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京八绝:独特的“京作”艺术

2024-04-29 05:02伊珞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金漆牙雕雕漆

伊珞

燕京八绝,即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八大工艺门类,它们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均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1景泰蓝

景泰蓝,中国著名的特种工艺品之一,春秋时已有此技术。景泰蓝正名“铜胎掐丝珐琅”,俗名“珐蓝”,又称“嵌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因其在明朝景泰年间盛行,制作技艺比较成熟,使用的珐琅釉多以蓝色为主,故而得名“景泰蓝”。

明清两代,景泰蓝在宫廷皇族中兴盛了三四百年,是两代帝王专享的御用工艺品,被誉为“东方奇葩”。景泰蓝的制作工序细分起来有100 多道,相当耗费人力、心力,无处不体现皇家的尊严和奢华,因此古时有“一件景泰蓝,十箱官窑器”的说法。

景泰蓝的制作工序大致分为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磨光、镀金7 道,小的流程共有108道。而每一道小流程,又分为很多个细节。

数古历今,中国足以承载礼之高度的国宝重器,也唯有玉、瓷、锦、剑和景泰蓝这几种,而其中又以质沉、色艳、艺绝的国宝景泰蓝为尊。

早在1793 年,英国外交使团来中国进行访问,为首的使臣马戛尔尼,将天文地理音乐钟献给了乾隆皇帝。作为回赠,乾隆赐给了他们一件宫廷景泰蓝。这次外交事件,正是景泰蓝以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的身份,成为国家外交重礼的开始。

2玉雕

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玉器成了礼仪用具和装饰佩件。在玉雕漫长的工艺发展历程中,于明清时期形成了固定的流派,即南玉作、北玉作。南玉作以苏州、扬州为中心,北玉作以北京为中心。清代,大批南玉作能工巧匠来到北京,形成了集两家之长、融南北玉作之美的北京玉雕。无论是制作流程、器物造型还是构思设计,都体现出一种特有的皇家风范和文化气息。

此时的玉雕充分汲取了各地民间工艺的精华,在清代开创了中华传统工艺新的高峰,并逐渐形成了“京作”特色的宫廷艺术。

首先,北京玉雕的质地坚硬、晶莹细腻,而南派玉雕用的一般是软玉;其次,北京玉雕色彩绚丽、玲珑剔透,而南派玉雕色彩柔和;最后,北京玉雕的雕刻十分注重造型,具有宫廷艺术风格,而南派玉雕一般造型比较随意,风格比较粗犷。

3牙雕

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其坚实细密、柔润光滑的质地和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目前,牙雕制作有北京、广州、上海、南京四个主要地区。牙雕旧时又被称为“皇家工艺”,产品主要作为皇家贡品。北京牙雕以仕女、老人、佛像、器物、花卉等见长。早期的牙雕仕女,人物动态变化不大,被称为“棍子人”。

作为一门古老的传统技艺,牙雕有着极其繁复的制作工序,要经过凿、铲、开脸、磨、彩熏等五道工序。

牙雕手藝磨炼的不仅仅是技艺,更是人心。从事这门工作首先是热爱,然后才是工作。这份“苦差事”就好像修行,有一颗静心,不断读书,不断磨炼耐心,总有一天会出师。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的牙雕技艺,以及凝结在牙雕作品上的文化遗存,牙雕艺人还是深深眷恋的。如何探寻替代材料来传承发展牙雕技艺,留住牙雕技艺的魅力,是留给从业人员的新课题。

4雕漆

雕漆是北京特有的工艺。清代的雕漆工艺纹样更加细腻华贵,往往集绘画、雕刻和漆饰工艺于一身,创作出了难得的精品。雕漆的颜色有红、黑、黄、绿等多种色彩,其中以红色为主,所以雕漆又叫“剔红”。但清代雕漆工艺最大的成就还不是“剔红”,而是“剔彩”。重色雕漆在当时很流行,但色彩和雕刻技法都比明代有很大的进步。

雕漆制作,包括设计、胎胚、作地、光漆、画印、雕刻、烘烤、磨活、退活、磨铜口、作里抛光、配木座纸盒等,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制造的手工性、雕刻的复杂性、技巧的专门性、艺术的独特性,使得雕漆作品从设计到成品,必须由许多手工艺人经过若干道工序方能完成。

北京雕漆有金属胎和非金属胎两种,前者是珐琅里,后者为漆里。着漆逐层涂积,涂一层,晾干后再涂一层,一日涂两层。涂层少者几十层,多者三五百层,可见其工艺之复杂。

清中期,由于乾隆皇帝的喜爱,宫廷监制了大量的雕漆作品,大如屏风、几榻、桌椅,小到瓶、罐、盒、盘乃至日常摆设,应有尽有。这一时期的雕漆作品构图严谨,雕工精细,图案繁缛,工艺复杂,形成了雍容华贵、工细柔丽的艺术风格。

雕漆工艺制品种类繁多、题材丰富,其设计创作集雕刻、绘画、工艺于一身,具有庄重典雅的艺术性。对于现代社会人们审美素养的提升和美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北京雕漆工艺集中体现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髹漆工艺文化传统,是研究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5金漆镶嵌

史料证明,北京金漆镶嵌在元代已颇为成熟,当时设有油漆局,属工部,配备副使一员,掌管髹漆之工。元代开创了软螺钿新工艺,主要漆器品种有雕漆、戗金和螺钿镶嵌等。到了清代,在内务府造办处下设四十二作中专门有“漆作”。产品主要有车、小船、轿、仪仗,以及皇室、贵族所用的日用家具、器具和各种装饰摆件。

