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传播视角下社交类APP的适老化变革研究

2024-04-29 16:22李卓恒卜令妍
传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老化变革社交

◎李卓恒 卜令妍

(黑龙江大学 新闻传播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扩张和中国社会老龄化的加剧,中国老年移动网民的数量不断增长,智能手机等新型传播媒介不断渗透到老年群体的生活当中,部分老年人由于不会使用互联网网站和手机APP 成为“数字难民”,而一些已经开始“数字之旅”的老年人也只能在飞速更新迭代的互联网中摸索前进[1]。“老龄化”和“数字化”的碰撞,将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改造推上风口。但目前来看,各应用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

基于对老年人社交类APP 使用情况的调查发现,抖音是当下老年用户使用最活跃、最频繁的社交类APP 之一,且适老化功能较为全面。本文以有效样本量不少于300 份的问卷调查结果作为数据支撑,通过分析以抖音APP 为主的社交类APP 适老化发展现状,从老年传播视角探究其适老化变革的社会动因和改造过程,揭示社交类APP 适老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有利于社交类APP 进行更深层次的适老化改造,助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

一、老年群体社交类APP使用现状

(一)社交需求促进老年群体的媒介使用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互联网业务迈入蓬勃生长期。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以“社交”作为关键词,在移动端建立起专业、便捷的通讯网络。从最初的写信和面对面沟通,到20 世纪初在PC 端红极一时的QQ 软件,再到如今被大众所广泛应用的微信、抖音APP,人们的社交方式随媒介形态的迭代而不断更新。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社交类APP 能够帮助老年人建构新的关系链和强化原有的社交关系。相较于智能手机传统的电话和短信功能,通过使用社交类APP,老年人能够以较低的网络成本,在任意时间以更多元的沟通形式,如文字消息、音视频、表情包等,与子女和朋友之间维持强社交关系下的弱连接互动。同时,社交需求促使老年人学习和使用社交类APP 的其他功能,按照媒介构建的拟态环境进行一系列的社会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他们的社交行为。

(二)认知需求加深老年群体的使用程度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老年群体对知识文化的需求也在缓步提升。相较于互联网发展初期的文化素养偏低、思想观念守旧的老年人,当下年龄段为60—69岁的“新老年群体”,由于工作、教育等方面的需要,一定程度上接触过新媒体,从而对数字时代的技术红利有所感知。因此,他们在使用社交类APP 时,在认知层面有着更为明确的需求。

调查数据显示,在参与线上问卷的调查样本中,60—69 岁的年龄段群体占老年人总数的五成以上,其中37.5%的老年人表示自己使用社交类APP 的原因之一是获取信息。相较年轻人来说,已经退休的老年人注意力会更加集中于自己的健康和生活品质。老年人通过浏览媒体发布的养生技巧、心灵鸡汤等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有利于获取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与技巧,满足其对外部社会和个人心理层面的认知需求。

随着老年人对互联网世界的参与程度加深,老年人自身的生活阅历、偏好乃至文化品位也被投射到互联网世界,构建了独特的互联网使用方式和互联网文化[2]。老年人经常会代入二次传播者的角色,对网络上的传播内容,尤其是以视频或链接形式存在的内容进行转发和分享,并对其发布形式和话语形态进行模仿。久而久之,互联网上就会基于老年文化的特色出现新的社交认同模式,这也成为当今互联网考古、“返祖”等现象出现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尊重需求提高老年群体的使用意愿

