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江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及推广应用

2024-04-27 03:23杨绍堂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碧江区化学农药油菜

杨绍堂

(铜仁市碧江区农业技术推广站,贵州 铜仁 554300)

油菜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尤其是长江流域。油菜籽含有丰富的脂肪和蛋白质,是食用油和饲料的主要来源之一。种植油菜还具有改良土壤、美化环境、发展乡村旅游等综合效益。以碧江区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要点及应用情况,旨在通过介绍该技术的组成和作用,为其他地区的油菜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和借鉴,并对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策略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探讨。

1 油菜病虫害概述

油菜在生长过程中,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影响其产量和品质。据统计,全国油菜病虫害每年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10%~20%。因此,加强油菜病虫害防治,是保障国家粮油安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油菜常见病害主要包括菌核病、霜霉病、根肿病、黑斑病、软腐病、灰霉病、立枯病、黑胫病、白锈病等。其中,菌核病和霜霉病是为害最严重的两种病害,可导致油菜严重减产。油菜常见虫害主要包括蚜虫、菜青虫、小菜蛾、小地老虎、跳甲、茎象甲、叶甲、露尾甲、潜叶蝇等。其中,蚜虫是最常见和为害最严重的一种害虫,不仅会吸食油菜汁液,造成营养损失和生理性障碍,还会传播多种病毒病,如花叶病等[1]。

2 碧江区油菜种植现状

碧江区是贵州省重要的油菜生产基地之一,油菜种植面积约占全区耕地面积的23.57%。油菜品种以双低甘蓝型为主,主要采用秋播方式,播种期在9 月下旬至10 月中旬,收获期在次年4 月下旬至5 月中旬。近年来,碧江区加快推进油菜产业发展,大力推广耕地轮作、扩种油菜等产业项目,进一步提高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然而,种植油菜也面临着严重的病虫害威胁,主要有由真菌导致的菌核病、霜霉病、黑腐病,以及为害作物的蚜虫、菜青虫、茎象甲等。其中,菌核病和霜霉病是为害性最大的两种病害,可导致油菜茎秆变形、空心、断裂或枯死,叶片和荚果出现白色霉层和灰黑色坏死斑,影响油菜的生长和产量。碧江区油菜的发病原因与多方面因素有关,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土壤环境、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等。由于碧江区气温高、降水多、湿度大,有利于真菌类病原体的生长和传播。同时,由于土壤酸性较强且有机质较低、微生物菌含量较低,不利于油菜吸收营养和提高抗病能力。此外,由于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的品种选择和田间管理知识,没有做好轮作、深耕、施肥、除草、病虫害防控等措施,也增加了油菜的发病风险。据统计,近年来,碧江区每年因油菜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占总产量的10%左右[2]。

3 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3.1 绿色防控理念

绿色防控是坚持“绿色植保”理念,应用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的技术,实现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害,保证农作物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绿色防控是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升我国农业质量效益的必要条件。绿色防控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解决我国农业农村资源环境突出问题的根本路径。绿色防控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我国农业农村“三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绿色防控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掘培植农业绿色发展新源泉的迫切要求,绿色防控的理念源于对传统化学防治方式的反思。

传统化学防治方式是指以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为主要手段,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人工干预和控制的方式。大量施用化学农药虽然能杀灭有害生物,但也杀灭了有益生物,破坏了自然界的食物链和物种多样性,导致一些新的病虫害发生和蔓延,形成了恶性循环。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会使部分农药残留在作物体内或土壤表层,影响作物品质和食用安全;同时,农药也会随着雨水或灌溉水流入地下水或地表水体,污染水资源和水生态环境。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会增加农民接触或吸入有害物质的风险,可能导致中毒或慢性病发生;同时,消费者摄入含有农药残留的食品,也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发生;此外,也会影响其他非目标生物的生存和发展,如蜜蜂、鸟类等。大量施用化学农药会增加农民种植成本,降低利润空间;同时,也会使作物对某些农药产生抗性或耐性,降低防治效果;此外,也会受到国内外市场和政策的限制和监管,影响农产品的流通。因此,绿色防控的理念是对传统化学防治方式的一种革命性的改变和创新,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先进理念,是一种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科学理念[3]。

3.2 集成技术的组成和作用

集成技术是指将多种绿色防控技术有机结合,形成系统化、高效化、智能化的综合防治方案。农业防治技术,指通过改良品种、优化栽培管理、调整种植结构等方式,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和依赖度。物理防治技术是指通过机械捕捉、光声诱杀、温度调节、电离辐射等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杀灭或驱赶病虫害,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生物防治技术指通过利用天敌、寄生虫、微生物等生物资源或其制剂,以及转基因等生物技术手段,对病虫害进行生物控制,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生态调控技术是指通过改善土壤肥力、增加有机质、调节水分和氮素等方式,改善作物生长环境,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化学农药的施用量。科学用药技术是指通过合理选择农药种类、剂型、用量和施用方法,以及结合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等方式,科学合理地施用化学农药,降低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集成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通过多种技术手段的协同作用,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病虫害,降低其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以优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学农药的消耗和影响;2)通过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可以降低农药残余和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竞争力;3)通过节约资源,可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4]。

4 碧江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应用

4.1 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在碧江区的应用情况

为有效控制油菜病虫害,提高油菜生产效益和安全性,碧江区农业农村局积极引进和推广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该技术是根据油菜生长发育规律和病虫害发生规律,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种方法,形成了一套科学合理、高效环保的防控体系。

