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路径探索

2024-04-27 04:09刘慧婷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培育路径科学素养

[摘 要]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十分迫切的科学素养培养任务。科学家精神是科学素养的核心要素之一,融入科学素养培育是十分必要的。然而,当前高职生科学素养培养中融入科学家精神存在诸多问题。文章从科学家精神与高职生科学素养培养的关系出发,对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问题包括缺乏对科学家精神的全面认识、培养模式单一、教育环境不够优化等。文中提出了对策,包括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教育、推进实践教学、建立创新创业平台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等。这些对策将有助于弥补融入科学家精神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强高职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科学家精神;科学素养;培育路径

当前,在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高职院校作为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技术人才的使命。然而,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和培养模式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如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不足、缺乏实践能力等问题。这些问题影响了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未来的发展。

因此,将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中,变得尤为必要。科学家精神是科学家所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包括理性、创新、勤奋和追求卓越等。这些思维方式和品质是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推动我国科技的创新和发展[1]。

一、“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科学家精神的全面认识

首先,对科学家精神的认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实践指导。高职学生通常只接触科学知识,而对科学家精神了解不深。他们对实践探索、创造性思考、持续学习等方面缺乏具体的认知,无法深刻领会科学家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同时,对于高职教育如何将科学家精神具体融入教育教学,也缺乏有效的指导和实践。

其次,高职教育中培养科学家精神的意义未被充分认识。高职教育目前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仅是培养职业能力,而是要培养具有自我发展、适应变化和自主创新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都需要“科学家精神”这种文化品质的支持。但是,许多高职教师和学生并不清楚“科学家精神”在高职教育中扮演的角色,对于其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职业发展的帮助作用难以理解和接受。

第三,科学家精神缺乏应用实践和实证基础。科学家精神被认为是科学创新和发展的基石,高职教育需要将其具体地应用到实践中去。但是,当前高职教育开展科技创新实践的模式和方法还相对单一,缺乏创新和实践的機会,科学家精神的培养难以取得实际效果。因此,高职学生需要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便更深入地了解科学家精神,并将其转化为实践能力。

(二)培养模式单一

1.课程内容单一

高职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通过各类专业课程和科学教育课程进行培养。但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学体系中,科学教育课程并不是必修课,而且很多课程内容单一,只是简单地介绍了科学知识,缺乏针对学生科学素养、思维、方法等方面的专业化培养[2]。

2.缺乏创新性

在培养科学家精神的同时,高职教育也应该开创一个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然而,研究发现,许多高职院校重视基础知识的讲授,强调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但是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并且一些教师的教育观念和评价标准,存在着对学生思想敏锐度、探究精神等特质的忽略。

3.缺乏实践

实践是科学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现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没有足够的创新性和科学性,往往是简单的操作或常规的实验。而且,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践环节也没有设置足够的项目和课程,不能够真正满足高职学生的实践需求。

4.一切从“应试”出发

当前社会在用人上还存在很大的“三高”倾向,让许多高职生只考虑考取普通高校的省市重点、名校本科等高学历,而忽略了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因此,许多高职院校开始重视学生的考研、升学等方面,忽视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和发展意愿等因素。这种模式会对学生的科学家精神培养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教育环境不够优化

1.缺乏独立思考和探究的机会

在传统的高职教育中,学生很少有机会从连续不断的作业和考试中抽身,去自由探讨和挑战已有研究成果。这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而且打消了学生发掘自身兴趣和志向的勇气。

2.科研与教学分离

高职教育注重技能培养,鲜有机会让学生真正了解行业前沿和某个领域的深层次内容。在实践性教学中注重方法和结果,而很少关注“为何如此”“如何创新”的本质问题,导致科研与教学存在分离。学生浅尝辄止,很难培养科学家精神,更无法形成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和动力。

3.教学方式和手段过于陈旧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方式和手段相对落后,课堂教学多数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互动和启发探究的氛围,也无法激起学生对新信息进行创新的动力。教师的主导作用较大,学生较少参与到大量实验、较复杂项目和跨学科教学等涉及科学家精神的活动中。

4科研环境无法支撑

高职学生了解行业前沿信息、搜集实践情况、开展想象力丰富的研究,需要一定执着和坚守。但是,高职学校的科研环境和资源相对较为固化和落后,实验器材和设施较为简陋,学生以及教师很难深度参与到一些重要、专业化的研究项目和活动中去。

二、“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路径

(一)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教育

在科技自立自强背景下,“科学家精神”成为高职生科学素养培养的核心之一,加强对科学家精神的教育至关重要。

1.创造开放、创新的教育环境

高职院校应该创造一种开放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有效地参与到科学研究、发明创新和探索实践中[3]。此外,学校应该增加对实验室等科学研究基础设施的投入,供学生进行开放的科学探究,培养创新思维、审辨能力等科学家精神。

2.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需要建立一支具备扎实学科基础、教育理念先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加强跨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交流,引导学生开展科学性的实践活动。

3.鼓励科研能力的发展

除了教授固定的基础知识,高职院校还应该鼓励学生在创新、研究、探索等方面的主动性,提供多元化的科研活動,创建科研社团及团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从行动中取得成果”,培养出想象、观察、实验、分析、探究等科研能力。

