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teSpace的近十年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发展趋势分析

2024-04-28 10:24李悦池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4年5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图谱趋势

摘    要:文章依托CiteSpace(可視化文献分析软件)对2013—2022年关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341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年度文献数量呈现平稳中逐步下降的趋势,且在我国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者群体;研究者发文较为独立分散,研究领域主要包括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意义、发展现状和课程建设4大方面。基于此,未来研究应当关注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课程思政融入职业生涯教育、加强数字技术与职业生涯课程融合3个方面,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质量和效果。

关键词: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图谱;趋势;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5-0005-04

一、引言

职业生涯教育是教育的重要一环,是提升个人对职业生涯的感知、提升个人职业素养与能力、推动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与创新的趋势之一。2007年,“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被纳入教学计划,并被设置为高校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的必要环节。同时,高校也对课程性质、目标和内容进行了清晰的规划和说明,明确了课程的教学目标、内容、方式、管理与评估,为“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依据[1]。由于近年来就业形势愈发严峻,大学生的求职心态和综合能力亟须转变和提升,因此,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强。基于此,文章以CiteSpace为研究工具,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文献进行量化分析,以期了解目前的研究现状,观测未来研究趋势,为进一步研究与实践提供方向。

二、研究数据及方法

(一)研究数据

作者在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中检索了2013年1月1日至2022年10月23日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的国内研究成果,文献类型限定为学术期刊,共检索到文献346篇,在剔除无效文献,包括书评、重复文献、新闻报道共计5篇后,最终获得有效文献341篇。因此,文章以341篇文献为原始数据进行梳理与分析。

(二)研究方法

文章运用CiteSpace对341篇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和可视化处理;依托CiteSpace将原始数据中的作者、所属单位、研究关键词等进行数量与频次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绘制图谱,以更直观的方式呈现研究情况和规律[2]。同时,通过质性研究和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目标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共现分析、词频分析、聚类分析,得到最终研究数据。

三、计量分析

(一)文献数量分析

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为主题的研究在近十年的发表数量存在2个峰值,分别出现在2015年和2019年,文献数量分别为47篇和41篇,峰值过后文献数量出现下滑态势,于2017年和2021年出现2个低谷,文献数量分别为28篇与22篇。纵观近十年文献发表数量,整体呈现出平稳中逐步下降的趋势(图1)。

(二)核心作者分析

如果某一研究主题约有半数论文为高产出作者撰写,则这些作者被称为这一领域的核心作者[3]。为梳理出文章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及各作者间的合作关系,文章进行了核心作者贡献分析。根据普赖斯定律,核心作者发文临界值的测定公式为N=0.749×        ,其中nmax为领域内发表数量最多作者的发文数。近十年发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文献中,同一独作作者最多发表了4篇相关研究论文。将这一数值代入公式,获得的临界值为1.498。近十年,该研究领域核心作者共有26位,这些作者发文量总计为57篇,只占总发文数的16.7%,没有达到定律中50%的数值,由此可见,近十年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研究领域发文呈现较为分散的情况,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作者群。

四、研究关键词知识图谱分析

(一)关键词共现图谱分析

关键词共现分析主要是为了体现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在图谱中呈现的关键词字体越大,代表该关键词出现频次越高[4]。将节点类型参数选定为关键词进行分析,共获得278个节点及389条连线,模块值Q为0.6653。其中,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规划”“生涯教育”与“就业指导”的出现频率较高,依次为141、32、24、18、17。

(二)关键词聚类图谱分析

在关键词共现图谱基础上及中国知网导出文献记录数据格式下,利用LLR(Log-likelihood ratio,对数似然比)算法进行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与关键词共现分析基本一致。

(三)关键词时间线图分析

时间线图可以看到分析领域的各关键词出现的时间。如图2所示,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就业”“措施”和“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领域近十年的研究;“生涯教育”这一关键词大约在2014年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就业能力”这一关键词则在2015—2019年出现,在2020年后有关探讨逐渐淡出;在近十年的前半段,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现状”得到了较多探讨,但在近几年有弱化趋势。

五、研究结论

(一)研究热点分析

研究热点是指某领域持续时间段内集中关注的研究焦点。文章通过对2013—2022年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领域的核心关键词共现图谱、聚类图谱进行分析,运用CiteSpace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该领域的热点内容,再结合对相关文献的深入阅读发现,对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研究、意义研究、现状研究,以及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研究为该领域的主要研究热点。

1.对职业生涯教育概念的界定

对基础概念的厘清和分析,能够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并对其本质有进一步认识。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概念界定奠定了该领域的理论范畴。吴小春等人认为,职业生涯教育是指各高校在高等教育环境中主动实施的一系列职业发展活动,目的在于帮助大学生科学选择职业,实现人职匹配,从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5]。李永霞等人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是指高校根据学生的价值观、个性与能力等多个因素,在社会的时代特点与发展趋势、就业形势与现实状况、职业环境等因素影响下,帮助大学生一步一步厘清职业目标、制定职业计划、践行职业发展路径,最终实现职业理想的过程[6]。叶凯贞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是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将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目标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来确定未来的职业目标,不断提升自身职业技能与能力,促进个体职业发展的过程[7]。尽管学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概念表述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倾向于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解为高校在结合现实因素和大学生个性特征的基础上,为促进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帮助大学生个人职业发展做出的一系列有关职业准备和职业发展的教育活动。

