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静脉输注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2024-04-27 00:07苗海航沈莹陈红生
交通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利多卡因

苗海航 沈莹 陈红生

[摘   要]   目的:评价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方法:ASA分级II~III级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静脉推注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1.5 mg/kg·h速度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C组患者输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比较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24小时恢复质量40评分(QoR-40评分)、静息和运动时疼痛NRS评分、自控镇痛泵(PCA)按压次数以及不良反应。结果: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1.70±0.38 mg,少于C组的1.92±0.52 m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7.7±7.3 h、53.6±7.6 h和6.8±1.2 d,少于C组的34.2±8.7 h、66.2±7.9 h和7.5±1.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QoR-40总分为166.8±9.5分,高于C组的157.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两组各时间点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小时内L组PCA有效按压数为3.1±1.4次,少于C组的6.3±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中和术后出现恶心、呕吐有3例(8.33%),低于C组的10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术后24 h恢复质量,促进肠蠕动功能恢复,缩短术后住院时间。

[关键词]   利多卡因;结直肠肿瘤手术;术后恢复质量

[中图分类号]   R735.3 [文献标志码]   B [DOI]   10.19767/j.cnki.32-1412.2024.01.026

结直肠肿瘤是全球第三高发肿瘤,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方式,因手术时间较长,创伤大,术后患者易出现剧烈疼痛、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并发症,影响恢复质量,延长住院时间,甚至促进肿瘤细胞转移扩散[1-2]。利多卡因是临床常用的局麻药,研究发现静脉注射利多卡因可有效缓解结直肠手术患者早期疼痛,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缩短住院时间[3]。本研究选择2021年1月—2023年2月在我院择期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观察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患者术后恢复质量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行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72例,ASA分级II~Ⅲ级,随机分为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各36例。L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4.5±8.8岁,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6±2.5 kg/m2,麻醉时间184.3±60.2 min,手术时间166.5±53.4 min;C组男性33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65.1±10.3岁,BMI 25.2±3.9 kg/m2,麻醉时间178.5±52.4 min,手术时间159.4±45.3 min。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标准:(1)对利多卡因及全身麻醉剂过敏;(2)长期使用阿片类镇痛剂和皮质类固醇;(3)患有精神疾病沟通障碍者;(4)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疾病、肝肾功能异常、电解质紊乱、低氧血症、低白蛋白血症、低体质量(<45 kg);(5)住院期间死亡患者。本研究获得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TDFY2021-K060-01),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麻醉方案   L組在麻醉诱导前10 min予1%利多卡因1.5 mg/kg,缓慢静脉推注10 min,麻醉诱导后使用微量泵持续静脉输注1%利多卡因1.5 mg/kg·h至缝皮结束。C组于相同时间输入等容量生理盐水。患者术前禁食8 h,禁水4 h。进入手术室后监测心电图、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平均动脉压(MAP)。开放颈内静脉通路,记录监测麻醉深度。患者面罩给氧去氮,静注丙泊酚1~2 mg/kg、舒芬太尼0.3~0.5 μg/kg、顺式阿曲库铵0.15~0.3 mg/kg进行麻醉诱导,经口气管插管。采用容量控制模式进行人工机械通气,设置VT 8~10 mL/kg,RR 12次/min,氧流量1~2 L/min,调整呼吸频率将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维持在35~45 mmHg。静脉持续输注丙泊酚50~100 μg/kg·min和瑞芬太尼0.1~0.4 μg/kg·min维持麻醉深度。保持双频谱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40~60,PETCO2 35~45 mmHg,HR、MAP波动范围不超过基线水平的20%。如果MAP<基线20%,则给予6 mg麻黄碱(HR<50次/min)或50 μg去氧肾上腺素(HR≥50次/min)。MAP>基线20%时注射0.5 mg尼卡地平,如HR<40次/min则给予0.5 mg阿托品。在手术结束前30 min静脉给予阿扎司琼10 mg和舒芬太尼10 μg,接静脉自控镇痛泵(PCA)镇痛,配方为舒芬太尼2 μg/mL、阿扎司琼20 mg,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输注速度为2 mL/h,自控剂量0.5 mL,锁定时间为15 min。术毕停止泵入丙泊酚、瑞芬太尼,患者送入麻醉后监护室复苏和拔管。术后如果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NRS)>3分,患者按压自控按钮自控镇痛,如果疼痛缓解不明显,额外静脉推注舒芬太尼2 μg,必要时可重复推注,使NRS≤3分。

