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探索

2024-04-29 16:22◎孟
传播力研究 2024年9期
关键词: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广播电视

◎孟 茜

(泰安市广播电视台,山东 泰安 271000)

媒体融合是当今传媒领域的重要趋势,它已经深刻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生态系统。传统的广播新闻媒体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来源,互联网和社交媒体的兴起为新闻报道提供了全新的平台和机会。在这个快速变化的环境中,广播新闻记者的角色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广播新闻记者不再仅仅是传递信息的媒介,而是需要积极参与新闻生产和传播过程的关键角色。本文将探讨广播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的角色转型,并分析广播新闻记者需要适应的新角色和新挑战。通过深入研究这一话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体融合时代对广播新闻记者的要求,为广播新闻记者提供更好的职业发展指导,同时也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多样性,满足不断变化的受众需求。

一、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的工作内容

媒体融合视野下,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内容经历了显著的演变。首先,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工作重点仍然是采访和报道。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深入了解事件和问题,采集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摄像机、麦克风和录音设备等工具来记录并制作新闻报道。这一部分工作与传统媒体时代的工作相比没有太大的变化,但媒体融合使记者需要具备多媒体制作能力,能够适应不同平台的需求,例如为广播、电视、网络和社交媒体制作不同版本的报道。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更加注重多平台传播。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报道会仅限于在广播、电视播出,但现在的记者需要将内容适应于多个平台,包括在线新闻网站、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编写在线新闻稿件,制作短视频,更新社交媒体账户,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1],这意味着记者必须具备数字写作、社交媒体管理和视频编辑等新技能。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也需要更多关注互动性和受众参与。在媒体融合时代,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互动投票和在线问答等方式参与新闻报道。因此,记者需要积极与受众互动,回应他们的问题和反馈,以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这也要求记者具备在线社交和互动技巧。最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时代需要更好地利用数据和分析。可以通过网络分析工具追踪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了解受众的兴趣和行为,从而调整报道策略和内容。数据分析的能力可以帮助记者更好地理解受众需求,提高新闻报道的针对性和吸引力。

二、媒体融合视野下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主要因素

(一)融媒体意识较为薄弱

在媒体融合视野下,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转型的主要因素有多个方面,其中融媒体意识相对较弱是其中一个重要因素。首先,融媒体意识的薄弱会导致记者对不同媒体平台的特点和需求了解不足。传统广播电视新闻记者会更加熟悉广播、电视的报道方式,但对于网络、社交媒体或移动应用的独特要求了解不足,这会妨碍记者在多平台传播方面的转型。其次,融媒体意识的不足会影响记者对新闻生产工作流程的理解。在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的制作流程变得更加复杂,涉及到不同平台和部门的协作。记者需要了解如何与编辑、摄像师、社交媒体管理员等其他团队成员合作,以确保新闻内容能够在不同媒体上无缝传播。融媒体意识的不足会导致协作困难和信息传递不畅[2]。此外,缺乏融媒体意识会使记者对新媒体工具和技术的应用能力有限。传媒产业的数字化转型要求记者具备使用各种数字工具和软件的能力,例如视频编辑软件、社交媒体分析工具、在线写作平台等。如果记者没有意识到这些工具的重要性或不愿意学习和适应它们,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将难以适应媒体融合时代的工作要求。最重要的是,融媒体意识不足会影响记者的创新能力。在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形式和风格不断变化,需要记者具备创新思维,以吸引受众并保持竞争力。融媒体意识的不足会使记者更加倾向于传统的报道方式,而忽视新兴媒体平台和新闻形式。

(二)融媒体环境下受众信息获取渠道多样化

在过去,广播电视新闻是大部分受众主要的信息来源,受众依赖广播电视台来获取各类新闻。然而,如今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多元化,他们可以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个渠道获取新闻。这意味着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适应不再是唯一权威的情况,因为受众更容易通过其他渠道获取信息[3]。此外,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对于新闻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化。受众期望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还希望能够参与新闻报道的过程。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分享、提问,甚至制作自己的新闻内容。这种互动性使得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受众的反馈和需求,积极与受众互动,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新闻报道。另外,在融媒体环境下,新闻内容的形式也发生了变化。受众对于视频、图像、文字、互动性等多种形式的新闻有不同的需求,这要求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具备多媒体制作的能力,能够在不同平台上提供多样化的内容。此外,受众的注意力也更加有限,要求新闻报道更具吸引力和多样性。

