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

2024-04-27 08:22冯郭萌
华章 2024年3期
关键词:保障体系导向成果

[摘 要]文章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从教学质量标准设置、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评估系统以及教学质量反馈与修正系统等方面,探讨当前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经验。

[关键词]质量保障;成果导向教育

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全面振兴本科教育,而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就是构建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近年来,教育部不断出台相关政策和意见,指导和推进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工作。如何构建和完善新形势下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等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所倡导的“以学生为本、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深入人心,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出发,探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一、OBE理念与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概述

(一)OBE理念的内涵

1994年,成果导向教育(Outcome based education,OBE)的提出者Spady明确了OBE理念的概念、内涵及操作体系。Spady认为,OBE理念是“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能促进其成功的实质性经验”[1]。在开始教育活动之前,要对学生能够取得的学习结果有一个清晰的构想,然后再根据构想去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并进行评估,保证达到这一学习成果。

(二)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指高校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运用系统理论的观念和方法,组织质量管理各个环节的职能,对人才培养活动实行体制化、结构化和持续化监控,对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诊断,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稳定有效的质量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质量决策、监控、评估、质量反馈与修正等四大系统。

本科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组织基础,通常由校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和教学管理部门的负责人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帮助高校进一步明确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制订有关教学活动的各项政策性措施,并指挥和协调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有关活动,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培养高质量人才的目的。实现本科教学质量决策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是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明确与完善。

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对学校教学全过程和学校教学管理全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监控,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起来的规范、科学的组织运行机制[2]。通常由主管教学的校长、教务处处长、学校教学督导小组成员和校外专家组成,其主要职能是对教师教学过程、学生学习过程、毕业生质量以及校、院两级教学管理过程等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与监督。

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是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培养高质量、多样化人才的关键。它一般在校长领导下建立,由教学管理部门、教学评估专家和资深教师组成,其主要职能是以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培养导向为基础,对本科教学质量状况进行评估,分析诊断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向校长和教学主管部门提出改进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建议。

本科教学质量反馈与修正系统起着桥梁的作用,也是整个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闭环的关键。通常由教学质量主管部门负责,其主要职能是将质量监控系统采集的信息与质量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全面、及时、准确地反馈到运行系统中,有关决策人员根据反馈信息制订相应的改进方案和工作计划,确保持续改进工作落实到位,以有效提高本科教学质量。

(三)OBE理念对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意义

在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本科教学质量保障应组织以高校为主体的多家机构共同进行教学质量的评估和效果反馈,使政府的宏观质量调控、社会市场的质量调节、高校的质量管理三个方面的作用都可以在其指导下得到充分发挥,加快形成三者共同协调、相互融合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成果导向教育促使质量保障中心由教师转向学生。将“学生学习成果”作为本科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将学生学习效果与满意度放在本科教学评估的首位;加强学生在本科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参与度,将学生的需求与利益融入教学质量保障工作的系统规划中,以促使高校质量保障中心由教师向学生转变。

成果导向教育促使质量保障内容由课业成绩转向高峰成果。在以成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中,Spady清晰地解释了“学生的学习成果”,他认为,“成果”是以学生在学习之余真正掌握的能力为重心,而不是以课业成绩为重心的一项重要的高峰成果。通过成果导向教育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清晰解读,不仅为高校教学质量标准的研制指明了方向,也为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估提供了依据。

二、OBE理念下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方面

教学质量标准体系的完善是质量决策系统有效运行的重要前提,也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基础工程。现阶段,各个高校纷纷根据评估要求制订本校的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同时努力按照这些标准开展相应的人才培养和教学工作。但是由于我国审核评估起步时间不长,各高校对“教学质量标准”理解各异,导致在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教学质量标准对学生学习成果体现不足、教学质量标准特色性不强、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不完善等。

(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方面

成果导向教育要求高校以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依据,对教学质量进行常态化、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的监督管理,但從质量监控工作情况总体来讲,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能力与水平等方面和学生实践学习情况等方面的监控不足,对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的范围还不够广泛;监控深度不够,教学质量管理与督导人员在检查与督导工作中主要发挥了“督”的职责,没有体现出“导”的作用,使教学督导制度实质上成为学校监督教师而不是向教师提供咨询的机制[3]。

(三)本科教学质量评估方面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旨在让所有学生在未来均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但并非意味着所有人要在相同的时间采用相同的方式学习,倡导学生学习成果评价的多元化,以此来看,当前质量评估系统主要存在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主体单一、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内容不全面、评价方式偏重量化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三方面的问题。

(四)本科教学质量反馈与修正方面

本科教学质量反馈与修正系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目的,在整个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起着桥梁的作用,也是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形成闭环的关键。从目前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情况来看,质量反馈与修正系统工作成效并不理想,本科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滞后、反馈信息研究探讨不深入,落实不到位,教学质量保障的改进功能成效并不理想。

三、基于OBE理念构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与传统教学遵循的设计顺序不同,OBE理念的主要特点是“反向设计”。OBE理念是从学生接受教育后所形成的能力和素质出发(毕业要求),反推如何设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去设置课程体系,安排相应的教学计划[4]。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改进和完善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必须将其融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每一个系统中去,使其围绕“学生学习成果”,从质量标准的建立、质量监控与评价、反馈与改进等各个环节入手,形成能够持续改进和提升本科教学质量的闭环结构。

