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应用研究

2024-04-27 03:23王文文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黑斑黑斑病化学防治

王文文

(泗水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济宁 273200)

甘薯是世界上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广泛种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然而,甘薯黑斑病(Sweet potatoblackrot)作为甘薯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给甘薯产量和品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甘薯黑斑病由黑斑病菌(Ceratocystisfimbriata)引起,其病原菌通过侵染甘薯植株的茎、叶和块茎等部位,引发植株出现黑色坏死斑点,严重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是进行甘薯黑斑病综合防治的重要依据。研究表明,甘薯黑斑病的发病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包括病原菌的侵染能力、甘薯品种的抗病性、环境条件的适宜性等。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黑斑病菌能够迅速繁殖并侵染甘薯植株,导致病害发生。同时,甘薯品种的抗病性也是影响甘薯黑斑病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些抗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黑斑病能力,能够减轻病害的发生和扩散。

为了有效防治甘薯黑斑病,研究人员在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和农艺学等领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生物防治剂的应用是防治甘薯黑斑病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利用拮抗细菌和植物提取物等生物防治剂,可以有效地控制甘薯黑斑病的发生。此外,化学防治剂的应用也是防治甘薯黑斑病的重要手段。然而,在使用化学防治剂时需要注意使用规定,以避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1 甘薯黑斑病的概述

1.1 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和传播途径

甘薯黑斑病的主要病原菌是黑斑病菌。黑斑病菌属于真菌,属于担子菌门(Ascomycota),黑斑病菌的子囊菌丝体在甘薯植株内侵染并繁殖,导致甘薯出现黑色坏死斑点,严重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

黑斑病菌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传播和侵染甘薯植株。1)土壤传播。黑斑病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通过土壤传播侵染甘薯植株。感染的甘薯植株产生的病原菌孢子可以通过土壤中的水分和风力传播到健康的甘薯植株上,进而引发新的感染。2)水传播。黑斑病菌可以通过水传播侵染甘薯植株。在高湿度环境下,病原菌孢子可以通过水滴或水流传播到健康的甘薯植株上,进而引发新的感染。3)气溶胶传播。黑斑病菌的孢子可以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到健康的甘薯植株上。在甘薯生产过程中,例如甘薯种植、病害处理等操作中,会产生大量的病原菌孢子,这些孢子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传播到周围的甘薯植株上,进而引发新的感染。4)切口传播。在甘薯生产过程中,如果使用的工具不干净或者操作不当,会造成黑斑病菌通过切口侵入甘薯植株内部,进而引发感染。5)种薯传播。黑斑病菌可以通过种薯传播侵染甘薯植株。如果种薯中存在已感染的薯块或者携带病原菌孢子,种植后会导致新的甘薯植株感染,造成甘薯大面积发病。

1.2 甘薯黑斑病的症状

甘薯黑斑病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甘薯叶片、茎部、根部和芽部出现黑色斑点和坏死。

1.2.1 叶片症状

甘薯黑斑病的叶片症状表现为叶片出现黄化、萎缩和干枯等现象。叶片上出现黑色坏死斑点是甘薯黑斑病发病的典型症状之一,这些斑点通常呈现为圆形或不规则形状,大小不一。病斑边缘呈现出深色,中心部位呈现出黑色或暗褐色,病斑表面会出现裂纹和凹陷。

1.2.2 茎部症状

甘薯黑斑病的茎部症状表现为茎部出现黑色坏死斑点,茎部皮层和木质部发生坏死。病害初期,茎部呈水浸状,随着病情加重,茎部出现黑色坏死斑点,并逐渐扩大。病斑处的茎部组织变软,容易被风吹倒或折断。

1.2.3 块根症状

甘薯黑斑病的块根症状表现为甘薯的块根表面出现黑色坏死斑点,块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组织。病害初期,块根表面呈水浸状,随着病情加重,块根表面出现黑色坏死斑点,并逐渐扩大。块根内部出现褐色坏死组织,影响块根的品质和食用价值。