4.注重跨学科的素养培育

高职生在科学素养培养中,还需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教育机构应该加强对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的跨学科知识的注入和实践,克服单一性课程的局限性,让高职生对科学有更深入的了解。

5.开展创新型科研教学模式

高职学校应当积极探索、推广一些育人新模式,例如,开展跨学科沙龙、学科竞赛等活动[4],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此外,高职院校也应该配合国家人才培养规划的要求,加强对大学生相关职业素质的提升与引导。

总之,在高职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科学素养是学校人才培育中的重要任务。学校和教育部门必须瞄准建设科技自立自强国家的宏伟目标,在“科学家精神”上加大教育力度,为高职学生打开学习科学之门、为未来职业发展等方面做出更好的引领。

(二)推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

在推进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和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更好地培育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家精神。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融入科学家精神,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和创新能力,是高职教育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1.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实践精神

科学家需要在科学研究中具备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这样才能克服失败和困难,继续不断探索前行。高职学生可以通过参加实践课程、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等活动来锻炼他们的实践精神,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不断尝试、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努力攻克技术难题。

2.引导学生培养创新思维

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包括创新,创新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授学生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匀速算法思想等方式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意和想象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科学的头脑和思维方式,是高职教育的核心。学生可以参与校内外科研项目、实习活动、科技竞赛和课外相关社团等活动,开阔视野,了解科学的前沿发展,培养理性思维和判断能力,同时加强对科学实践和智能科技应用的了解,最终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

4.加强实践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联

实践教育与专业课程的关联可以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同时可以培养学生将学术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的能力。学校可以通过将实践教育与专业课程联系在一起,如开展实验室实践和实习活动,提供更多的实际问题和实验环境,促使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索,将科学理论与实践进行更加紧密的联系。

5.完善科技创新平台

高职学校应该完善科技创新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前沿科技的研究资源和工具,并建立与相关企业、行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可以开设与科技创新相关的课程,引导学生加入创新团队中,全面培养学生实践探究、创新的能力。

(三)建立创新创业平台

在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背景下,高职教育需要发挥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促进学校与企业、行业之间的深度融合,加快培养具有科学家精神和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1.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

学生在进行创新和创业时需要获得实际的指导和支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创新创业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学校应该建立创新创业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帮助,协助他们克服困难,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2.加强与企业、行业的合作

通过与企业、行业的合作,学校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创新资源,同时也可以为企业、行业提供高素质的创新创业人才。学校应该积极与企业、行业展开合作,共同开发创新项目,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并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3.开展创新创业竞赛

学校可以开展创新创业竞赛,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在竞赛中,学生可以学到更多创新创业经验,扩大交际圈子,同时也可以通过竞赛获得更多的奖励和资金支持,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好的平台。

4.实验室、科技展览馆等建设

学校应该加大对实验室和科技展览馆等的建设力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同时展示学校的科技创新成果。搭建科技展示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技竞赛,提高学生的技术创新能力。

5.建立创新创业基金

学校可以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为学生提供战略性和启动性资金支持,支持学生开展科技创新和创业活动。基金管理机构可以组织评审和申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时,还可以吸引更多企业、行业到校园进行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制订教师培训计划

学校应该制订教师培训计划,加强教师的科学素养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培训计划应该根据学科特点,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创新创业政策等因素定制。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培训,并鼓励教师参与创新创业项目。

建立教师间交流机制,鼓励教师分享科技创新的经验和方法,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学校还可以通过组织学术讲座、研讨会等活动,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学校应该提高教师对创新创业的认识和意识,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学校还可以通过融入创新创业元素的课程设计,提高教师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

2.建立教师评价机制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以激励教师的创新创业和科学研究。评价标准应该根据团队或个人的创新创业成果和科学研究成果为标准,评价结果可以为教师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学校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进外籍教师和国内知名专家,改善学科建设水平,刺激教学创新和科研创新。另外,学校还应该设立各种荣誉称号,激励教师进行科研创新和教学创新。如将在课堂教学中有所贡献的教师,在本学科內评选优秀教师。

结束语

随着国家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化的发展,科技自立自强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方针。而高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科技人才,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总结了构建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路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一些调整和完善建议。应该进一步加强高职教育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注重科技工作的应用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也应该加强与企业的合作,推动科技人才的供需对接,更好地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总之,高职生科学素养的培育与“科学家精神”的融合,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和目标,有助于推进国家科技实力的快速提升,提高科技作为经济发展动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邱仰聪.墨子科学思想指引下的高职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培育研究[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22,33(1):58-62.

[2]周军梅,郑庚.“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经管学生科学素养的培育[J].管理观察,2020(18):123-125.

[3]卜雪章.“双高”背景下高职院校大学生科学素养培育模式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6):89-92.

[4]孟庆文,孙立君.基于生化课外实践活动的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路径[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19(4):17-20.

作者简介:刘慧婷(1984— ),女,汉族,江西南昌人,宜春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科普教育。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科技自立自强战略背景下‘科学家精神融入高职生科学素养培育路径探索”(课题编号:22GZYB154)。

猜你喜欢
培育路径科学素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医学生道德人格现状及有效培养路径
我国社会组织品牌个性及其培育路径研究
新媒介视阈下艺术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思考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职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路径研究
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模型的素质培育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