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机制研究

2024-04-27 04:35李傲波徐辉戴浩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土地确权农业机械化

李傲波 徐辉 戴浩

摘要:“雙碳”背景下,土地确权被视为促进农业碳减排的有力举措,通过探究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机制,为农业碳减排提供现实经验,从而助力“双碳”目标实现。基于全国30个省市面板数据,使用FGLS(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模型评估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具有促进作用,其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土地确权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来减少农业碳排放,即存在“土地确权—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碳减排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而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减碳效应不显著。据此,应当持续优化土地确权政策,充分发挥其农业碳减排效应;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土地确权政策。

关键词:土地确权;农业碳排放;农业机械化;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中介检验

中图分类号:F327: 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 (2024) 03-0252-09

Study on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Based on the mediating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level

Li Aobo1, Xu Hui1, 2, Dai Hao1

(1.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2. 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ouble carbon,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is regarded as a powerful measure to promote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By exploring the mechanism of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it provides practical experience for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so as to help achieve the goal of ‘double carbon.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of 30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China from 2008 to 2021, the FGLS model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land rights confirmation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has a promoting effect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and its influence has an inverted U-shaped structure.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reduce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by promoti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that is, there is an impact mechanism of land right confirmation-promoting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Land titling has significant regional heterogeneity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in different agricultural functional areas. I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in 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 but no significant effect on carbon reduction in non-major grain-producing area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land right confirmation policy and give full play to its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 effect, to promote the progress and innovation of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nd to improve the socialized service system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local governments implement differentiated land rights confirmation policies according to local conditions.

Keywords:land ownership confirmati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Feasible Generalized Least Squares; intermediate test

0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我国正加速推动经济绿色化转型,在这关键时期,绿色发展成为题中之义。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在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中,农业生产碳排放总量占比已达到31%,农业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碳排放部门。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加快农业碳减排不仅为推动农业绿色转型具有重大意义,也有助于早日实现“双碳”的目标,由此我国农业的发展必须兼顾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双重使命。而因农业与生俱来的弱质性,导致农业经营主体主动规避“高风险、高投资、低回报”的减碳行为[1],这对我国绿色低碳发展形成了较大压力。如何克服农业面临的多重阻碍,激发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内生动力和外部推力成为重要课题。

从事农业活动最基本的资源是土地资源,农业碳减排的关键在于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我国一直处于“大国小农”基本农情,人地矛盾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问题,政府和学界对这一问题经过不断探索,认为土地问题的核心是权属问题。产权不稳定将成为制约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甚至抑制了农户的农业绿色生产行为[2]。鉴于此,十九大提出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2018年是农村土地确权颁证的收官之年,同时也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进入深化阶段的转折年,推动完善土地产权制度对我国农业碳减排影响重大。在解决土地这一复杂问题上,除了政府提供有力的土地政策引导,还需社会服务组织的外部支持,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农业生产环节托管等农业社会化服务,加快农业投入品减量增效,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在政策设计层面土地确权与农业机械化目标趋同,旨在通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达到农业节能减排的目的,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在实践经验层面,土地确权和农业机械化能否促进农业碳减排?以及土地确权和农业机械化之间存在什么内在逻辑共同影响农业碳排放?无疑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具体命题,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强国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意义。