(三)管理体系存在不足

首先,传统新闻机构的管理体系通常是以线性和分层方式构建的,其中新闻编辑、制片人和记者各自负责特定的环节。这种传统管理模式会导致信息流动不畅,难以快速响应多平台需求,以及缺乏跨部门协作。其次,管理体系不足会导致广播电视新闻记者难以适应新兴媒体平台的快速发展。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机构需要在广播、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等多个平台上发布内容。然而,传统管理体系未必有足够的机制来支持这种多平台传播,会导致信息发布不协调,甚至冲突。另外,管理体系不足也会影响广播电视新闻记者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在融媒体时代,记者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能和工具[4]。然而,如果管理体系未能提供足够的培训和发展支持,记者会无法及时跟上新闻行业的发展,从而影响其在新媒体环境中的表现。

三、媒体融合视野下广播新闻记者角色转型的优势

(一)多平台报道能力

传统广播新闻仅仅涵盖了电视和广播领域,但媒体融合时代,新闻报道需要覆盖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多个平台。记者具备多平台报道能力,能够在不同媒体上发布内容,确保新闻报道能够迅速传播到各个受众群体。另外,多平台报道能力还增强了新闻报道的灵活性。广播新闻记者可以根据不同平台的需求和特点来调整报道内容和形式。例如,广播新闻记者可以为广播、电视制作深度报道,为社交媒体发布即时更新的信息,为在线新闻网站编写详尽的评论分析内容。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满足不同平台上受众的需求,并提供更具针对性的信息。此外,多平台报道能力提供了更多的创新机会。广播新闻记者可以利用各种媒体工具和技术来营造引人入胜的新闻故事。记者可以结合视频、图像、音频、文字和互动元素,以吸引更多受众的关注。这种创新有助于保持受众的兴趣,提高新闻报道的吸引力。

(二)融媒体制作技能

首先,融媒体制作技能使广播新闻记者能够以多种形式呈现新闻报道。传统广播电视新闻主要依赖音响和画面等,但融媒体制作技能包括视频编辑、音频制作、图像处理和文字编辑等,使记者能够更富有创意地呈现新闻内容。这种多样性有助于吸引不同类型的受众,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其次,融媒体制作技能提高了报道的可视化和生动性。通过添加视觉和声音元素,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可以让受众更深入地了解新闻事件。视频、图片和音频可以使报道更具感染力,更生动地传达事件的真实感觉,这对于新闻报道的吸引力至关重要。此外,融媒体制作技能有助于增强报道的互动性[5]。通过AR、H5 等新型交互技术在融媒体类作品中的灵活运用,制作交互性的图表、互动式地图或进行在线投票,记者可以更深度地与受众互动,促进受众参与和评论,从而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三)更广泛的受众群体

首先,广播新闻记者通过多平台报道和融媒体制作技能,可以将新闻内容传播到不同的媒体平台上,包括广播、电视、互联网、社交媒体、移动应用等。这使得记者能够触及更广泛的受众群体,不再局限于传统受众。通过在线新闻网站、社交媒体和移动应用,记者可以接触到更多年轻、数字化时代的受众,从而扩大了报道的受众范围。其次,多平台报道和融媒体制作能使广播新闻记者能够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需求。不同受众可能喜欢使用不同的媒体渠道来获取信息,有些人更喜欢看视频,而有些人更喜欢阅读文字报道。记者通过提供多样性的内容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受众的喜好,确保报道能够引起广泛的兴趣。此外,更广泛的受众覆盖有助于提高新闻报道的影响力。广播新闻记者的报道可以迅速传播到不同地区和群体,因此能够引起更广泛的社会关注。这对于涉及重大社会事件、公共政策问题或社会问题的报道尤为重要,因为这些报道可能需要触及不同层面的受众以推动变革或引发社会辩论。

