉米产量约为1.1 亿t,其中,中国、美国和巴西是三大玉米生产国。2)饲料供应。玉米也是许多动物饲料的主要生产原料之一。由于其具有高能量和丰富的营养价值,玉米被广泛用于家禽、猪、牛等畜牧业的饲料生产中。据统计,全球约有70%的玉米用于动物饲料生产[1]。3)工业应用。玉米不仅在食品领域中有重要作用,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原料的生产。例如,玉米淀粉被用于制作纸张、纤维、胶粘剂等;玉米油被用于生物柴油制造;玉米秸秆被利用于生物质能源的生产等。4)生物燃料。随着对可再生能源需求的增加,玉米也开始被用于生物燃料的生产。玉米乙醇是一种常见的生物燃料,被广泛用于汽车燃料和工业用途。

综上,玉米在现代农业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其不仅是人类的主要食物来源之一,还在饲料供应、工业应用和生物燃料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人类对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注日益增加,玉米的种植和利用将持续受到重视,并在未来的农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 我国玉米种植现状

2.1 病虫害防治技术不科学

针对病虫害的防治,目前的方法主要依赖于农药。然而,长期以来,过度使用农药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使得农药的效果逐渐减弱。此外,还带来了环境污染和农产品安全问题,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了潜在风险。另外,传统的防治方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例如,单一的防治措施容易使病菌、害虫产生抗性,因此需要综合利用多种手段进行防治。然而,由于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技术支持,农民往往缺乏有效的防治策略。此外,我国玉米种植区域广泛,气候条件差异大,不同地区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和发生程度也不同。因此,在制订防治方案时,需要考虑到地域差异,制订更加科学和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然而,目前的研究和技术水平还无法满足这一需求[2]。

2.2 地理因素对玉米产量的影响

我国地域广阔,地理环境多样,不同地区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有着显著的影响。1)气候。气候是地理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我国气候分布差异明显,北方地区气温较低,夏季短而凉爽,适合玉米生长;南方地区气温较高,夏季长而炎热,对玉米生长有一定的限制。2)降水量。降水量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北方地区降水量较少,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多,对玉米的生长和产量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3)土壤。土壤是地理因素中另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我国土壤类型繁多,各地区的土壤肥力、酸碱度等特性不同,直接影响着玉米的生长和产量。一般而言,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区更适合种植玉米,贫瘠的土壤则对玉米的生长有一定的限制。4)海拔。不同的海拔会导致气温、日照时间等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从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5)地形地势。地形地势的起伏程度也会影响水分的分布和土壤的排水情况,进而影响玉米的生长和产量[3]。

3 玉米种植管理技术的研究

3.1 改良与选育品种

近年来,基因编辑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利用CRISPR-Cas9 系统,研究人员可以精确地编辑玉米基因组中的特定基因,以实现对玉米品种的改良。例如,通过编辑抗病基因,提高玉米对病害的抵抗力;通过编辑耐旱基因,提高玉米对干旱条件的适应性。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不仅加快了玉米品种改良的速度,还有助于培育更加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新品种。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压力的增加,玉米种植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研究人员致力于研发抗逆性强的新品种。通过选择和杂交育种等方法,可以筛选出对干旱、高温等逆境具有较强适应能力的玉米品种。此外,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也可以向玉米基因组中导入抗逆性基因,提高玉米对逆境的抵抗力。这些研究努力的目标是培育出更加强健、稳定的玉米品种,以确保玉米产量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2 种植管理技术

在玉米种植中,种植密度和行距的选择对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种植密度和行距往往是根据经验和传统习惯来确定,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可以通过优化种植密度和行距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研究表明,适当增加种植密度可以提高玉米的光合作用效率和养分利用率,从而提高单株产量。然而,过大的种植密度会导致植株之间竞争激烈,影响玉米的生长和发育。因此,需要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壤条件、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来确定适宜的种植密度。通过进行科学的试验和观察,找到最佳的种植密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此外,行距的选择也是种植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较窄的行距可以提高土壤的利用率以及玉米的产量,但同时也会增加植株之间的竞争。较宽的行距则有利于通风和光照,但可能会降低土壤的利用效率。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品种特性和经济效益,选择适合的行距。

在施肥技术方面,合理的施肥技术可以提高玉米的养分供应,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传统的施肥方法往往是根据经验和习惯来确定,但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可以通过改进施肥技术来提高施肥效果和减少环境污染。通过土壤测试来了解土壤的养分状况,根据测试结果进行精准施肥。根据玉米不同生育阶段的养分需求,合理调整施肥量和施肥时机,避免养分过剩或不足的情况发生。还可以采用复合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的方式,以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复合肥含有多种养分,可以满足玉米生长的需要;有机肥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同时,利用微生物肥料来改善土壤环境和促进植物生长。微生物肥料可以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提升土壤的肥力和抗病能力,从而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4]。

