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健康评估”教学初探

2024-04-27 04:09鲁丽敏贾佩华董晓红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健康评估护理学课程思政

鲁丽敏 贾佩华 董晓红

[摘 要]文中以“健康评估”课程为例,从思政教学目标、思政内容、思政教学方法、思政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活动,在护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为医学各类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课课程思政提供理论参考,为高等医学院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新的改革方向。

[关键词]课程思政;护理学;健康评估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教学的中心环节,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新格局[1]。目前,开展课程思政、重视专业思政、强化课程思政、实现立德树人已经成为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2]。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把思想政治工作融合于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使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发挥协同作用,在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水平[3]。“健康评估”课程蕴藏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推进“健康评估”思政建设有利于充分发挥“健康评估”课程独具特色且不可替代的育人功能。

一、注重顶层设计,构建思政教育新格局

“健康评估”是护理专业学生从医学基础进入护理专业学习的关键课程,包括健康史采集、常见症状评估、身体评估等内容,是实施临床护理的首要环节,贯穿临床护理全过程,其评估能力是临床护理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同时,在进行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及辅助检查操作过程中,面对患者,更需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职业修养。如何将思政教学融入“健康评估”课堂,一直是高等本科院校护理学专业非常重视及研讨的课题[4]。“健康评估”课程思政需要注重顶层设计,以学校为课程思政的主体,构建全校范围内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实现上行下效,把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落到实处。学校可以通过开展党建活动、培训、讨论学习、教研活动等形式,提高教师在课程思政方面的认识,自觉探索课程思政的教育教学新方法。“健康评估”课程实施前应由课程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共同合作与沟通,从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维度设计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和思政教学内容,找到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的契合点。

二、科学设计“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一)树立责任意识,强化奉献精神

培养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使其充分认识护理工作的职责和任务,因护理工作关乎患者的健康和生命,责任重大,所以医学生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如在对病人进行健康评估时,要认真进行体格检查,详细询问病史,对患者做出准确的评估和诊断,以免发生漏诊和误诊。在“健康评估”授课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如列举2020年抗疫以来无数优秀医护人员投身抗疫前线的感人事迹,展现医护工作者的责任担当与奉献精神。

(二)珍爱生命,践行医德至上

“健康评估”是护理学生接触临床护理学实践的初始课,课程学习过程中不仅需要掌握健康评估的知识和技能,也要体验如何与患者接触开展诊疗护理工作。让学生感悟到医疗服务不仅是医学技术的应用,也是医护工作者发自内心地对病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而提供的有感情的服务。

(三)探索科学真理,养成精益求精的专业态度

医学生在学习上要培养坚韧的性格和不怕失败的学习品质,要有探索科学真理的大无畏精神和捍卫真理的胆略和勇气。在“健康评估”课程授课过程中,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精益求精治学态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教学设计中为学生创设对现象与问题不断探索和追求真相的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培养他们的临床思维能力。

三、“健康评估”教学中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

根据护理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及“健康评估”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需求,为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在讲授专业课程知识点的同时,要深度挖掘思政元素,并将其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教学中去,以期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效果。在“健康评估”授课过程中,教师要认真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着重围绕职业精神、工匠精神及探究精神三个方面,整理形成三条课程思政知识主线,将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紧密结合。

(一)“职业精神”思政元素

随着护理专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培养了越来越多的优秀的护理专业人才,从整体上来看,国内护理服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基本满足社会健康发展的需要。但在护理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重视理论及技能教育,忽略情感及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导致护生走入工作岗位以后,缺少爱心和同情心,不能做到换位思考,容易产生各种护患纠纷问题。将思政理念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中,对于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选取扁鹊见蔡桓公、伦琴射线的发现等国内外经典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意义,于无形中培养护生的崇高职业理想。在讲授常见症状“胸痛”的评估中,提出“老人突发心梗倒地要不要扶”这一问题,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者精神,注重加强医者仁心教育。在培养精湛医术的同时,教育引导学生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首位,做党和人民信赖的好护士。

(二)“工匠精神”思政元素

工匠精神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认真学习医学理论知识,刻苦训练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对患者始终保有细心、爱心、耐心的服务态度。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各章节相关专业知识,梳理整合思政元素,以故事、案例、视频等方法将其引入课堂教学中。例如,讲授“身体评估的基本方法”相关内容时,让学生体会在身体检查过程中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和细心。做到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被检者,熟练掌握体格检查的各项技能,检查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对病人的关爱和尊重。例如,在学习“血液一般检查”相关知识时,强调输血之前一定严格掌握输血禁忌癥,医护人员一定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学习“健康史采集的重要性”这一知识点时,要求学生掌握良好的沟通技能,引导学生尊重理解患者,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在医患交流中通过有效交流与沟通能够化解矛盾。再如,在人类与疾病抗争历程中涌现出的国内外优秀医护工作者数不胜数,而这些学者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爱岗、敬业、奉献的工匠精神,都是教师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深度挖掘的重要思想政治素材。

(三)“探究精神”思政元素

当今世界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趋势已经由治疗疾病转变为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和保健,而护士是疾病预防保健的主要力量,当代护理人员已不再是附属于医疗工作的技术性职业了,而是和医生及其他医疗保健人员共同工作的合作者,这就要求护理工作者无论是在医学理论知识、专业实践技能还是个人职业修养上都要具备更高的素质。护士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充电,勇于探究,才能把自己培养成知识丰富、技术娴熟的专家型护理人才。在“健康评估”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正面和反面案例,不断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选择正确的研究方法,尊重真实的研究结果,揭示客观事实的规律,通过不断研究与发现,推进医学和护理学持续向前发展。例如,在讲解“心电图的基本知识”时,引入心电图发明者的故事,引导学生知晓心电图在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在学习“X线的检查”时,引入X线的发现者伦琴的故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敏锐的观察力、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

