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提琴在四重奏中的位置作用

2024-04-27 16:45曹晓文
艺术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中提琴四重奏

摘 要:随着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音乐演奏规模扩大,乐器种类增加,中提琴逐渐发展,并成为主流乐器之一,在音乐演奏中占据重要地位。中提琴虽然小众性,但具有独特的音乐特色和艺术魅力,尤其在四重奏演奏中,中提琴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提升整体演奏效果。本文首先对中提琴及四重奏做简要阐述,同时分析中提琴在四重奏中的演奏技巧要点,最后重点研究其在四重奏中的位置作用,以望借鉴。

关键词:中提琴;四重奏;位置作用

中图分类号:J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5-00-03

四重奏一般是指由四把弦乐器组成的演奏形式,其中,包括两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相比于小提琴和大提琴,中提琴内敛低调,且音色独特,在演奏中发挥着过渡、音色调节及补充的作用,是弦乐四重奏演奏中必不可少的乐器。

一、中提琴在四重奏中的演奏技巧

(一)注重音准

在弦乐重奏演绎中,对音准的精准掌握十分重要,这也是所有乐手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乐曲演绎效果,乐手应该不断提高自身演绎水平,强化音准判断力和控制力,具体如下。

第一,乐手应该对音准概念具有清晰的认知,从某种角度来说,音准这一概念并不是固定和绝对的,而是在演绎过程中,根据演绎形式或某种定律进行具体确定并调节。但是在四重奏演绎中,对于不同乐器配合与协调程度要求较高,因此,乐手应根据作品中自身乐器所对应的风格特点加以具体调节,这样才能使乐曲听起来协调和标准。

第二,作为一名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应加大对中提琴的重视力度。目前,四重奏作品中都会加入中提琴的独奏,这对乐手音乐素养和演绎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乐手应在演绎过程中稳定发挥,充分展现中提琴的演绎技巧,使歌曲呈现饱满的情感。例如,在斯美塔那《我的生活》四重奏演绎中,中提琴独奏部分便演绎出了紧张、刺激的氛围感,在此片段演绎过程中,如果乐手按动琴弦力度过大或者揉弦方式不标准,这都会使乐曲整体呈现的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演绎过程中,乐手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演奏技巧,还要将自身注意力充分集中在乐器的音准上,同时配合身体的协调,使其在演绎过程中的力度更标准,同时也要避免情绪紧张等,导致力度加大或减小,从而影响音乐效果的呈现。

(二)把握节奏

除了注重音准外,节奏的精准掌握在四重奏演绎中也至关重要。在演奏过程中,节奏是决定乐曲整体风格、感情、性质的重要元素之一,通过节奏的变化能有效推动音乐情节、感情的发展,使音乐更富感染力。目前,在大部分四重奏演绎中,中提琴主要以伴奏形式演绎,用来弥补高音和低音在音色上的空缺,同时也能起到很好的连接作用,使音乐整体协调。因此,在四重奏演绎过程中,乐手应根据中提琴,对其中对应的情感色彩以及调性的变化重点关注,并根据乐曲节奏加以不同程度的变化,使乐曲整体协调性更强,节奏性明显。如果在演绎过程中节奏出现问题,此时乐手应参考其他乐器节奏变化迅速调整,避免影响乐曲演绎效果。同时在演奏过程中,中提琴手还应注意其他乐器在节奏、旋律上的空缺,并通过中提琴弹奏进行弥补,提高乐曲整体演奏的流畅性,使听众沉浸其中[1]。

