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乡镇中学整本书阅读探索

2024-04-27 12:34杨天伟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整本书新生书籍

杨天伟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规定了每个学段的课外阅读总量,其中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要完成不少于260万字的阅读总量;在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设置了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同时在课程内容、学业质量、评价建议方面对整本书阅读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而对于乡镇中学来说整本书阅读的现状并不乐观。

一、乡镇中学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

基于新课标对整本书阅读的定位,精准把握七年级新生整本书阅读状况,为整体规划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整本书阅读提供数理依据,我从学生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量、喜欢的读物、整本书阅读遇到的困难等方面对310名七年级新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真实反映了七年级新生整本书阅读现状,也明示了第四学段有序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一)学生缺乏整本书阅读规划,没有养成阅读习惯

从统计数据看,60%的学生只有假期才会随便读读书,阅读的书籍也是凭直观兴趣,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70%的学生没有自觉阅读的习惯,20%左右的学生是偶发性、碎片化的阅读,由此可见,从七年级开始,帮助学生规划整本书阅读,有效组织整本书阅读,培养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和习惯已是迫在眉睫。

(二)家长对孩子整本书阅读的意义认识有误区

从统计情况来看,日常生活中能陪孩子一起读书的家长仅占3.5%,这就意味着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主体还得靠学校和老师,34.63%的家长经常要求孩子读读书,但大多是对学科知识的学习要求,更有家长认为,读书便是读读学校发的学科课本,帮助孩子有计划地阅读、帮助孩子选择书籍、陪伴孩子一起阅读方面更是一片空地,对整本书阅读的重要性有明显的认识误区,整本书阅读缺乏有力的思想和物质支撑。

(三)学生阅读量严重不足

经统计汇总,七年级新生四至六年级三年阅读量为3—10本的学生占72.76%,年均1—3本,阅读总量与新课标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且读物低幼化,教辅类读物倾向严重。

(四)整本书阅读受客观因素限制

1.“购买难”制约着学生整本书阅读

乡镇中学区位边远,从学生购买渠道统计来看,在乡镇书摊购买占25.29%,网购占52.14%,存在的问题是乡镇书摊以教辅类书籍为主,种类单一,不能满足整本书阅读需求;网络购书则版本五花八门,难以选择和保障正品,且部分家长不会网络购物,学生有书可读都难以保障。

2.整本书阅读没有时间保障

统计数据反映,认为课外时间要完成学科作业,没有读书时间的学生占54.47%,如何给学生腾出读书时间,达到新课标要求的260万字的阅读总量,保障阅读时间便是一大难题。

(五)整本书阅读功利化倾向严重

学生已有的阅读习惯和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问卷分析显示,61.09%的学生养成了扫除阅读障碍的习惯,53.7%的学生有摘抄优美词句的习惯,老师布置阅读的初衷是为写作而阅读,于是布置许多积累好词佳句、摘录精彩片段等目的性较强的阅读任务,阅读过程断断续续,缺乏真切的阅读体验、思考、感悟,阅读过程缺乏愉悦感和幸福感,学生不再是自然纯粹的阅读者,学生的整本书阅读功利性太强。

学生喜欢阅读的书籍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童话寓言故事、小说、科普作品、作文选,学生的阅读范围倾向于故事性、实用性强的作品,这与功利化的要求直接相关。文学作品阅读与欣赏、体育、艺术等跨学科阅读处于真空地带,更与语文学科要学生阅读包含政论、学术、科普等七种文体的要求相差甚远,学生基本不读“闲书”。

(六)学生期待整本书阅读

调查数据分析显示,如果老师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表示会完成老师布置的阅读任务、有计划完成阅读书籍、珍惜阅读时间用心阅读的学生占96.5%,不愿读、怕读的学生仅占3.5%,从数据可见,学生的阅读意愿强烈,有老师的引导和科学的计划,整本书阅读前景大有可为。

二、乡镇中学整本书阅读实践研究

特级教师于永正说:“靠自己阅读成长起来的学生,不但结实,而且有可持续发展的后劲。”阅读对学生发展的影响不言而喻,但要真正把整本书阅读开展好、落实好,绝非易事。于是我从七年级新生入学开始,用三年时间,有计划地帮助学生完成100本书阅读,即“三年百本阅读计划”,具体从六个维度推进整本书阅读。

(一)以文化人,激起学生走进阅读世界的欲望

文化自信是语文核心素养的内容之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诗歌文化星光熠熠,革命文化催人奋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俱进。在七年级新生入学时,就要激发学生通过阅读触摸博大文化的好奇心与行动欲,用中华文化凝聚阅读心,培铸阅读魂,为学生种下想读、勤读、乐读的种子。