自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赋权增能一直是中国土地制度改革的主线。目前关于土地确权的研究主要聚焦其制度变迁带来的投资效应、增收效应以及资源配置效应三个方面。在土地确权的投资效应方面,一些学者认为,土地确权提升了土地产权强度,能有效激励农户的长期投资意愿[3, 4];鐘甫宁[5]、缪德刚[6]等对确权投资效应机制进行分析,发现土地确权为土地抵押提供了前提,缓解了农村资金需求从而促进农业投资;杨宗耀等[7]认为不同投资决策模式会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其中确权对有机肥投资具有激励效应,对改变用途投资则表现为抑制效应。在确权的增收效应方面,詹鹏等[8]研究发现土地确权对农户增收方式是多元的,能够提高农业纯收入、土地租金以及促进非农就业,从而推动共同富裕。而在土地确权的资源配置效应方面,盖庆恩等[9]发现土地资源错配会阻碍农民的能力有效发挥,降低农业劳动生产率;丁玲等[10]基于湖北省6地区的实地调研发现确权能够显著促进土地转入,而农户对确权的满意度对土地的转出和转入均有显著促进作用;史常亮等[11]认为土地确权主要发挥失地风险降低效应来促进劳动力外流,而通过土地投资激励效应抑制劳动力外流。以上研究主要围绕土地确权的经济效益方面,相较之下,土地确权的生态环境效应鲜有问津。仅郑淋议[12]、钱龙[13]等研究土地确权对耕地保护的影响,并认为土地确权有利于耕地生态保护行为,但郑沃林[14]认为土地确权对农业绿色生产行为的促进作用具有情景依赖性。

综上可知,现有文献从多视角对土地确权展开研究,成果丰硕,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首先,土地确权对农业绿色生产促进作用局限于农户行为,未对农业绿色减碳效果进行深入探索;其次,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如何,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此,本文在现有基础上,尝试做如下方面的拓展:第一,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以农业机械化作为传导机制充分研究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第二,进一步探寻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规律,为佐证土地确权政策能否长期有效提供了理论依据;第三,本文分别从不同功能分区探讨了土地确权对农业碳减排的异质性效应。因此,本文基于我国2008—202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探讨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及机制,为土地产权第二轮承包到期延包政策提供优化意见,也为实现双碳目标开辟新的路径。

1 理论与假设

土地确权助力农业碳减排的总体机制如下。土地确权政策从法律层面界定了土地产权归属,将土地经营权与所有权相分离,削弱两者间的联系,为促进农业绿色生产提供了前提条件。土地确权在激励效应、规模效应、信贷效应共同作用下促进农户的低碳生产行为,推动农业碳减排。考虑到政策实施具有时滞性、早期碳减排技术匮乏、农地市场尚不健全等内外因素,土地确权政策未能及时奏效,由此推测土地确权与农业碳减排可能存在非线性关系。另外,在社会分工的背景下,土地确权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契机,同时现代农业机械能有效控制农业碳排放量,因此,土地确权可能通过农业机械化间接影响农业碳减排。

1.1 土地确权直接影响农业碳减排的机理

第一,土地确权通过激励效应促进农户碳减排行为。近年来,为满足工业化、城镇化的需要,土地资源趋于非农化,人地关系紧张,倒逼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形成农业生产老龄化、兼业化的趋势[15]。在此背景下,若土地产权不稳定将进一步加深农户对粗放式农业生产的“路径依赖”[16],这不仅降低农业生产效率,而且加速了资源的消耗,导致碳排放总量增加。确权颁证政策实施后,农户手中的土地具有更稳定的社会保障功能,增强了农户对土地的产权强度,激励农户对土地的长期保护性投资。其原因在于农户作为理性经济主体,长期投资是为了长远的可持续收益,当土地产权趋于稳定,强化了农户对土地产权稳定的心理预期,并赋予农户更多的土地剩余索取权,激励农户通过化肥减量、改良土壤等绿色生产途径实现农业生产的长期收益和可持续发展[14]。

第二,土地确权通过规模效应促进农业生产提效减碳。我国土地长期存在耕地细碎化的问题,分散化、小规模是我国农业经营的主要特征,这也决定了农业生产效率低、大部分农户投资能力不足,难以引入现代绿色生产技术控制碳排放。随着土地确权工作的持续推进,农户的物权意识逐渐增强,农地流转市场进一步发展,为农业碳减排创造了有利条件[17]。一方面,土地流转加速农业由分散化的經营模式转化为规模化的经营模式,模式的转变必然伴随着生产方式的变化,由此,绿色高效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传统的粗放式的农业产生替代作用,有助于农业节能减排。另一方面,完善的农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从具有农外就业比较优势的农户转入具有农业生产经营比较优势的农户手中,有利于人地资源要素最优组合[18],推动农业低碳技术内生发展。