1.2.4 芽部症状

甘薯黑斑病的芽部症状表现为甘薯的芽部出现黑色坏死斑点,芽部组织变软。病害初期,芽部呈水浸状,随着病情加重,芽部出现黑色坏死斑点,并逐渐扩大。芽部组织变软,影响甘薯的生长和发育。及早发现甘薯黑斑病的症状,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和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控制病害的发生和扩散,保证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1.3 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

1.3.1 发病规律

1)季节性发病。甘薯黑斑病主要在夏季和秋季发病。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黑斑病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引发病害。2)病害初期难以发现。甘薯黑斑病在初期症状不明显,难以被发现。因此,在甘薯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强病害监测和预警,及时采取防治措施。3)病害发展迅速。一旦甘薯被黑斑病菌感染,病害会迅速扩散,影响甘薯的生长和产量。因此,及早发现和控制病害非常重要。4)长期存活。黑斑病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因此,甘薯连作会增加黑斑病的发生风险。甘薯种植应该采取轮作制度,避免连作。

1.3.2 影响因素

1)气候。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是甘薯黑斑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这种气候条件下,黑斑病菌的生长和繁殖速度加快,容易引发病害。2)土壤。黑斑病菌可以在土壤中长期存活,并通过土壤传播侵染甘薯植株。土壤质量差、缺乏养分和有机质会增加黑斑病的发生概率。3)病原菌。黑斑病菌的孢子可以通过空气、水分和土壤传播,感染甘薯植株。黑斑病菌的数量和为害能力是影响病害发生的重要因素。4)甘薯品种。不同甘薯品种对黑斑病的抗性不同。选择种植抗病性强的品种是预防黑斑病的重要措施。5)管理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减少甘薯黑斑病的发生风险。例如,采取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和灌溉、选择健康的种薯等。

1.4 甘薯黑斑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甘薯黑斑病严重影响甘薯的产量和品质。病害程度严重的甘薯植株叶片和茎部会受到严重破坏,导致光合作用受阻,影响养分的吸收和转运,从而导致甘薯产量减少[1]。此外,黑斑病菌还会分泌毒素,进一步影响甘薯植株的生长发育,导致甘薯品质下降。甘薯黑斑病对甘薯的品质影响主要表现在外观和食用品质上。病害严重的甘薯植株叶片和茎部出现黑色斑点和坏死,影响甘薯的外观。此外,黑斑病菌分泌的毒素也会影响甘薯的食用品质,使其口感变差,甚至产生苦味。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和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是了解和控制该病害的基础。通过深入研究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同时,了解甘薯黑斑病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有助于制订合理的防治策略,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

2 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2.1 生物防治剂的应用研究

生物防治剂是利用微生物、植物或其代谢产物等天然物质,对病原菌进行控制的一种绿色防治技术。在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中,生物防治剂的应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2.1.1 菌剂

菌剂是一种利用有益微生物对病原菌进行控制的生物防治剂。在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中,常用的菌剂包括拮抗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这些菌剂可以通过竞争、生物合成、激素调节等多种方式对黑斑病菌进行控制。研究表明,利用菌剂进行防治可以显著降低甘薯黑斑病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2]。例如,根据研究发现,利用拮抗细菌进行防治,可以将甘薯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到10%以下,而且不会对甘薯生长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2.1.2 植物提取物

植物提取物是一种从植物中提取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可以通过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对甘薯黑斑病进行控制。常用的植物提取物包括苦楝、苦参、黄连等。研究表明,利用植物提取物进行防治可以有效地控制甘薯黑斑病的发生。例如,根据研究发现,利用黄连提取物进行防治,可以将甘薯黑斑病的发病率降低到20%以下,并且不会对甘薯生长和品质产生负面影响。

