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及其应用推广

2024-04-27 03:23刘蔚平颜昌为袁煜婷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秧苗高产病虫害

李 鹏,刘蔚平,郭 芳,颜昌为,袁煜婷

(1.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湘潭 411134;2.韶山市银田镇银田村农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湖南 湘潭 411302;3.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湖南 娄底 417000)

传统水稻栽培技术模式下,水稻产量低且品质差,严重影响水稻种植效益。将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于水稻种植中,有助于实现水稻提质增效的目标。绿色无公害水稻是指种植地的环境条件、种植过程以及最终产品的质量都达到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和规范,经检测质量合格后,可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的水稻品种。我国水稻产量和消费均领先于其他国家,2022 年我国水稻产量和消费量分别高达2.08 亿t 和2.24 亿t[1]。湖南省有大面积生产水稻的土壤条件,为当地大力发展绿色水稻产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发展绿色无公害水稻栽培技术对于保障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满足人们生活需求、推进现代水稻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确保优质水稻安全供应、提质增效、提高农民的收入、推动乡村产业振兴进程,必须加大对优质水稻绿色提质增效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力度。深入分析绿色、安全、无污染的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对保障人民粮食安全和提高水稻品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应遵循因地制宜原则,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状况,选择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优良品种。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选用适合该地区生长的优良品种[2]。在此基础上,还需对水稻的生长需求进行分析,有效保障种植户的收益。此外,还要提高种植户挑选优质水稻品种的意识,为种植户提供更科学、专业的技术指导服务。另外,种植户在购买水稻种子前,还要对生产单位和经营单位的资质进行全面评估,有效保障水稻的质量及产量,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1.2 种子处理

对水稻种子进行适宜处理是保证高萌发率的重要手段,主要包括晒种、浸种等。

播种前将水稻种子晾晒2~3 d,然后进行浸泡和催芽,可增强种子活力和发芽率。晒种时要定期翻动种子,以确保种子受热均匀,但要注意避免损坏种子的外壳。

浸种前可利用风选或水选方法去除瘪粒,筛选出质量上乘的种子。对水稻种子进行药剂处理,可以控制种子传染性病害的传播,从而减轻水稻在大田栽培时的病虫害防治压力,有效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此外,采用种衣剂拌种还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有助于培养健壮秧苗,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种衣剂来进行药剂浸(拌)种。浸种一般为48~60 h,如果日均气温为18~20 ℃,需浸种60 h,当日均气温在23~25 ℃的条件下,需浸种48 h。采用袋装浸种时,需加入2/3 袋药液并不定期搅拌种子以保证其充分浸泡。在水稻种子浸泡后,可直接播种或使用催短芽的方式播种。需要注意的是,浸泡液不得循环使用,以免降低浸泡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水稻种子进行包衣的过程中,需要确保种子与预先调配好的药液充分混合,然后将其自然晾干,以便进行催芽播种或直接播种[3]。

1.3 土壤选择

在选择稻田时,首先要确保稻田周围生态环境没有污染,要求远离工厂、矿山等大型企业及居民生活区,避免工矿企业或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

对于稻田,要求排灌方便、光照充足、土壤松软肥沃、有充足且清洁的灌溉水源和完备方便的灌溉设施,为水稻栽培管理提供充足的水分。

在使用大型机械或多功能机械进行大田耕作时,应确保耕作深度超过20 cm,对稻田进行翻耕平整,打碎土块,清理秸秆杂草[4]。

1.4 育苗

培育壮苗是实现水稻绿色高产栽培的关键条件之一。种苗质量关系到水稻后期健康生长和产量。为了确保水稻幼苗健康生长,要科学地选择合适的苗床和土壤,并彻底消毒处理,然后均匀播种。在播种结束之后,在水稻种子上面再撒一层细土覆盖,然后均匀浇水,确保苗床湿润度适宜,这样可以增强种子抗性,降低在苗期遭受病虫害侵染的风险,提高种子的出苗率和成活率。

播种后要加强育苗管理,出苗后严格监控苗床的温度和湿度,注意及时通风降温和科学炼苗,促进水稻幼苗健康生长,增强对病虫害的抵抗力。在水稻幼苗生长的过程中,应当严格控制灌溉水量,促进水稻幼苗根部健康生长,确保水稻秧苗的齐整度[5]。