第三,土地确权通过信贷效应为农业低碳生产提供资金支持。由于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具有正外部性、投资大、资金回收周期长等特点,农户对农业绿色生产投资意愿不强。然而,土地确权赋予了土地抵押功能,将土地由物权化转为资本化,为农户提供了新的融资渠道[6],增加了绿色生产技术投资的可能性,通过引入农业绿色生产要素,有效控制碳排放量,改善了农业生产环境。因此,本文提出假设1。

假设1:土地确权能够降低农业碳排放总量。

1.2 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非线性影响

土地确权政策实施以来,整体上对农业碳减排起到促进作用,但考虑到部分外在因素,土地确权与农业碳减排的影响并非一直存在线性关系。从政策角度,土地确权政策的不断深入影响农户对产权稳定的信心。由于早期土地确权颁证只在少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大部分农户对土地的稳定性预期较低,为了实现在短期内收益最大化,增加化肥的投入,且对农业残余不加以回收,最终导致碳排放的增加[16]。然而随着确权政策持续完善,农户对土地的归属感增加,积极采取保护耕地的行为。从技术角度,土地确权促进规模化生产,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发展空间。早些年农业机械设备工作效率较低,碳排放时间较长反而增加了碳排量,随着农机设备的不断革新,农机的减碳效应逐渐抵消农机作业带来的增碳效应[19]。因此,土地确权在起步阶段,对农业碳排放具有促进作用,随着政策的稳定和技术的进步,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抑制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假设2。

假设2:土地确权与农业碳排放存在“倒U型”关系。

1.3 农业机械化在土地确权与农业碳减排的间接作用

土地确权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契机。一个界定清晰且稳定的产权可以避免外部矛盾所导致的产权频繁调整和利益重组等问题,实现外部效应的内在化[20]。土地确权颁证制度作为维持土地产权稳定的一项重要政策,通过增强农民对土地的产权强度和推进土地适度规模化经营[21],激发农户对农业机械的市场需求。具体而言,第一,以小农户视角为起点,土地确权通过降低农地被随意剥夺的风险、保证较长的规划期从而激励了农户对土地的长期投资,小农户出于对生产投资效益的考虑,其理性选择是采用高效的现代农业机械工具替代传统劳动力。然而,我国普遍存在耕地细碎、分散的小农经济特征,小农户不仅缺乏自购农机设备的能力,而且自购农机作业与小规模生产不匹配,从而造成不经济的后果。值得注意的是,小农户虽无法依赖土地规模实现农业机械化,但可以通过外包机械服务带来的外部分工走农业机械化的服务规模道路[22]。第二,从规模经营主体角度出发,土地确权从法律层面给予农户的稳定的土地保障,减少了农地流转过程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费用,加速了土地的转入,有利于最大程度实现规模效益[23]。农业规模经营的扩大打破了原有要素的均衡状态,旧的生产要素不能满足需求,因而有必要购买外包服务[24]。规模化经营意味着生产专业化程度较高,与专有性较强的农机服务完全匹配,因此规模经营者通过迂回投资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产具有减碳效应。农机作业相较于人力耕作具有高效性和精确性,一方面,农业机械化提高农作物种植、收割、处理等过程的工作效率,缩短了农机工作时间,从而减少了能源的消耗,降低碳源的排放。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凭借其精确的程序设定准确喷洒农药,解决了人工施肥过量、不可控等问题。在农村劳动力外流的背景下,众多农户对农机服务的需求,助长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25]。由于机械化对传统劳动力的替代,小农户逐渐退出农业生产,通过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释放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减碳效应[26]。因此,本文提出假设3。

