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生产制约因素及增产措施

2024-04-27 03:23齐美歌董志强陈晓红刘德云
种子科技 2024年6期
关键词:通辽市苗期籽粒

齐美歌,董志强,陈晓红,韩 彦,关 巍,刘德云,春 红

(1.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内蒙古 通辽 028000;2.通辽市农牧科学研究所,内蒙古 通辽 028000)

通辽市科尔沁区位于世界黄金玉米带,雨热同期,玉米种植是当地重要的产业。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种植面积为13.33 万hm2,占当地农作物种植面积的90%。制约当地玉米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品种繁杂[1]、耕地耕层浅、自然灾害、病虫害、管理不精细和收获不科学等,导致玉米单产增产幅度始终不高。由于大量的农民进城打工,在家务农的劳动者岁数偏大,对新知识、新品种、新机械的认识不足,对新知识、新品种、新机械的接受能力差,主要靠多年的传统经验进行玉米生产,粗放的田间管理与现代化农业不匹配,影响了通辽市科尔沁区农业现代化的进一步推进。在通辽市科尔沁区,自然灾害和病虫草害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通辽市科尔沁区某些地方还存在畦田漫灌和“一炮轰”式追肥,造成水资源和肥料浪费。大部分玉米机械籽粒直收,收获面积少,机械化水平较低。因此,只有解决制约玉米生产发展的因素,才能快速提高玉米单产水平。玉米单产水平的提高,不仅能为种植户创收,更推动了通辽市科尔沁区的经济发展。

1 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生产主要制约因素

1.1 品种

选择优质品种和高质量种子,是玉米增产的关键。目前市场上玉米品种多、杂、乱,需要进一步筛选具备耐密、高产优质、高抗性,同时满足机械收粒等特点的品种。种植户为了提高收益,一般选用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生育期长的玉米品种进入成熟期后,随着日照时间变短,天气降温幅度变大,不利于籽粒站秆脱水,籽粒含水率大,只能利用机械设备收获果穗。同时,京科968 在通辽市科尔沁区种植多年,面临着换种问题。因此,品种的筛选推广工作十分重要,为保证玉米优质、高产奠定基础。

1.2 耕地

深厚肥沃的耕层是增强玉米抗逆性和增加种植密度、提高单产的基础条件。通辽市科尔沁区种植玉米时,很少进行深翻深松作业,没有打破犁底层,常年垄作且很少进行保护性耕作,秸秆离田后地表裸露时间长,易被风蚀沙化[2]。此外,长期连作高秆作物玉米,养分消耗多,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导致耕层变浅,土壤结构变紧实,土壤养分含量逐渐变少[3]。耕地耕层变浅不利于玉米根系深扎,吸收水和养分。耕地重用轻养,使植株长势变弱,生长中后期容易发生缺素症,应及时补充N、P、K 和微量元素。

1.3 自然灾害

1)冷害。春季气温低于15 ℃时,玉米幼苗易受冷害,形成弱苗,植株生长缓慢,会减少玉米产量;玉米4 片叶期受冷害,植株生长缓慢,光合作用产物减少,植株矮小、长势差;吐丝期受冷害,造成干物质产量降低;灌浆期受冷害,物质积累量减少,造成玉米减产。

2)旱灾。春季干旱时,土壤缺水,种子很难萌发,出苗不整齐,根系弱,植株矮小;夏季干旱时,植株长势差和授粉率低,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降低;玉米抽雄期前后15 d 是玉米需水临界期,缺水时授粉困难,造成突尖或空秆率增加;秋季干旱时籽粒灌浆速率变慢,籽粒小而干瘪,粒重下降,造成玉米减产和品质下降。

3)雹灾。夏季是冰雹多发季节,雹灾会砸伤和冻伤植株,植株创伤处易感染病害。密集的冰雹砸向地面,还会造成土壤板结。通辽市科尔沁区每年都有雹灾发生,但受灾面积较小。雹灾发生时常伴随大风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冰雹砸伤植株的同时,大风将造成植株倒伏。

4)风灾。玉米是高秆作物,因风灾导致倒伏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常发生的灾害。风灾倒伏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有可能发生。播种后、出苗前遇到大风天气,将移动滴管区滴灌带位置,甚至掀起滴灌带,破坏灌溉设施;苗期遇大风和沙尘天气,幼苗叶片损伤并被沙尘覆盖,需及时进行处理。苗期、拔节期和小喇叭口期遇大风天气,倒伏的玉米植株在后期能恢复到直立状态,并正常生长;大喇叭口期后遇大风天气,植株倒伏后难以恢复到直立状态,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穗期茎倒后能恢复直立状态,并正常生长;中后期根倒后很难恢复到直立状态,导致玉米减产。