1)种植抗病虫害品种。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抗白粉病、黑斑病、菌核病等主要病害和抗蚜虫、菜青虫等主要虫害的优良品种,如油研2020、油研817、庆油3 号、邡油777 等。

2)实施健康栽培。采用合理的轮作制度,避免连作或近亲作物连作,减少土传病害的发生;适期播种,避免过早或过晚播种,减少苗期和开花期受到不利气候和病虫害的影响;适度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减少白粉病和黑斑病的发生;平衡施肥,合理施用有机肥和钾肥,提升植株的抗压能力和免疫力;及时除草松土,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消除病虫害的寄主和破坏其藏身之处。在苗期或开花期使用黄色或蓝色诱杀板或粘虫网等物理诱杀装置,吸引并捕捉蚜虫、蓟马、斑潜蝇等害虫;在开花期利用蜜蜂授粉、无人机喷雾器等物理授粉装置,提高授粉效率和结实率。

3)利用生物防治资源。在油菜田间种植能够吸引害虫天敌的植物,如蛇床子、紫云英、百里香、薄荷等,可有效增加天敌的种类和数量,提高生物防治效果;在油菜田间放养或释放一些能够捕食害虫的昆虫,如瓢虫、蜘蛛、寄蝇、寄生蜂等;在油菜田间施用能够抑制或杀灭病虫害的微生物制剂,如枯草芽孢杆菌、拟青霉菌、金龟子绿僵菌、大黄素甲醚等,提升微生物防治的效率。必要时,根据病虫害的发生程度和为害程度,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农药采用喷雾或浸种等方式进行防治,如施用嘧啶核苷类抗菌素、氟环唑、咪鲜胺等药剂防治白粉病;施用苯醚甲环唑、咯菌腈、硅噻菌胺等药剂防治黑斑病;施用多粘芽孢杆菌、呻嗪霉素等药剂防治赤霉病;施用吡虫啉、吡蚜酮、联苯菊酯等药剂防治蚜虫;施用氯氰菊酯、氟虫腈、氧化乐果等药剂防治菜青虫。在施用化学农药时,要注意遵守安全间隔期和安全用药规范,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5]。

4.2 应用效果和优势

碧江区推广应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1)提高了油菜产量和品质。通过采用多种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综合防治,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各类油菜病虫害,降低了其发生频率和为害程度,增强了油菜的生长势和抗逆能力。数据显示,2021 年碧江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推广区平均单产量达到了2 250 kg/hm2以上,比未应用集成技术的对照区提高了20%以上;同时,油菜籽的含油量同比上升了2 个百分点以上,达42%以上。

2)减少了化学农药用量。通过减少化学农药用量,减少农药残留和面源污染,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据数据显示,2021 年碧江区油菜化学农药施用量平均减少了3 kg/hm2以上,比未应用集成技术的对照区减少了30%以上。

3)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数据显示,2021 年碧江区油菜平均单产收入达到21 000 元/hm2以上,比未应用集成技术的对照区提高了25%以上。

4)促进了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通过推广应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不仅提高了油菜生产的绿色水平,也带动了其他农作物的绿色发展,形成了以油菜为主导的多元化种植结构,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促进了农业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养和环保意识,增强了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6]。

5 推广应用的重要性和策略

5.1 推广应用的重要性

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油菜病虫害防治方式,具有优化油菜的产能和品质、减少化学农药的消耗和影响、增加农业生产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等多重优势。推广应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可提高我国油菜产量和品质,促进我国油菜产业可持续发展,提高油菜的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对保障我国油料安全,对建设我国成为农业强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推广应用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不仅是一项技术问题,更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政策、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因素。因此,需要从多个层面和角度,制订合理的推广应用策略,克服各种困难和挑战,实现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广泛普及和深入应用。

5.2 推广策略和方法

1)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政府部门应制订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标准规范等,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政策支持。同时,加大财政投入和资金补贴力度,为农民提供物质保障。

2)加强技术创新和服务。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等单位应加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不断提高技术水平和适应性。同时,加强与农业部门和农民的合作与交流,提供专业化的技术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3)加强示范引领和推广。在各个油菜生产区建立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让更多的农民看到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效果和优势。同时,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和信息渠道,进行广泛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农民对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

4)加强社会参与和协作。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中来,形成政府、科研、企业、农民等多方合作机制和协调机制。同时,加强与国内外相关的组织和机构的交流和合作,借鉴和学习先进的经验和做法,提高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水平和效果。

6 结束语

碧江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及推广应用的效果突出,为我国油菜产业的绿色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未来希望能够不断提升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水平,完善技术,加强应用适应性;加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和服务,扩大覆盖范围和影响力;加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监测评估和效果反馈,提高推广效果和效益;加强油菜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的交流合作和学习借鉴,提高推广水平和效果,为我国油菜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碧江区化学农药油菜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实现使用量零增长 省植保站组员参加国家』化学农药协同增效关键技术
化学农药在植物保护中的注意事项
化学农药对农业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铜仁市碧江区珍珠花生中10种农药残留测定
“1234”工作法——贵州省铜仁市碧江区探索建立关爱留守儿童服务体系
统计局:2013年11月我国化学农药产量同比增长2.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