假设3:土地确权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抑制农业碳排放,即农业机械化在土地确权与农业碳减排之间起中介作用。

2 模型构建、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2.1 模型构建

考察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构建基准模型如式(1)所示。

A_coi,t=α+βA_landi,t+γXi,t+θi+μt+εi,t(1)

式中:i——省份;t——年份;A_coi,t——农业碳排放;A_landi,t——土地确权;Xi,t——一系列控制变量;α——常数;β——核心解释变量系数;γ——控制变量系数;θ——省份效应;μ——年份效应;ε——随机干扰项。

2.2 变量选取

1)  核心变量:土地确权,参考史常亮等[11]的做法,以土地确权率表示。土地确权率为颁发土地承包经营权份数与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户数的比重衡量。

2)  被解释变量:农业碳排放水平,使用农业碳排放总量来表示。根据罗明忠等[27]的研究,分别基于化肥、农药、农用塑料薄膜、农用柴油、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以及有效灌溉面积六种要素投入量来统计农业碳排放实际情况。结合农业碳排放碳源系数计算得到农业碳排放总量。在稳健性检验时,以农业碳排放强度替代农业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用农业碳排放总量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表示。

3)  控制变量:采用粮食播种面积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比值表示种植结构;城镇人口数占总人口比重表示城镇化率;第一产业增加值与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总数的比值表示农业生产效率;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与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之比表示财政支农水平。

4)  中介变量:农业机械化水平以农业机械总动力衡量。

2.3 数据来源

本文大部分数据主要来源于EPS数据库及各省市统计局,土地确权相关数据来源于《全国农村经济情况统计资料》《中国农村经营管理统计年报》《中国农村政策与改革统计年报》。西藏数据由于缺失严重而剔除,故本文研究对象为我国2008—2021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省际面板数据,部分缺失数值采用插值法补齐。本文研究数据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3 实证分析

3.1 基准回归

避免数据存在多重共线性导致研究结果有偏,在进行基准回归前使用方差膨胀因子检验法(VIF)对所有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检验,结果表明本文选取变量不存在多重共线性问题,下面进行基准回归分析。

表2为基准回归结果,表2中列(1)~列(3)依次为未纳入控制变量、加入全部控制变量以及加入土地确权二次项的回归结果。由列(1)~列(2)可知,无论是否加入控制变量,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说明土地确权有利于农业碳减排,假设1得到验证。

由表2列(2)可知,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系数为-0.039 9,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土地确权每提升1个单位,农业碳排放将会减少0.039 9个单位。可能的原因是土地确权强化产权强度,增强土地产权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产权保护成本,基于长远利益考虑,农户降低化肥、农药等污染性生产要素的投入,进行耕地保护性行为,从而促进农业碳减排。

由表2列(3)可知,土地确权的一次项回归系数为0.050 6,显著为正;二次项系数为-0.045 7,显著为负,说明早期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存在促进作用,经过一段时期后,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作用由促进转为抑制,即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倒“U”型结构,假设2得到验证。可能的经济逻辑是土地确权实施初期,各项政策实施难以落地,土地确权颁证等措施存在一定滞后性,且仅在部分地区开展试点,农户对农地产权的稳定性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政策实施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早期的土地确权不利于农业碳减排。随着土地确权政策的持续推进,以物权形式登记造册形成的用益物权丰富农地产权价值感知内涵[28],有效规避了产权不清问题,提高农户的农地投资信心,制度激励效应的提升使得农户倾向于从事绿色生产模式,减少农业过程中污染性行为,从而推动农业碳减排。

3.2 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

3.2.1 内生性检验

确保前文基准回归结果的有效性,借鉴相关学者的做法采用动态的SYS-GMM模型缓解静态模型可能存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29]。本文采用系统GMM模型分别进行滞后一期和滞后二期处理,结果见表3列(1)~列(2)。AR(2)均大于0.05,故不存在二阶序列自相关;Hansen检验的P值均大于0.05,故不存在过度识别问题,说明本文的工具变量选取有效。由土地确权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与基准回归结果大致相同,可判定在排除内生性问题后,本文研究结果是科学、可靠的。