5)高温。苗期遇高温天气时易发生病害,持续高温将导致玉米整株枯死。穗期遇高温,将加速生长进程,导致果穗变小,影响玉米产量和品质。若遇土壤缺水和持续长时间高温或遇干热风,将导致大量叶片枯死[4]。花粒期遇高温,影响授粉、结实,导致秃尖增长。生育后期遇高温,将加速植株早衰。

6)霜冻。苗期遇霜冻时,叶片呈水浸状,严重时将导致叶片萎蔫死亡。玉米成熟期遇霜冻,将导致籽粒灌浆和脱水缓慢,灌浆期变短,影响玉米产量。

7)花粒期阴雨寡照。玉米田寡照会推迟玉米抽雄、吐丝、散粉,影响雌穗授粉和籽粒灌浆,茎秆细弱易倒伏,易发生低温冷害和病虫害等次生灾害。

1.4 病虫害

玉米的主要病害有玉米大斑病、玉米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玉米锈病和玉米穗腐病等。玉米苗期病害较少发生,玉米种植中后期大小斑病、玉米丝黑穗病、锈病等病害在不同地块、不同品种间的发生程度不同。

为害玉米的主要害虫有玉米螟、黏虫、玉米叶螨、双斑萤叶甲、草地螟和蚜虫等。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金针虫、旋心虫、地老虎、蝼蛄等。玉米螟是防治重点,黏虫在某些年份高发,应注意虫情预报,及时采取措施进行防治。苗期应注意金针虫和旋心虫等地下害虫的为害,特别是苗期气温低时,金针虫会啃食种子和嫩根或块茎。气温低时幼苗长势较弱,旋心虫容易蛀入根茎为害幼苗。

1.5 田间管理

当地种植户在玉米生产过程中,习惯不施或少施有机肥和进行一次性追肥,施肥管理不精细、不科学。没有或很少有种植户进行深翻、深松土壤,导致耕层浅、土壤紧实。同时,田间未进行化控管理,导致植株徒长和抗逆性弱,常发生植株倒伏和茎折。此外,病虫害防治管理方式粗放,对灾害评估不准确、采取补救措施不及时,导致玉米减产和品质下降。

1.6 收获

机械化水平较低,收获以机械收穗为主,籽粒直收面积很少,收获管理水平不高。

2 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增产栽培要点

2.1 精细整地

选择2~3 年内进行深翻或深松30 cm 以上且施足有机肥的地块。整地时应将深耕、旋、耙、耢等机械作业环节紧密结合,避免跑墒。整地后,地块上虚下实,做到地平、土碎、疏松、干净,为玉米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2.2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抗逆性强、耐密、生育期符合当地种植条件、适合籽粒直收的高产优质的玉米品种。机械籽粒直收的地块应选择偏早熟品种[5],玉米成熟早,成熟后站秆脱水时间足,籽粒含水量低,利于籽粒直收作业的开展。

2.3 播种

1)播期。播期选择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关注中长期天气预报,终霜期过后播种,避免极端天气造成苗期冻害。2)种植密度。水肥一体化种植,播种后需要把滴灌带每隔3~5 m 用土埋实,以免遇大风天气,滴灌带被大风掀起。采用宽窄行种植,小行距为40 cm,大行距为80 cm,耐密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82 500~97 500 株/hm2,而其他玉米品种种植密度为67 500~82 500 株/hm2。风灾频发的地区,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6]。顺风方向种植玉米,或种植防风林带。3)种肥用量。玉米播种时,种肥分离,可以施用磷酸二铵225 kg/hm2、硫酸钾105 kg/hm2、尿素45 kg/hm2,或施用同等养分含量的复合肥[7]。4)管带连接。播种后连接地上管网系统浇水,确保苗全、苗齐、苗壮。

2.4 中耕除草

窄行间杂草,应用除草剂进行处理;宽行间杂草,应用调试后的中耕除草机进行处理,该模式下除草剂用量比传统全田喷药量减少2/3。苗前进行封闭,播种后5 d 以内,喷施除草剂后及时浇水。进行2 次中耕除草,苗期中耕深度为10 cm 左右,拔节期中耕深度为15~20 cm。

2.5 化控防倒伏

玉米6~8 片展开叶时,用喷杆式喷雾机或无人机喷施化控剂,促进根系生长,控制植株长势,降低株高和穗位高,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

2.6 科学浇水施肥

播种前后没有降水,浇1 次水。苗期一般不浇水或少浇水,进行蹲苗炼苗,提高玉米根系抗倒伏能力。拔节期后滴灌5~8 次,追施尿素525 kg/hm2或同等氮含量水溶肥,按作物需肥规律,分5 次随滴水施入。

