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

2024-04-27 16:45韩松
艺术大观 2024年5期
关键词:表达

摘 要:雕塑创作是一种深受艺术家情感意识影响的艺术形式,其以立体的形式呈现,表达了艺术家内在的情感与意识。在雕塑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十分重要,可以表现出作品的灵魂和生命。艺术家通过塑造物质形态来展示自己的感情和意识,使作品具有独特的魅力与力量。本文以罗丹的《加莱义民》为例,探讨了个人情感意识在雕塑创作中的表达,以期为雕塑艺术的创作提供新的启示。

关键词:雕塑创作;情感意识;表达

中图分类号:J31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4)05-0-03

艺术创作就是艺术家在特定的情境引导下,通过特殊的方式和手段,对现实生活进行洞察、理解、剖释、完善,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形成艺术形象,从而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个人情感意识既是三维艺术作品中的一部分,也是对艺术语言自身的探究。在心理学上,情感与情感感受有着类似的意义,都指“对象对人的发展有无帮助”。然而,也有一些人把对象加以区别,认为“感情是身体上的需要,情感是情感体验的特定的身心活动”。基于此,本文的论证注重感知能力、艺术家个人能动性的表现以及雕塑材料的特点。

一、个人情感意识在雕塑创作中的价值

(一)情感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联

情感意识与艺术创作的关联是不可忽略的。情感意识是人类内心世界的反映,有别于头脑的认识。头脑中活跃的是概念、判断、推理和理性的理解、思辨,以及理解并习得知识。而意识是心灵对外部事物的感受、理解、体验和思考,从而内生出的生命情感。艺术创作是特殊的内心世界表达方式。情感意识是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艺术家通过对生活情感的敏锐感知,可以从中汲取创作的灵感与素材,再经过艺术家的处理,最终转化为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作品。情感意识也是艺术作品内涵和意义的核心,艺术品不仅表面直观的形状与色彩很重要,它通过形式语言所传达的情感和意识更为重要。艺术家将自己的生命感情和意识融入作品中,赋予它深刻的内涵和意义。观众通过欣赏作品,可以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意识,并产生共鸣和思考。情感意识在雕塑创作中与艺术创作的关联尤为紧密,雕塑作品通过塑造三维空间中的形态来表达创作者的内心情感和意识。艺术家通过精细刻画形态、熟练运用材料、合理布局空间,将自己的生命情感意识融入作品中,从而给作品带来独特而具有感染力的魅力。因此,情感意识与艺术创作都是雕塑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激发艺术家的创作灵感,而且赋予了作品深刻的内涵和意义,使雕塑作品更加生动、深刻,并充满魅力。

(二)情感意识是雕塑作品的灵魂

在雕塑作品中,情感意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力,是区别于艺术作品与习作的根本要素。雕塑作品不仅是物质形式的表现,也是创作者内心感情和意识的表现。情感意识赋予了雕塑作品更深层的内涵,使作品能够存储并展示出情感。同时,雕塑作品触动心灵的钥匙也是情感意识。真正的雕塑作品不仅需要精湛的雕刻技术和完美的形态,还需要打动人心。只有艺术家将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中,作品才能真正打动人心,引起观众的情感连接和思考。这种共鸣和思考基于情感,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心灵交流。因此,情感意识是雕塑作品的灵魂和生命力,它赋予了雕塑作品更深的内涵和意义,使作品充满活力与情感力量。可见,对于雕塑作品来说,个人情感意识是非常重要的[1]。