互联网时代,移动通信技术与时俱进、高速发展,促使新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构建了如今“万物互联、万物皆媒”的新媒体生态。而老年群体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反应和思考能力相对迟缓等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因素,在新媒体浪潮中呈现弱边缘化趋势,与其他年龄层的群体之间产生交流障碍和数字代沟。自互联网兴起伊始,“不会且不能使用社交媒体的老年人”曾较长时间占据社会面老年群体中的“大多数”,因此,大众对老年群体的媒介刻板印象也随之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强化。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尊重需求”理解为“满足自尊,并希望获得他人的尊重”。老年群体在接触和使用社交类APP 过程中体现的“尊重需求”,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们对自己及同龄人负面形象的认知和不满。新媒体时代,部分老年人开始主动寻求融入数字社会的方法,有意识地打破社会上针对老年人存在的刻板印象。调查数据显示,高于半数的老年人愿意主动学习社交媒体的使用,近40%的调查对象会在APP 上主动发布内容,且高于半数的老年人愿意在抖音等社交媒体上记录和分享生活,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通过探索APP 的功能体现自己的数字价值。在这一情况下,学习和使用社交类APP 成为他们展示自我、谋求尊重的重要手段。

二、社交类APP适老化变革阶段分析

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变革涉及多个方面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老年用户群体的特殊需求和操作习惯。具体的阶段划分可能因不同的APP 和开发者而异,但一般而言,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金融危机使美国金融与经济受到了重创,在整个市场面临崩溃的情况下,美国政府不得不出手花巨资来弥补由次贷危机带来的资金漏洞,虽然危机已经过去,但它所带来的后遗症——由失业率居高不下与联邦财政赤字高企所导致的经济发展失速仍然困扰着美国政府并影响着他们的政策走向。2010年的“促进就业法案”与“减税、失业保险再授权及创造就业法”及医疗改革法案、2011年9月的旨在削减赤字的一揽子计划、2012年2月提交的2013财年政府预算报告都是美国政府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制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这些政策具有一定的成效,但仍不足以让美国完全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

(一)初始阶段:技术适老化

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变革首先从技术层面展开。考虑到老年群体的生理条件因素,微信推出“关怀模式”,抖音上线“长辈模式”,其他社交类APP 也为老年群体设计出相应的“大字模式”。“字体放大”成为各大主流社交软件在适老化变革中最原始、最基础的功能改造。

除了变更字体、字号外,社交类APP 在技术层面的适老化变革还体现在多元化、个性化的改版。抖音的“长辈模式”基于对老年人视力健康等方面的考量,将页面的对比度和触摸区域也同时进行了合理化调整。如果忽略屏幕页面,仅仅将字体调大,这样可能会导致部分图片、文字内容被缩略或遮挡。而抖音对页面进行了整体调适和美化,尽可能在保证老年用户看得见、看得全的同时,增强他们对APP 的使用体验。

(二)发展阶段:服务适老化

当被问及对适老化软件的使用意愿时,部分老年人明确表示拒绝接触“非必需”软件,且不愿意学习新的应用软件,究其缘由,是因为他们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个性化且难以独立解决的问题。在这些数字障碍的不断积攒下,引发了老年人对手机的抵触心理。为缓解这一现状,社交类APP 在对技术方面进行适老化变革的同时,不断朝服务适老化的进程迈进,满足老年人在各类常见的生活场景中的多元需求。适老化改造后的抖音APP 可以通过搜索“大字简明模式”“长辈模式”“大字版”“长辈版”等关键词一键开启。

当下,由于互联网环境的复杂性,诈骗陷阱、虚假消息等违规信息在各式各样的伪装下往往难以辨认,这对于刚开始“触网”的老年群体来说无疑是最大的威胁。调查数据显示,47%的老年人担心遭遇网络诈骗,甚至为了防诈骗、拒绝财务焦虑等直接放弃深入接触互联网。基于此,社交类APP 的服务适老化不止于迎合和满足老年人需求,还包含各项指导性和安全性服务,引导老年人正确用网、合理用网,保障其数字安全。在涉及老年人的内容方面,抖音在强化内容审核、打击违法广告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布局,开展了打击“诱导老年互动”专项治理行动,专注于保护老年人健康安全用网、融入和享受数字生活,为老年用户群体营造良好的内容生态。

