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探讨

2024-04-29 16:22杜晓芳
传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新闻报道受众内容

◎杜晓芳

(阿克苏地区融媒体中心,新疆 阿克苏 843000)

新媒体不断发展,对传统新闻写作质量产生一定的冲击,影响新闻写作的质量的原因较多,其中新闻写作语言方式便是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在新媒体时代下,对新闻写作语言的要求不断提升,新闻工作人员应积极创新语言表达形式,利用新媒体发展的优势,巧妙运用语言突出视觉化特点,全面提升受众感受。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意义

(一)促进新闻媒体良好发展

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工作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视觉化的发展关键。新闻写作视觉化在20 世纪80 年代便已经存在,直到新媒体时代,写作视觉化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进步,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借助新媒体优势得到了全面发展机遇。现阶段,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随着多媒体发展逐渐呈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移动终端设备得到大幅度发展,为人们获取信息提供了很多便利。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新闻传播方式具备了音频、画面、视频等功能,为受众阅读新闻信息提供丰富的形式[1]。在新媒时代,在纸质媒体中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优势也逐渐呈现出来,最大化呈现出了新闻写作语言的作用,可以为受众提供沉浸式体验,让受众在积极探索新闻事件的基础上,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提升受众的忠诚度,促进新闻媒体良好发展。

(二)传播形式符合受众的要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受众对新闻阅读感受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视觉角度分析,他们更青睐于新媒体信息传播方式,在传统文字和印刷版本上,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不仅可以满足人们观看信息的需求,可以实现碎片化时间利用的目的。然而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传播功能不再局限于信息传递,更是一种综合性的视觉冲击力,以期为受众带来更加丰富的新闻内容,提高他们阅读体验。目前,人们阅读习惯更加偏向视听结合的阅读方式,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改变新闻的浏览方式,可以缩短阅读时间,同时也可以全面、直观地呈现出新闻内容,非常符合当下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因此,在新闻写作中,视觉化的写作语言更重视语言形式利用和风格表达,更是需要人们在阅读以后产生新的感受,增强新闻内容深度和情感。另外,新闻写作语言的视觉化既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新闻内容呈现出来,也可以充分发挥出新媒体新闻传播“短平快”的优势,而这种优势也恰好满足当代人们的生活习惯[2]。尤其是针对一些消费信息,人们更喜欢在阅读过程中可以观看到实物的图片和视频,促使自身更好地理解新闻内容,为此,新闻写作过程中,合理应用语言的视觉化可以加强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的理解,为受众阅读信息提供直观感受。

二、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产生的影响

(一)新闻写作形式多样化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创作出更多的写作格式,以往新闻写作格式已经不适应当下受众对信息获取的需求。目前,人们更希望在短时间内获取新闻事件的全部信息,因此,新闻写作工作人员可以针对一些突发事件,可以利用图片文字结合、短视频的方式呈现新闻内容,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新闻语言的趣味性,可以减少受众阅读的时间和精力,起到吸引受众的作用,从而提升新闻社会影响力。新媒体作为网络时代新产物,充分结合了传统媒体与网络技术的优势,不仅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新闻传播渠道创新。基于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更加快速,新闻内容也呈现出全面性特点,立足于受众对新闻信息获取的需求,视觉化信息传播得到较多的关注。视觉新闻创作可以充分利用图片、文字、音频等方式,促使新闻报道更加形象、直观,目前,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已经成为当下新闻传播的一种潮流形式。

(二)传播效果越来越可视化

新媒体有效增强了新闻传播的可视化效果,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新闻事件报道的实际效果,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可以有效统计新闻事件浏览量、转发量、评论留言的数量,进而掌握受众群体对新闻内容的喜欢程度。并且可以从受众留言中了解人们对新闻事件的关注点,有利于新闻媒体分析新闻的传播效果[3]。评论区不仅可以为媒体提供新闻舆论发展方向,也可以充分反映出受众的态度,以及对新闻的需求,为媒体改进新闻创新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拉近媒体与受众之间的关系,增加受众的忠诚度。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更加依赖自身视觉感受,尤其是针对经济变化趋势等相关数据报道类新闻,借助图片、表格等方式可以有效增加新闻信息的可信度,促使新闻报道更具有说服力。同时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也有利于提升受众与新闻内容的情感共鸣,进而提升新闻的影响力。