1.3   观察指标   (1)围手术期相关指标:记录术中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拔管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2)术后恢复质量:术后24小时采用恢复质量-40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 questionnaire,QoR-40)评估患者康复质量,该量表包含舒适程度、情绪状态、自理能力、心理支持、疼痛5个方面,由40个问题组成,使用5点评级进行量化,1表示从不,2有时,3经常,4最多,5总是,评分越高恢复质量越好[4]。(3)疼痛程度和PCA有效按压数:在拔管后即刻(T0)、术后6 h(T1)、术后12 h(T2)和术后24 h(T3)采用NRS评估患者运动和静息时的疼痛程度,评分越高疼痛越剧烈。记录术后24 h内PCA有效按压数。(4)术中术后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Shapiro-Wilk检验计量资料分布的正态性,Levene法检验方差的同质性。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手术期指标比较   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少于C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丙泊酚用量、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QoR-40评分比较   术后24小时L组患者身体舒适度、情绪状态和疼痛评分高于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自理能力和心理支持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QoR-40总分为166.8±9.5分,高于C组的157.1±6.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疼痛NRS评分和PCA有效按压数比较   术后24 h内两组各时间点静息和活动时疼痛N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术后24 h内L组PCA有效按压数为3.1±1.4次,少于C组的6.3±1.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两组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出现舌、嘴唇麻木、口中金属味、头晕、抽搐和心律失常不良反应。L组术后出现恶心、呕吐3例(8.33%),低于C组的10例(2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两组术后寒颤、发热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      论

QoR-40量表能全面评估患者术后健康恢复状况,分数越高,表示术后恢复越好。MYLES等[5]提出,QoR-40评分提高6.3分预示患者临床预后改善。本研究中L组术后24小时QoR-40总评分166.8±9.5分,明显高于C组的157.1±6.2分,说明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后恢复产生积极影响。原因可能是:利多卡因降低患者恶心、呕吐、头晕发生率,增强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从而增加患者的舒适度,改善患者情绪。

本研究中L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及术后24小时自控镇痛按压次数较C组减少,说明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减少术中至术后24 h内阿片类药物用量,与WEIBE等[6]研究结果一致。利多卡因通过抑制神经元膜去极化,阻止受损区域神经元自发放电,抑制脊髓神经元的致敏作用,发挥抗痛觉过敏的作用,还可阻断受损组织的神经传递,抑制粒细胞迁移和溶酶体酶释放,减少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的释放[7],从而增强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

本研究发现,L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较C组明显缩短,说明利多卡因加快患者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可能与利多卡因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降低术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产生抗炎作用[7],以及减少活性钠通道并抑制去极化[8]有关。

腹腔镜结直肠肿瘤根治术患者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可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质量、加速肠道功能恢复、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参考文献]

[1] 沈莹,陈红生.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术后肝肾功能的影响[J]. 交通医学,2021,35(5):525-526,529.

[2] BEHRENBRUCH C,SHEMBREY C,PAQUET-FIFIELD S,et al. Surgical stress response and promotion of metastasis in colorectal cancer: a complex and heterogeneous process[J]. Clin Exp Metastasis,2018,35(4):333-345.

[3] COOKE C,KENNEDY E D,FOO I,et al.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on return of gastrointestinal function after colorectal surgery[J]. Tech Coloproctol,2019,23(1):15-24.

[4] MYLES P S. Measuring quality of recovery in perioperative clinical trials[J]. Curr Opin Anaesthesiol,2018,31(4):396-401.

[5] MYLES P S,MYLES D B,GALAGHER W,et al. Minimal clinically important difference for three quality of recovery scales[J]. Anesthesiology,2016,125(1):39-45.

[6] WEIBEL S,JELTING Y,PACE N L,et al. Continuous intravenous perioperative lidocaine infus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and recovery in adults[J].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2018,6(6):CD009642.

[7] DE OLIVEIRA C M,ISSY A M,SAKATA R K. Intra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J]. Rev Bras Anestesiol,2010,60(3):325-333.

[8] VIGNEAULT L,TURGEON A F,COTE D,et al. Perioperative intravenous lidocaine infusion for postoperative pain control: a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 Can J Anaesth,2011,58(1):22-37.

[收稿日期] 2023-07-11

(本文編辑   赵喜)

猜你喜欢
利多卡因
利多卡因分子结构研究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基于模糊理论的利多卡因凝胶在老年患者导尿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利多卡因联合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加利多卡因局部封闭治疗约诊间疼痛和预防肿胀中的作用
盐酸利多卡因溶液与莫匹罗星膏在甲床缺损修复术后的换药体会
地西泮联合利多卡因在人工流产镇痛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利多卡因囊肿内注射在单纯性肝囊肿酒精硬化治疗中的应用
利多卡因麻醉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48例
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增生性瘢痕158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