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

2024-04-27 10:44袁澳吴雪莲李傲波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4年3期
关键词:劳动力流动长江经济带

袁澳 吴雪莲 李傲波

摘要:基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内在逻辑,并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揭示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单门槛效应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越高,其促进作用越强。提出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有序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等相关建议。

关键词:长江经济带;农机社会化服务;城乡经济融合;劳动力流动;面板门槛模型

中图分类号:F327: 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553 (2024) 03-0296-08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Taking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as an example

Yuan Ao, Wu Xuelian, Li Aobo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434023,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and rural labor mo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nternal logic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s to promote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and uses the panel data of 11 provinces and cities in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from 2012 to 2021 to empirically reveal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s on the integration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y. The results show that at the 1 % level, the socialized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has a significant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Urban-rural labor mobility plays an intermediary role betwee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and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 promotion effect of urban-rural labor mobility on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s affected by the single threshold effe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The higher the level of socialized service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the stronger the role of urban-rural labor mobility in promoting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Therefore, the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to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socialized service organization for agricultural machinery and orderly guide the flow of urban and rural labor force.

Keywords:the Yangtze River Econocmic Belt;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economies; labor force mobility; panel threshold model

0 引言

截至2022年,我國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0 133元,仅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1%左右,缩小城乡经济发展差距、加快城乡经济融合刻不容缓。城乡经济融合主要包括生产要素融合和产业融合两个方面,对激发农村产业活力、推动全面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快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推动农户与农机组织业务对接,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城乡经济融合。长江经济带作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重要引擎区域,其城乡经济融合有利于激发中上游经济发展潜力,促进经济增长由沿海向内陆拓展,缩小长江经济带城乡差距、中西部差距。因此,探讨长江经济带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影响程度及影响路径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城乡融合的研究。在概念上,Lewis[1]提出了“二元经济结构模型”,他认为传统农业与制造业之间存在巨大的生产效率差异,这种差异会随着城市经济发展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缓解。在评价指标体系上,张新林等[2]基于复合论,从人融合、地融合、基础设施融合和经济融合四个维度进行了测评。随着研究的深入,产业融合、社会融合、生态融合、生活融合、要素融合等[3, 4]维度不断被引入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体系。在影响因素上,Cecilia[5]认为经济、社会、社会环境和政策等方面都是影响城乡融合的重要因素。关于城乡经济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指标体系上,刘赛红[6]、台德进[7]等从经济总量、产业结构、财政结构、就业结构等维度进行了分析。关于农机社会化服务的研究,李平等[8]将其分为了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去测算服务水平。刘进等[9]通过实证证明农机购置补贴能有效提高农户的农机社会化服务可得性,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邱海兰等[10]认为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显著降低了农户陷入相对贫困的概率,有利于缩小城乡间的收入差距。林文姬等[11]通过运用Tobit模型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我国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认为农机社会化服务能通过提升农地生产效率来促进农业产值提升。王硕[12]、钱力[13]等证实了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着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主要聚焦于城乡融合整体以及多个维度,少有侧重城乡经济融合。在研究地域上,主要研究全国范围,鲜有文献研究长江经济带城乡经济融合;在研究视角上,现有文献多从政府投入、科技创新等视角探讨城乡经济融合,忽视了城乡劳动力流动对经济融合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2012—2021年的数据,先测度长江经济带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再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的相关性,同时将城乡劳动力流动作为中介变量探讨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路径及影响程度,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促进长江经济带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1 理论分析

1.1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的直接影响

城乡经济融合的本质是城乡发展要素自由流动,城乡协调一体发展,破除城乡二元发展体制[14]。城乡经济融合并非简单的经济“相加”,而是构建系统全面的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格局,推动城乡生产布局、经济结构的优化[15]。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城乡经济融合的重要支撑之一,有利于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道路交通条件的改善、促进城乡间资本、人员以及技术的流动。一方面,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有效替代人口流出造成的劳动力缺口,弥补农业产能的不足,同时能有效避免农业经营性收入损失,缓解农村居民相对贫困[16];通过采纳农机社会化服务使得农业生产的迂回度不断提升,中间产品种类数增加,从而促进了农户增收[10],缩小了城乡间的收入差距,促进了城乡经济融合。另一方面,农机社会化服务促进了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深,通过市场调节优化劳动力、资金、技术以及土地等生产资源,提升农地生产效率[11],从而推动农业产出与产值的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转向非農就业并提升与二三产业的关联性。此外,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也有助于促进先进生产技术流入乡村、促进乡村数字经济的发展,从而为城乡经济融合创造有利条件。综上,本文提出假设1: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直接促进作用。

