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科背景下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科普教育的问题与对策

2024-04-29 11:06吴毕力陈臻瑶贺西淦朱华栋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危重症医学生科普

邹 海,吴毕力,陈臻瑶,贺西淦,刘 静,朱华栋

(1.复旦大学 a.附属肿瘤医院危重症医学科;b.肿瘤学系;c.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d.附属肿瘤医院肝脏外科,上海 200032;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肿瘤科,武汉 430030;3.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

1 研究背景

2018年9月,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卓越医生教育培训计划2.0》[1]要求加快医学教育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催生医学教育的改革,新医科顺势而生。[2]新医科指在“从治疗为主到兼具预防治疗、康养的生命健康全周期医学”的新理念指导下开展新兴医学或医学相关专业建设,提高医学生服务健康全过程的知识能力素质,旨在培养新一代医学复合型创新人才。[3]在此背景下,医疗服务应更加强调医疗健康维护与促进,注重全周期的人文关怀以及院前的泛学科科普覆盖。

医学科普是群众疾病预防、维护健康,降低就医负担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一项举国工程。在培养医学人才的教育体系中,加强医学生的医学科普教育,构筑医学生的科普能力,是全程医学教育周期中的重要内容。作为一名重症医学专科的医学生,其责任不仅仅是医治疾病,挽救生命,还要在诊治过程中充分体现人文关怀,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要求”,向民众传播普及重症监护的知识,破除对于重症监护的恐慌。[4]

新冠病毒的爆发不仅对医学体系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出危重症患者面临的困境。新冠疫情期间,医护人员亲身经历了危重症医学领域的艰辛与紧迫。患者的迅速增加和病情的多样性使得医护人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然而,与此同时也看到了由于危重症医学科普宣传不到位,导致许多患者对危重症医学的认知水平相对匮乏,对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缺乏基本的了解。

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医疗决策和治疗效果,甚至导致了一些不必要的死亡或预后不佳的情况。患者和家属在面对危重症时往往感到无助和困惑,因为他们缺乏足够的医学知识去理解病情,做出明智的决策。这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逻辑:危重症科普的不足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因此,在新医科背景下,基于对新冠疫情及其影响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危重症患者知识水平的深切关切,正视危重症医学生的科普能力、梳理科普教学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们的科普能力建设迫在眉睫。

2 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科普教育的必要性、不足及成因

2.1 危重症专业医学科普教育的必要性

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患者及其家属比任何一个医疗单元的患者都更加需要科普医学知识。重症监护单元里有着医院里最令人恐怖的既视感,甚至连很多其他科室的医生都认为ICU是将人类“去生物性”的地方。一方面,ICU治疗涉及的专业知识深奥复杂、生命支持设备“神秘”、医疗决策沟通具备紧迫性等问题,ICU患者及其家属与医生的沟通往往不畅,容易产生信息传递不明确、理解偏差等问题,继而影响到患者的治疗决策和生命支持策略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转归。另一方面,由于ICU患者生命常处于危险状态,ICU 患者及家属常面临着生死攸关的时刻,其心理压力剧增,紧张、焦虑、抑郁等情绪急剧增加。[5]此外,在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期间,ICU 探视的紧急管控也会加剧家属的焦虑紧张情绪。因此,ICU患者及家属面临急迫的医学科普需求,通过通俗易懂的科普宣传,有助于帮助ICU患者及其家属决策从而对患者的转归产生积极影响,并能给予医学人文关怀以缓解负面情绪。

2.2 危重症专业医学科普教育存在的不足

一是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科普意识不足。医学生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科普创作的专业程度以及对科普推广传播技巧的掌握程度决定了医学生科普工作的能力。[6]由于危重症专科医学的学科特点,医学生需掌握急诊医学、重症医学、内科学、外科学、诊断学、病理生理学等多学科知识及技能,对医学上的医学专业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危重症专科医学生往往更注重于诊疗技能实习而忽略科普实践。

二是危重症专业科普能力不足。其次,医学生刚接触临床诊疗工作,对于“医患沟通”“医学人文”等认识不够,对于医学科普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全面,科普意识不强。最后,医学知识不全面、临床经验少等主客观因素也极大影响了医学生主动寻求医患沟通、从事重症医学科普的积极性。[7]一项囊括219名医学生的医学科普实践状况调查显示,大多数(99.52%)医学生具备开展专业医学科普的意愿,但仅有约19.18%的医学生开展过医学科普实践。[8]