3.2.2 稳健性检验

为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的稳健性,本文分别采用替换变量法、更换模型法和缩尾处理法三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

1) 替换变量法。在基准回归中,被解释变量以农业碳排放量表征农业碳排放,因此,本部分借鉴熊飞雪等[30]将农业碳排放量替换为农业碳排放强度进行回归,农业碳排放强度以农业碳排放量占农业生产总值的比重表示,其回归结果见表3列(3)。结果显示,在将农业碳排放量替换为农业碳排放强度后,土地确权回归系数为-0.024 2,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土地确权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假设1再次得到验证。

2) 更换模型法。将基准回归中使用的FGLS模型更换为固定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见表3列(4)。在将模型更换为固定效应模型后,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系数为0.050 5,在5%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土地确权有利于农业碳减排,研究结论与基准回归一致。

3) 缩尾处理法。避免极端值对本文研究结果造成干扰,采用缩尾处理法对所有变量进行1%和99%分位缩尾处理,然后再使用基准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3列(5)。在對样本进行缩尾处理后,土地确权回归系数在1%显著,除系数大小有所差别外,显著性和作用方向与基准回归整体一致,说明本文研究结论稳健可靠。

3.3 机制检验

为检验土地确权是否能通过农业机械化抑制农业碳排放,基于前文构建的中介模型进行回归,结果见表4。表4列(1)~列(3)分别为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结果、土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的回归结果、土地确权和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结果。

由表4列(1)可知,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系数显著为负,说明土地确权有利于减少农业碳排放。列(2)显示土地确权对农业机械化的回归为0.001 10,在1%的水平上显著,说明土地确权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土地确权强化农地产权的稳定性,促进农户高效、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土地流转抑或生产托管均会迂回影响农户农业作业选择与农机服务市场发育。因此,无论是农机服务外包还是自购农机,都是在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户基于收益最大化对农业机械的理性响应。列(3)结果表明,在将农业机械化纳入模型后,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的系数为-0.144,在1%的水平上显著;而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系数为-0.026 4,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基准回归相比,系数绝对值有所下降,说明土地确权通过农业机械化抑制了农业碳排放,农业机械化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假设3得到验证。一方面,产权明晰是交易产生的前提[31],土地确权对耕地强能赋权,提高农地产权强度,在此情境下,农地产权根据产权主体的比较优势与特征差异诱发农业分工与扩展市场容量[24],市场容量决定分工水平[32],进而催生出农业机械服务和促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市场的发育,从而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另一方面,农业机械化通过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要素与合理调整农业种植结构从而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19]。

3.4 异质性分析

考察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区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基于农业功能区视角,将我国粮食主产区与粮食非主产区两类地域对比分析。表5为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区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结果。

表5列(1)~列(2)基于农业功能区视角,显示了土地确权对粮食主产区和非粮食主产区农业碳排放的回归结果。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地区的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而言,土地确权对粮食主产区的回归系数为-0.011 1,在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土地确权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碳减排;土地确权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回归系数为-0.000 195,但未通过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性检验。形成该现象可能的原因是,粮食主产区担负粮食安全的重担,区域内的农作物以粮食作物为主,相较于经济作物,粮食作为兼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和碳排放相对较低的特点[33],此外,粮食安全的重担抑制粮农滥用农药化肥等高碳排放行为。因此土地确权有利于减少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排放。

4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8—2021年省际面板数据,探究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第一,土地确权有利于农业碳减排,其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系数为-0.039 9。第二,土地确权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存在倒U型特征。第三,土地确权通过促进农业机械化来减少农业碳排放,即存在“土地确权—促进农业机械化—农业碳减排”的影响机制,农业机械化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回归系数分别为-0.039 9、-0.026 4。第四,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土地确权有利于粮食主产区农业碳减排,其影响系数为-0.011 1,而对非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碳减排效应不显著。

