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子书

2024-04-29 08:27蟠桃叔
少年文艺 2024年4期
关键词:猴戏桃核杨家

南山有一小庙叫柿子庵,庙里有一老一小俩和尚。

一日,老和尚让小和尚下山去城里采购。因为茶叶罐子空了,洗衣服用的皂角和肥珠子也不多了,盐要买点,棕刷子来一个,有好用的羊毫笔也要买几支。老和尚又特别嘱咐,进了城可以去曹公桥跟前的书店看看,要是有《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精印的,就买一部回来。

小和尚答应了,马上跑去换了出门穿的僧衣,又拿出斗笠、钵盂和褡裢。斗笠遮阳遮雨,钵盂化斋,褡裢里则是装了几十枚叮当响的铜钱。

老和尚知道,毕竟是小孩子嘛,小和尚是很喜欢下山的。庙里多闷呀,总要隔上几天进城去找小伙伴玩一玩才好呀。

小和尚和范无病一起去采覆盆子或者摘桑葚吃,好玩。

小和尚和张明明在歪脖子树上绑个秋千,荡来荡去,好玩。

小和尚和毓秀摘了南瓜花去喂笼子里养的蝈蝈,好玩。

和小和尚最要好的是杨家的闺女嫽嫽。她家有粗枝大叶的芭蕉树,两人采了叶子,用剪刀铰宝塔,铰老虎,铰祥云,铰芭蕉扇……一边铰一边唱歌,嘀嘀嘀嗒嘀嘀,真真好玩。

这些,老和尚在山里也统统知道,心如明镜。因为这些游戏也是老和尚小时候玩过的呀。

这天,小和尚走至半山腰的回转崖歇脚,这里有可纳凉的松荫,有可坐的方石,有可饮用的泉水。山风吹过来,松涛阵阵。

回转崖稍微一坐,赶山人双旋顺着山道上来了。南山的党参长粗了,成形了,双旋要去挖党参呢,背着筐,一步一步上山来。小和尚和双旋,一个上山,一个下山,这就碰到了。

别人的头上一个旋,双旋的头上有两个,所以爹妈干脆给他起名叫双旋。双旋的特别之处不在头顶,而在他一肚子的鬼怪神仙,特别会讲故事。什么“水耗子八月十五背葫芦”呀,什么“雷劈负心汉变磕头虫”呀,什么“黄豆大的小人在田螺壳里唱大戏”呀……多了去了。

小和尚一见到他,岂能轻易放过,央求他一定要讲一个。

双旋被缠不过了,恰好一群猴子从对面山谷呼啸着跳跃而过,回声消散后,他给小和尚讲了一个独眼人捉猴子的故事。

故事说独眼人一根扁担挑两坛酒进山,到了这回转崖,脱了草鞋,光了脚丫在树下饮酒。饮完一坛,大醉,呼呼睡去。酒香其实早就把馋嘴的猴子勾来了。众猴暗处藏着,见独眼人长醉不醒,大了胆子跳出来争抢另一坛酒喝。酒尽,猴皆醉,手舞足蹈起来,其中有个最小最顽皮的,瞅见地上有草鞋一双,学人样捆扎在脚上,一扭一扭走起路来,逗得众猴龇牙大笑。这时,独眼人瞅准时机,大呼一声,跃起。原是装醉假睡啊。众猴惊窜,唯有那小猴穿了鞋,遁逃不便,脱鞋不及,被一把抓住了,吱吱乱叫。独眼人塞它进麻袋,肩上一扛,哈哈大笑,下山去了。

讲完了,小和尚抚抚胸口,问:“阿弥陀佛,真的假的?”

双旋说:“还能有假?”

小和尚又问:“好好的,捉猴子作甚?”