1.5 培育适龄壮秧

在早稻育秧时,要密切注意防范倒春寒的影响,因此要特别注意控制育苗棚的温度和湿度,防止烂秧。棚内温度应维持在28~30 ℃,最高温度不超过35 ℃。一旦温度超过35 ℃应立即进行通风降温,以防止水稻幼苗过度生长或高温烧伤。当出苗率接近60%时,应喷洒1 次齐苗水[6]。在小苗扎根立针时,应适时揭膜。当秧苗长至1 叶1 心时,白天育苗棚内温度为25 ℃左右,在晴朗天气的9:00—10:00 对苗床进行通风和炼苗,并喷洒1~2 次水,以确保幼苗得到充足的水分。当幼苗长至2 叶1 心时,应将育苗棚温度设置为20 ℃左右。在晴天时则需将塑料薄膜完全打开,并在16:30 时通风炼苗和覆盖棚膜。如果夜温高于10 ℃时,建议育苗棚进行日夜通风和炼苗操作,以促进秧苗根系更快地生长,从而培养出健壮的秧苗。从2 叶1 心到移栽的过程中,白天揭膜,晚上盖膜。当幼苗出现青头现象时,建议对秧苗进行1 次青头灌溉。

在进行秧苗炼苗和通风过程中,需要及时为秧苗补充水分,并在秧苗移栽前5 d 要控制浇水量,以促进秧苗根系茁壮生长。当秧苗长出2 片叶时,喷洒敌克松1 000 倍液以预防立枯病;在秧苗长到3.5 片叶时,根据秧苗生长需要追施适量的氮肥。移栽的前5 d 喷施1 次杀虫药,让秧苗带药下田,提高大田防治效果。

1.6 规范移栽

规范移栽是实现水稻绿色高产高效栽培的重要环节。不恰当的移栽可能会对水稻绿色高产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产生不良影响。水分规范管理是保证秧苗质量的重要条件。在水稻移栽之前,大田需要灌溉一层薄水,待稻田泥浆沉淀后再进行秧苗移栽工作。在水稻移栽时,应根据水稻播种季节以及品种特性合理设定种植密度,早稻栽培密度为25 万~30 万丛/hm2,中稻栽培密度为15 万~18 万丛/hm2,晚稻栽培密度为23 万~27 万丛/hm2。秧苗的栽培深度为2 cm 左右,以防止秧苗倒伏。

1.7 科学施肥

科学施肥是实现水稻绿色优质的重要环节之一。在生产高品质的绿色水稻时,主要使用农家肥,并辅以酵素菌肥,少用或不用化肥。要特别注意施加底肥,增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稻田翻耕时,均匀撒施腐熟的农家肥45 000~60 000 kg/hm2,并配合施用酵素菌肥750~900 kg/hm2,以促进有机肥分解,提高水稻根系的吸收率和利用率。

在追施底肥的基础上,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施肥环节。1)早施分蘖肥,通常是在水稻插秧后7~15 d,追施酵素菌肥600~750 kg/hm2。2)重施穗肥,在水稻进入孕穗阶段时,追加完全腐熟的农家肥900~1 050 kg/hm2,并搭配酵素菌肥750~900 kg/hm2。3)适当追施壮籽肥,抽穗期根据稻株长势适当补充壮籽肥,追施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严格控制用量,以促进植株生长,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种植效益的效果。

1.8 水分管理

合理的灌溉方式是保证水稻高产高效的重要条件,同时能节约水资源。水稻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有不同的需水量,要统筹考虑水稻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坚持大田灌溉使用清洁干净水源、严格控制生活污水以及工业废水入田原则。

在秧苗移栽后及返青阶段,采取浅层灌溉,生根返青,促进秧苗正常生长。随着营养生长不断增强,进入分蘖盛期,要及时晒田控苗。进入生殖生长阶段,坚持“有水孕穗、足水抽穗”原则[7],后期灌浆成熟过程切忌过早断水,尤其要注意在抽穗扬花至谷粒黄熟阶段保持田间浅水状态,收割前7 d 左右自然落水露田,延长根系和叶片生长时间,提高结实率和籽粒充实度,确保水稻能够健康生长并实现高产,保证稻米优良品质。

1.9 病虫害防治技术

1.9.1 药剂防治

科学使用农药是目前防治水稻病虫害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是要注重优先选择对土地污染较小、高效低毒、低残留药物,或者在确保预防水稻病虫害的基础上减少农药用量。合理使用农药防治方式,不仅能有效防治病虫害,还能减少对土壤环境的污染。另外,还需确保药剂配比合理。在使用药剂后,应科学保存剩下的药剂,以减少可能对人和动物造成的意外伤害。

1.9.2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通过人工方式增加害虫天敌数量,从而科学减少害虫的数量,是目前最环保的水稻病虫害防治方式[8]。生物防治不仅能有效控制稻飞虱等害虫,还能提高水稻质量和产量。需要注意的是,采用在稻田养殖生物的方式,应注意科学控制养殖量,维护稻田生态平衡。