(三)强调发声

一般来说,中提琴在四重奏演绎过程中通常以伴奏形式出现,并在其中对其他乐器音色上的空缺加以弥补和连接,使乐曲整体具有更高的协调性和完整性,增加乐曲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了充分发挥出以上作用,乐手需要正确掌握中提琴的发声方法,在演奏时控制好中提琴的演奏力度、力量以及声音的平衡性等元素。具体来说,如果第一声部有小提琴演绎主旋律,中提琴应将音量控制在低于大提琴发声音量范围内,并随着曲调变化不断递减,当音乐节奏不断层叠时,中提琴应考虑发音的延迟性,应在小提琴主导声部之前强化音响效果。在以上场景演奏时,中提琴乐手要调整好琴弓与琴弦之间的接触点与接触面,并控制好力度,保证声音平衡输出。

二、中提琴在四重奏中的位置作用

(一)为乐队声部提供支撑

随着音乐理念的不断革新,中提琴在乐队演奏中的地位也不断提升,逐渐发展成为主流乐器。同时,中提琴也在不断优化,并在乐队演奏中担任声部连接的重要角色,其地位无可比拟。以莫扎特《降E大调小提琴与中提琴炫技序曲》为例,在该曲目演奏中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娴熟细腻,其中,第一小提琴与第二小提琴演奏高声部,并将三度与六度音充分结合,形成全新的二重奏,而大提琴则在该曲目中演奏低音合声,由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在声部演奏上有着明显差异,因此需要利用中提琴弥补两个声部中上的失衡,从而使整体演奏效果和谐、流畅,同时也能使两个声部在衔接过程中更为自然、紧凑,提高乐曲整体演奏的流畅性,为听众营造良好的听觉盛宴。目前,中提琴主要应用于室内演奏中,并凭借自身音色特点和功能,成为中声部演奏中不可或缺的乐器,因此它在室内乐演奏中占据重要位置,具有较高的功能价值。以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为例,该曲目最初为弦乐合奏,后来随着音乐的发展被改编为弦乐五重奏和弦乐四重奏,其中,弦乐四重奏最为流行,也是莫扎特多重奏型小夜曲中最受欢迎的一首,自诞生以来,深受人们喜爱,并被广泛流传,是一首具有极高音乐价值的中提琴演奏曲目。从歌曲演奏角度来看,目前大部分乐曲中主旋律都是依靠小提琴高音演绎,而中提琴在其中负责无旋律的中声部伴奏,起到很好的支撑作用,使乐曲在演奏过程中流畅、和谐,使乐曲更富感染力和表现力[2]。

(二)它是高低声部的连接桥梁

中提琴最早起源于16世纪意大利,它是由小提琴和大提琴演化而来的,起初中提琴仅用于弦乐合奏,虽然它能够独奏曲目,但是由于当时音乐理念落后,弦乐独奏在当时并不受到大众所认可。直到19世纪中期,音乐风格发生变化,中提琴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并在独奏曲目和室内乐演奏中被广泛使用。中提琴的音乐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声部方面,在乐曲演奏时,通过自身优势弥补高音和低音之间音色上的不足,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同时,中提琴还能对乐曲整体主旋律进行伴奏,使乐曲听起来和谐、流畅,使弦乐曲的音乐魅力得到充分展现。从某种角度来说,中提琴与小提琴在本质上并没有太多区别,但是却与大提琴有着明显的不同,其主要体现在音乐体系上,中提琴融合了大提琴与小提琴的优点,除了具有大提琴的柔和深沉音色外,还具有与小提琴相似的演奏技巧,但是又区别于小提琴的独特演奏技巧,具有明显的独特性,使用方向也较为清晰,因此中提琴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从乐器的音域角度来看,由于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之间在音色上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小提琴负责高音部分演奏,大提琴则负责低音和声,而中提琴的中音部可以和谐地将二者连接,起到关键的桥梁作用,并弥补小提琴与大提琴音域中的空白和参差,保障乐曲整体的观赏性和艺术性。此外,中提琴在演奏过程中还能发挥出一定的色彩作用,并将其充分融入乐曲中,使乐曲感情色彩浓烈,使音乐在不同的场合、环境以及意境中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效果,使听众与其产生共鸣。从艺术角度来看,中提琴的音色柔和、低调,能够营造出一种悲凉凄美的感觉,在乐曲演奏中,起到一定的舒缓和过渡效果。同时,在演奏中,中提琴能够将小提琴和大提琴的特色有机结合,使乐器整体协调统一,营造出良好的听觉效果。由于中提琴音色本身具备一定的特色,在音乐理念不断发展过程中,中提琴的地位逐渐得到提高,并得到大众的认可,因此也提升了中提琴在弦乐重奏中的重要性,一般来说,大部分作曲家在创作过程中都會将自身情感融入中提琴旋律中,使其有机融合,以此增加歌曲的感情色彩,使歌曲表达的意义与内涵更深刻。以歌剧《黑桃皇后》为例,创作者在背景曲目中灵活运用中提琴,通过独特的音色和演绎技巧,使音乐所处场景真实生动,营造出阴森恐怖的感觉,为观众打造一场震撼的视听盛宴。换个角度来说,如果在该歌剧背景曲目演绎中没有加入中提琴,所呈现的视听效果将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中提琴在四重奏中能起到良好的连接作用,同时也能在乐曲演奏中增强乐曲及背景的氛围感,使其呈现出良好的效果[3]。