基于上述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第一,持续完善土地确权政策,充分发挥其农业碳减排效应。本文研究结论表明土地确权有效促进了农业碳减排,且随着确权程度的提高,农业碳排放由增加转变为减少,因此国家政策应当加大土地确权实施力度,在原有基础上适当延长土地确权年份,以发挥其在农业碳减排方面的生态环境效应。第二,促进农业技术进步与创新,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机制检验表明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确权对农业碳减排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因此需要鼓励相关农业企业加大农业机械研发力度,提供“收割与秸秆处理”同步化的农机,减少不必要的农用柴油使用与碳排放。第三,各地政府因地制宜,实施差异化的土地确权政策。异质性表明土地确权对不同农业功能区农业碳排放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对于粮食主产区以外的地区要持续深入完善土地确权政策,鼓励农户进行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以集约化经营模式替代传统粗放式生产,平衡环境承载力与农业产能的关系,实现农业低碳化。

参 考 文 献

[1]董莹, 穆月英. 农户环境友好型技术采纳的路径选择与增效机制实证[J]. 中国农村观察, 2019(2): 34-48.Dong Ying, Mu Yueying. The path selection and efficiency increase mechanism of farmers adoption of environmentally friendly technology: An empirical analysis [J]. China Rural Survey, 2019(2): 34-48.

[2]Lanjouw J O, Levy P I. Untitled: A study of formal and informal property rights in urban Ecuador [J]. The Economic Journal, 2002, 112(482): 986-1019.

[3]Goldstein M, Houngbedji K, Kondylis F, et al. Formalization without certification? Experimental evidence on property rights and investment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2018, 132: 57-74.

[4]高叙文, 方师乐, 史新杰, 等. 農地产权稳定性与农地生产率——基于新一轮农地确权的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10): 24-43.Gao Xuwen, Fang Shile, Shi Xinjie, et al. The impacts of land certification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a new round land certification in China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21(10): 24-43.

[5]钟甫宁, 纪月清. 土地产权、非农就业机会与农户农业生产投资[J]. 经济研究, 2009, 44(12): 43-51.Zhong Funing, Ji Yueqing. Land rights,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farmers agricultural investment [J].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09,44 (12): 43-51.

[6]缪德刚, 龙登高. 农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现行机制及推进对策[J]. 浙江社会科学, 2017(8): 33-41, 157.Miao Degang, Long Denggao. The current mechanism of rural land mortgage loan and its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J]. Zhejiang Social Sciences, 2017(8): 33-41, 157.

[7]杨宗耀, 纪月清. 承包地确权、地块规模对农户土地投资的影响: 基于决策模式差异视角[J]. 中国土地科学, 2021, 35(6): 48-55, 94.Yang Zongyao, Ji Yueqing. The effects of land titling and plot size on farmers land invest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eterogeneity in decision mode [J]. China Land Science, 2021, 35(6): 48-55, 94.

[8]詹鹏, 陶彦君. 农地确权促进农村共富的效力多大[J]. 农业经济问题, 2023(2): 33-49.Zhan Peng, Tao Yanjun. How does land certification promote common prosperity in rural China?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23(2): 33-49.

[9]盖庆恩, 朱喜, 程名望, 等. 土地资源配置不当与劳动生产率[J]. 经济研究, 2017, 52(5): 117-130.Gai Qingen, Zhu Xi, Cheng Mingwang, et al. Land misallocation and aggregate labor productivity [J]. Economic Research Journal, 2017, 52(5): 117-130.