(三)成熟阶段:文化观念适老化

为鼓励老年群体登上社交应用的主舞台,社交类APP 通过举办活动、引流推荐等形式,将适老化进程向文化观念适老化延伸,推动老年群体成为网络内容生产主体之一。他们通过展示自我、积极社交,主动跨越数字鸿沟,让社会“看得见”他们。

目前,越来越多的“银发网红”在网络热潮中脱颖而出,抖音60 岁以上的老年用户活跃度和贡献率稳步上升,其优质视频的点赞、转发和评论量甚至高于大部分年轻人的互动数据。如记录百岁奶奶生活的抖音账号“蔡昀恩”拥有646.5 万粉丝,“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通过拍摄短视频和直播互动流量带货,现已拥有1 327.8 万粉丝。站在数字化与老龄化时代的风口,“银发网红”作为率先一批跨越数字鸿沟的群体,在短视频平台积极地进行自我呈现[3]。一方面,他们成为老年群体的意见领袖,有助于消除作为受众的老年人对媒介接触的恐惧和抵触;另一方面,他们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着社会面对老年群体的正面想象,有助于缓解老龄化歧视,弥合老年人与年轻人之间的代际鸿沟。

三、社交类APP适老化变革存在的问题

老年群体对社交类APP 的使用呈现出积极的发展趋势,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普遍化、常态化的问题,导致老年人在使用社交类APP 时难以充分享受数字化生活带来的便利。

(一)老年群体参与感甚微

在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变革过程中,无论是技术改革前期对老年群体的社会调研,还是适老化模式被推广后收到的意见和反馈,都很少受到重视和采纳。鉴于年轻人是APP的主要使用群体,开发者在应用设计上更偏向于迎合年轻人的喜好,从而忽视老年人的需求[4]。由于未能深入洞察老年群体的衰老体征和具体需求,有的APP 适老化改革从根源上便缺少长辈视角和老年思维。这就导致市场上多数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变革或浮于表面、流于形式,或改造单一、形式空洞,缺乏针对老年群体的个性化需求服务。

调查数据显示,很多社交类APP 的新版本在内嵌“适老化”模式后,38.77%的老人表示完全没听过、甚至没使用过各类手机软件的“老年模式”,46.81%的老人表示“听说过一些,偶尔会用”。自上而下、缺乏第一视角的适老化改革让老年群体的媒介接触行为变得被动,社交类APP“老年模式”的普及率低便是适老化变革过程中缺乏老年人参与的重要体现。

(二)适老化改造后劲不足

当前,我国很多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只停留在以“无障碍化”为基础的“技术适老化”层面,而并未进行更深入的改革和研究。导致社交应用的适老化改造偏离积极老龄化的公益初衷,更有甚者基础技术上的适老化都做得不到位,还有部分APP 仅做到简单地放大字体、图标和增加语音,适老化改造不够深入、收效甚微。

调查数据显示,超过四成的老年人认为社交类APP 适老化改造功能不够实用,在使用这些APP 时仍存在“操作流程复杂”“页面花哨”“声音小”“登录方式不便”等普遍困扰。这反映出当下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其适老化变革的长效机制和国家相应政策仍有待完善。

四、社交类APP的适老化改造对策

针对社交类APP 适老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汇聚多方力量以形成合力,积极拥抱适老化改造,让科技更好地服务老年群体,为他们创造更友好、更便捷的数字环境。

(一)非老年用户:主动提供人力保障

社交类APP 在适老化过程中,非老年用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是APP 的主要使用者,更是推动适老化改革的重要力量。他们的参与、支持和传播为改造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保障,使得改造工作能够更加精准、高效地推进。

首先,非老年用户的参与有助于提升适老化改造的质量和效果。在改造过程中,非老年用户可以通过体验测试、提供建议等方式参与到改造中,帮助开发者发现潜在的问题和缺陷,为改造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通过与非老年用户的紧密合作,开发者可以更加精准地把握老年人的具体需求。