1.2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的间接影响

城乡要素自由流动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关键因素,而劳动力这一要素在城乡经济融合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7]。美国学者Lee提出“人口迁移理论”,他认为人口流动是为了改善生活条件,而改善生活条件为人口流动拉力,本地的不利生活条件为流动推力,城乡间劳动力的流动也同样受这两种力影响。农机社会化服务则为城乡劳动力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能够发挥资本对劳动的替代效应,缓解城镇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11],同时农机社会化服务在农业生产中也为流入城市的劳动力解决了“后顾之忧”,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在非农就业的预期收益大于劳动力流动成本的预期下,劳动力将会从事非农就业[18],从而增加收入,缩小城乡居民在收入上的差距,促进城乡经济融合,钱力等[13]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由此可见,农机社会化服务可以通过推动城乡劳动力流动来间接促进城乡间的经济融合。综上,本文提出假设2: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推动城乡劳动力流动加速城乡经济融合。

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较高时,农机社会化服务能为城乡劳动力流动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创造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收入相对较高的拉力下进入城市,从事相关非农产业[18],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而剩余劳动力流出后,农村土地等要素会相应增加,在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带动下推动农业产值的提升[13],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发展也能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推动农业科技的创新与转化,从而推动城乡间经济融合。反之,在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较低时,对城乡劳动力流入促进作用不强,农村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人地矛盾突出,农业产值难以提升,农村居民的收入也难以提高,农业科技在低水平农机社会化服务下得不到推广,进而影响城乡经济融合。由此,本文提出假设3: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门槛效益的影响,跨过门槛值后其促进作用增强。

2 研究设计

2.1 模型构建

为验证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积极影响,本文构建基准模型如式(1)所示。

UREIit=β0+β1SERVICEit+βcCONTROLSit+εit(1)

式中:UREIit——i省份在t时期的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水平;SERVICEit——i省份在t时期的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εit——随机扰动项;β0——模型截距项;β1——农机社会化服务回归系数;βc——各控制变量回归系数;CONTROLSit——控制变量集合。

为探究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之间是否发挥显著中介作用,本文将城乡劳动力流动(URLM)作为中介变量,中介效应模型如式(2)所示。

URLMit=β0+β1SERVICEit+βcCONTROLSit+εit(2)

UREIit=β0+β1SERVICEit+β2URLMit+βcCONTROLSit+εit(3)

式中:URLMit——i省份在t时期的城乡劳动力流动水平;β2——城乡劳动力流动回归系数。

同时参考刘赛红等[6]的做法,本文以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为门槛变量,城乡劳动力流动为核心解释变量,利用面板门槛模型展开非线性机制考察,模型如式(4)所示。

UREIit=β0+β1URLMit·I(th≤γ)+β2URLMit·I(th>γ)+βcCONTROLSit+εit(4)

式中:I()——指标函数;th——门槛变量,采用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衡量;γ——待估门槛值。

2.2 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年鉴》和长江经济带11省(市)统计年鉴以及EPS数据库等。实证样本选择为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时间序列设为2012—2021年,其中长江经济带城乡经济融合以及控制变量的缺失数据借助插值法补全。

2.3 变量选取

被解释变量:城乡经济融合。参考周江燕等[19]的研究,从城乡经济、产业结构、收入结构、财政结构等7个维度选取10项指标构建城乡经济融合评价指标体系,具体指标说明见表1。同时借鉴俞彤晖等[20]的做法,先将负向指标通过取倒数形式正向化处理,然后采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测算长江经济带11省市城乡经济融合水平。

解释变量:农机社会化服务。本文参考李平等[8]的研究,从投入与产出两方面分析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计算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业面积占比时参考戴浩等[21]的做法。同时采用熵值法来测度长江经济带11省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具体指标说明见表2。

中介变量:城乡劳动力流动。本文借鉴张军涛等[22]的研究,以城镇就业人口与乡村就业人口比值来表征,同时为降低指标量级差距,缓解模型的估计偏误,在实证回归中对城乡劳动力流动做自然对数处理。

控制变量:参考王松茂等[23]的研究,选取以下控制变量;人口密度,由地区总人口与地区总面积的比值反映;基础设施,由地区路网水平反应,具体为公路里程+铁路营业里程与总面积比值反映;财政支出,由地区财政支出分权反映,具体为地方财政支出与全国财政支出比值反映;开放程度,由出口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衡量。

