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背景下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024-04-27 08:22刘娟谭立芳朱雪峰肖体君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刘娟 谭立芳 朱雪峰 肖体君

[摘 要]文章结合“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以邵阳学院临床医学本科专业为例,通过分析当前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从实践教学改革的目的出发,从实践教学课程和内容整合、实践教学资源与师资优化,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革新,以及思政教育、信息智能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实践,该体系实践效果表明,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有了明显的提高。

[关键词]卓越型人才;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目前,高等医学教育已经进入新的阶段,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开展以临床医生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已经成为医学院校以提高医学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工作重

点[1]。加强医教协同,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深化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势在必行。在医学人才培养体系中,实践教学作为临床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对医学生临床思维的形成,临床技能操作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2],是培养合格的临床医师必不可少的培养环节[3]。现行的临床实践教学以传统的带教方式为主,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4],难以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5]。重新构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使之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时代,是新时代临床医学教学的重要课题[6],也是积极推进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2.0,推进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培养一流医学人才的重要举措。

一、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多为五年制学制,前四年以理论教学及实验技能培训为主,第五年为临床实习。目前的实践教学一般采取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主动性不强,课程考核通常只要完成作业,通过考试即可获得学分[7]。该种教育模式导致一部分学生实践技能课程考核分数不低,但进入临床自行操作时却错漏百出。在教学师资方面,由于招生规模逐年扩大,各个临床教学医院承担的学生数量日益增多,优质的教学医院更是承担了多所学校的教学任务,导致临床教学资源紧缺的问题凸显,对教学的效果与质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承担实践教学任务的教师多为各科室的临床医生,他们本身的临床工作任务就比较繁重,在安排实践教学时,只能见缝插针地进行,使得部分教师教学工作准备不足,对教案和教学设计把控欠佳。另外,一些临床患者对见习、实习的医学生的信任度较低,不愿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练手”的对象。为了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合法权益,避免产生医患矛盾,临床教师在开展临床实践教学时,也存在诸多的顾虑[8],使得学生在临床实践中参与度不高和动手的机会不多。

二、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具体实践

(一)整合实践教学课程和教学内容

打破“强理论轻实践应用”的课程设置框架,以高素质应用能力培养为核心,设置“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目标,重组优化综合实验项目及课程资源。在实验项目及课程资源优化的基础上,以知识点为基础,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将实践教学课程系统整合,建立实践课程教学新体系。

新的实践教学体系,对外科学、内科学、诊断学、妇产科学、皮肤性病学、重症医学等实践内容进行了系统整合。如心肺复苏术,同时属于外科学、内科学、重症医学的内容,学院做统一规范教学,实现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重点难点解析、教学课件及教案等同质化、均一化,在节省教学资源的同时,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受益。在规范基础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各教研室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结合专科病例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内外科结合,建立运行专门的实践教学平台,记录实践教学情况,同时收集师生反馈意见和心得,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且增加最新的操作和实践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优化实践教学的师资与教学资源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是充分发挥临床教师的专长,在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将理论联系实际。二是通过学校自行培养和引进人才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加强实践教学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过硬,高素质的教学队伍。在师资队伍的管理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切实提高教师参与实践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资源整合方面,组织教师外出调研学习,并组织实践教学专家进行指导,合理整合优化校内、校外教学资源,各个教研室联动并落实推进。为了保證新的教学体系的顺利运行,根据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目标,制订出一套完整的、流程分明的实践教学设计方案,并对指导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尽可能确保每一位教师能达到同样优质的教学效果。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选用部分项目作为示范项目,建设一批实践课程示范中心,设立实践教学方法研究项目,总结实践教学经验和做法,形成教学成果用于推广。

(三)革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

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一般采取教师制订具体的教学内容,先讲授演习、学生观摩,再分组练习、逐步纠正,最后考核的基本流程。这种教学模式由教师全程把控,全局体现了以教师为中心,存在学生的自主学习动力不足、主观能动性无法充分发挥的缺点。根据学生个性强、自我意识较强且个性分明的特点,新的实践体系实施过程中,不断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教学方法上鼓励教师积极运用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BL)、以团队为基础的教学法(TBL)、三步六段法及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将“病种和技能”的系统化教学融入实训、见习、实习、病例讨论等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提升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发挥虚拟仿真性实验的示范作用,着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实验实训操作能力、实验实训设计和创新能力。

为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教师指导学生选择临床典型病例建立病例库。在病例库的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完成,教师有意引导学生成为实践平台的主角,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加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和挑战性。同时,注重调动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使学生共同提高进步,切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四)融合思政教学及人文关怀理念

《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出,思政教育要贯穿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要在课程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医者精神,在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在内心深处尊重患者、善于沟通,提升综合素养和人文修养。在临床实践教学中,患者直接面对的是临床理论和沟通、操作方面的技巧尚不成熟的学生,如果教师教学态度和方法处理不当,不仅实践教学不能取得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反而可能引发医患纠纷。