(一)本科教学质量标准体系

1.成果导向教育模式下,高校应根据学生的学习成果,制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以学生毕业要求为核心制订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学生在毕业前要掌握的知识和掌握程度、应具备的行为或思维技能、应形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在何时以何种方式进行考查,这些都需要高校通过教学质量标准确定下来。

2.加强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特色性

高校在建立本科教学质量标准时,除了要正确认识和理解高等教育的“统一性”要求外,还必须把握好高等教育的多样化,以《国标》为规范性依据,紧密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原有基础、服务面向、人才培养模式、生源质量以及所处地域等,制订出兼具国家共性要求与本校办学特色的教学质量标准,于共性中体现个性,强化优势,办出特色。

3.完善教学过程质量标准

教学过程质量标准主要包括课程教学(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程作业、辅导答疑等质量标准)、实践教学(实验准备、实验教学、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实习准备、实习指导、实习总结、实训准备、实训考核、实训档案、毕业论文设计、实验室与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与使用等质量标准)、课外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对外交流活动等质量标准)、考核与成绩评定(考试考核的方式与规范、试题试卷的设计与规范、考场纪律、考试监考、成绩评定、补考与重修要求、试卷归档等质量标准),以及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教学管理、教学制度等改革设计的质量标准)等。

(二)本科教学质量监控系统

1.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广度

一是在安排督导专家听课时,尽量安排同一学科、同一专业的专家进行听课,加强对教师教学内容、教学能力与水平等方面的监控。二是在加强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适切性、对接性方面,积极引进外部专家和同行加入教学督导队伍,直接参与高校教学质量检测。三是要重视本科教学实践环节,加强对学生实验、实习、实训等实践学习环节的监控与检查工作,确保学校实践教学经费、教师实践能力及实验室数量与设备满足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确保学生足额、真实参加实践学习。

2.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深度

第一,对于领导评教、督导评教、教师同行评教、学生评教及外部专家评审等意见,学校要进行再次监控,确保给出的意见是经过深入分析、探讨并对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实际指导意义。第二,学校要做好学生评教的宣传指导工作,在建立健全学生评教监控和申诉机制的同时,可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橱窗、广播等媒体,通过专家讲座、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責任意识,消除其非正常心理,如“盲评”或歪曲事实、打击报复等。对明显不符合阅卷要求或实际情况的个别现象,如“乱评、恶意差评”等予以纠正,避免学生阅卷过于随意。

(三)本科教学质量评估系统

1.构建学生学习成果多元主体评价体系

在评价学生学习成果时,高校应积极引入同行、社会行业企业、大学行政人员、学生等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与教师共同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构建多元主体评价体系,让学生充分听取不同考评者的意见与建议,提升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和公信力。

2.加强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内容的全面性。高校既要对学生的整体性表现做出评价,也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释放学生的潜能,创新教学形式,强化实践,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能力提升的科学合理推进,不断探索评价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增值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改变,保证学生学习成果评价内容的全面性。

3.改革学生学习成果评价方式,提升评价结果的科学性

高校应采取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定性评价主要包括焦点小组访谈、档案袋、课堂表现性评估、外部表现性评估等,定量评价主要包括标准化测试、课程考试等。具体到每一所高校,应根据人才培养使命与人才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选取适合本校的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增强评价活动的科学性。

(四)本科教学质量反馈与修正系统

1.优化教学质量信息反馈机制

优化教学信息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信息反馈的及时性与指导性。高校要改变对于学生评教、学生学习成果相关信息、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相关信息反馈的滞后现象,促进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反馈与改进。高校要形成具有改进意义的指导性意见,做好教学质量反馈信息的深入研究和研讨,要以收集到的质量信息为基础,抓住问题的实质。

2.完善教学质量改进长效机制建设

高校要强化整改回头看环节,找准本科教学工作的整改重点,把整改是否到位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否形成闭环的标准,促进质量自觉与质量自律,将管理重心下移至一线,将问题反馈到一线,将问题解决在一线。同时,通过激发相关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内在动力,对接不同主体对奖惩的不同需要,建立教学质量改进的责任追究机制和激励机制,这是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效率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

结束语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高校的建设和持续发展离不开教学质量的提高。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教学质量最直接和全面的反映,科学规范且运行良好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的重点。

参考文献

[1]刘盼盼.成果导向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21.

[2]周文辉,燕平.应用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的构建与完善[J].职教论坛,2017(19):45-49.

[3]孙鳌,孙由之.学生评教中的博弈与变革[J].高教发展与评估,2020,36(5):47-56+117.

[4]李春广,张明,李宗民.基于OBE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探索与实践[J].中原工学院学报,2020,31(6):6-10+56.

作者简介:冯郭萌(1996—),女,汉族,山西运城人,上海师范大学,在读硕士。

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猜你喜欢
保障体系导向成果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偏向”不是好导向
工大成果
ETC关键设备准入标准及运行保障体系构建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