其次,非老年用户的支持也是适老化改造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在改造过程中,设计者可能会针对老年用户对象的需求和习惯进行APP 整体改造。非老年用户尤其是年轻用户作为APP 的主流使用者,也是APP 开发和优化过程中的关键测试者,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可以为适老化改造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满意度支撑。在适老化改造的初期阶段,APP 的功能、界面和操作流程都需要经过反复的测试和调整。非老年用户以其对APP 的熟悉度和使用经验,能够提供宝贵的反馈和建议。

此外,非老年用户通过传播和推荐,也为适老化APP 的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他们可以向身边的老年人进行介绍和推荐,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改造后的社交类APP。非老年用户的积极参与,不仅有助于扩大适老化APP 的用户群体,还能增强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信心和兴趣。

(二)企业:强化老年受众的主体意识

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若想真正服务于老年人,就应该摈弃对老年群体的刻板印象,打破其社会上的固有认知,尊重老年人的个性化差异和特殊化需求,让老年人实实在在地参与到适老化改造过程当中,并将他们的需求和建议重点纳入后期的考核标准,以此更为精准地落实适老化进程。

社交类APP 的适老化设计应以翔实的调研和科学理论做支撑,这就要求在前期调查阶段就需要老年群体的切实参与。腾讯研究院曾与深圳大学合作开展了对老年传播研究,多次针对老年人数字生活现状组织大规模实地调研,探索改善老年人微信使用的行动方案,为微信等主流社交产品的适老化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即使是在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仅仅依靠大数据云计算也并不能“算”出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唯有通过最质朴的实地调研,或聘请专业的老年顾问,让企业与老年群体保持真切的联系,随时接收他们的反馈和意见,才是APP 适老化有效变革的根本之所在。

适老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不断的意见反馈中完善更新,才是产品适老化变革的最优解。除了让老年人亲身参与前期的设计调研之外,企业还应该通过建立畅通健全的反馈机制,引导老年人提出待解决的、有建设性的具体问题。同时,要想规避老年人的数字缺陷,就应该让反馈机制尽可能的简单,如采用电联的形式主动加以询问,或让其子女代为反馈等,推动老年群体主动且自愿参与到APP 的适老化改造,并在这一过程中获得参与感和满足感。

本研究在调查过程中就通过问卷设计和话题引导,获得了如“‘老年模式’入口难寻”“为APP 的使用说明增加视频讲解”“有‘适老化版本’的APP 应增加弹窗,主动询问是否进入‘适老化版本’”“希望绑定子女账号,提供远程协助”等有效建议,为适老化变革提供了明确的改进方案。

(三)政府:加大适老化普及力度

当下,积极老龄化政策已然成为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5]。政府作为政策的监督者和指导者,应积极发挥管理和引领作用,整合、宣传适老化服务,提高“适老化”标识在APP 市场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对于当下“浮于表面、流于形式”的适老化变革风向,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对改造落实不到位的企业进行督促整改,并将适老化改造的成果纳入企业评价体系,形成长效的监管机制,切实提升移动应用的适老化成效。在相关企业的研发方面,政府应给予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从而推动各类手机应用走出适老化改造的舒适圈。如香港的相关部门推出了“数码共融流动应用程式”的资助项目,以资助非营利组织开发老年人APP,并向老年人免费提供相应服务,在助力当地积极应对老龄化方面收获了显著成效。

宣传方面,政府部门要通过开展数字帮扶活动、录制APP 使用培训微课等各种线上、线下的方式,增强老年人对适老化应用的了解,帮助他们真正享受到新媒体时代的数字红利。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在加大“适老化”普及力度的同时,还应加强对信息安全的强调,普及“如何避免网络诈骗”“如何防止信息盗窃”“隐私泄露应如何维权”等相关的网络安全知识,让老年人在使用社交媒体的过程中多一些了解、多一些底气,推动适老化变革得以更顺畅、更全面地发展。

猜你喜欢
老化变革社交
社交之城
延缓大脑老化,要怎样吃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距离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节能技术在开关电源老化测试中的应用
变革开始了
杜绝初春老化肌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