[10]丁玲, 钟涨宝.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对土地流转的影响研究——来自湖北省土地确权的实证[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7, 38(3): 452-459.Ding Ling, Zhong Zhangbao. Influences of rural land reconfirmation on rural land circulation: A case study of Hubei Province [J]. Research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2017, 38(3): 452-459.

[11]史常亮, 张益. 土地确权与农村劳动力迁移——来自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 资源科学, 2022, 44(4): 647-659.Shi Changliang, Zhang Yi. Land certification and rural labor migr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ial panel data [J]. Resources Science, 2022, 44(4): 647-659.

[12]郑淋议, 钱文荣, 刘琦, 等. 新一轮农地确权对耕地生态保护的影响——以化肥、农药施用为例[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6): 76-93.Zheng Linyi, Qian Wenrong, Liu Qi, et al. The impact of the new round of farmland certification on the ecological prot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Taking the application of chemical fertilizers and pesticides as examples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21(6): 76-93.

[13]钱龙, 冯永辉, 卢华. 地权稳定性对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的影响——基于新一轮确权颁证调节效应的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 21(2): 104-115.Qian Long, Feng Yonghui, Lu Hua. Impact of land tenure stability on farmers cultivated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Analysis based on adjustment effect of the new round land certification [J].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21, 21(2): 104-115.

[14]郑沃林. 土地产权稳定能促进农户绿色生产行为吗?——以广东省确权颁证与农户采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为例证[J]. 西部论坛, 2020, 30(3): 51-61.Zheng Wolin. Can Land property rights stability boost farmers green production behavior?: Take Guangdongs land titling and formula fertilization by soil testing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J]. West Forum, 2020, 30(3): 51-61.

[15]黃季焜, 靳少泽. 未来谁来种地:基于我国农户劳动力就业代际差异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 2015(1): 4-10.

[16]李燕. 农地产权结构对中国农业环境效率的影响[J]. 西安财经大学学报, 2020, 33(2): 61-67.Li Yan. The influence of farmland property structure evolution on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in China [J].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20, 33(2): 61-67.

[17]刘慧敏, 尚杰. 农地流转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兼论门槛效应与空间效应[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 31(9): 1482-1495.Liu Huimin, Shang Jie. Influence of rural land transfer on agricultural green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Effect,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and regional heterogeneity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3, 31(9): 1482-1495.

[18]罗必良, 张露. 中国农地确权:一个可能被过高预期的政策[J]. 中国经济问题, 2020(5): 17-31.Luo Biliang, Zhang Lu. Does rural land registration and certification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factor markets? [J]. China Economic Studies, 2020(5): 17-31.

[19]徐清华, 张广胜. 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282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22, 32(4): 23-33.Xu Qinghua, Zhang Guangsheng.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 intensity: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panel data from 282 cities [J]. China Populati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2022, 32(4): 23-33.

[20](美)科斯诺思威廉姆森. 制度、契约与组织:从新制度经济学角度的透视[M]. 刘刚, 等, 译. 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3.

[21]郑淋议, 李烨阳, 钱文荣. 土地确权促进了中国的农业规模经营吗?——基于CRHPS的实证分析[J]. 经济学(季刊), 2023, 23(2): 447-463.Zheng Linyi, Li Yeyang, Qian Wenrong. Does land certification increase Chinas farm size? An empir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RHPS [J]. China Economic Quarterly, 2023, 23(2): 447-463.

[22]胡新艳, 杨晓莹, 吕佳, 等. 服务外包与我国南方地區农业机械化发展——理论逻辑与经验分析[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3): 162-168, 183.Hu Xinyan, Yang Xiaoying, Lü Jia, et al.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in China—Theoretical logic and empirical analysis [J]. Chines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Regional Planning, 2016, 37(3): 162-168, 183.

[23]蒋甲樱, 李中, 李祎萌, 等. 农村承包地确权对土地流转影响的实证分析[J]. 经济地理, 2022, 42(7): 195-203.Jiang Jiaying, Li Zhong, Li Yimeng, et al.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ight confirmation of rural contracted land on land circulation [J]. Economic Geography, 2022, 42(7): 195-203.

