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oot单尖法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临床效果观察

2024-04-27 00:07倪毅
交通医学 2024年1期

倪毅

[摘   要]   目的:观察iRoot单尖法充填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iRoot单尖法充填,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充填,比较两组根管充填效果、充填时间;术前及术后24 h、48 h、72 h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新根尖周指数(N-PAI)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根尖暗影总有效率;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超填4例,欠填8例,恰填58例;对照组患者中超填5例,欠填9例,恰填56例。两组充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充填时间为81.02±8.16 s,对照组为110.34±10.2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48 h、72 h,观察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02±0.20分、1.88±0.17分、0.55±0.12分,低于对照组的3.65±0.29分、2.57±0.21分、1.07±0.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N-PAI评分为2.08±0.30分、0.78±0.21分,低于对照组的2.70±0.34分、1.02±0.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根尖暗影总有效率为85.71%、9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77.14%。结论:iRoot单尖法充填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慢性根尖周炎;iRoot单尖法充填;垂直加压法

[中图分类号]   R781.34+1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4.01.025

根管治疗中根管充填是影响成功的关键步骤,迄今为止尚无能使整个根管系统全方位封闭且彻底避免微渗漏的治疗方法[1]。医务人员进行根管充填时,需先采用镍钛手动与机动器械清理好根管,产生较大的锥度,维持以往的根管形态。目前临床上常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开展根管充填,该方法虽然可取得良好的充填效果,但容易让糊剂超出根尖孔,一旦出现失误会加重根尖周病变程度,安全性有所欠缺[2]。iRoot单尖法是一种操作较为简便的根管充填手段,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还能降低微渗透率,诱导骨质成型[3]。本研究选择2020年2月—2023年2月在南通市口腔医院就诊的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40例,对其进行分组,分别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与iRoot单尖法,比较两种充填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慢性根尖周炎患者140例通过随机数字法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为31 ∶ 39,年龄21~53(39.25±1.14)岁,病程3~16(6.71±1.25)个月;观察组中男女比例为29 ∶ 41,年龄22~54(39.06±1.04)岁,病程3~17(6.60±1.18)个月。两组基本资料比较,存在可比性(P>0.05)。纳入标准:(1)牙体松动不超过Ⅰ度;(2)根尖孔发育完善、开口度正常;(3)根尖周密影直径≤5 mm。排除标准:(1)牙槽骨吸收在根尖1/2以上;(2)根管重度弯曲;(3)患牙存在窦道,无治疗修复价值。本研究经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患者行X线摄片,明确病变状况。开髓揭顶,全面清洁髓腔,不锈钢K锉对根管探查,做好疏通工作。在根管测量仪辅助下完成长度测量。启动镍钛系统制备根管,换锉时需用足量次氯酸钠等溶液全面冲洗,并辅以超声荡洗,吸干根管后开始根管填充。对照组:采用热牙胶垂直加压法行充填治疗。按照比例搅拌根管封闭剂,去除尖端0.5~1.0 mm,取些许AH-Plus糊剂涂在根管壁上。然后将热头缓缓置入根管,在距根尖4 mm位置稍作停留,清理干净残余的牙胶,进行垂直加压,以交替注射的方式填充到根管口的位置。观察组:运用iRoot单尖法开展填充治疗,预先调节好牙胶尖尖端,合理控制工作长度,并维持一定阻力,准备就绪后开始填充操作。待iRoot充满整个根管,向其中置入预先调节好的牙胶尖,烫断处理超出根管口的部位。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半年的随访,观察其术后恢复情况。

1.3   观察指标   (1)充填效果:参考《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4]评估两组患者的充填效果。(2)疼痛程度:术前、术后24 h、48 h、72 h,分别通过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来评定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5]。VAS评分标准:分数范围为0~10分。分数越高,表示疼痛越剧烈。0~3分被归类为轻微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而7~10分则表示重度疼痛。(3)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根管数、充填时间(封闭剂置入到牙胶尖切斷的时间)。(4)根尖周病损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采用新根尖周指数(new-periapical index,N-PAI)对患者根尖周病损进行评分[6]。(5)根尖暗影:术后3个月、6个月依据《口腔科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对患者根尖暗影进行评价[7]。评判标准:①痊愈:影像检查显示暗影完全消失或基本消失,且无任何临床症状和体征;②好转:影像检查显示暗影较术前稍有缩小,且无临床症状或体征;③无好转:影像检查显示暗影未减小甚至增大,或者伴有临床症状或体征。(6)术后并发症: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半年内感染、肿胀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兩组充填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中超填、欠填、恰填例数见表1。两组充填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VAS评分比较   术后24 h、48 h、72 h,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2。