(三)情感意识在雕塑中的表现形式

在雕塑创作中,情感意识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造型、材料、空间等,艺术家可以将自己的情感和意识表现出来。雕塑造型是表达个人情感意识的一种重要方式。通过不同的雕塑形态,艺术家可以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意识。具象的形态可以表现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与了解,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体浮雕中的人物形态真实、概括而坚毅、生动,是对革命先驱无畏前行勇敢坚毅的最好表达方式(见图1)。而抽象或变形的形态则可以表现复杂而深远的内在世界,例如,青岛五四广场的大形城市雕塑《五月的风》,将无形的自然元素由情感内化出象征性的形态(见图2)。艺术家可以将个人情感意识以具体的形态描绘出来,也可以通过简化的抽象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意识。同时,雕塑材料也是表达个人情感意识的关键要素之一,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质感和美感,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艺术状态。石头或铜等硬质材料可以表达强烈而沉重的情感;泥、水等软质的材料可以表达柔软、温润的情感。艺术家需要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作品主题选择合适的材料,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此外,雕塑空间是情感表达的另一个重要方面,空间不仅包括雕塑本身的三维空间,还包括周围环境的空间。艺术家可以通过空间的布置和构成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艺术氛围。将雕塑放置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创造特定的氛围或场景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另外,还可以塑造虚实相间的空间关系,以表达个人情感意识和审美追求。意象是情感意识在雕塑中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可以通过具有象征意义或精神内涵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意象的运用可以增加作品的意义深度和感染力,让观众在观看作品时产生共鸣和思考。雕塑作品的细节处理也是表达个人情感意识的重要手段。通过细化细节和巧妙处理,艺术家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识。比如,人物的面部表情或衣纹褶皱,可以传递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内心世界。

二、情感意识在创作中的构建

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艺术家的个人情感是作品核心的组成部分,这种感情或感受,有时是生命情感体验,有时是情感感知,有时是情感传递,但无论如何,都是艺术作品无形的精神意志。意识是人的心理反应,建立于人的感受和情绪之上。因此,在雕塑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现可以归纳为三个步骤:(1)将情感意识作为创作的出发点,是艺术家自身的情感意志的表現。(2)在创作过程中,情感的持续显现。(3)情感意识是作品的升华,是听众和心灵的纽带,是寻找共鸣的支点[2]。

三、雕塑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

(一)情感意识在雕塑造型中的表现

在雕塑创作中,雕塑造型是抒发感情、表达情感意识的重要载体。艺术家可以通过雕塑造型来表达个人情感意识,并借助形状、体积、空间、质感等视觉要素来传递内心情感与意识。雕塑作品的形态是表达个人情感意识的基础,艺术家通过塑造雕塑形态,可以将个人情感意识融入作品中。比如,借助柔和的曲线形态表现出温馨、浪漫的情感;通过尖锐的直线形态表现出紧张、冲突的情感。同时,夸张、变形等雕塑手法,同样可以提高作品的情感表现能力。在雕塑作品中,体积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表达因素。通过对体积感的塑造,艺术家能够传达出各种情感与意识。例如,通过厚重的体积感,流露出沉稳、庄重的情感;借助轻盈的体积感,表现飘逸、灵动的情感。所以,雕塑的造型既是对实体形态的展现,又是对空间形态的掌控,从而准确地传达创作者的个人意愿与情感[3]。

(二)情感意识在雕塑材料中的表现

在雕塑艺术中,雕塑材料不仅仅是创作的物质依据,同时也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的载体。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雕塑材料也得到进一步丰富与拓展。从传统的泥、木、竹、铁等材料,到现代的塑料、水泥、纤维,乃至声光电等新媒体材料的综合应用,使雕塑材料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对不同材料的特点与美感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索,并将个人情感意识通过雕塑材料传达出来。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作品《加莱义民》所使用的青铜材料具有沉稳庄重的质感,这与其英勇献身、高尚精神的主题相吻合。罗丹注重对人物情感的挖掘,用精细的塑造手法,将六个义民恐惧、痛苦、坚定等复杂情绪表现得淋漓尽致(见图3)。

从总体上讲,情感意识在雕塑材料中的表现是一种艺术语言的探索和实践。通过对材料的使用,可以使艺术家更好地传达个人情感意识,让观众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和情感。在现代社会,随着新材料、新技术的不断出现,雕塑的材料变得越来越丰富、多样化,艺术家应对雕塑材料的特点与美感进行更深层次的挖掘,从而创作出更具有情感与思想内涵的作品。

