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2024-04-27 12:34宋玥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双减历史作业

宋玥

2022年,云南省教科院下发了《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等19个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对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提出了“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及时批改、深度批改”等新要求。

“双减”政策对学生的要求是“做减法”,课业压力应有所减轻;而对教师的要求是“做加法”,必须加强作业设计的研究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就目前初中历史教学而言,想要构建科学的学习体系,将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轻,有效的单元作业设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一、当前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作业设计缺乏系统性

单元作业的设计是为了根据课程特点将作业内容系统化,并通过配合大单元教学的实践,将各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因此,单元作业设计的系统性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就目前的情況来看,许多教师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并未重视作业的系统与否。部分教师会归纳每课的重点内容,并单独设计几个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进行递进组合。这样的单元作业设计究其根本还是一种传统的课后作业,并不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整体把握;也有一些教师仅仅将单元练习试卷作为媒介,辅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这样也很难培养学生全面思考的能力,折损单元教学的质量。

(二)作业设计缺乏层次性

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并研究学情,根据学生之间的能力差异,提高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层次性。

但就目前而言,教师惯于将统一规格的单元试卷与练习册发给学生,要求有着不同知识背景的学生完成相同的作业。这样的作业设计,既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又有害于学生的个性发展。传统的单元作业设计,学生的多样化需求得不到满足,有的学生感到“太吃力”,有的学生又感到“吃不饱”,完成效果并不理想。

(三)作业设计缺乏精简性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作业设计要强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更要注重知识整合能力的提升,这就需要教师将作业的综合性进行提升,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

但很多学生都适应了以前的作业模式,希望凭借简单记忆甚至是直接翻书寻找答案,对于新的作业模式感到不适,往往做一道题目就要花费大量时间。在单元作业的设计中,许多教师也未曾考虑学生的过渡与适应过程,在题目综合性加强的同时,不减题量,这样时间一长,学生可能产生畏难心理,开始敷衍或者直接抄袭或者来应付老师。

(四)作业设计缺乏趣味性

一直以来,新课程改革都强调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从事与自己兴趣相一致的事情时会觉得愉悦,从事与自己兴趣爱好不相一致的事情容易心生厌倦。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往往受传统应试教育的模式影响,在单元作业设计中加入很多机械记忆与答题模式训练的内容,不断引导学生梳理历史事件的起因、经过、影响,使学生无法真正参与到对历史事件的理解中。更糟糕的是,学生会把历史学习简单等同于梳理知识点加上背书默写,产生抵触情绪。

二、初中历史单元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

为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教师应在找出目前单元作业设计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有针对性地探寻提升单元作业有效性的优化策略。

(一)基于个性化原则优化历史单元作业

在“双减”背景下,我们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性格特点与学习能力、设计内容、数量、要求和形式各不相同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来选择适应其能力发展水平的作业,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得到发展。

在教育部主持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强调要提高学生“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要求学生能够史论结合地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表达清楚。因此,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思辨型、论文型作业。

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代史帝王统治时期的不同措施,并了解当时的国家发展情况,让学生明白“统治者的作为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的道理,同时要求撰写小论文,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题目:回顾七下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关于各帝王统治措施与国家发展情况的相关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80—120字。)

设计意图:落实“以史鉴今”,教师在历史教学中要注重发掘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让学生明白历史对今天的借鉴意义,也让学生体味历史规律的客观存在性。在新中考的背景下,历史材料题对于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考查频率逐渐增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根据此题,预设学生将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类似“国家的兴衰与统治者的作为息息相关”、“统治者只有励精图治才能促进国家不断发展”的结论。

作业评价:学生的作业往往存在逻辑混乱、无法提炼出有效观点、表达能力有待提高等问题,所以在作业评价的方式上,教师可以采取学生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文章是否论点、论据、结论鲜明?”“是否史论结合?”“是否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哪些表达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这些问题的启发与思考,学生不难体会到历史解释与写作的基本方法。

(二)基于开放化原则优化历史单元作业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工作时,应当注重培养“具有主体性的全面发展的人”,这实质上是一种深度学习的理念。它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充满探索的过程,内容相对开放,让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开放性作业是一种不局限于课本,运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应用等的作业方式。对于历史学科单元作业的设计,教师也应当有意识地体现出开放性的新特点,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探索,并得出多种多样的答案。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这些答案来评价学生这一阶段的学习成果与素养的提升,并进行有效指导。

例如,在完成八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社会生活》的学习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寻找身边发生的变化,深入体会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人们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不断改善。

题目:全班同学首先进行分组,一共五组,分别就身边的长辈进行采访调查改革,围绕开放前后人们的“衣、食、住、行、用”五个方面的变化。小组同学分头调查,由组长汇总成小组作业,完成作业后,在课堂上给全班同学进行展示分享。

备注:小组分类及提示性问题(表1)

设计意图:通过调查采访的形式,学生能够同家中长辈及同龄朋友进行有效交流,并以口述史的形式感受到如今生活的来之不易。同时,该作业相对灵活,无论什么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访谈与总结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形成切身体会,从而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腾飞的力量。

作业评价:大多数学生会通过教师提供的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进行调查访谈,但也有部分学生能够突破老师所给问题范围,深入思考,并对调查对象进行追问,从而获得更广阔的、更有价值的答案。大多数发言的代表能够进行全面总结,并深入思考,忆苦思甜,将访谈的结果联系今天的学习生活,形成情感价值上的获得。

(三)基于弹性化原则优化历史单元作业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aw)表明,人类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如图1),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来说,难度过低的作业是一种过低水平的刺激,他们会感到无趣、不满足;相反,对于后进生而言,难度过于大的作业是一种过高水平的刺激,他们会感到精疲力竭。最适合的难度其实是学生“够一够能够达到”的程度。

“双减”政策下,作业的弹性化设计显得十分重要,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掌握水平、学习能力,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

题目:根据学生平时的知识掌握情况,将学生与题目都进行分类。基础较差的学生只需完成第一题,基础中等的学生完成前两题,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三题。

(1)基础巩固——“归纳整合”:根据所学知识绘制古代亚非文明的时间轴,标注文明的名称、时间,标注代表性文明成果。

(2)综合提升——“我是小导游”: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写一份200字左右的讲解稿,向游客介绍其中一个古代亚非文明。

(3)实践拓展——“穿越趣事”假如你生活在文明古国中(任选一个古国),请你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可以利用各种形式,将自己可能看到的、经历的进行整理,并表演展示。

设计意图:这份单元作业设计,对学生进行了简单分层,从多维度进行作业设计,既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求的多样化,也有效关注到了各阶段学生能够达成的学科核心素养。同时,强调对学生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以丰富的形式、有趣的内容提升学生的兴趣。

作業评价:由于对学生进行了分类,绝大多数学生可以在教师的要求下将作业完成,甚至有部分学生主动完成了其他层次的题目。最后一题存在学生虽然完成,但羞于上台表演的问题,需要教师的鼓励。这一单元作业总体文字性叙述占比较大,忽略了学生看图学史能力的培养,教师也可以适当加入填图练习,培养学生的历史时空观念。

综上所述,在“双减”背景下,初中历史教师更应当潜心研究,围绕单元教学目标合理设计作业,既要注重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又要兼顾作业的个性化与系统性,并通过合理控制作业的数量来提升单元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与有效性。这样,课后作业与课堂教学才能更有效配合,深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双减历史作业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快来写作业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新历史
作业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