2.3   两组根管数、充填时间比较   观察组中磨牙与前磨牙分别为33例、17例,使用根管108根;对照组中磨牙与前磨牙分别35例、15例,使用根管107根。观察组充填时间为81.02±8.16 s,对照组为110.34±10.23 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243,P=0.000)。

2.4   两组N-PAI评分比较   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N-PAI评分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见表3。

2.5   两组根尖暗影总有效率比较   术后3、6个月,观察组的根尖暗影总有效率为85.71%、95.71%,高于对照组的62.86%、7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6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术后6个月内观察组发生肿胀1例(1.43%),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3%;对照组发生肿胀、感染各2例(2.86%),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71%。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1,P=0.571)。

3   讨      论

慢性根尖周炎属高发性口腔病症,由细菌感染、局部创伤等多因素引起,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慢性根尖周炎会导致患处持续疼痛,对日常进食有较大影响,重者可继发其他严重口腔病,所以需及早治疗。目前临床上将根管治疗视作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一线方法。规范的根管治疗可清除残留于根管中的各种感染物,并通过预制、充填等一系列操作来消除根尖周受到的不良刺激,为组织修复创造有利环境和条件。充填可谓是治疗的关键一环,充填效果的优劣决定治疗能否成功[8]。充填时将适宜的材料送入根管,但可能会出现一定间隙,需要借助封闭剂来消除这些间隙,使根管内部形成一个完整的封闭体。当前可供临床所用的封闭材料有多种,但不同性质材料所发挥的效用以及潜在副作用差异显著,同时这些材料直接接触根尖周组织,二者的接触反应对疗效有极大影响。

热牙胶垂直加压法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但在充填阶段会形成一定的气泡封闭效果,容易影响最终疗效。比如说,当细小根管器械不能实施匹配时,牙胶会发生软化不彻底现象,容易引发肿胀、感染等症状,加大并发风险[9]。iRoot对生物矿化有良好促进作用,在抑菌、加速组织修复等方面具有积极效用。iRoot充填在术中使用的糊剂以磷酸钙、硅酸钙为主要成分,可减轻充填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感,更大程度加大粘接面积,起到良好的根管封闭效果;同时能诱导成骨细胞分化,减轻牙周炎症反应,预防不良反应。iRoot单尖法根管封闭剂无需混合其他物质,能够直接进行操作,简单易行。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充填效果、疼痛评分,术后3个月、6个月根尖暗影总有效率、N-PAI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提示iRoot单尖法充填有助于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明增. 热牙胶法与iRoot SP单尖法充填根管对根尖周炎患者预后的影响[J]. 河南医学研究,2021,30(28):5295-5297.

[2] 赫頔,杨亚萍,苗雷英. 生物陶瓷类根管封闭剂结合单尖充填法与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法临床效果比较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2022,15(4):453-457,461.

[3] 陈亮,张振芳,蔡梁婧. iRoot SP结合单尖充填技术治疗磨牙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北京口腔医学,2022,30(5):346-349.

[4] 刘樱,李阳,丁小玲. 不同根管倒充填材料对慢性根尖周炎显微根尖手术效果的影响[J]. 成都医学院学报,2021,16(3):303-306.

[5] PENG L,YE L,TAN H,et al. Outcome of root canal obturation by warm gutta-percha versus cold lateral condensation: a meta-analysis[J]. J Endod,2007,33(2):106-109.

[6] ESTRELA C,BUENO M R,AZEVEDO B C,et al. A new periapical index based on 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J]. J Endod,2008,34(11):1325-1331.

[7] 陈益燕,PRADAN S P,杨锦波. 302例显微根尖手术的回顾性研究[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21,39(4):458-463.

[8] 胡静,杨丽平,胡辉,等. iRootSP、GuttaFlow2、AHPlus根管封闭剂的临床应用比较[J]. 口腔疾病防治,2020,28(7):433-437.

[9] TIBRCIO-MACHADOC S,MICHELON C,ZANATTAF B,et al.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apical periodont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 Int Endod J,2021,54(5):712-735.

[收稿日期] 2023-11-17

(本文编辑   赵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