教师在教学设计之前,要求学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经济、家庭、职业等背景,以免在教学过程中不慎触碰患者的隐私或禁忌而引发矛盾纠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充分尊重患者,主动沟通,取得患者的配合和信任。人文保护不仅体现在对患者的尊重上,也体现在对学生的关怀上。在患者面前,教师注意从总体肯定和鼓励学生,不批评其错误动作,以免加重患者和学生的心理负担。同时鼓励患者提问题,师生共同回答,使患者参与到实践教学中,体会到主人翁地位,也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体会到被认可和重视的成就感。在教学活动结束后,师生做到共同感谢患者。同时学院也注重给学生开展了有关医患沟通技巧、医德医风、伦理法律知识等内容的讲座,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此外,学生对临床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中,也注意增加了人文要素等内容,双方互相监督、互相促进,彼此成就。

(五)融入智能技术

当前,新一代智能技术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动能,重塑高等教育的形态。实践教学过程中,学院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优势,利用数字化工具和数据驱动,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精准定位并采取相应措施予以解决。学院也对教学视频、数据案例、实验实训等方面的新形态教材和教学资源建设进行了较大的投入,同时借鉴现有的相关资源,建立了教学资源库及相关知识图谱。并以课堂、课程为载体,充分有效地利用教育学的数据和数字化教学工具,深度融合数字技术与教研方法,构建互联网实践教学平台。新的实践教学平台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实践教学效果。

(六)健全实践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施以前的教学质量评价与督导采用以结果为导向的终结性评价,评价内容及体系较为单一。在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学院打破固有认知,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引入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在评判结果的同时,对学生在持续学习过程中的观察、反思、进步等,进行综合性评判。在评价主体方面,结合院校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综合考量;评价内容方面,除了专业技能评价外,还引入了思政元素评价、医德医风评价、人文关怀评价、沟通能力评价等多维度评价内容。总体来说,从多角度多维度设定合理的考核内容,对实践教学考核体系及目标管理、质量控制、信息反馈和绩效考核等做到及时反馈。

三、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效果

为使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对接实践教学培养目标,培养卓越型医学应用型人才,学院对教学改革效果进行调查研究,并进行了评价。

(一)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团队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邵阳学院临床医学院2019级、2020级临床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在有效的386份问卷调查中,97.3%的学生认为,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激发了他们临床实践的学习兴趣;93.6%的学生认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94.2%的学生认为,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值得推广。从调查问卷数据结果分析,学生对新的实践教学模式的接受度较高,该模式可以激发学生对临床实践教学的兴趣,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二)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通过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培训,学生的临床操作更加准确规范,整体的科学素养得到提升。对部分进入医院规培的毕业生开展跟踪调查,教师普遍反映我校实施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 2018届临床毕业生的临床实践能力显著提升。临床医学学生近两年参加挑战杯、“互联网+”、医学技能竞赛所获奖项明显增加,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硕士研究生考试上线率大幅度提高。

结束语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新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和不断完善,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施细节,需要尊重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适应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强化分类指导,确定统一性和差异性要求。在实施过程中,整合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加强思政课程建设,培养具有人文关怀能力的新一代医务工作者;将数字化与平台、人工智能与算法规则等,逐步融入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之中;鼓励师生共建实践教学平台,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及时反馈,逐渐调整、完善;促使教学督导和评价体系多元化,为完善教学体系助力。通过多举措,构建并不断完善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水平,为培养卓越型医疗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娟,时扬,周琳.基于医学教育改革的岗位胜任力模型综述[J].基础医学教育,2019,21(12):1005-1012.

[2]钱晨,王珩,王继年.我国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提升对策研究[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8,38(8):994-996.

[3]肖国宏,阮静贤.高等医学教育的临床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继续医学教育,2016,8(30):17-19.

[4]王继年,张泓,樊松,等.高校附属医院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2):45-46.

[5]韩小玲,尹金宝,韩创,等.加强临床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提升医学人才培养水平[J].教育教学论坛,2017(29):94-95.

[6]张景华,许燕,王培松,等.“5+3”一体化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与实践:以郑州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管理,2021,7(2):107-110+120.

[7]蔡蓉,卢琪,付娟姬.医教协同培养模式下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分析:以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为例[J].现代交际,2021(19):46-48.

[8]方熙茹,杨铭昊,朱娅君.医教协同背景下临床实践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策略探析[J].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39(11):1422-1424.

作者简介:劉娟(1985— ),女,汉族,湖南隆回人,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外科临床与教学。

谭立芳(1989— ),女,苗族,湖南绥宁人,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管护师,本科。

研究方向:外科护理临床与教学。

朱雪峰(1979— ),男,汉族,湖南邵阳人,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副主任医师,硕士。

研究方向:外科临床与教学。

通讯作者:肖体君(1976— ),男,汉族,湖南隆回人,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主任医师,本科。

研究方向:外科临床与教学。

基金项目:2021年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HNJG-2021-0178)。邵阳市社会科学成果评审委员会2020—2021年度补充科研课题立项(课题编号:21YBB63)。

猜你喜欢
临床实践教学体系
香港中文大学中医的教医研
高校教师与临床药师共同参与临床用药实践的思考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基于CDIO模式的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
虚实结合和科教融合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数字媒体技术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
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实践教学的特色化探索
《现代物流企业管理》课程教学分析
病理学与临床实践合理链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