对于灌溉管理,合理的灌溉管理可以提供充足的水分供应,促进植株的生长和发育。传统的灌溉方法往往是根据经验和习惯来确定,但随着水资源的紧缺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需要创新灌溉管理技术。1)精确灌溉。通过利用现代技术,如土壤水分传感器和自动控制系统,可以实时监测土壤水分状况,并根据植物的需水量进行精确灌溉。这样可以避免过度灌溉和浪费水资源,同时也可以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淋溶,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滴灌和喷灌。滴灌和喷灌可以将水直接输送到植株根部,减少水分的损失,提高灌溉效果。此外,滴灌和喷灌还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资源污染的风险,有利于保护环境。

3.3 高效机械化种植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高效机械化种植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精准播种技术的应用成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手段。精准播种技术是指利用先进的播种机械,根据土壤的特性和农艺要求,将种子按照一定的间距和深度准确地播种到土壤中。这项技术不仅能够节约种子的用量,还能够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通过精确控制种子的落地位置和密度,可以避免过度密植和稀植的问题,从而保证了玉米植株的生长均匀和充分利用土壤养分的能力。此外,精准播种技术还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从而降低农药的使用量。除了精准播种技术,机械化收割技术的发展也对玉米种植的效率和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主要依赖人工操作,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容易造成损失等问题限制了玉米产量的提高。而随着农业机械的不断发展,现代化的玉米收割机已经取代了传统的人工收割方式。这种收割机能够将玉米穗自动割取,并将收割下来的玉米穗进行清理、收集和储存,大大提高了收割的速度和效率。此外,机械化收割技术还可以减少玉米收割过程中的损失,保证了玉米的完整性和质量。

4 玉米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

4.1 病害防治技术

为了及时发现和控制玉米病害的蔓延,建立病害监测与预警系统是必不可少的。通过采集田间病害数据并结合气象和环境因素,可以建立一个准确的病害预警模型,能提前预测病害发生的可能性,并及时向农民发送预警信息,以便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环保、可持续的防治方法。通过研究和应用寄生性昆虫、捕食性昆虫、拮抗菌等生物防治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玉米病虫害的发生。此外,还可以通过培育抗病虫害的玉米品种,提高玉米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化学防治技术在玉米病虫害防治中起着重要作用。然而,由于化学农药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潜在危害,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化学防治技术,并进行安全性评估。研究人员可以开发低毒、高效的化学农药,同时探索新的施药方式和施药时间,以降低对环境的损害。

4.2 虫害防治技术

害虫监测与诱捕技术的发展为防治害虫提供了重要的依据。通过对玉米田进行定期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害虫的数量和分布情况。基于这些信息,研究人员开发了各种诱捕工具,如黄板、诱虫灯等。这些工具能够吸引害虫,有效减少害虫数量,降低病虫害的发生概率。根据数据统计,使用害虫监测与诱捕技术的玉米种植区域,害虫的侵袭率平均降低了30%以上。另外,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也成为玉米害虫防治的重要手段之一。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寄生虫等自然生物资源,对害虫进行控制[5]。例如,引入天敌昆虫或微生物,可以有效减少害虫的数量和农药使用量。据统计,采用生物防治技术的玉米种植区域,农药使用量平均减少了50%,生态环境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同时,精准施药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也对玉米虫害的防治起到了重要作用。精准施药技术利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精确的定位和计量,将农药精准地喷洒在害虫聚集的区域,减少了农药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根据数据显示,采用精准施药技术的玉米种植区域,农药使用量平均下降了40%,同时也显著提高了虫害防治效果。

5 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业领域也迎来了许多创新与突破。在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方面,许多新的研究成果正在不断涌现。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6],通过应用新型农药和生物控制技术,玉米病虫害的防治效果显著提高。例如,在玉米种植中,新型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取得了巨大突破,这些品种具有更强的抗病虫害能力,大幅减少了农药的使用量和环境污染[7]。可持续发展是农业领域的重要目标之一。针对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根据数据显示,采用有机农业技术种植玉米的农民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有机农业技术不仅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还提高了土壤质量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将有机农业技术与玉米种植相结合,是未来的发展方向之一。农民教育与技术推广在玉米种植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提供农业知识和技术培训,农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的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推广农民教育不仅帮助农民提高种植技术水平,还能够提高其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结束语

现代化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研究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综合应用,可以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研究人员应继续深入研究和推广现代化农业中玉米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技术,为玉米产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和农业部门也应加大对玉米种植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宣传和支持力度,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技术指导和政策支持。

猜你喜欢
病虫害玉米产量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收玉米啦!
今年前7个月北海道鱼糜产量同比减少37%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我的玉米送给你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
最饱满的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