四、创新“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与措施

改革“健康评估”教学方法与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最大效果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政引领作用。如采用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学法、PBL教学法、翻转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等,让课堂更具有亲和力,气氛更活跃,实现有效的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启发学生思考,提升思政教育的效能。

(一)角色扮演法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护士与患者的角色扮演,学生之间互相问答,再由教师进行补充点评,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根据病情的进展进一步分析症状可能的病因和护理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临床思维。在病史采集这一章节中,有关问诊这一部分内容就可以融入丰富的思政元素,如护士在询问患者现有病史时,就要强调注意自己的语言和表情,因为护士一个不经意的表情和话语就可以对病人的情绪产生比较剧烈的影响;如果患者阐述的病情比较严重,心理情绪比较悲观,这时作为医护人员要与患者“共情”,给予充分的安慰和同情。

(二)案例式教学

将案例教学法与课程思政有机整合于“健康评估”教学中,将学生带入案例特定的情境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增加思政教学的趣味性。例如,对一个胸痛待查的患者,提出“是选择全面检查明确诊断,还是选择节约诊疗费用”的问题,在案例讨论中,首先让学生了解“胸痛”诊断的常用实验室检查项目,如冠状动脉造影、主动脉造影和肺动脉造影等,然后再引导学生运用“医学社会经济学”“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等理论,分别以医生和患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在思政教学与案例融合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简单地插入或植入,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有意而为之。教师通过展示病例然后让学生进行讨论,通过讨论让学生自觉获得巨大的思政能量,这样不仅接受起来更顺畅,而且记忆更长久和深刻。通过案例教学可以让专业知识和思政内容相辅相成,互相支撑,实现课程教学与价值引领的精准对接,发挥课程思政最大效能。

(三)PBL教学法

在PBL教学设计中引入人文关怀和医德素养等相关内容,能够培养学生的“共情心”,也能使其沟通能力明显增强,还能更好地使其充分认识医护人员的职业责任。PBL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法,而且这种教学方法非常适合“健康评估”这门课程,如在讲解体格检查中的血压检查时,把问题设置为患者在门诊就诊时因为害怕、紧张而导致血压升高,然后请同学思考这种情况下,医护人员应该怎么做。通过这种方式让同学们认识到患者情绪对体格检查结果的影响。学习有关“症状”相关章节时,可以设置系列专题,如当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发热”等症状时,需要进行哪些检查,在检查评估过程中如何体现人文关怀。当“检查结果与病史不相符时”,设计相关场景并提出问题“为什么诊断时要辩证的看检查结果”,科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迎难而上、刻苦钻研的精神。

(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法

“健康评估”授课过程中采用“超星学习通”作为线上教学平台,利用平台功能于课前将视频、主题讨论、自测作业等推送给学生,如在学习“磁共振检查方法”时,课前将未认真执行磁共振安全相关规则而引發事故的相关报道发送给学生,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其危害性,认识到工作中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重要性。再比如在讲解“骨折诊断检查”时,线上布置自学骨折常见的临床类型及表现,线下组织学生讨论“在实践中如何早期发现隐匿性骨折”,通过线下讨论培养学生“以病人为中心”“待患如亲”等责任意识。课后环节还包括章节测试、线上任务和实践活动等,学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加深对思政目标的理解。

五、科学进行教学评价

在学生评学及教师评教过程中增加思政选项,一方面对学生的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和研究创新能力进行考核;另一方面对教师思政意识、思政能力进行考核。对学生的评价包括过程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在课程第一堂课,授课教师就要强调思政教育的重要意义,向学生说明思政考核成绩将与期末综合成绩的构成,使学生认识到除了要重视专业理论和技能的学习外,还要重视全面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学习过程中围绕自主学习能力、医学素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等进行考核,这些考核以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的形式来完成。期末理论考试中增加课程思政相关考核点。设计教学评价量表,包括为人师表、立德树人等思政条目,然后采用匿名的方式,通过微信小程序发放调查问卷。考核结果显示了学生对教师思政教学的评价及反馈,将对思政元素融入“健康评估”课程起到促进作用。

结束语

总之,在“健康评估”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学,补充了传统课堂上对人文素质培养的不足,有助于提高学生护理道德认知水平。“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方案的设计与实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认识程度,实现了思政教学的目标和任务,丰富了传统教学的内涵。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中国领导科学,2017(2):4-5.

[2]周智勇,王志浩,邓诗涵.高等教育中思政教育重要性探析[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2(10):169-171.

[3]张敏敏.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实施意义、难点与路径分析:基于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J].新乡学院学报,2022,39(4):73-76.

[4]林雅珠,洪霞,向月.健康评估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3):35-37.

作者简介:鲁丽敏(1968— ),女,汉族,黑龙江集贤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创新教学方法。

董晓红(1974— ),女,汉族,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教育技术相关理论。

贾佩华(1969— ),女,汉族,黑龙江富锦人,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讲师,本科。

研究方向:护理学基础教学。

基金项目:黑龙江中医药大学教育教学研究项目“‘立德树人背景下护理学专业‘健康评估课程思政教学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JYB2021001)。

猜你喜欢
健康评估护理学课程思政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湘绣专业实施课程思政的可行性研究
转型背景下健康评估核心课程教学改革与思考
不同生源学生《健康评估》课程考试成绩分析
护生临床应用健康评估知识的调查分析及改革思考
中职健康评估情景教学类型及要求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