由表3可知,城乡经济融合均值为4,最大值为7.55,最小值为1,可见长江经济带各省城乡经济融合水平存在较大的差异;农机社会化服务同样也有着较大的内部差异,最大值为0.61,最小值为仅为0.04;而在城乡劳动力流动方面,最大值为3.95,最小值为-1.28,說明长江经济带内部劳动力流动情况较为频繁;从控制变量上看,长江经济带内部人口密度和基础设施建设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3 实证分析

3.1 基准回归

借鉴王娟等[24]的做法进行基准回归,结果见表4中列(1),农机社会化服务在1%水平下显著正向影响长江经济带城乡经济融合,模型拟合优度较好,说明了农机社会化服务有助于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发展,验证了假设1。

从控制变量的回归结果来看,人口密度与城乡经济融合呈现显著的正相关性,是因为较高的人口密度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乡村人口到城市就业[6],改善了农村就业结构同时一定程度上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推动了城乡经济融合。

基础设施对城乡经济融合也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路网的建设有助于推动城乡间人口、资本等要素的流动,推动先进技术进入乡村、乡村商品流入城市,从而推动乡村居民收入提高,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财政支出对城乡经济融合呈现负相关性,可能的原因是由于地方政府对城乡间资金投入失衡,扩大了城乡间经济、产业等方面的发展差距,不利于城乡经济融合。

3.2 稳健性与内生性检验

为确保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进行稳健性检验。如表4列(2)~列(4)所示,稳健性检验1是剔除被解释变量城乡经济融合2021年极大值(浙江)和2021年极小值(云南)样本后进行回归,稳健性检验2是剔除核心解释变量农机社会化服务2021年极大值(江苏)和2021年极小值(贵州)后进行回归,稳健性检验3是加入控制变量存贷款比和研发强度后回归的结果。检验结果显示,解释变量农机社会化服务估计系数仍然为正且显著,证明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同时为缓解内生性问题,本文将解释变量农机社会化服务滞后一期。由表4列(5)可知,将解释变量滞后一期后,解释变量农机社会化服务仍然在1%水平下显著且系数为正。

3.3 中介效应分析

为探讨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间是否发挥了中介作用,根据式(4)对城乡劳动力流动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从表5可以看出,列(1)中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回归系数为4.534,并且在1%的显著水平下显著为正,说明了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有着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列(2)中的城乡劳动力流动的系数为0.403,同样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且为正,说明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间劳动力流动也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列(3)中农机社会化服务系数为3.090,与列(1)中的系数相比明显变小,说明城乡人口流动扮演了中介效应的角色,也说明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对城乡经济融合有着直接促进作用,而且还通过城乡劳动力流动产生了间接作用,同时也验证了假设2。

农机社会化服务不仅直接推动了城乡经济融合,还为城乡劳动力流动创造了有利条件,农户们可以将农业生产进行托管,进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13],获得较高的收入,同时人地矛盾相对缓解,农业机械化得以进行,农业产值也会相应提高,从而缩小城乡收入与产业差距,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3.4 门槛效应分析

城乡劳动力流动是否会对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产生影响?借鉴刘赛红等[6]的做法,以农机社会化服务作为门槛变量,城乡劳动力流动作为核心解释变量。如表6所示,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中,农机社会化服务门槛变量在1%显著水平下通过了单一门槛检验,所以本文选择单一门槛模型。

从表7面板模型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当农机社会化服务低于门槛估计值0.046时,城乡劳动力流动系数为0.147,仅在10%水平下显著,而当农机社会化服务门槛值高于0.046时,城乡劳动力流动系数则为0.568,在1%显著水平下显著,且有着较為显著的提高,假设3得到了验证。

这说明,相较于低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而言,高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下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更强。在低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下,城乡间劳动力流动效应不显著,农村劳动力集中于农业劳动上,加之农地矛盾突出,人多地少以及机械化水平低、农业劳动本身效益产出较低,导致乡村居民收入较低,城乡间经济差异较大,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效应不显著;但随着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的提升,土地流转政策完善等原因,乡村居民可以将土地进行托管或流转,从而进入城市从事其他产业,进一步促进了城乡间劳动力流动,而在城市从事其他产业的乡村居民可以获得相比从事农业劳动更多的收入,而随着乡村劳动力流出,人地矛盾缓解,规模机械化经营得以进行,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了城乡间经济融合[10]。据此可推出,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受到农机社会化服务门槛效益的影响,在跨过门槛值后,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显著提高。

4 研究结论及建议

4.1 研究结论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2—2021年的面板数据,从城乡劳动力流动视角探析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内在理论逻辑,通过构建农机社会化服务和城乡经济融合指标体系实证检验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的影响路径及影响程度,研究结论如下:首先,在1%水平下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具有直接促进作用,并在运用剔除极大极小值和增加控制变量的方法进行稳健型检验以及内生性检验后结果仍显著;其次,城乡劳动力流动在农机社会化服务与城乡经济融合发展间发挥着中介效应;最后,城乡劳动力流动对城乡经济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受到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门槛效应影响。