双旋说:“还能作甚?挣钱,卖给耍猴人做猴戏呗。”

说完,双旋就朝山上走去了。党参再不挖就成精了,有遁地之术,跑到别处啦。

小和尚一步步下山,进城去,一路上都在想小猴子被掳走的事情。买茶叶的时候想,买咸盐的时候也想……

小和尚心里想着小猴子,就恍恍惚惚的,路过一家有芭蕉的院子,都走过了,又折回来。

芭蕉小院是嫽嫽家。杨家叔叔是个刻桃核的,所以照例在刻桃核,一身的桃核渣子。杨家婶子在厨房蒸馒头,顺手给了嫽嫽一小团面,让她捏小狗玩去。揉来揉去,白面团已经揉成灰面团了。见小和尚来了,嫽嫽把面团一揪为二,同玩。

小和尚捏了个面猴子,眼珠滴溜溜地看人呢。嫽嫽拍手说:“真像,真像。”

杨家叔叔听见了,放下手里的活儿也过来看,看了也说好,活灵活现的。

杨家叔叔来了兴致,取一枚桃核,一刀正,一刀斜,算下来只用了八刀,就在桃核上雕出了一只小猴子。正是小和尚捏的那个面猴子的嘴脸。好手段,难怪杨家叔叔有个外号叫“杨八刀”呢。

嫽嫽取来一段五彩花绳,把猴子桃核穿成手串,笑嘻嘻地戴在了小和尚的手腕上。不大不小,刚刚好。

嫽嫽念道:“不戴金也不戴银,桃核倒比金银沉。管教家中无病灾,平安喜乐遇祥云。”

小和尚双手合十,欢欢喜喜道了一声:“阿弥陀佛。”

小和尚看着手腕上的猴子桃核,不由得想起被抓去的小猴子,不禁要问杨家叔叔,可知道耍猴人做猴戏的事情。嫽嫽也问她爹:“耍猴人是什么人?猴戏又是什么戏?”

杨家叔叔说:“耍猴啊,就是养一两只猴子,从小就教它们本事,敬礼呀,作揖呀,推小车呀,戴帽子呀……反正就是让猴子学人模人样,看那种滑稽,这就是猴戏。做猴戏的猴子需要小猴子,大了不行,就不容易驯服了。小猴子要是不听话,耍猴人就拿鞭子抽它。乖乖听指令,就奖赏它吃花生米。等演习熟练了,耍猴人就可以带着猴子走南闯北到处出演了。锣鼓一敲,大家来瞧,演得好,就有人给钱啦。耍猴就和我刻桃核一样,都是养家糊口的营生。”

一席话说完,再看小和尚和嫽嫽两个小人儿,都是泪眼婆娑了。

嫽嫽说:“爹爹,我不要看猴戏。小猴子太可怜,见不到爹妈了,它多想家啊,还要用鞭子打它,实在狠心。”

小和尚也在想:“被独眼人抓去的小猴子学成猴戏了吗?它现在在哪里啊?在苏州还是在杭州?在长安还是在洛阳?它会不会有一天也被带到小城来表演?阿弥陀佛,如果遇到它了,我一定央求耍猴人放了它,带它回南山找它的爹妈和姊妹兄弟去……”

就听嫽嫽又问爹爹可曾看过猴戏。

楊家叔叔说:“那耍猴的人一向都去繁华处,人多了才好挣钱。咱们这个小城芝麻大一点,不会来的。所以我也没看过猴戏,只是知道有这么一回事。我知道却没见过的多了,比如钱塘江的大潮,比如昆仑山的雪莲,比如海市蜃楼……不亲历如何知道呢?一是听人聊天,二就是看书。特别是看书,小小一册书,天地日月都能装得下呢。”

小和尚和嫽嫽都吐舌头 ,心里均默默道:“小小一册书,天地日月都能装得下。”

嫽嫽又问,到底是哪本书上有猴戏的事情,她还想仔细听听呢。

杨家叔叔笑道:“那就不好说了,年轻时候看的书又多又杂,这么多年过去了,哪里还想得起来。”