2.3 危重症医学生科普教育的问题成因

2.3.1 医学科普教育工作模式尚未健全

在医学生逐步进入医疗事业的早期,医学院校开展专门的医学科普教育与培训对于医学上的科普认识及科普能力的提高至关重要。然而目前院校科普教育工作模式尚不完全健全,未将医学科普教育纳入亚专科教学要求,缺乏完善的医学科普人才培养方案及培养资源,也缺乏激励医学生开展科普工作的激励机制和长效考核机制。临床一线的专科医生开展医学科普实践大部分来自于临床工作本身的需要以及考核晋升的科普成果权重,而这样的机制并不存在于医学高等教育之中,所以医学院校对提升医学生科普能力的迫切性认识不足。

2.3.2 亚专科科普意识薄弱

医学院校也面临医学科普教培人才、场地、资金、发布平台等医学科普教育资源有限等难题。部分开展科普教育的医学院校也未充分考虑到医学专业技能培训与科普教育的联系,未重视临床亚学科的特点,在危重症专业科普培育上存在局限性。医学院校把重心主要放在专业知识、临床实践以及科研创新的教学上面,却忽视了完善科普创作激励、保障及考核制度的制定,直接影响危重症专业医学生从事科普学习、创作和传播的热情。

3 提升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科普能力的对策

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于科技兴国的要求是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实现两翼齐飞、共同发展,对新医学背景下的医学生素养提出了新要求。强化医学生科普意识及能力是新形势下医学教育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整个国家健康事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医学生科普能力的提升,需要在综合素质、科普理念以及创作能力这三个方面去实现,需要学校、医院、教师甚至第三方医学装备供应方等各方共同努力,为危重症专业医学生提供科普教育和资源支持。笔者结合自身科普教学工作实践,认为危重症医学科普教育的发展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3.1 多部门联动,完善专科科普教学体系

院校和教学医院是医学生培养的始发站,对于医学生科普意识、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医学院校和教学医院应提高医学科普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站位,主动承担起开展科普教学的责任和义务。首先,应设置合理的医学科普教育教学大纲,全面、系统地开展提高科普认识、科普能力的专项培训。其次,应围绕临床亚学科的学科特点,组织临床一线人员、医学教育及科普从业人员共同编制科普教材,分阶段设计科普课程,注重专业素养与科普能力的全阶段结合培育。最后,院校和教学医院应注重资源整合,致力于长效稳定的科普实践平台搭建工作,为医学上在课程学习、实习及专科培训阶段的医学生科普实践提供平台保障。

3.2 注重医学教育师资能力建设

医学院校应注重科普教学老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开展科普师资专业培训。科普教学工作者应做到“寓科普于专业”,在日常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科普教育元素的渗透。其次,教学医院也应强化一线临床医师的科普教育观念,在临床带教中注重整合科普教育,这对教师自身的科普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临床实践是培养医学生将专业实践与科普相结合能力的重要阶段,更是考验教师科普教育能力的最佳选择[8]。注重营造良好的科普环境,注重用科普的语言阐述临床问题的技巧,将是对教师教学能力的重大挑战。

3.3 注重医学教育模式创新

3.3.1 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医学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的兴趣永远都是进取和探索的最强原动力。在对于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的临床带教过程中,以提高科普能力为教学出发点的时候,更加不能只讲无穷无尽的客观数据和专业原理,而是应该回归到人文本身和趣味化的加工。BBC人体医学科普节目《手术探秘》(Operation Ouch)是一个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医学科普类节目,以介绍急诊室的日常为主要内容,以诙谐幽默的方式来传播医学常识的要点,学生的接受度超乎想象。[9]将医学科普教育案例式或者体裁式融入到日常医学课程教学,利用医学人文轶事和热点健康问题激发学习兴趣,同步提高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医学科普素养。

3.3.2 注重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医学科普素养

实践是书本知识最终服务于病人的唯一途径,理性认识结合感性认识,方能化为自身的专业技能。在科普能力的提升过程中,也是同样道理所。应当鼓励危重症专业的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利用各种节假日积极参与科普实践活动,通过多说多练多沟通,真正地走出封闭的重症监护室大门。在科普创作、传播过程中,也能进一步加深对医学专业知识、医学人文的理解和掌握。湘雅医学院利用医学生为主力开展中学生的心肺复苏科普培训教学,这一模式不仅能促进心肺复苏知识的普及,还有助于医学生自身综合业务能力和医学科普素养的提高。[10]