2.7 病虫害防治

防治病虫害应采取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措施。防治玉米螟时,可以应用白僵菌封垛、田间释放赤眼蜂、黑光灯诱杀等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措施[8]。

2.8 机械收获

玉米籽粒乳线消失,出现一圈黑层,即已成熟。成熟后进入籽粒脱水阶段,籽粒含水率30%左右时采用机械收获果穗,籽粒含水率25%以下时,采用机械籽粒直收[9]。

2.9 果穗储存

收穗后储存,晾晒场地大时可按照长条形堆放,中间留通风口。种植户应经常查看果穗是否存在发热霉变等问题。如遇雨雪天气,及时翻堆、倒堆,防止鼠害和变质。果穗籽粒含水率达到脱粒条件,或白天室外气温降至-10 ℃时,籽粒变硬后,机械脱粒售卖。

3 灾害应对措施

3.1 冻害、冷害应对措施

选择适期播种,避免苗期遇终霜冻害。及时收获,避开早霜期。选择抗寒品种,及时中耕松土,提高地温,增施磷钾肥,增强玉米抗冻能力。玉米生长后期遇冷害,喷施磷酸二氢钾或催熟剂,促进玉米成熟,增强其抗寒性[10]。

3.2 旱灾应对措施

通过保护性耕作和深松、耙压等作业,改善耕层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增强玉米抗旱能力。选择耐旱品种,浇水后采取浅中耕,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水分蒸发[11]。也可使用抗旱种衣剂和保水抗旱制剂,增强玉米抗旱能力。

3.3 雹灾应对措施

苗期遇冰雹,植株倒伏后能恢复生长;拔节与孕穗期遇冰雹,若茎节未被冰雹砸断,通过加强田间管理,植株可以部分恢复生长。抽雄期后遇冰雹,灾后植株恢复能力差,应及时清理损伤叶片,扶正倒伏植株,中耕追肥,追施尿素75~150 kg/hm2,破除土壤板结和增加土壤透气性,提高地温,促进植株生长,降低种植户损失。

3.4 风灾应对措施

风灾倒伏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选用抗倒伏能力强的玉米品种,进行深耕或深松作业,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氮肥不能超量施用。进行蹲苗炼苗增强其抗性,重视玉米螟等害虫的防治工作,减少茎折。进行化学调控,控制植株长势,增强玉米抗倒伏能力。风灾倒伏的植株及时培土扶正,加强田间管理,有利于玉米恢复生长。灌浆期与蜡熟初期遇大风倒折严重的地块,割除倒折植株作青贮饲料。

3.5 高温应对措施

选择抗逆性强的品种,调整玉米播种期,避开高温天气进行授粉。改善耕层结构,使土壤深厚肥沃,可以存储较多的水分和养分,通过玉米植株叶片蒸腾作用带走热量[12],降低植株高温热害的发生概率。进行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结实率,适当降低种植密度,早晨或晚上温度低时进行田间灌溉,改变农田小气候环境,避免高温热害的发生。

3.6 阴雨寡照应对措施

选用耐阴性好的玉米品种,进行人工辅助授粉作业,及时防治病虫害,适时收获。

3.7 中后期病虫害应对措施

中后期采用“一喷多促”飞防技术,解决玉米田中后期防治病虫害困难的问题。结合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田间病虫害实际发生情况,推荐选用磷酸二氢钾作叶面肥施用。防治叶螨、蚜虫,推荐选用阿维·螺螨酯、哒螨灵等内吸性药剂。防治叶斑类病害可选用吡唑醚菌酯、嘧菌酯、甲基硫菌灵等杀菌剂。肥药“按需配方”,开展飞防作业。

4 结束语

了解和掌握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生产制约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种植户在玉米生产中围绕这些制约因素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玉米种植水平,是通辽市科尔沁区今后玉米种植发展的主要方向。在未来的玉米种植过程中,通辽市科尔沁区应加大对种植户的培训力度,以科技入户、入田的方式,促进农机、农艺融合发展,实现通辽市科尔沁区玉米产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通辽市苗期籽粒
大葱苗期耐低磷品种的筛选
王舒作品
籽粒苋的饲用价值和高产栽培技术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成峰牲畜市场交易红火
蔬菜苗期发生猝倒病怎么办
籽粒苋的特性和种植技术
茄子苗期怎样蹲苗,需要注意什么?
玉米苗期注重管 丰收高产有基础
通辽市音乐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召开
玉米机械脱粒籽粒含水量与破碎率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