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协奏曲《云裳诉》的音乐特点与艺术表现

2024-04-27 16:45黎威
艺术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音乐特点创作背景艺术表现

摘 要:《云裳诉》是在《乡韵》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古筝协奏曲,《乡韵》描写了文人的思乡情怀,《云裳诉》将《乡韵》扩充,谱面上音符变多,内容也从具体的乡愁升华为对家人、山河、生活的爱。本文主要从两首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其不同的音乐特点出发,联系自身的实践与感受分析《云裳诉》的艺术表现。

关键词:创作背景;音乐特点;艺术表现

中图分类号:J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5-00-03

古筝又名“秦筝”“汉筝”等,素有“东方之钢琴”的美誉。流行于战国,盛行于秦朝,是民族乐器中表现最为丰富的乐器,被称为中国乐器之瑰宝。用古筝为诗词加以配乐,通过多种演奏技巧,如揉弦、颤音、摇指等,更能诠释诗词中的意境和声韵之美。20世纪50年代初,古筝传统演奏方式被打破,采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声部演奏手法,为现代筝曲的发展开辟了更新、更广阔的道路。《云裳诉》就是在《乡韵》基础上,加上现代筝曲的新的演奏技巧而成的创作乐曲,更好地表达了作曲家想要表达的对生活、人生的热爱。

一、《云裳诉》创作分析

《云裳诉》于2002年创作而成,在古筝曲《乡韵》旋律基础之上改编扩展而成的一首现代古筝协奏曲的代表作,作品取材于杨贵妃与唐玄宗之间的凄美爱情故事[1]。《云裳诉》是《乡韵》的升华,乐曲在开始部分需要以一种平静淡定的音色进入,为后面的升华留有余地,在引子部分,高音到低音的发展,要注重声音的多变,揉弦注意区别,既要对音乐进行修饰也要赋予音乐情感的表达。《乡韵》顾名思义是表达文人对故土的热爱与思念,“婉婉乡音,悠悠乡情,道不尽对故土的思念,诉不尽对故土的深情”。而《云裳诉》则是将《乡韵》的具體思乡之情升华为模糊的爱,这种爱不仅包括对家乡故土的爱,还有对朋友、亲人、山河、生活等的热爱。古筝曲《乡韵》要求演奏者理解并传达其清新淳朴的情感和富有韵律感的特点,在演奏时需要注重音色的变化和对节奏的掌握,使得整个曲目在一个平静的基调中不断交替着波动、转折,旋律、和声的变化也异常自然、流畅。演奏风格上则要求弹奏者以慢中带急的方式仔细地控制每个音符和每个音的持续时间,同时又需要在流畅自然的基础上将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由歌、舞、剧三者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唐宋时期形成,元明之后,各地戏剧蓬勃发展,创造了更加完美的艺术体系。陕西筝曲有着丰富的音乐形态和风格色彩,就像《云裳诉》中在升fa和降si的处理,音准颤音的幅度大小都让乐曲更具秦腔特色,使其风格浓郁,加上钢琴伴奏在和声、织体方面与古筝配合,充分发挥了古筝的独特音色。

《云裳诉》主要是将文人思乡情怀升华到对生活、家人、人生的爱,意味更加深长。《云裳诉》的演奏版本中,主要是通过钢琴伴奏,古筝主奏,这部作品首演于中国香港大会堂,目前《云裳诉》这首曲目也成为古筝音乐会的经典曲目。

二、《云裳诉》的音乐特点与演奏分析

(一)音乐特点

《云裳诉》是在《乡韵》的主题音调基础上改编的古筝协奏曲,给作品增添了新的理念,用古筝来演奏《云裳诉》可以充分展现作品的文化底蕴,旋律的婉转悠长。演奏过程中对于音色的把控、触弦的力度(瞬间爆发力)、强弱的对比和演奏者个人情感的融合,缺任何一个都不能把作品淋漓尽致地诠释出来。《云裳诉》与《乡韵》的旋律编排一样,都是由引子、慢板、快板、华彩、慢板再现、尾声等多个部分组成。《乡韵》本身就有着文人情怀的思乡之情,但《云裳诉》无论是在音色还是曲式结构上都比《乡韵》有很多的扩展、改编和突破,再加上运用了陕西音调中的秦腔和丰富的钢琴伴奏,不仅是表达思乡之时情绪的起伏,更包含了作曲家对生活、人生的感悟。在创作特点方面:首先,旋律与节奏中,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云裳诉》的旋律优美且富有变化,如同一首流动的诗歌。其节奏感强烈,使得整首曲子充满了动态和活力。在旋律和节奏的配合下,古筝的独特音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其次,曲式结构使用的是带再现的单三部曲式,曲式结构为引子+慢板+快板+华彩+慢板再现+尾声,这样的结构使得曲子层次分明,给听众带来了丰富的听觉体验,同时,曲式结构的运用也使得这首曲子更加富有深度和内涵。最后,在演奏技巧上,《云裳诉》对古筝演奏者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曲子中运用了大量的刮奏、滑音、颤音等技巧,这些技巧的运用使得曲子更加富有表现力。演奏者需要通过精湛的技艺,将这些技巧融入曲子中,从而完美地呈现出曲子的情感和意境。