3.3.3 注重实景还原,让医学生讲好重症监护室的科普

重症监护室的科普应当立足于让大家了解这个特殊的科室,从了解的它的功能、运行机制、常用设备、基本医嘱的目标和意义出发。在传授危重症医学专业临床知识的同时,科普教学应在传统专业带教模式的基础上尝试实景还原,营造沉浸式的科普学习体验,是医学生提升科普能力的新型实践探索。将复杂的监护室设备,利用各种平面及多媒体的拆解方式对接临床实际,展现操作和设备的功能性及实践意义,这可能是危重症医学专业教学所独有的一种科普能力培养方式,也未尝不是提高医学生全面素质的一条必备之路。

3.3.4 结合临床案例,让医学生深刻理解科普的重要性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在教学中积极推行PBL(Problem-Based Learning,问题驱动教学法)教学,以急性呼吸困难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急性肺栓塞的基本表现和血栓栓塞的机制。这一探讨的目的不仅在于使学生熟悉肺血栓栓塞的发展过程、临床表现,以及病理生理变化和发病机制,更在于培养学生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的能力。

通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不仅初步掌握了PBL的学习方法,而且深化了对医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利用自创的医学科普平台,加强对患者及其家属相关知识的普及。这一举措能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医学科普的重要性。通过将临床案例与科普相结合,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能使他们更具社会责任感,能够更好地传播医学知识,提高公众对健康问题的认知水平。这种教学模式的深度和广度使得学生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者,更是医学传播的推动者。

3.3.5 线上与线下并举,多途径调动医学生参与科普教育的积极性

在当今互联网已全面普及的今天,人们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更多的信息和知识。互联网的使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为科普教育提供了广大的受众基础和丰富的路径选择。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线上科普教育的方式主要包括有:

科普网站和科普app的应用:通过应用科普网站和科普app,向医学生提供医学知识、诊疗指南、健康饮食等科普内容;短视频和直播:通过创作医学科普的短视频或通过直播讲座等形式,向医学生科普医学知识;社交媒体: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医学科普内容,吸引医学生关注,并可与其进行线上互动,解答学生疑惑。

此外,尽管线上的互联网科普模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呈现出诸多优势,但线下的科普方式仍具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主要包括有:

开办科普教育讲座:在学校、医院等单位场所,召集医学生,进行医学科普讲座,向其普及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知识;开办健康展览:通过展览和配合解说的形式,向医学生科普医学知识的历史变革与最新进展,激发学生对医学科普的关注和兴趣;开办科普培训班:召集学生,举办专门的科普教育培训班,以课程的形式科普医学知识。

通过微信公众号线上形式推送科普教育相关的文章,阅读量点击量推送当天10000,同时针对热点文章、热点话题,定期开展线下的科普讲座,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现场答疑解惑,平均每场100人次,现场学生学习热情空前高涨,场面火爆。线上的科普方式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点,同时借助图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媒体形式,使抽象的科学概念更加形象、直观,能极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并在学生社交圈内快速地引起反响与共鸣。此外,配合线下的科普方式,为学生提供面对面的沟通、交流机会,学生可以与科普讲师、专家和其他观众进行实时的现场互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和分享观点,这种沟通交流能加强学生对科普知识的理解与认知,加深知识印象,提高科普效果。另外,在线下,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直接和实际的互动体验。学生可以通过实地参观、实物展示、试验操作等方式亲身接触和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线上与线下的科普方式相辅相成,两者结合既能扩宽科普受众的广度,又能加深科普知识的深度,可起到促进科普效果的协同作用。

3.4 完善激励、保障机制建设

医学院校或教学医院可设立医学科普专项经费,以科研项目推进医学科普的深入,利用奖励、表彰、考评等机制激发医学生从事科普工作的热情,同时为专科普宣传工作提供资金支持,保障科普实践的顺利进行。[11]

4 结语

一名优秀的重症医生,在具备足够充足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同样需要有讲好重症监护科普知识的能力和责任。利用科普“打开”重症监护室的大门,帮助患者化繁为简,化冰冷为温暖,化迷茫为清醒,以助于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对于促进ICU患者的转归、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也很重要。

高质量科普能力实践教学,将是未来危重症医学专业教学过程中的核心部分。重症医学的学科发展与全民健康的实现越来越息息相关,更是新医科背景下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医学教育肩负着培养未来医学人才的重任,这些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医疗水平和人民的健康。[12]危重症医学的科普应从百姓的实际需要出发,与医学教育的过程并行,从临床实践的过程衍生,培养一批具有健康科普胜任力的医学生。提升危重症专业医学生的科普素质和科普能力,需要各个环节和各个部门“各尽所能,各司其职”,从教学体系、教学模式、师资能力、制度保障等角度协同发力,共奏新章。

猜你喜欢
危重症医学生科普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科普达人养成记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科普连连看
科普连连看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