三、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应用

(一)优化新闻写作语言的表达形式

以往新闻写作过程中,媒体工作人员会将写作重点放在新闻事件的完整度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会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描述新闻事件,这样存在一定的照本宣科现象,很容易限制了受众的想象能力。基于此,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可以充分利用视觉化语言制作相应短视频、图片等方式进行新闻报道。这就意味着编辑需要转变以往新闻表达方式,结合新闻事件的差异性,采用针对的语言表达形式将创新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充分结合起来,为新闻报道留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提升受众的阅读积极性。一方面,在学习期间,编辑可以将新闻事件制作成具有悬疑性质的内容,一边向受众群体呈现新闻事件发展经过,一边搭配合适的解说内容,引导受众思考,这样既可以拉近受众与新闻现场之间的距离,提升受众参与新闻报道的积极性[4]。另一方面,对于新闻报道而言,语言深入加工不能仅是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要在这些文字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以此塑造出多种不同的表达形式,促使受众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享受这个过程,扩大受众理解和想象的空间。受众群体在阅读期间可以不断完善自身想象能力,可以根据文字描绘的内容勾勒出相应的场景,通过这种简洁的语言描述,可以进一步提高受众与新闻内容之间的情感共鸣,进而增加受众群体的关注度。

(二)合理利用动静结合写作语言表现形式

新媒体时代下,新闻编辑在利用语言艺术时,还应当积极改进以往写作模式,合理利用动静结合方式突出事件的真实性。但是对于受众群体来说,在阅读期间,动态物体更容易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实际写作工作中,应当充分利用动静结合的方式进行编辑,其中“动”可以用在新闻事件情节转变等方面,这也是提高新闻内容吸引力的一个有效措施。针对不同新闻事件而言,其核心内容以及传播价值各不相同,这就需要工作人员从不同角度分析,合理利用动词来提升新闻视觉体验效果[5]。另外,在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也可以利用动词来提升人物思想行为以及性格发展,并且树立一定的人物形象。在利用视觉化语言过程中,应当以表述为主要的传达方式,这样呈现出的新闻报道不仅具备全面性,也可以促使新闻事件的人物更具灵活性。

以体育竞赛新闻报道为例,如长跑运动员疲惫时,可以通过语言对运动员现场状态进行描写,为受众阅读增添真实感,避免“筋疲力尽”等字眼出现,导致受众免疫。可以转换成以下语言,“运动场上红旗飞舞逐渐缓慢,同时也向观众展示出他们的被汗水浸透的形态,带着原来的色彩,步伐逐渐减小,赛场上滴落的汗水,是他们的辛勤拼搏的痕迹,也是坚持不懈,毫不放弃的决心。”通过动词结合静态描述的方式,不仅可以勾勒出运动赛场中运动健儿矫健身姿,也促使受众透过文字体会到运动员的努力和辛苦,同时将受众思绪带到比赛中,使其具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最大化发挥新闻报道写作语言视觉化效果。

(三)基于新闻报道内容重视细节运用

在网络时代不断进步下,新闻报道内容以及形式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以往新闻报道写作模式已经不适应当下时代发展需求,如果不能进行及时调整,那么就很容易导致新闻受众群体流失。为此,在实际新闻写作过程中,应结合新闻事件合理运用语言艺术,通过细节方面描写,既可以增加新闻报道的深度,也可以促使新闻报道更具有特色。特别是在描述新闻场景时,细节描述可以增强现场的真实性,以及工作人员的专业效果,提升受众的好感度。比如,在报道夏季炎热天气的新闻报道时,可以根据利用语言表达艺术增加新闻报道的艺术气息,如夏日炙烤,阳光像爱情炙热般笼罩着身心,身边围绕的尽是炽热的气息,树叶静静地不肯打破这份宁静。尽管如此,门口的小狗,也会淘气一般伸着舌头、喘着粗气朝着树荫跑去,寻求一些微凉。再比如,描述某一种固定场景时,可以通过对不同事物的细节进行描绘,以此引导受众的注意力转换,这样可以充分实现场景转换的作用,也可以促使新闻报道更加贴近实际生活。并且,要想切实提升新闻报道质量,语言视觉化表现形式已经成为当下新闻编辑的主流形式,不仅体现在细节方面的描写,一定程度上也需要重视语言修辞手法,基于此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场景进行描述、梳理事件发展脉络,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四)结合新闻事件增强新闻内容的深度