(三)情感意识于雕塑空间的拓展

在雕塑创作中,空间拓展是表达情感意识的主要方式,它既包含雕塑自身所处的三维空间,又包含与周边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通过对空间的布局和营造,可呈现出多维度的可观赏性,艺术家可以传递出丰富的思想感情与观念,从而使得作品更具表现力与吸引力。雕塑作品自身所具有的三维空间,是表达情感意识的依据。通过对空间关系的塑造,艺术家能够表达不同的情感与意识。比如,通过塑造开阔的空间关系,体现出无拘无束、自由的情感;借助封闭的空间关系,可以表达出人们被压抑、束缚的情感。同时,通过对空间的虚实处理,也能体现出艺术家的美学追求与情感意识。

四、关于个人情感意识表达的外延

(一)风格是个人情感意识表达的最终目标

当艺术家想要进行创作时,其创作作品通常为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结合。主观因素即与艺术家本人相关的各种因素,包括艺术修养、世界观、个人情感意志等;客观因素就是艺术家所处的无法用个人意志改变的外部环境。所以,在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的交流碰撞中,所产生的个人作品语言风格才是贯穿艺术家一生创作作品的主线。从这两个方面来看,个体对情感意识的认识要比对客观环境的认识好得多。

(二)形体是个人情感的想象

形体作为雕塑创作的核心要素,既是物体在三维空间中的表现形式,又是艺术家抒发感情与思想的重要方式。无论是简约还是复杂的形体,都能引起人内在的感受与遐想。形体的具象性与表达性能直接打动观众的情感。

(三)作品与个人情感意识表达是统一的

如果雕塑作品实现了不同形体语言与情感表达的统一,作品中的情感就会得到升华。以非洲雕塑为例,其雕塑手法质朴简单,但充满情感。艺术家使用简单的材料和技法,通过高度概括、提炼和夸张,将富有表现力和吸引力的形式表现得栩栩如生。这种表现形式与非洲文化中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息息相关,让观众感受到原始而真挚的情感。因此,优秀的雕塑作品除了要有独特的形体外,还必须能传达出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在雕塑作品中,艺术家的情感表达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让作品更加生动、更富有内涵。在雕塑创作的过程中,艺术家必须饱含情感,用心去感受和体验生活中的点滴,将自己的内心、个人情感和意志融入作品中。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雕塑作品,观众才能在观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情感的共鸣。苏珊朗格曾经说过,“艺术是情感的表现”。因此,只有将情感融入作品中,雕塑艺术才能真正具有生命力,成为经久不衰的杰作。

五、结束语

个人情感意识在雕塑创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情感意识不仅是雕塑作品的灵魂和生命,也是创作者内心世界的体现。通过情感意识的表达,雕塑作品能够传递其独特的魅力和感染力,唤起观众的共鸣与思考。因此,在进行雕塑创作时,一定要注意情感意识的构建和表达,将情感意识以独特的艺术语言和技巧融入作品中,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只有如此,雕塑作品才能真正成为人类精神和情感世界的载体,继续延续和发展人类文明。

参考文献:

[1]田鲁.浅论雕塑艺术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J].中国民族博览,2021(12):31-32.

[2]郑冬梅,严可舒.浅析雕塑创作中个人情感意识的表达[J].陶瓷,2020(09):154-158.

[3]陈戈阳.具象雕塑創作情感表达方式探究[J].大观(论坛),2019(02):28-29.

作者简介:韩松(1983-),男,江苏南京人,本科,讲师,从事雕塑研究。

猜你喜欢
表达
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
舞台灯光设计的抒情性表达研究
《非诚勿扰》告白策略之语用分析
数学史视角:“你知道吗”的另类表达
有效促进幼儿语言能力发展研究
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真实”
简约欧式风格在居住空间中的运用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语言探讨
提高高中学生的英语书面表达能力之我见
试论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