2.2 化学防治剂的应用研究

化学防治剂是一种利用化学物质对病原菌进行控制的防治技术。在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中,常用的化学防治剂包括三唑酮、多菌灵、氧化锰等。化学防治剂的应用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剂的选择。在选择化学防治剂时,应根据甘薯黑斑病的发病情况、药剂的毒性和作用机理等因素进行选择。不同药剂对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不同,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2)药剂质量浓度。药剂的质量浓度对防治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药剂质量浓度过低会导致防治效果不佳,质量浓度过高则会对甘薯产生不良影响。应根据药剂的使用说明和实际情况进行确定[3]。3)药剂施用方法的选择。药剂的施用方法有喷雾、浸泡等方式。不同的施用方法对药剂的效果和使用量要求有所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施用方法。4)药剂的安全性评估。化学防治剂的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应对药剂的安全性进行评估,采取合理的使用方法和防护措施,减少药剂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

2.3 栽培管理和耐病品种的研究

甘薯黑斑病是一种严重的甘薯病害,会对甘薯的生长和产量造成严重影响。除了使用化学防治剂外,栽培管理和耐病品种的选择也是综合防治甘薯黑斑病的重要措施。

2.3.1 栽培管理的重要性

1)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可以降低甘薯黑斑病的发生风险,包括轮作制度、合理施肥和灌溉、选择健康的种薯等。2)轮作制度。甘薯连作会增加黑斑病的发生风险。轮作可以改变土壤环境,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和传播,降低病害发生的可能性。3)合理施肥和灌溉。合理的施肥和灌溉可以提高甘薯的抗病能力,增强免疫力,有效减少黑斑病的发生。4)选择健康的种薯。选择健康的种薯是预防黑斑病的重要措施。种薯应该经过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确保其没有携带病原菌。

2.3.2 耐病品种的研究

1)耐病品种的选择是预防和控制甘薯黑斑病的重要措施。耐病品种具有较强的抗病性,能够抵御黑斑病菌的侵染。

2)耐病品种的选育主要通过田间选种和人工选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通过田间观察和病原菌的鉴定,筛选出具有抗病性的甘薯品种。

3)耐病品种的选育还可以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方法进行。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抗病基因,加快耐病品种的选育进程。

2.3.3 注意事项

在栽培管理和耐病品种的研究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施肥和灌溉。施肥和灌溉应根据甘薯的生长需求进行,避免过量施肥和过湿的土壤环境。2)种薯的选择和处理。选择健康的种薯,并进行严格的检疫和消毒处理,确保没有病原菌的存在。3)耐病品种的选育。在选育耐病品种时,需要结合田间观察和分子标记技术,确保选育出具有稳定抗病性的品种。4)定期检查甘薯的病情,及时调整防治措施,防止病害扩散。栽培管理和耐病品种的选择是综合防治甘薯黑斑病的重要措施。合理的田间管理措施和选择耐病品种可以降低黑斑病的发生风险,保证甘薯的产量和品质。同时,需要注意施肥和灌溉的合理性,种薯的选择和处理的科学性,以及定期检查甘薯的病情,及时调整防治措施。

2.4 综合防治技术的评价

在甘薯黑斑病的防治中,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较为显著,同时也具有较好的环境友好性。其中,生物防治剂的应用效果较好,而且对环境友好,但是其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相对较低[4]。化学防治剂的应用效果较好,但是需要注意严格遵守使用规定,以免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栽培管理和耐病品种的选育虽然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不如生物防治剂和化学防治剂,但是具有长期效益和较好的环境友好性。综合来看,甘薯黑斑病的综合防治技术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的调整,以达到最佳的防治效果和经济效益[5]。

3 结束语

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研究对于甘薯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深入研究甘薯黑斑病的发病规律,选择合适的防治措施和策略,可以有效控制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和扩散,提高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未来,应进一步深入研究甘薯黑斑病的病原菌、抗病机制和综合防治技术,以提高甘薯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猜你喜欢
黑斑黑斑病化学防治
黑斑蛙养殖关键技术
全国黑斑蛙养殖者求助!反映销售及种蛙投放困境,希望尽快解禁黑斑蛙
黑斑蛙需要更多人关注!200余名养殖户集体发声力证其健康安全
农药与五味子提取物的复配对梨黑斑病的研究
多管齐下 防好甘薯黑斑病
柑桔黑斑病病原菌的研究进展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牛甘薯黑斑病中毒的鉴别诊断与防治
杀不死的黑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