[24]陈昭玖, 胡雯. 农地确权、交易装置与农户生产环节外包——基于“斯密—杨格”定理的分工演化逻辑[J]. 农业经济问题, 2016, 37(8): 16-24, 110.Chen Zhaojiu, Hu Wen. Confirmation of rural land, transaction configuration and the production outsourcing: Based on the “Smith-Young” theorem logical evolution of division of labor [J]. Issues in Agricultural Economy, 2016, 37(8): 16-24, 110.

[25]李宁, 汪险生, 王舒娟, 等. 自购还是外包: 农地确权如何影响农户的农业机械化选择?[J]. 中国农村经济, 2019(6): 54-75.Li Ning, Wang Xiansheng, Wang Shujuan, et al. Self-purchasing or outsourcing: How does farmland right confirmation affect farmers choi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9(6): 54-75.

[26]Qiu T, Choy S T B, Li Y, et al. Farmers exit from land operation in rural China: Does the pric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services matter? [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21, 29(2): 99-122.

[27]罗明忠, 魏滨辉. 农业生产性服务的碳减排作用: 效应与机制[J]. 经济经纬, 2023, 40(4): 58-68.Luo Mingzhong, Wei Binhui. The role of productive agricultural services in carbon reduction: Effects and mechanisms [J]. Economic Survey, 2023, 40(4): 58-68.

[28]钱龙, 冯永辉, 钱文荣. 农地确权、调整经历与农户耕地质量保护行为——来自广西的经验证据[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1): 61-76.Qian Long, Feng Yonghui, Qian Wenrong.Farmland certification, adjustment experience and farmers land quality protection behavior: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Guangxi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21(1): 61-76.

[29]王刚毅, 柏凌雪. 中国农村三产融合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视角[J].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3(4): 48-64.Wang Gangyi, Bai Lingxue.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the integration of primary, secondary and tertiary industries on farmers income in rural China: Based on perspective of mediating effect [J]. Agricultur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23(4): 48-64.

[30]熊飞雪, 赵星磊, 郭子毅, 等. 土地整治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政策的准自然实验[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2023(12): 2022-2023.Xiong Feixue, Zhao Xinglei, Guo Ziyi, et 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on agricultural carbon emissions: A quasi-natural experiment based on the high-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policy [J].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2023(12): 2022-2023.

[31]羅必良. 农地确权、交易含义与农业经营方式转型——科斯定理拓展与案例研究[J]. 中国农村经济, 2016(11): 2-16.

[32]罗必良. 论服务规模经营——从纵向分工到横向分工及连片专业化[J]. 中国农村经济, 2017(11): 2-16.Luo Biliang. Service scale management: Vertical division of labor, horizontal division of labor and specialization of connected farmland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17(11): 2-16.

[33]孙治一, 孙大鹏, 于滨铜, 等. 兼业如何影响农户“一家两制”生产行为?——来自全国5省1 458个农户样本的经验证据[J]. 中国农村经济, 2021(6): 44-59.Sun Zhiyi, Sun Dapeng, Yu Bintong, et al. How does concurrent business affect farmers production behavior of “One Family, Two Systems”? Empirical evidences from 1 458 household questionnaires in five provinces of China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21(6): 44-59.

基金项目:湖北省重大调研项目(2021S11—2)

第一作者:李傲波,男,1999年生,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农业机械化。E-mail: 841205236@qq.com

通讯作者:徐辉,男,1975年生,湖北通山人,博士,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区域经济发展。E-mail: 343644670@qq.com

猜你喜欢
土地确权农业机械化
掌握土地确权与流转新动向 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论农村土地确权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简政放权背景下的集体建设用地入市问题研究
土地确权背景下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障研究
梨树县发展农业机械化凸显成效
四川丘陵地区土地确权问题的微观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