2.对职业生涯教育意义的探讨

当前,学者主要从大学生个人、学校、社会等层面概括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意义。从个人层面而言,孙越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弥补义务教育阶段对学生兴趣和个性关注的缺失,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学校以外的世界和社会,有的放矢地提升能力,在进入职场后更好地適应社会,应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和挑战[8]。从学校层面而言,刘梅月等人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能够进一步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体系,引导大学生将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用人单位要求等有机结合,有效地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与创新[9]。从社会层面而言,姚坤等人强调,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有利于提升人才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稳定性,满足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从而避免社会人力资本浪费[10]。兰先芳则指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求,也满足社会发展需求[11]。

通过研究可以发现,当前学者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意义的研究主要从大学生就业、高校教学体系和社会发展需求等方面入手。这些研究结果能够进一步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本质与目的,并成为后续研究的基础和实践指引。

3.对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分析

通过对近十年的文献进行梳理可以发现,该领域学者一直在关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所面临的问题。研究初期,学者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面临3大问题:一是职业道德教育不足,择业就业价值观落后,影响了毕业生的择业定位和职业道德培养[12-13];二是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偏重于就业指导、职业选择等就业前指导,缺乏职业长期发展等方面的规划性内容[14-15];三是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教学内容着重于理论指导,缺乏实践机会,影响了教学效果[16-17]。随着研究深入,早期发现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研究视角开始从宏观转向微观。部分研究着眼于当前教师队伍建设对课程开发和实施的影响,发现当前教师存在的专业性不足、实践经验匮乏等问题影响着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效果[18]。还有学者认为,大学生存在的生涯规划意识淡泊、学习积极性不足等问题也使得大学生在参与职业生涯教育的过程中错失了很多机会[19]。对于大学生自我效能感差、能动性低的问题,有学者探索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形式与提升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之间的关系,为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体系和培养模式提供了指导经验[20]。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助推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不断完善,同时也促进了我国职业生涯教育建设的不断发展,摆脱对西方课程体系的模仿,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育模式[21]。

4.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的思考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重要阵地。随着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工作的不断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也随之不断优化,有关课程体系建设的相关研究也成为学者所关注的重要方向。刘甜甜等人提出,当前高校应当建立专门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和教学研究机构,负责教育管理、教学研究、职业规划指导与咨询服务等一系列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规范性和科学性,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专业的职业规划和生涯指导服务[22]。张文提出,高校应当进一步统筹课程教学安排,针对大学生不同学段的特点和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设置针对性的课程内容,实现高等教育阶段职业生涯教育的连续性和一体化;同时,应进一步整合并创新课程内容,从价值观塑造、生涯规划、素质培养、择业指导等不同角度全方位提供教育教学,不仅要促进大学生对求职就业相关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提升,还要引领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和就业观[23]。刘梅月等人认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是实践性较强的综合性课程,其课程特点要求高校应进一步创新考评形式,并利用考评形式的创新倒逼课程体系的完善[9]。总的来说,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思考与探索,其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完整、科学的职业生涯指导服务,实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育意义。

(二)研究趋势分析

通过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和二次阅读进行分析和梳理可以发现,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协同育人机制,深化课程思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融入,同时加强数字技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深度融合。

1.完善“三全育人”格局下的协同育人机制

在“三全育人”格局下,高校应明确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长期性、阶段性、系统性的特点,清晰划分社会、学校、教师等各主体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职责和作用,发挥全员育人作用,完善协同育人机制。然而,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主要由高校辅导员开展,教师队伍构成同质化现象明显,育人参与主体单一[24]。因此,各高校应构建更加完善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全员育人体系,进一步发挥学校和学院的领导部署功能,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发挥大学生的能动性,形成“学校—学院—教师—学生”由上到下的一体化协同育人机

制。此外,高校应积极吸纳各类社会力量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发挥校友资源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榜样示范、案例参考等作用[25],整合源自学校、社会的一切显性、隐性资源,着力提升大学生的社会融入能力和实践能力。

2.深化课程思政融入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大學生职业生涯教育不仅要让大学生掌握职业生涯规划知识与技能,更要唤醒大学生对生涯规划的意识,使大学生树立正确职业观,成长为一个全面发展的社会人,这与课程思政所要求的“遵循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结

合”的精神内核具有高度一致性[26]。因此,各高校应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融入,充分挖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摆脱当前职业生涯教育中存在的理论与实践脱节严重、过分强调自我认知、职业道德教育不足等问题[27],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职业观、道德观、价值观的指引作用,将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深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效性。

