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协同培育研究

2024-04-27 04:09田亚军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

[摘 要]国家安全对一个民族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大学生又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接班人,更应该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所以,国家安全教育就成了学校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我国大学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教育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对国家安全的内涵理解不够、对维护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深、国家安全教育资源缺乏、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薄弱等。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转变传统思维,从协同育人理念出发,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主体的教育资源,构建协同育人机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协同培育路径,希望能够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协同培育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国家安全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我国目前已经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均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维护国家安全是人民赋予我们党和政府的重要使命。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键。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保障国家安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教育,不仅关系到他们的个人发展,也关系到国家安全。

一、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大学生成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在获取信息时很容易受到社会上错误思潮的影响,导致其国家安全观出现偏差。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实际,这对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教师主要依靠课堂讲授等方式来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教学,这使得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较少,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在我们的国力日益强大的同时,人们的生活也在逐步改善,大学生逐渐接触到了来自国内外的各种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在丰富自己文化知识的同时也使自身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冲击。如何解决大学生在国家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1]。

二、当前高校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协同育人机制

高校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存在着主体单一、力量分散的问题,高校作为教育的主体,虽然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是其教育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高校缺乏相应的组织和制度保障,国家安全观教育的工作开展缺乏系统性,存在随意性,缺乏整体规划。另一方面,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缺少协同育人机制,学校和社会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着信息壁垒,无法实现资源共享[2]。

(二)教学内容不能满足大学生需求

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安全建设的主要力量,高校在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中要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根据不同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相应的教学内容设置。但是部分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没有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很难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此外,高校在国家安全观教育中没有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缺乏对学生的引导和激励机制。

(三)教学内容与大学生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的国家安全状况十分复杂,而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念比较薄弱。部分学生认为,自己的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利益对于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有些大学生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国家的利益重要。对维护国家安全没有正确认识。另外,还有一些大学生把国家安全看作是政府、军方的事,与他们无关,他们也不太在意。再加上网络与资讯科技的蓬勃发展,网络已成为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但是,当前部分大学生缺少对网络信息进行甄别和筛选能力,容易被网络信息所误导,影响他们对国家安全观的正确认知。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网络上出现了大量歪曲事实、造谣生事、煽动民意、造谣攻击我国政府和医务工作者等行为。这些不良信息严重影响了学生对国家安全观的正确认识和价值判断,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3]。

(四)部分高校不重视教学环境建设

高校在对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时需要对校园进行有效规划和管理。大学是大学生最主要的学习场所。高校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然而,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只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这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同时,部分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没有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导致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生需求不相符[4]。

三、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协同培育路径

(一)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提升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

学校要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高校应将国家安全观的有关内容纳入思想政治理论课之中。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国家安全观内涵的认知,利用“第一课堂”优势来提高学生对国家安全概念的认知水平。在思政理论课教学过程中融入相关内容时,高校要结合当前社会发展状况和国内外形势变化,积极开展对大学生党的基本理论知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时事政治等方面的教育,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安全内涵的认识水平[5]。

家庭要发挥言传身教作用。家庭作为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场所。大学生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影响很大,因此,父母要做好国家安全观教育的表率作用。首先,父母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自身思想政治素养和文化素养;其次,父母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与孩子建立民主平等、互相尊重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最后,父母要以身作則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

(二)学校要以协同育人理念为指导,整合各类资源,搭建国家安全观教育平台

新时期大学生的国家安全观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合力,建立起一种协同育人的机制,将各种资源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一个国家安全观的教育平台,以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学校要统筹各方面的资源,通过优化教育环境和育人环境,营造良好的国家安全观教育氛围。首先,要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各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建立并完善相关课程体系,同时要充分利用好校园文化、社团活动等各种平台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其次,学校要加强对网络资源的管理和运用。当前互联网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为高校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提供了新平台和新渠道,也给高校开展国家安全观教育带来了新挑战。因此,高校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优势,组织学生学习相关课程知识并开展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最后,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做好大学生的心理咨询。高等学校既是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又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因此,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关心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其心理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其能够正确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在大学生活中,家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因此,家庭对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在开展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家长在其中的作用,通过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使家长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引路人和支持者[6]。

(三)家庭要强化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国家安全意识教育,增强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

家庭是人一生中最早的一所学校,而家长又是幼儿的启蒙教师。在当前多元文化环境中,学生需要从多种渠道获取信息,家庭是学生接收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父母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培养幼儿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教育子女树立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引导学生自觉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家长要加强与学校沟通,帮助子女理解国家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学校与家长应该相互配合,通过加强联系,建立互信机制,形成合力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家长可以组织家长会、家庭文化建设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安全知识和相关政策法规;父母应加强对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对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给予更多的关注,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等。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父母应树立良好的榜样,培养孩子的国家安全意识。父母是幼儿最好的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可以对儿童的行为、想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所以父母要以身作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四)社会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网络媒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对大学生进行国家安全观教育具有重要意义。社会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提高大学生在网络媒体上的媒介素养。社会要重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引领作用,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网络空间。同时,社会要加强对网络媒体的监督管理,运用法律手段对网络媒体进行规范和引导,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坚决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各高校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校园网、校刊等校园文化平台,加强对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内容的宣传,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中认识到国家安全的重要性[7]。

(五)大学生要增强学习意识,通过自我教育和实践活动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国家安全观教育是一个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更新完善,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和实践活动,不断增强自身国家安全意识。首先,大学生要学会自我管理。在学校中,要将国家安全观教育列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开展丰富的活动,如“国家安全教育日”“总体国家安全观”等主题宣传活动;利用学校、学院、班级的网络平台开展“網络安全宣传周”活动,积极组织大学生参与国家安全法普法宣传活动;通过学校或学院的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开展有关国家安全教育的讲座等。其次,要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中,大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亲身体验,感受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在“国家安全教育日”“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节点,大学生可以在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中了解到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有哪些,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我们应该如何应对。通过实践活动,大学生能够深刻感受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最后,大学生要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新时代背景下,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随着手机网络技术的普及,信息科技已经深入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方面。给社会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学生必须主动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加强学习意识。通过不断学习了解当前我国面临的主要安全问题及应对措施等;通过学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提高自身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等提高自身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只有不断增强学习意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升自身素养和能力水平。

结束语

总之,大学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构建协同育人机制,整合学校、家庭、社会等不同主体的教育资源,要充分利用好国家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功能,当前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为高校国家安全观培育的协同机制不完善、高校对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的重视程度不高、高校国家安全观教育资源不充足和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不足等。高校要从协同育人的理念出发,充分发挥政府、社会、家庭等不同主体的作用,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以课程教学、网络平台、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学生为主体,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整合各方力量,促进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培育工作取得更好效果。

参考文献

[1]陈祥贵.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大学生安全教育谫论[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31(8):286-287.

[2]池兰,杨元望,胡文俊.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提升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探索[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20,33(3):89-91.

[3]郑梅萍.新形势下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思考[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6):36-38.

[4]詹妍.新时代高校总体国家安全观精准教育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9(4):152-154.

[5]王曙光,邵东,杨茜茜.大学生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三个实施主体[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1):102-105.

[6]马淑娴.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观及培育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21.

[7]周莹.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D].喀什:喀什大学,2023.

作者简介:田亚军(1987— ),女,汉族,湖南宁乡人,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

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新时代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媒体时代下的编辑工作研究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