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沟通的15条法则

2024-04-27 12:34自永军
云南教育·中学教师 2024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情绪

自永军

家校共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现在各中小学也都特别重视家校合作,但教师因缺乏沟通的方式与技巧,让家校共育的效果大打折扣,让自己在家校沟通中陷入被动的情况却屡见不鲜。笔者根据多年来的经验,结合相关沟通理论,提炼出家校沟通的15条法则,供同行们参考。

1.家校沟通的主动权应掌握在教师手中,有些沟通规则或要求,要事先告之家长,不断提醒家长。家长来自不同地方、不同行业,有不同的沟通交流习惯,但我们不能被家长牵着鼻子走,我们要教会家长沟通的方式方法、时间场合等。

2.当学生犯错时,教师不要随意通知家长,不要让学生认为老师找家长就是只会“告状”。因为学生最讨厌随随便便通知家长的教师,在学生眼里,通知家长往往是教师无能的表现。

3.与家长沟通要注意说话的分寸,有事实依据,不带情绪、不带过多评价,注意用语,注意语气语调。沟通时先说孩子的优点,不要全盘否定,和家长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后续工作才好开展。

4.要让家长产生“老师对我家孩子特别关注”的感觉,而不应让家长误会“老师对我家孩子有偏见”。沟通是为了解决问题,是为了获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沟通中让家长感受到“老师是为了帮助我的孩子,老师是对我家孩子好”最重要,家长有了这个感受后,才能更进一步与老师配合。

5.如果不是特别紧急的事情,要注意选择沟通时机,一般情况下选择晚上的时间段进行沟通,家长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大多数家长白天要上班,有些甚至手机都不能带到工作场所,工作原因可能使家长不方便心平气和地与教师交流。

6.当学生违规违纪时,教师越要暗示自己先消消气,等情緒平稳后再和家长沟通。在家校沟通中,教师要善于觉察自己的情绪,应该先处理好心情再处理事情,因为在情绪激动时说的话、做的事,往往冷静下来会后悔。

7.向家长反馈孩子在校情况时,注意多元评价,比如,孩子在其他方面的优点、孩子的进步之处等,不一定非得是学习方面的。在家长心里首先是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在学校学习生活快乐,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在家校沟通时,话题可以围绕孩子的方方面面,多报喜,巧报忧。

8.忌平时不反馈,学生犯错时找家长。家校合作要多加强过程性沟通,千万不要平时没有发现问题,平时不与家长沟通交流,而是等到出大问题了、出大事了才与家长沟通,因为那时家长情绪激动,对结果接受不了,往往不支持、不理解,也不配合。

9.不在家长群里公开批评学生,也不要在家长会上责备家长,切忌搞得家长无地自容、满腹委屈与怒气。如果个别家长有问题,应个别处理,家长群中由于信息不对等,负面情绪容易快速传染,引发更复杂的集体事件。

10.要分析家长的真正需求,是需要方法上的指导,还是有些疑虑想表达,抑或是焦虑需要安抚,对症下药才有效果。家长对学校、对老师可能会有各种各样的需求,在沟通合作中老师要弄清楚家长的真实需求是什么,才能真正识别家长的各种情绪。

11.本着相互尊重、理解的态度进行沟通,忌对家长进行人身攻击,进行质问或命令,也不要和家长进行争辩。家长不是学生,学生的问题不能过分责怪家长,有事情、有问题时,教师和家长要一起想办法来解决,一起帮助孩子成长。

12.越是不听话的学生,越要减少向家长投诉,更多还是要从学生身上下功夫。孩子不听话,不认真学习,不遵守学校纪律,很多时候家长也没有办法,我们要做的就是唤醒家长,让家长不放弃,引导家长改变家庭教育观念。

13.要把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到位,让家长感受到教师的敬业与负责,而不能让家长感到老师只是做做表面工作。家长对敬业、有激情、责任心强、认真工作的教师,绝大多数时候是比较配合、支持的。

14.要让家长明白或者感受到,我们与家长是合作关系,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那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家校共育,为爱同行,要在家校共育中反复对家长强调学校、家庭、教师目标的一致性,这样才能获得家长最大程度的支持。

15.家校沟通讲究方式方法,沟通之前建议先做功课,说什么,怎么说,以及家长的心理都要拿捏到位。其核心是要能与家长共情,理解家长的不易,获得家长的支持。

家校沟通是一门学问,让我们从自己的经历中总结经验,从他人的故事中发现问题,在实践中不断反思提炼,相信家校共育会因沟通方式方法的得当而取得更好效果。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情绪
家校距离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