(三)有特殊的情感表达力

对于创作者、演奏者还有听众来说,音乐都会成为他们表达和体验精神或情感的媒介。创作者通过音符将自身情感和写成乐曲,演奏者通过乐器传递情感,而听众则在音乐欣赏过程中与其产生共鸣,这样便形成了一个情感循环,更能突显出音乐的艺术性和灵魂。从乐器的本质上来看,不同乐器由于其自身特征不同,所表达出的情感色彩也各不相同,且单一性明显,因此在弦乐四重奏演绎过程中,需要乐器间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出艺术特色和优势,使演奏者更完美地表达音乐。从演绎角度来说,中提琴融合了小提琴和大提琴音色上的优势与特点,使其演奏出的效果更具特色,对于悲伤缓慢的曲子在演绎上具有独特的优势,因此中提琴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由于中提琴自身音色较为低沉,具有明显的独特性,因此在四重奏乐曲演绎中能够将更复杂的情绪表达出来,而这种特效则是小提琴和大提琴无法实现的,从而给乐曲营造出一种优雅、神秘的氛围[4]。

在乐团演出中,中提琴手通过灵活演奏中提琴,可以进一步丰富乐曲整体的感情层次,使听众沉浸其中。以斯美塔那《我的一生》为例,该作品是他在1874年耳朵失聪后创作的富有深刻意义与内涵的音乐作品,虽然那时耳朵听不见,但是他并没有放弃,反而敢与命运抗争,并全身心投入音乐创作中,该作品以弦乐四重奏的形式描绘他的一生,音乐不同章节代表了他不同时期的状态,其中,第一章感情色彩浓烈,讲述他青年时期的状态,那时他向往自由,对生活和音乐充满了激情与热爱。该曲目第一章由第一、二、三提琴的三和弦同时弹响,瞬间刺激听众,激发听众的听觉感官神经,使观众的全部注意力都集中在演绎现场中,随后第一、二小提琴进行节奏型伴奏,大提琴负责低音和声,仿佛故事进入了正题,作者通过音乐将自己的一生娓娓道来,在演绎过程中,中提琴负责主旋律,同时,从该曲目中也可以看出中提琴打破原有的音乐理念,实现了伴奏到独奏的角色转变,同时这样更能突出乐曲本身的情感色彩,在那一刻,中提琴便有了灵魂、有了感情,仿佛是作曲家的化身将音乐和故事同时演绎出来,增强乐曲表现力。在演奏过程中,中提琴需要强调自身表现力,琴弦发音要有力量感,换弦过程中要利落干脆,突出作者青年时期的精神状态,活泼且有力量。此外,在曲目《c小调中提琴协奏曲》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将自身情感充分融入乐曲中,充分展现了作者当时忧郁、悲伤的情感。在其中一小章节的演绎中,通过主题演绎,使乐章整体基调呈现安静、柔和、温柔的效果,给人们一种安静、祥和的感觉,深入人心,增强了整首歌曲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能够用于演奏主旋律