1.9.3 物理防治

物理预防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清除稻田中的杂草,从源头上消除病虫害的聚集区域,为水稻提供了更好的生长环境[9-10]。可在稻田中安装诱杀灯,灭杀卷叶虫、螟虫等对灯光有趋性的害虫。除此之外,还要对稻飞虱以及其他一些常见病虫害做好防控。因为害虫过多会减弱水稻的抗病能力,生长速度变慢,增加了病虫害暴发的风险,最终会导致水稻停止生长甚至死亡。

1.10 收获

为了实现水稻高产栽培目标,应注意合理安排收割方式和收割时间。通常在齐穗后35 d 左右、稻谷黄熟达到90%~95%、含水量为20%~25%时组织收割。为确保水稻品质,必须抓好收割和储存关键环节。不宜提前收割,收获过早成熟度不够、青死米较多,稻米加工品质和食味品质降低。但如果推迟收获,一方面容易受到不良天气影响,还易导致稻米外观品质、黏度和香味下降。一般可选择晴好天气收获,即收即晒,防止堆沤霉变。同时,要做好稻谷存储工作,提供适宜环境妥善存储,晒干后及时入库,防止不同品种、不同粒形、不同质量等级的稻谷混合入库,同时做好防潮、防虫、防鼠等工作,保障收获水稻的品质优良。

2 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

2.1 加大多元化的政策扶持力度

为了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水稻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技术服务部门要在生产过程中引入先进的种植理念,为种植户定期提供必要的技术咨询和现场指导,不断提高种植户的科学种粮能力,增强种植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效果,应用推广机械设施设备,示范带动绿色水稻机械化、规模化生产,为绿色水稻高效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同时,政府部门要充分利用其职责职能,加强宣传引导,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为实现高产优质、高产高效目标提供保障。

2.2 建立绿色高产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建设水稻高产种植示范基地对提高种植户种粮积极性和促进种植户增收具有较强的示范效应。为做好优质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应用推广工作,应该加强水稻种植示范基地的建设,做好技术宣传工作,积极引导种植户参观学习,接受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培训,帮助种植户更全面地掌握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价值。

以湘潭市为例,从2020 年开始,湖南省水稻研究所、湘潭市农业农村局、湘潭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在韶山市银田镇推广水稻优良新品种和绿色高产栽培配套技术。银田村作为湘潭市乡村振兴重点示范村,水稻产业发展走在湘潭市最前列,在2021 年已获得了绿色大米认证,以银田村267 hm2优良水稻种植区为核心基地,辐射带动银田镇及全市逐步推广应用绿色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带动全市绿色水稻规模化、标准化种植。

2.3 优化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管理体系

政府应当确保水稻高产种植技术广泛推广应用,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管理结构,并为绿色水稻种植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推广水稻种植技术至关重要,因此,政府必须强化对绿色水稻生产的监控和管理,确保每个环节做到位,并建立明确的责任机制,以提升水稻绿色高产种植技术的实际效果。

2.4 加大农机设备的推广力度

农机设备在水稻生产中的应用和普及率越高,说明该地区种植户应用的水稻种植技术越先进。应加大农机设备的推广力度,促进水稻产业现代化生产。国家应对种植户在水稻种植中应用农机设备给予一定补贴,鼓励种植户利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以提高水稻栽培技术水平。

2.5 加强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培训

在推广水稻的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时,有些水稻种植户的观念和思维滞后,对采用水稻新技术的热情并不高,使水稻先进种植技术的普及和培训比较困难。农技推广人员应耐心指导种植户,使种植户认识到绿色高产水稻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在应用水稻绿色高产种植技术时,肥料的选择标准相当高,因此,农技推广人员需要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的肥料选择指导。政府相关部门应当请技术专家定期前往水稻种植区提供专业指导,通过技术示范来激发水稻种植户对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热情,从而为绿色水稻高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3 结束语

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广大,水稻产量对国家粮食安全有直接影响,湖南省已启动了绿色水稻高产技术推广工作。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必须做好绿色水稻高产技术推广工作。湖南省在水稻种植过程中,高度重视品种筛选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特别是全面优化水利基础设施以满足水稻生长对水分的需求,确保水稻稳产。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应从品种选择、种子处理、育苗管理、肥水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控等方面来实施绿色、高产、高效的栽培技术,形成系统化的栽培技术体系,从而提升水稻的产量和品质。传统的水稻栽培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农业发展体系,因此必须要加大对水稻绿色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力度,完善该技术推广体系,合理利用互联网平台对种植户进行宣传,提高种植户对绿色水稻生产技术的掌握程度,从而提高种植户收入水平。

猜你喜欢
秧苗高产病虫害
DA-6对番茄秧苗生长的影响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小麦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农民
秋茬蔬菜高产有妙招
基于Meanshift和Hough变换的秧苗行中心线提取
超级杂交稻广两优1128高产栽培技术
无公害大葱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