4.2 对策建议

1) 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建设,推进农业产值提升与农民收入提高。首先应当因地制宜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在长江经济带内部根据各地区发展情况以及自然条件发展不同种类的农机社会化服务,缩小各省市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差异。其次,推动农机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建设,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及引进先进技术,提高经营范围与一体化经营,推动产业链的扩展,促进效率的提升以及产值的提高。最后,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人员与当地农户的技能培训,就地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人员,以此促进当地农民收入的提升。

2) 有序引导城乡劳动力流动,加速城乡间要素流动。首先,应当建立具有包容性的城乡一体化劳动力就业市场,拓宽城乡流动劳动力就业的渠道,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流入其他产业、城市;其次,应当统筹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完善流入劳动力的落户政策以及社会保障体制,保障其权益;最后,应当加快构建一体化的教育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地区教育资源均衡发展,开展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

3) 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劳动力流动促进作用,寻求城乡劳动力流动促进城乡经济融合新通路。首先,加快农机社会化服务建设,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扩大农机社会化服务面,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有利条件;其次,发挥农机社会化服务对城乡经济融合的促进作用,提高农业作业效率,提升农业产值,加快促进农民增收,缩小城乡产业与收入差距;最后,完善长江经济带内部劳动力流动机制,促进长江经济带资源要素互补,完善人才引进及使用机制,促进城乡经济融合。

参 考 文 献

[1]Lewis W A. 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ies of labor [J]. The Manchester School, 1954, 22(2).

[2]张新林, 仇方道, 朱传耿. 时空交互视角下淮海经济区城乡融合发展水平演化[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 35(8): 1867-1880.Zhang Xinlin, Qiu Fangdao, Zhu Chuangeng. Evolu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Huaihai economic zon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patio-temporal interaction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0, 35(8): 1867-1880.

[3]张海朋, 何仁伟, 李立娜, 等. 环首都地区城乡融合水平时空分异及乡村振兴路径[J]. 自然资源学报, 2021, 36(10): 2652-2671.Zhang Haipeng, He Renwei, Li Lina, et al.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level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path in the Capital Region [J]. Journal of Natural Resources, 2021, 36(10): 2652-2671.

[4]张爱婷, 周俊艳, 张璐, 等. 黄河流域城乡融合协调发展: 水平测度、制约因素及发展路径[J].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22, 37(3): 34-43.Zhang Aiting, Zhou Junyan, Zhang Lu, et al. Measurement, restrictive factors and development path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Yellow River Basin [J]. Journal of Statistics and Information, 2022, 37(3): 34-43.

[5]Cecilia T. The links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J]. Environment & Urbanization, 2003, 15(1): 3-12.

[6]刘赛红, 罗美方, 朱建, 等. 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科技进步与城乡经济融合研究[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11): 31-45.Liu Saihong, Luo Meifang, Zhu Jian, et al. Research on rural finance development,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gress and urban-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J].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21(11): 31-45.

[7]台德进, 蔡荣. 数字经济赋能城乡经济融合: 内在机理与实证检验[J]. 当代经济管理, 2022, 44(10): 59-70.Tai Dejin, Cai Rong. Digital economy empowers urban and rural economic integration: Internal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test [J]. Contemporary Economic Management, 2022, 44(10): 59-70.

[8]李平, 伍海君. 农机社会化服务效率的时空分异研究——来自中国省域证据[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 43(9): 210-218.Li Ping, Wu Haijun. Spatiotemporal differentiation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province in China [J].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2, 43(9): 210-218.

[9]刘进, 贾杰斐, 许庆. 农机购置补贴如何影响小农户农机社会化服务获得——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的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 2023(2): 85-108.Liu Jin, Jia Jiefei, Xu Qing. How does agricultural 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ies affect the acquisition of mechanization services for smallholders: An analysis based on the data of the national fixed observation points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in China [J]. Chinese Rural Economy, 2023(2): 85-108.

[10]邱海兰, 罗明忠, 唐超.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效率提升与农户相对贫困缓解——基于城乡比较视角[J]. 农村经济, 2021(5): 109-117.

[11]林文姬, 苏向辉, 马瑛, 等. 农机社会化服务对我国农地生产效率的影响——基于三阶段DEA和Tobit模型的实证研究[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2, 43(11): 239-248.Lin Wenji, Su Xianghui, Ma Ying, et al. Impact of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s on farmland production efficiency in our country: 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ree-stage DEA-Tobit model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2, 43 (11): 239-248.