钢琴是极具表现力的西方乐器,与古筝的音色效果不同,钢琴是以十二平均律排音,而古筝是用五声音阶排音,除了独奏外,它被广泛地运用于其他演奏形式,特别是声乐作品的伴奏以及其他乐器的合奏或协奏中。器乐作品中往往讲的是一个故事,所以需要用音乐塑造故事中的人物、场景和意境。而钢琴的伴奏可以形象地模仿车马声或大自然的声音。《乡韵》描写的是文人情怀的思乡,《云裳诉》讲述的是更高层次的宏观的情怀,钢琴伴奏充分发挥了模拟场景、衬托意境的作用。

(二)演奏特点

古筝协奏曲《云裳诉》是G宫D徵调式,充分运用秦腔花音与苦音音阶,陕西地域音调特征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2]秦筝微升fa,微降si的这种音律特征,突出了乐曲的地方特点。全曲主要由古筝主奏,钢琴担任伴奏,但是偶尔由钢琴主奏旋律,两种乐器相互对话,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

乐曲引子部分以古筝的强扫为开端,表现出强烈的情感,渲染出陕北悲情的曲调,具有黄土高原民间音乐的鲜明特色,接着钢琴八度向下行音组的演奏方法节奏拉长,使古筝能进入情绪爆发[3]。乐曲慢板由两个主题、四个乐句组成,第一个主题在高音区摇指再现乐段,由古筝主奏,第二个主题钢琴主奏,古筝作为伴奏仍由摇指演绎。钢琴以半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作为衬托,两种乐器如对话一般,将如泣如诉、各种心酸涌上心头的情感层层递进表达出来。慢板收尾与钢琴强有力的合奏完成,预示快板段落的开始。不同于之前的凄凉哀苦,快板部分旋律跳跃,与慢板形成对比。在激烈的快板结束时钢琴强有力的八度进行和附点节奏弹奏与古筝共同引出华彩乐章。华彩部分主要是古筝独奏,钢琴伴奏为辅,古筝的摇指模仿出唐玄宗情绪崩溃到发出无法控制的呻吟声,达到哭腔的效果,[4]古筝的滑音、颤音、刮奏都将乐曲的情感推向极致。慢板再现部分与之前的慢板相互呼应,基本重复了第一段慢板的内容,引人回忆,内心得到了舒缓和平静。乐曲尾声部分,两种乐器合奏,八度上行并重音弹奏,推着旋律上行,在Ⅴ级上强有力的收尾,给人荡气回肠,余音绕梁的音乐情绪。

在情感表达上,《云裳诉》所表达的情感深沉而真挚。曲子中既有对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的生动描绘,也有对人生情感的深刻反思,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使得这首曲子不仅仅是一首运用叙事性方法围绕故事展开的乐曲,更是一首能够触动人心的音乐。《云裳诉》的标题和曲调都充满了诗意,仿佛是一首流动的诗歌。“云想衣裳花想容”这种音乐与诗歌的结合,使得这首曲子的意境更加深远。《云裳诉》虽然是一首古筝曲,但它并没有完全拘泥于传统音乐的框架。这首曲子在保留古筝独特音色的基础上,也融入了一些现代音乐的元素。这种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得这首曲子既有古典音乐的韵味,也有现代音乐的活力。乐曲的演奏仿佛是一幅流动的画面,在听这首曲子的过程中,人们的脑海中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唐玄宗与杨贵妃的凄美爱情的画面景象,这种视觉与听觉的结合,使得这首曲子的艺术效果更加丰富和立体。

《云裳诉》这首古筝曲不仅在创作上独具匠心,而且在艺术表达上有着很高的水准,这首曲子所表达的情感真挚而深沉,让人在听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美好和纯净,同时,《云裳诉》也展现了古筝艺术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这首曲子的成功,不仅为古筝艺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整个音乐界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考。

三、《云裳诉》的艺术表现

器乐演奏是人类表达自身思想的特殊形式,乐器使人的情感表达范围得到极大扩展。艺术起源于模仿说、生产实践说、本能需要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当手舞足蹈还不足时,则通过敲打、摇晃、拉扯身边事物发出声响,不断碰响客观物体,演奏才真正开始[5]。

(一)“中和”之美

中国传统美学追求和谐、含蓄、均衡、适度的中庸之美,中国器乐演奏以“内得于心,外应于器”为美学信条,含蓄地表达情感。只有演奏者在演奏时保持内心的宁静,把握感情的平衡,运用细腻的技巧从而能使音樂达到平和的效果。《云裳诉》中有很多需要静下心来演奏的部分,如慢板部分,只有沉下心,体会其中的情感,才能更好地表达。演奏前通过深呼吸让自己安静平和下来,只有沉住气,同时还要注意每个音之间的起伏走向,演奏时连贯地将气通过肩部、大臂等贯通到指尖,让每个音有瞬间的爆发,每个音才能圆润、饱满。