1.见面课要有“文化味”。七年级新生进入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新的环境和学习都充满好奇,语文老师的第一节见面课对学生学习语文有长足影响。见面课教学设计要坚持文化导向,把中华文化外化为教学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兴趣,激起学生阅读求知的欲望。比如我與七年级新生的第一节见面课课题是“我们在秋天相遇”,按照“缘”于遇见、名字里藏着语文的故事、每个字都有自己的成长足迹、名字是父母送给你最好的礼物、其实名字里还藏着绝美的诗词五个教学环节组织教学,把第一节课上成有文化内涵、有吸引力的课,让学生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激起学生去阅读、去探究的欲望和好奇心。

2.见面礼要有“文化味”。七年级新生刚刚入学,对一切都充满期待,我以此为契机,给每位同学赠送有文化气息的读书笔记本和精美书签,在书签上为每位同学亲笔题写富有个性的有关阅读的优美句段,用“文化味”的物、“文化味”的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走进阅读的世界。

(二)给学生“让”出阅读时间

初中三年阅读100本书,是一个很有挑战的计划,学生没有时间去阅读便是最大的障碍。结合学生问卷调查分析和作息实际,可以从三个方面给学生让出阅读时间。

1.利用好学校给学生“让”出的公共阅读时间。充分利用好学校统一安排的一节公共阅读课,读前做好阅读安排,读后做好阅读检查,保障阅读的真实性。

2.从语文课中“让”出阅读时间。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自己的课表中,七年级划出三节、八九年级划出两节为阅读课,让学生利用语文课时间阅读。

3.落实双减,利用零碎时间阅读。科学布置学生作业,减少作业量,每天从学生做作业的时间中“让”出20分钟给学生阅读。

以此计算,学生每周在校阅读时间为240分钟,切实保障了学生的阅读时间,有效推进了阅读进度,着力培养了学生阅读的习惯。

(三)对学生进行有效的阅读方法指导

统编版教材非常注重学生阅读方法地指导,不同的书籍,应采用不同的读书方法。有的书籍需要慢慢咀嚼,勒马细看,甚至需要吃回头草,有的书籍则只需要浏览,看标题,抓要点即可。在开展整本书阅读前,开展“阅读有路径”导读课教学,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老师根据书籍类别提供阅读建议,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类型的作品,总结自己的阅读方法和经验,促使学生的判断、鉴赏、思辨能力在阅读中得到培养和提升。

(四)帮助学生精选阅读书籍

书籍质量是阅读质量的前提。根据《中小学生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办法》要求,规范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防止问题读物进入校园,“三年百本阅读计划”阅读书籍以新课标和统编版教材推荐书目为主体,补充選择不同类别、适合不同年级阅读的书籍供学生阅读,保障学生读物安全、丰富。

(五)监管阅读过程,做好阶段性分享反馈

切实做好整本书阅读的过程性管理和阶段性分享反馈是促进学生真实阅读和有效阅读的关键。

1.做好阅读时间和进度规划,每周对阅读进度定期检查登记并公示,保障学生每周按时完成阅读量。

2.每月中旬开展一次形式自由的“小组读书交流会”;每月底组织一次“班级读书分享会”,分享内容采用指定和自愿相结合,多人分享同本书和多人分享不同书相结合,分享会由学生主持,读书分享人自制ppt,以个性化的方式交流阅读内容、阅读感悟等;像《西游记》这样的大部头作品还可采用“专题论坛”的形式交流分享。

3.每月评比出按时完成阅读量的“阅读领跑人”,每学年依据阅读量评选出年度“阅读达人”,对月度和年度评选出来的优秀典型给予适当奖励,以充分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六)师生共阅读

“师生共阅读”是阅读的最美姿态。在学生阅读时间,老师放下手中的备课、批作业、写教案及其他繁杂的工作,捧起一本书,和学生共同阅读,是最美的阅读风景,既可给学生做阅读示范,也可进一步密切与学生的交流,形成师生“共读共长”的良好阅读生态。

对乡镇中学整本书阅读现状分析与实践研究,是基于新课标课程理念与要求的主动应对与实践,其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学生阅读的习惯,让学生静静地沉浸在整本书阅读中,润物无声,丰富内心世界,提升精神品格,成就孩子未来。

猜你喜欢
整本书新生书籍
鲁迅与“书籍代购”
《论语》整本书阅读
重获新生 庇佑
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方法
低年级整本书阅读的推进与测评
“粗放式”整本书阅读实施概要
AOS在书籍编写的应用
书籍
坚守,让百年非遗焕新生
书籍是如何改变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