3.加强数字技术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深度融合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当前教育领域应当着力推进教育数字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涉及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多学科内容,更加需要教育数字化技术增强其传播力度与覆盖面。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能够借助数字技术和多媒体优势,能够进一步促进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当前,已有学者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将互联网技术和职业发展理论知识有机融合,构建解决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问题的实用型方法体系,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的实际效果[28]。还有学者论述了以微课、微信、微博、微电影为代表的微载体应用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中的重要性,认为微载体促进了教育载体、教育内容、教育形式和教育理念的多元化,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参考思路[29]。此外,还有学者分析了依托大数据技术所建立的网络虚拟社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推动作用,指出网络平台不仅可以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定量分析依据,还能够精准助力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宣传服务功能,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工作质量提升[30]。还有学者对于特殊时期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开展就业工作进行了探讨[31]。然而,数字技术的融入在给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带来变革的同时也提出了挑战,如何转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念以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如何加强数字平台的监管等仍是未来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

六、结束语

运用CiteSpace对2013—2022年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后发现,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整体上呈现数量减少的趋势,且研究合作团体较少,研究力量分散,尚未形成稳定的核心研究群体。此外,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主题比较笼统,研究领域不够全面,研究质量有待提升。因此,对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研究应当更加关注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创新,注重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和专业化程度,进一步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的通知:教高厅〔2007〕7号[A/OL].(2007-12-28)[2023-08-12]. https://baike.so.com/doc/7015055-7237944.html.

[2]  谢玲玲,杨科正.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热点与发展趋势分析[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2(2):42-49.

[3]  徐坤,苏静静.我国结核病科普文献计量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22,38(8):708-712.

[4]  李杰.CiteSpace中文指南:第7版[EB/OL].(2023-02-05)[2023-08-12].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554179&do=blog&id=1374984.

[5]  吴小春,刘颖,谢宝国.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J].高校辅导员,2016(1):38-42.

[6]  李永霞,张焕荣,郎文革.大学本科全过程贯彻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16(7):92-94.

[7]  叶凯贞.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及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4):121-122.

[8]  孙越.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分析[J].中国市场,2016(4):79-80.

[9]  刘梅月,姚沫.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高教学刊,2020(25):60-62;66.

[10]  姚坤,吕鹏.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J].赤子  (上中旬),2014(10):83.

[11]  兰先芳.对当代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思考[J].  继续教育研究,2013(4):89-90.

[12]  赵磊波.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  有效融合[J].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4,31(5):  127-128.

[13]  徐雁行,王海,卢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J].成都中医药大  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6,18(2):56-57;60.

[14]  张耀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  策[J].教育探索,2013(10):123-124.

[15]  钟铁铮.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现状的思考[J].教育  观察(上旬刊),2015,4(3):75-76.

[16]  王颖.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3,33(8):178-179.

[17]  窦雅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面临的困境及对  策[J].职业时空,2015,11(11):86-88;91.

[18]  段会增.基于新时代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教师队伍  建设研究[J].才智,2020(10):171.

[19]  李路,阮添舜.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问题浅析及对  策研究[J].财富时代,2021(1):50-51.

[20]  王乐,田高良.以提升自我效能为导向的大学生职业  生涯教育课程路径研究[J].大学教育,2020(11):   8-11.

[21]  童迪雅,郭鲁倩.比较视域下的中美大学生职业生  涯教育历史发展研究[J].内江科技,2021,42(7):   71-72;19.

[22]  刘甜甜,张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研究与走  向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31(6):99-101.

[23]  张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J].  大学教育科学,2017(1):110-116.

[24]  高晓旭,王陶冶.高校研究生职业生涯教育“三全育  人”模式研究:以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职业生涯教  育为例[J].北京教育(德育),2023(4):76-81.

[25]  陈鹏,杨红娜.论校友资源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中的作用[J].河北企业,2020(12):136-137.

[26]  彭万秋.“课程思政”视域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  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  学报(上旬刊),2019(4):137-138.

[27]  申建朝.课程思政理念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探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9,32(12):120-122.

[28]  杨磊,周珂,蓝敏婧.互联网时代拟初次就业大学生  职业信念测量与分析[J].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  科学版),2022,39(4):99-105.

[29]  张亚卓.“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微  载体运用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中  旬刊),2020(2):25-27.

[30]  马松妹.基于“易班”的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研究[J].  长春大学学报,2022,32(4):68-71.

[31]  顾然,冯国昌,王璐瑶.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高校  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  育(理论与实践),2022,76(1):51-53.

编辑∕陈晶

收稿日期:2023-10-08                                                          修回日期:2023-10-19

作者簡介:李悦池,女,辅导员,助理研究员,博士,研究方向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

基金项目:2023年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研究课题“北京市系统思维下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获得感研究——以北京地区高校为例”(JYCY202338);2023年北京师范大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实效性提升研究——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BNUSZ2023YB05)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教育知识图谱趋势
趋势
初秋唇妆趋势
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
基于知识图谱的智慧教育研究热点与趋势分析
中职班主任开展职业生涯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
从《ET&S》与《电化教育研究》对比分析中管窥教育技术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与职业发展意向的研究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及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