四、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在媒体融合视野下的角色转型路径

(一)提升对融媒体的认识,增强综合能力

首先,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融媒体的概念、特点和趋势。这包括参加培训课程、研究行业报告、阅读相关书籍和文章等方式,以建立坚实的融媒体知识基础。这一认识的提升将有助于记者理解媒体融合对新闻业的影响,并认识到新的机遇和挑战。其次,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积极学习并应用融媒体的理念和方法。这包括将报道内容适应不同媒体平台的需求,例如制作适合在线阅读的新闻稿、为社交媒体编写短消息、制作视频新闻片段等。记者需要学会如何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新闻,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另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积极参与跨平台的协作和团队合作。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需要在不同平台上协同制作和发布,因此记者需要与编辑、摄像师、社交媒体管理员等其他团队成员合作。这要求记者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以确保信息流动畅通,以及报道的一致性和协调性。此外,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还应该积极与受众互动。在融媒体环境下,受众不再仅仅是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他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评论、提问、分享和互动投票等方式参与新闻报道。记者应该积极回应受众的问题和反馈,与之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增强受众的参与感。最后,广播电视新闻记者应该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能和工具。在融媒体时代,新闻报道需要多媒体制作技能、社交媒体管理技能、数据分析技能等多方面的能力。记者应该积极接受培训,成为多种类的“全能型记者”,以保持竞争力,适应新媒体环境的快速变化。

(二)在媒体融合形势下转变采访、写作风格

首先,记者需要采用更全面和多元的采访方式。传统广播电视新闻注重图像和声音,但在融媒体环境下,记者应该积极采用多种形式的采访,包括文字采访、视频采访、音频采访和社交媒体采访等。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平台和受众的需求[6]。其次,记者应该适应不同写作风格和长度。在融媒体时代,报道需要适应不同平台的特点,因此写作风格和长度可能会有所不同。记者需要能够撰写简短的社交媒体帖子、详尽的在线新闻文章、吸引人的视频标题等。这种灵活性有助于报道在不同平台上更具吸引力。另外,记者需要增强数字写作和数据分析能力。在融媒体时代,数据驱动的新闻越来越受欢迎。记者应该学会如何分析数据,制作图表和图像,以支持新闻报道。数字写作技能也包括编写互动式故事、虚拟现实报道和多媒体故事地图等。此外,记者还需要更加关注即时性和实时报道。社交媒体和在线新闻网站提供了实时传播信息的机会,记者应该能够快速采集、编辑和发布新闻报道,以满足受众对即时信息的需求。这要求记者具备快速反应的能力和实时新闻发布的技能。

(三)把人民的立场当作出发点

首先,记者需要深入理解和尊重人民的需求和关切。这包括与不同社群和群体建立联系,听取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关心的问题。通过与受众互动和深入调查,记者能够更好地把握人民的立场,从而以更贴近他们生活的视角来编写新闻报道。其次,记者应该寻找并提炼人民的故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经历,这些故事通常反映了社会问题和事件的多样性。记者可以通过采访普通人、社区领袖和权益代表等各个层面的人,收集他们的故事,将之融入新闻报道中,以呈现更具人情味的新闻内容。另外,记者应该关注人民的意见和反馈。社交媒体和在线互动平台为受众提供了表达意见和反馈的渠道。记者可以积极参与这些平台,回应受众的问题和评论,建立更紧密的联系,并将受众的声音纳入报道中,使新闻更加全面和具有参与性。此外,记者需要反映人民的期望和诉求。新闻报道不仅仅是关注问题和挑战,也应该关注解决方案和希望。记者可以采访那些为社会变革和进步做出贡献的人,倡导正面的故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激励和鼓舞受众。最后,记者应该保持公正和客观。以人民的立场为出发点,坚守新闻的核心原则,包括客观、公正、准确和平衡。确保报道反映事实,尊重多元的声音和观点,以确保新闻的可信度和可靠性。

五、结语

媒体融合视野下的广播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是一个不断发展和演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努力和适应。然而,正是这种转型使广播电视新闻记者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继续发挥关键作用,为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在未来,广播新闻记者将继续面对新的挑战,但也将拥有更多机会来塑造新闻报道的未来,为建设更公正、更包容、更开放的社会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新闻记者新闻报道广播电视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如何辨别新闻记者证真伪?
2019 新版新闻记者证公示
2019新版新闻记者证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