(二)气韵之美

《诗说杂记》中所说:“气脉之来,绵绵如绳,前后相连,首尾呼应,虽千音万韵,依然生气勃勃,跃跃于动。”“气”除了指“气息”外还指到达全曲的首尾相连,呈线条的律动。在演奏中,气息的贯通意味着成熟的演奏和对作品的理解与驾驭,正如在《音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一书中说道:“真正优秀的音乐表演艺术,最难得的就是它独特的气与韵的美妙。”在《云裳诉》演奏过程中,每个层次之间要用气息贯穿始终,不论是慢板还是快板都要一气呵成,整首曲子快板华彩部分比较多,更加需要通过气息的运用让整首曲子有律动的美感。演奏前要做充分准备,了解曲子的创作背景、历史故事都很有必要,只有这样才能理解作曲家的内心世界,从而准确地把这首曲子的韵味表现出来。笔者每次练习乐曲前都会查找有关资料,了解这首乐曲的背景,参考各流派大师是怎么演绎的,学习他们如何运用气息连贯地演奏整首曲子,有时候会将自己带入故事背景,与人物对话,通过自身的理解将这首曲子的情感表现出来。

(三)意境之美

中国传统艺术始终追求达到一种“意境”之美,《美学散步》中写道:“音乐艺术中的意境,因人、地、情、景的不同,会产生多种多样的美。如同是一个星天月夜的景致,就可以影映出几层不同的诗境画意。”每首好的作品都必有一幕场景或一幅画卷呈现在人的脑海里,《云裳诉》就是很好的例子,这首曲子情景交融具有抒情含蓄的特色,一是融情于景,侧重于写情。演奏前应先对乐曲进行理解,从而对具体的形象产生想象,通过具体演奏表现出人物的情感。二是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偏重于写景。通过对自然风光的描写,用旋律将美妙的画卷展现在人们眼前。所以笔者每次在演奏前,都需要进入一种沉思的意境演奏状态中,用连贯的手法将乐句一气呵成,将自然的风光画卷展示在听众眼前。

四、传统音乐元素的“中国化”探索

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是指将本土的、具有独特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推向世界,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传播、认可和尊重。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还能够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

(一)传统文化“国际化”探索的意义

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历史积淀和民族精神的体现,将其推向世界有助于展示国家的文化魅力,提升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影响力。2.促进文化交流与融合。传统文化“国际化”探索有助于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推动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为人类文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3.增进国际友谊与理解。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播,可以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从而增进国际的友谊与理解。

(二)传统文化“国际化”探索的途径

1.加强文化产业发展。政府应大力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鼓励创新和创意,提高文化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使之成为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有力载体。2.深化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文化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3.利用现代传媒手段传播传统文化。充分利用互联网、电影、电视等现代传媒手段,将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提高其传播效果。4.培养国际化的文化人才。加强对文化人才的培养,提高其文化素养,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将传统文化推向世界。5.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加强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确保其在全球化进程中不被遗忘,为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探索提供坚实的基础。

总之,传统文化的“国际化”探索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民间和个人共同努力。只有不断推进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才能使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为人类文明的进步做出贡献。

五、结束语

《云裳诉》是一首在《乡韵》主题音调上改编而成的旋律优美的古筝协奏曲,具有鲜明的陕西地方风格,在传统筝曲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大量演奏技巧和手法,通过控制音响上的强弱变化规律来表达作品的音乐文化底蕴和内涵,演绎着人的内心世界对故乡、生活、人生的情思与感悟,令人回味。

参考文献:

[1]宁荟.筝曲《云裳诉》的演奏分析和情感表现[J].青春岁月,2023(06):60-62.

[2]陈倩,苏畅.当代古筝协奏曲创作的传统意蕴与形式创新——以《临安遗恨》《云裳诉》《如是》三部作品为例[J].人民音乐,2022(10):32-36.

[3]刘娅.古筝协奏曲《云裳诉》(钢琴版)的合作艺术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19.

[4]李书晴,胡婷婷.中国传统故事在古筝作品中的融合与继承——以古筝协奏曲《云裳诉》为例[J].戏剧之家,2022(08):69-71.

[5]陈若良.器乐演奏基本原理的再认识[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黎威(1996-),女,江苏镇江人,硕士,从事中国乐器演奏(古筝)研究。

猜你喜欢
音乐特点创作背景艺术表现
浅析贝多芬奏鸣曲《悲怆》第一乐章
中美日动画电影音乐之比较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论李斯特钢琴作品《死之舞》的创作风格和特点
探讨琵琶演奏中的音乐感觉与艺术表现
论合唱指挥中的肢体语言艺术表现
浅谈二胡表演艺术
浅析咏叹调《我怀着满腔热情》旋律特点及情感表达
新疆维吾尔族民歌的艺术特色
禅宗美学对中国书画艺术表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