小和尚突然一惊,他想起还没有去书店呢,一拍自己的光脑袋。嗨,差点忘记正事了。

告别嫽嫽一家人,小和尚去书店。一路上脑子里就俩词,一个是“猴”,一个是“书”,翻来覆去,覆去翻来。

到了。这是城中唯一一家小小的书店,旧楼,两层。二楼住人,下了楼梯,一楼是铺面,书架一摆,就很逼仄了,店主人干脆端个椅子坐在店门口,一边等生意一边翻书,有时候书一撇,喝茶,看景。

书店开在河边,邻着石拱桥,桥叫曹公桥,是当地的曹家使钱修的,所以叫曹公桥,已经有百年,依旧结结实实的。载人的小船穿过桥洞来来往往。河对岸是一排绿柳,柳枝垂到水波里去,一点一点的,像在钓鱼,这当然是好景致了。

书店小也就算了,还简陋。招牌都没有,门上贴了一张红纸,上面简简单单写了个“书”字。小和尚心想,人家隔壁露天的馄饨摊子好歹还有个布幌子,上书“百年张家鲜肉馄饨一碗十三文”,比你足足多出十二个字呢。你好歹写个“孙记书店”也行啊。

小和尚不但知道这个开书店的人姓孙,还知道他的名字叫孙心裁呢。小城太小了,谁不认识谁呀。孙心裁是个戴着圆眼镜的黑瘦子,总是笑眯眯地坐在店门口,看书,喝茶,看景,一样不落。来了客人唤他,他才缓缓起身,脸上的笑就更重了。

小和尚看得出,书店今天的生意不错。西街董铁匠居然识字,兴冲冲地来买《水浒传》,他说他最爱里面的花和尚鲁智深,正要打造一个鲁智深使的六十二斤水磨镔铁禅杖呢;大孝子沈筱舟的母亲喜欢金鱼,使唤沈筱舟过来买一本关于养鱼的书,可惜没有买到;还有一个坐船远行的外乡人,停船靠岸的工夫买了一套《夜航船》带上船去,路上解闷;苦瓜叟来抱走了《梅花图谱》;开学堂的朱老先生要了六本《唐诗三百首》,准备以此奖励学生,买得多,孙心裁给优惠了。

然后是小和尚,顺顺利利买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孙心裁用一块干净的蓝布把经书整整齐齐包成一个包袱,让小和尚背着。

都出门了,小和尚又背着包袱折回来,打听一本书。什么书,半天也说不清楚,只问有没有一本什么猴子书,书里是说猴戏的。

孙心裁问:“书名就叫《猴子书》?会不会是《西游记》?孙悟空大闹天宫。”

小和尚说:“或者就叫《猴子书》吧,我也不清楚。就是说耍猴人带着猴子四处演猴戏的书。里面说小猴子很可怜,耍猴人会用鞭子抽小猴子。有这样的书吗?”

孙心裁想了想,说:“没有哦,小树师父。”

小和尚认得孙心裁,孙心裁也认得小和尚,大家彼此都认得。小和尚法号叫宝树。年纪小,大家都叫他小树师父或者小树。

小和尚只好鞠了个躬,背着蓝布包袱走了。

过了几天,小和尚又进城来了,路过书店,不甘心,又去问:“《猴子书》现在有了吗?”

孙心裁说没有。

小和尚鞋尖踢着小石子,很失望地走了。

隔壁开馄饨摊的张锡和看到了这一幕,露出一口白牙,笑道:“给小树师父找一找嘛。”

晚上,月亮上来了,两个,一个挂在南山柿子庵的头顶,一个掉在城里曹公桥下的河水里。书店早已经打烊了,孙心裁上到阁楼,摘下眼镜,往床上一躺,准备睡觉。不知何故,睡不着,孙心裁突然心想,自己可以写一本小和尚要的书呀。

