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荟东方满眼春丨中国彩灯非遗艺术之豫园灯会

2024-04-29 05:02刘子昂
东方娱乐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豫园灯彩灯会

刘子昂

豫园灯会是新春期间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的一项代表上海人文传统的重要文化活动,也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参与人数最多、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形式最完整的元宵灯会。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八,在具有明清两代南方园林建筑风格的著名古代园林——豫园旅游城举办,已成为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展演优秀民俗民风的盛会。

2011 年,豫园灯会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历史渊源

汉代

千百年来,中国人对元宵节这一传统节日有着亲切的情感,元宵前后的节庆活动成了民间习俗,上海也不例外。据传,上海元宵灯俗起源于汉代,《松江县志·音乐舞蹈》载:“汉高祖刘邦之侄刘濞来当时的松江叶榭勘查后,决定铸钱、制盐。于是把扬州古文化带入,仿照宫廷形式举行灯会自娱。”

明代

自明朝朱元璋封秦裕伯为上海城隍神后,上海地区的元宵灯会开始集中于市中心城隍庙、豫园、县衙一带。当时,豫园地带有园林、寺庙、公所,各商铺鳞次栉比,到了元宵便张灯结彩、热闹非凡。灯品样式也各有千秋,除了传统花灯聚集,好几处闹市搭建起高大的灯棚,蔚为壮观,也成为现代大型灯组灯彩艺术的前身。

清代

清代作家王韬在光绪元年(公元1875 年)出版的《瀛壖杂志》中记载了当年豫园灯会的盛况:“城隍庙内园以及萃秀、点春诸胜处……正月初旬以来,重门洞启。嬉春士女,鞭丝帽影,钏韵衣香,报往跋来,几于踵趾相错,肩背交摩。上元之夕,罗绮成群,管弦如沸,火树银花,异常璀璨。园中茗寮重敞,游人毕集。斯时月明如昼,蹀躞街前,惟见往还者如织,尘随马去,影逐人来,未足喻也。远近亭台,灯火多于繁星,爆竹之声,累累如贯珠不绝,借以争奇角胜……”

当代

豫园城隍庙一带的元宵灯会从明清一直延续至今。这期间,《申报》曾报道:“邑庙前街即福佑路一带,售灯者日众,引目一眺,但见五色斑斓,美丽而又热闹……元旦至元宵,销数逐渐旺盛。”

豫园灯会与城隍庙庙会在时间上相互承接,在内容上相辅相成。正月初一零时人们去城隍庙进香,俗称“烧头香”,祈求城隍庇佑一年平安。烧完头香,人们便提着花灯逛庙会。豫园灯会期间,主办方会组织灯彩手艺人现场制作花灯。此外,许多民营小店也会销售各式各样的花灯,其中尤以兔子灯最受欢迎。

猜灯谜·观巡街

每届豫园灯会都会设置谜语一千余条,分布在整个灯会现场。传统灯谜有猜字、打一物等,现代灯谜有脑筋急转弯、IQ 题等。除猜灯谜外,豫园灯会还安排了大型的巡街活動,在元宵期间举行狂欢巡游活动。每到夜幕时分,身着民俗服饰的上灯队伍敲锣打鼓为彩灯上灯,所到之处灯彩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过曲桥·万事成

每届豫园灯会都会设置谜语一千余条,分布在整个灯会现场。传统灯谜有猜字、打一物等,现代灯谜有脑筋急转弯、IQ 题等。除猜灯谜外,豫园灯会还安排了大型的巡街活动,在元宵期间举行狂欢巡游活动。每到夜幕时分,身着民俗服饰的上灯队伍敲锣打鼓为彩灯上灯,所到之处灯彩形象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俗话说:“过年走走九曲桥,一年烦恼都扫光。”豫园灯会期间,九曲桥被花灯装饰一新,过桥的游客和市民希望走掉一年的曲折和坎坷,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健康、顺顺利利。

2024豫园灯会“山海奇豫记”——海经篇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豫园灯会在甲辰龙年迎来了第29 次绽放。四大门头、五大场景打造深海与河图之象,呈现生肖龙与海洋动植物交织的奇境。游客徜徉在亭台楼阁间,宛若遨游在海错翩然、星汉灿烂的绮梦幻境之中,体验一场极致的东方生活美学的文化盛会。

开门见福、龙游四海。由神龙、神将镇守护卫的豫园四大门头,作为引领游客穿越海底、进入奇幻仙境的序章。

逢豫园新春之际,迎邀人们通往神奇海洋世界,共享盛世嘉祥。赤龙遂愿,红运当头;水天龙影,一帆风顺;金龙启运,龙舞祥瑞;苍龙祈福,乘风破浪;四大门头饱含对市民游客的新年祝福,带给大家好运连年。