随着音乐理念和音乐风格的不断发展,中提琴在乐曲演绎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在此背景下,大部分作曲家对中提琴演绎方式格外关注,并对其创新应用在乐曲演绎中。在传统观念里中提琴一般只能作为伴奏演绎,而现如今,中提琴实现了音乐风格和地位的转变,由传统的伴奏演绎转变成独奏演绎,并冲到乐曲主旋律,使音乐整体艺术性明显。以曲目《G大调中提琴协奏曲》为例,该曲目打破了传统的音乐理念,将中提琴作为主旋律演绎,是中提琴演绎风格和地位转变的革命性作品,这也标志着中提琴的主旋律演绎形式的開始,人们能够以此为借鉴,创新出更具有标志性、艺术性的音乐作品,通过对其深入研究和分析,使中提琴在日后独奏演绎上呈现出完美效果,提高中提琴在音乐演绎中的可塑性,满足音乐创新化发展需求。该曲作者泰勒曼在创作过程中将协奏划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风格都独具一格,使整体效果呈现得富有特色。例如,在第一章演奏过程中,其主要作用为烘托气氛,打造出庄重严肃的氛围,为后续曲目演绎打好基础;第二章在演奏过程中节奏变化明显,使该部分乐曲层次性明显,加强听众的感知,提升歌曲的认同感;第三章则是表现出作者对艺术的态度,热烈且富有激情,引起听众产生共鸣,此歌曲内涵得到升华;第四章的演绎在风格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既轻松愉快,又激烈紧张,该部分是针对中提琴自身特点量身定制的,充分展现出中提琴的艺术价值。该曲目整体通过不同形式和技巧的演绎,使歌曲更富艺术性和感染力,将作者内心情感以及对音乐的热情充分展现出来,引起听众的共鸣,使整体演出效果更完美[5]。

三、结束语

随着音乐理念的不断革新,中提琴在其中的地位逐渐提高,在演奏过程中,乐手通过掌握扎实的弹奏技巧能够使中提琴为乐队声部提供重要的因素支撑,同时能够作为高低声部连接的桥梁,此外,中提琴在四重奏演绎中有着特殊的情感表达力和感染力,并随着音乐理念的革新,中提琴还能够在四重奏中以主旋律进行演绎,使作品整体艺术性得到提高与升华,为听众打造良好的听觉体验,引发共鸣,使其艺术性得到充分展现。

参考文献:

[1]叶林琳.新时代背景下中提琴演奏技巧与音乐表现的艺术价值[J].艺术教育,2023(07):88-91.

[2]张盛咏.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M.35)创作语境下的中提琴声部演奏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23.

[3]樊鱼乐.中提琴弦乐室内乐四重奏的音乐形式与演奏技巧研究[J].艺术品鉴,2023(15):146-149+169.

[4]唐睿卿.中提琴在乐队演奏中的作用[J].明日风尚,2022(21):13-16.

[5]胡悦.弦乐四重奏《小小水车八尺长》曲式和演奏[J].艺术品鉴,2022(09):154-156.

作者简介:曹晓文(2003-),女,甘肃兰州人,本科,从事音乐表演研究。

猜你喜欢
中提琴四重奏
室内乐小品两首
老余
中提琴演奏艺术的特点与发展
走西口弦乐四重奏
中提琴上的“马背民族”——探析李自立《第一中提琴协奏曲》
谈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
刍议中提琴的发展史及演奏艺术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八)——第八弦乐四重奏oP. 110
肖斯塔科维奇密码(七)—— 第七弦乐四重奏 op.108
略谈中提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