所谓“金”,指制作过程中使用的黄金,包括金片、金箔、金粉。

所谓“漆”,也就是传统天然大漆。

所谓“镶嵌”,则是指将各种天然软硬质玉石、兽骨、牛角雕镂成人物、花鸟、山石、楼台等图案,镶嵌于漆胎之上。

这是金漆镶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柏德元所下的定义。简言之,金漆镶嵌就是在“金漆”之上,再施以各种“镶嵌”工艺。可以想见,以如此工艺制作出的漆器一定千姿百媚、繁复异常,有着鲜明的宫廷审美。

金漆镶嵌工艺从材质上划分,有玉石镶嵌、彩石镶嵌、螺钿镶嵌、百宝镶嵌;从工艺上划分,有平嵌、矫嵌、立体镶嵌。这些工艺既可以单独使用,又可以综合运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

6花丝镶嵌

花丝镶嵌,又叫细金工艺,是一门传承久远的汉族传统手工技艺,主要用于皇家饰品的制作。花丝镶嵌为“花丝”和“镶嵌”两种制作技艺的结合。花丝选用金、银、铜为原料,采用掐、填、攒、焊、编织、堆垒等传统技法。镶嵌以挫、锼、捶、闷、打、崩、挤、镶等技法,将金属片做成托和爪子形凹槽,再镶以珍珠、宝石。

花丝镶嵌可应用在多种类别的饰品上。

第一类是首饰品类,包括手镯、项链、耳坠、胸针、吊坠、袖扣、领带卡、领花等。

第二类是陈设类,主要是室内装饰物品,如小挂屏、花瓶、炉、熏等。

第三类是实用品类,以中小件产品为主,如平镜、烟盒、烟灰缸、粉盒、糖罐、药盒、灯台、酒具、盖碗、牙签盒、小刀等。

花丝镶嵌是金与火的艺术,是古代皇家的珍宝。它用最为精细的工艺,加上最为珍贵的宝石,将金银的美感推向了极致。2008 年6 月,花丝镶嵌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7宫毯

北京宫毯以传统图案著称,集中国绘画、刺绣、织锦、建筑装饰艺术于一体,有京式、古纹式、民族式、锦纹式、花鸟式等。图案讲究纹样对称,给人以四平八稳之感,具有浓郁的中国民族文化气息。宫毯也将中国画与西洋画融为一体,具有中西合璧的独特韵味。其以工艺精细、样式美观、图案多彩、色调素雅而驰名世界,被西方人称为“东方艺术的代表”。

宫毯在宫廷文化中拥有很高的地位。

第一,由于那时铺地材料贫乏,毯是毛丝织物,具有隔寒隔潮的功能,因此是非常理想的铺地用品。

第二,毯拥有变化多样的图案和丰富的颜色,除使用价值外,毯还有很强的观赏价值。

第三,毯的使用与宫廷礼仪分不开。在不同时节、不同位置铺设的毯,其图案和颜色都有明确的规定。例如,皇帝大婚时坤宁宫中铺设的“红呢绣双喜龙凤彩云子孙万代纹炕毯”,其底色为大红色,寓意吉祥喜庆,左右对称辅以龙凤,寓意龙凤呈祥。

北京宫毯,尊贵典雅、构图精美、配色鲜亮,立体凹凸的剪裁极富层次感,样式千变万化。就其材质划分,北京宫毯有丝毯、绒毯和盘金毯。其中,最能体现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皇家风范的,非“盘金毯”莫属。

“盘金毯”是指在编织时,用金丝编织成宫毯的背景色,从而使宫毯显得金碧辉煌、熠熠生辉。早在乾隆年间,这种“盘金毯”就已跻身宫廷上等藏品,与景泰蓝、玉雕、牙雕、雕漆、金漆镶嵌、花丝镶嵌、京绣并称为“燕京八绝”。

8京绣

北京地区的丝织业在唐代开始兴旺,辽代时达到高峰,当时的燕京专门设有“绣院”。从辽墓出土的衣物上可看到大都绣有精美的花鸟,尤好绣全枝花、大牡丹花,绣工细腻,花样新颖,《契丹国志》述燕京“锦绣组绮,精绝天下”。自元代开始,京绣将金银线用于刺绣,以显示金碧辉煌、贵重珍奇。金线是用黄金锤箔、捻线,材质贵重,工艺复杂,这种绣法在其他地区的绣品中是很少见到的。

京绣所用的主要色彩有黑、黄、红、蓝四色,黑为玄,黄为权,红为喜,蓝为贵。与民间绣品所体现的文人意趣、商贾艳俗、乡土稚美的风格有着本质的不同。宮廷绣品充分体现了构图满而不滞、造型端庄稳重,以及设色典雅、雍容高贵的皇家气派和尊严。

京绣最大特点是用料华贵,不惜工本。一般选用最好的绸缎为面料,而绣线除了以蚕丝制成的绒线外,还大量使用金、银、珍珠、孔雀羽毛等名贵材料。有的绣品的关键部位甚至缀有玛瑙、翡翠等宝石。

猜你喜欢
金漆牙雕雕漆
浅谈北京故宫藏金漆类文物保护及传承
雕漆纹饰的修复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承恩寺壁画《帝后放飞图》金漆镶嵌彩绘屏风在京完成
天水雕漆制作技艺:刀锋上的手工瑰宝
传承传统技艺甘做雕漆艺术的使者
十二生肖
当代猛犸牙雕的再生与发展
燕京一绝,独树一帜
文乾刚雕漆艺术再现千年雕漆的传世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