[12]王碩, 孙涛. 交通基础设施、劳动力配置与中国城乡融合发展——基于劳动力与产业、区域双重耦合视角[J].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2023, 38(4): 98-112.Wang Shuo, Sun Tao. Transportation infrastructure, labor allocation and the urban-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ual coupling of labor force with the industry and the region [J].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2023, 38(4): 98-112.

[13]钱力, 张轲. 劳动力流动、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相对贫困[J]. 商业研究, 2023(1): 59-67.Qian Li, Zhang Ke. Labor mobility, Income gap and relative poverty of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J]. Commercial Research, 2023 (1): 59-67.

[14]杨俊青, 王玉博, 靳伟择. 劳动力有限供给条件下的二元经济转化探索[J]. 中国人口科学, 2022(1): 44-58, 127.Yang Junqing, Wang Yubo, Jin Weize.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dual economy under the condition of limited labor supply [J]. Chinese Journal of Population Science, 2022(1): 44-58, 127.

[15]高耿子. 从二元分割到城乡融合发展新思路——中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J]. 现代经济探讨, 2020(1): 108-116.

[16]罗明忠, 邱海兰. 农机社会化服务采纳、禀赋差异与农村经济相对贫困缓解[J]. 南方经济, 2021(2): 1-18.Luo Mingzhong, Qiu Hailan.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ocialization service adoption, endowment difference and alleviation of rural economic relative poverty [J]. South China Journal of Economics, 2021(2): 1-18.

[17]钱力,孙芳.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影响研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 40(1): 58-70, 127.Qian Li, Sun Fang. Impact of digital economy on integrative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Empirical test based on mediation effect model [J].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2023, 40(1): 58-70, 127.

[18]唐林, 罗小锋, 张俊飚. 购买农业机械服务增加了农户收入吗——基于老龄化视角的检验[J]. 农业技术经济, 2021(1): 46-60.Tang Lin, Luo Xiaofeng, Zhang Junbiao. Has the purchase of agricultural machanery services increased farmers income: Test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ging [J]. Journal of Agrotechnical Economics, 2021(1): 46-60.

[19]周江燕, 白永秀. 中国省域城乡发展一体化水平: 理论与测度[J]. 中国农村经济, 2014(6): 16-26, 40.

[20]俞彤晖, 肖延玉. 数字经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实现机理与实证检验[J]. 统计与决策, 2023, 39(1): 11-16.Yu Tonghui, Xiao Yanyu.Realization mechanism and empirical test of digital economy promoting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ed development [J]. Statistics & Decision, 2023, 39(1): 11-16.

[21]戴浩, 魏君英, 刘子宸. 非农就业、农机服务外包对粮食产量影响[J].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23, 44(6): 244-250.Dai Hao, Wei Junying, Liu Zichen. Impact of non-agricultural employment and agricultural machinery service outsourcing on grain yield [J]. Journal of Chinese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2023, 44(6): 244-250.

[22]张军涛, 游斌, 朱悦.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影响——基于经济增长中介效应的分析[J]. 经济问题探索, 2021(6): 125-137.Zhang Juntao, You Bin, Zhu Yue. The influence of mobility of rural labor on the transformation of urban-rural dual economic structure: Based on the intermediary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 [J]. Inquiry into Economic Issues, 2021(6): 125-137.

[23]王松茂, 尹延晓. 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2, 21(6): 725-735.Wang Songmao, Yin Yanxiao. Does digital economy have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o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 case study of the Yangtze River Economic Belt [J]. Journal of Agro-Forestry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2022, 21(6): 725-735.

[24]王娟, 張海莹, 李国平, 等. 区域经济差距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影响[J]. 科学决策, 2023(8): 69-80.Wang Juan, Zhang Haiying, Li Guoping, et al. Impact of regional economic gap 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J]. Scientific Decision Making, 2023(8): 69-80.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3BGL194);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7YJC790169);湖北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2Y044)

第一作者:袁澳,男,2000年生,湖北襄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管理。E-mail: 564915078@qq.com

通讯作者:吴雪莲,女,1982年生,四川仁寿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技术经济。E-mail: 21712215@qq.com

猜你喜欢
劳动力流动长江经济带
基于“五力模型”的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城镇化过程分析
我国长江经济带绿色经济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长江经济带低收入医疗保障基金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现状分析
长江经济带股权交易所建立与管控措施
长江经济带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评价
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体系如何建构
长江经济带战略下江西稀土产业升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