受众在阅读一篇优质的新闻报道的过程中,新闻报道应当给受众一种真实、贴合实际生活的感受,具备一定跌宕起伏、鲜明的人物形象等特点,在表达新闻事件的过程中升华主旨。新闻写作是一个重要环节,应重视写作方法,为了增强新闻事件的趣味性,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新闻事件,通过事件人物将故事场景有序串联起来,这样既可以起到丰富新闻报道形式的作用,也可以为新闻报道增添更多生机,提升报道的人情味。

比如,郧西县店子镇中心卫生院的护士蹲在路边吃饭的新闻事件,红星新闻将该新闻标题定为“湖北十堰:护士路过家门,蹲马路边吃饭,丈夫和孩子一旁看”,通过简单的话语,充分展示出了该场景,在观众脑中深深印下一家三口温馨画面,同时也可以体现出医护人员的时间紧迫感,而作为丈夫给予了充分尊重,“一旁看”更能解读出一个丈夫对妻子的关爱,进而将新闻报道的人情味的作用发挥到最大[6]。这种表达方式虽然没有过多的沟通和交流,但是可以给受众无声胜有声的感受,他们会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感悟去体会这个画面,既可以感受到时间的紧迫,也可以体会到家人亲情、爱情的羁绊。

再比如,《乐从镇小布村改造、提升和活化建设实施方案》启动投票表决新闻事件报道中,曾对村民送汤圆感谢的事件进行报道,其中“热气腾腾”语气表述词语可以让受众阅读以后感受当地村民热情,充分展示出他们对工作人员的感谢和关心等情感。如果没有这个词语修饰,那么新闻报道将会呈现出简单叙事,观众阅读也不会出现过多情感波动,进而影响新闻的社会效益。正因如此,“热气腾腾”为新闻事件提供了更多的温度,使得受众阅读以后也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情感。切实将村民对政府工作的支持以及他们之间的情感展示出来,由此可知,新闻报道中语言视觉化运用既可以增强新闻内容的深度,也可以提高受众喜爱度。

(五)立足于新媒体凸显标题

在新闻报道过程中,标题作为引流部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优质的新闻标题既可以起到概括新闻事件的作用,也可以有效提升受众阅读兴趣,促使更多受众关注新闻。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网络信息逐渐增多,占据着一定的市场,为此,优质且具有吸引力的标题才能够更好地吸引受众目光。这就意味着新闻编辑在创作中重视新闻标题的新颖性,立足于新媒体发展趋势充分发挥视觉化语言应有作用,凸显标题,为新闻报道创造更多价值。新闻编辑可以在新闻拟题中巧妙借助语言视觉化表现手法,比如可以设置具有悬念内涵的语句,这样可以为新闻报道赋予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可以为受众提供一定的联想空间,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受众的探索欲望,提升其阅读兴趣[7]。另外,也可以通过改变字体的形式突出新闻标题的核心内容,新闻标题并非都是有用信息,为了更好地突出新闻主题,会适当加入关联词、修饰词语等,除了这些词语以外,才是该事件的重点内容,这就需要受众认真辨别,基于此,新闻编辑可以通过改变字体的形式来突出新闻主旨,增强标题的可读性,促使受众在阅读过程中,可以感受到更为震撼的视觉效果,进而最大限度彰显出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新媒体时代下,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合理利用有利于新闻媒体良好发展,同时其传播方式也符合受众需求,对传统新闻媒体发展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为了更好地发挥写作语言视觉化作用,新闻媒体还需要优化新闻写作语言的表达形式,合理利用动静结合写作语言表现形式,基于新闻报道内容重视细节运用,结合新闻事件提高新闻内容的深度,立足于新媒体凸显标题,切实提升新闻写作语言视觉化的价值。

猜你喜欢
新闻报道受众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主要内容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