从四大门头进入,可抵达不同的奇幻仙境。进入黄金广场,仿佛进入一个奇幻瑰丽的深海仙境乐园,可步入的沉浸式场景让人有镜花水月“海市蜃楼”的缥缈空灵感。

蓬莱仙山倒立悬置,珠玕之树屹立中央,树枝如同五彩斑斓的珊瑚般绽放,树上挂着形如珠玉的神奇果实。“蓬莱三仙”福鱼、禄鱼、寿鱼跳脱灵动。游客穿行其中,宛如龙形游走,意为“藏龙”。与珠玕之树遥遥相望的黄金树,往年便是祈愿纳福之地。

率先与游客见面的凝晖路“一夜鱼龙舞”,被誉为“中式浪漫天花板”。

缤纷多彩的鱼群汇聚成游龙回旋之姿,游走在飞檐斗拱之间,将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中所描绘的元夕灯会繁华之景带到今时今日今宵,让人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千年前的笔墨之美、人文情怀,浸润心灵。当亲友欢聚、同赏花灯、蓦然回首之时,亦能寻得佳人所在。

中心广场依然是生肖主场。一条巨型黄龙以“飞龙跃海”之姿,冲天而起,环抱一颗被海浪托起的蔚蓝之球,守护万物生长。浪花翻涌间,形态各异的华夏之龙飞跃共舞。

华宝楼上,龙身游走,仿佛长江黄河携江水而来,汇聚于此,共铸山海璀璨,同庆龙耀盛世。巨大的司南浮于海面之上,拨动司南,斗转星移,亮灯仪式由此开启,千灯启明,灯火绚丽。

九曲桥头,鱼龙公主摇曳生姿,引领人们进入“海错翩然、星汉灿烂”的深海世界。随鱼群而动,潜龙鲨带领体态婀娜、圆润的海错小伙伴,欢快地向龙马的方向游去,与五色俱全的石珊瑚和贝母珍珠,组成一幅珠光宝气、吉祥璀璨的萌趣场景。

信步向前,九曲桥中心湖面,英姿飒爽的龙马公子带领鱼龙们出水飞天,光影中闪现“河图之象”,水花飞溅成满天繁星,汇成星辰大海。龙马周身,跳鱼在海葵间腾跃,蚝鱼欲吹开牡蛎大快朵颐,钱串鱼吐出一串串金币,飞鱼以飞跃之姿蓄势越过“龙门”,夹甲鱼嘟着嘴打算和游客们“亲密接触”。九曲桥尾端,银河九天,星汉灿烂。银光闪烁的灵龙,面目可亲、性情可近,时而盘旋于云海之巅,忽又扶摇直下破空而来,与其相望相守,见浩瀚苍穹,感受深海瑰丽绚烂、神秘莫测的奇景,品味人生海海。

豫园老街被一盏盏龙纹宫灯装点一新,用龙图腾串联起千年的“龙文化”和现代的审美,宫灯上装饰纹样取自苏州丝绸博物馆的馆藏,时光流转间“寻龙逐梦”,历代龙纹逐光随影,渐次呈现。

传承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

豫园观灯有一种悠久的历史传承,流传的文脉相当清晰。上元观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豫园观灯亦有数百年的历史。豫园灯会是上海老城乡居民在长期的生产劳动、生活实践中世代传承的娱乐文化,其中深深蕴含着传统文化、海派文化及两相融合的基因特质。

现代豫园灯会还会在继承传统灯会的基础上力求创新,使传统的节庆焕发出了新的光彩,既是对珍贵传统的继承,更为重建现代社会的精神家园提供了一个舞台。灯会题材如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和民间传说人物均展示和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

艺术价值

历史的厚积和文化的浸润,使灯彩超越了它的日常实用性,成为中国民俗活动中的既有广大艺术魅力又有高度文化价值和社会功效的一项内容。灯彩是民间剪纸、彩扎、竹编、绘画和文学相结合的产物。灯会中的制灯技艺可谓巧夺天工。

现代豫园灯会更进一步,在传统灯彩艺术中注入现代科学技术,配合舞台布景、音响灯光及激光电动、喷水鼓风装置,使得灯彩更富有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豫园灯彩灯会
豫园彩龙映明月遥相辉映迎新年
衰落与突围:佛山灯彩传承发展的路径探析
灯会
何氏灯彩,百年传承
——国家级非遗项目“上海灯彩”代表性传承人何伟福访谈
Surgical method choice and coincidence rate of pathological diagnoses in transduodenal ampullectomy:A retrospective case series study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春节灯会
豫园灯会
豫园中国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