孙心裁不睡了,戴上眼镜,起身找出笔墨纸张,坐在灯下开始写书。他觉得怪有意思的。

他一个字一个字写道:“从前,有一个耍猴人和一只小猴子。耍猴人的驯猴手段都传了三代人了,小猴子是从南山刚捉来的小猕猴。先是杀一只鸡给猴子看,这就是杀鸡儆猴。然后就是挨打,会使上鞭子抽打等责罚手段……”

孙心裁觉得这一句非常重要,因为小和尚要的书里,耍猴人就是用鞭子抽小猴子的,没有这句可不行。

孙心裁接着写:“挨鞭子是小猴子的家常便饭,早也抽,晚也抽,是为去其野性,使其驯服,然后才能调教本事。而且是不能吃饱的,只有饿着,猴子才能无力反抗,才能为了获取食物而服从耍猴人指令……”

写到这里,孙心裁的鼻子酸酸的。

他繼续写:“这个猴子满心恐惧,为了活命,它不得不顺从,指东不敢往西,指西不敢往东,让翻筋斗就翻筋斗,让倒栽葱就倒栽葱,让扮鬼脸就扮鬼脸,让躺地上装死就躺地上装死,慢一下鞭子就过来了。它戴着各种面具,装扮各类角色,什么媒婆呀,七品芝麻官呀,傻小子呀,大武生呀之类的。它努力使自己像个人,而不是猴子,只有这样才能换取一块红薯、几粒花生填肚子……”

写到这里,孙心裁心里又气愤又难过,他觉得自己应该拯救笔下的这只猴子。

孙心裁笔锋一转,让猴子找机会逃了出去。猴子藏进一辆运牛粪的大车,逃到了很远的地方。当然了,情节写得很曲折,一路状况频出,风波不断。还好,逃出去了。

孙心裁越写越兴奋,想象力开始放飞。在他的笔下,这只猴子原本想回归山林,可是它最初被带走时太小了,它如今都不知道故乡在哪里了,而且它已经被改造成一个人了,像人一样站着走,穿着人的衣服,吃饭用筷子,见人拱手作揖……再也不能像猴子一样从一棵树跳向另一棵树了。于是,它选择拔掉身上的毛,做一个人。它干了很多工作,它挖过煤,放过羊,种过荞麦,烧过陶碗。后来,它用积攒的钱开了一家卖陶碗的小店。

写到这里,孙心裁满意极了。不过,他马上做了修改,把卖陶碗的小店抹去,改成了书店。孙心裁觉得,卖陶碗有什么意思,哪里有开书店好呢。端个椅子坐在店门口,一边等生意一边翻书,或者书一撇,喝茶,看景,多惬意啊。

最后一笔是:“猴子从此过上了平静安稳的日子。”

写完了,孙心裁打了个哈欠就去睡了。那一夜睡得香,踏踏实实,一个多余的梦都没有。

可是,过了好几天了,小和尚都没有来。一直等了十来天,到过重阳节的时候,孙心裁看见小和尚和街上的几个小伙伴说说笑笑过曹公桥,有男孩子:范无病、张明明;还有女孩子:一个是毓秀,一个是杨家的闺女嫽嫽。

孙心裁喊:“小树师父,小树师父,你要的书有了!”

小和尚愣了一下,然后笑逐颜开,撒丫子跑了过来。

孙心裁把书送到小和尚手上。小和尚认得字,封皮上就写着“猴子书”三个字。嗯,错不了。

小和尚问多少钱,孙心裁歪着脑袋想了想,说:“一文钱。要是没有,以后再说吧。”

小和尚摸出一枚钱放到孙心裁手心里,抱着书,开开心心地走了。其实孙心裁的欢喜不见得比小和尚的少。

回到庙里,已误过晚饭了,小和尚去香积厨翻找出一碗凉粥。这时老和尚进来了,喝道:“又顽皮了,怎么才回来?凉的喝不得,小猴子,自己去热一热吧。”

听师父叫自己小猴子,小和尚觉得有些意思,哧哧地笑了。

吃過粥,小和尚跑到大殿里,盘腿坐在蒲团上,朝着菩萨拜一拜,然后借着供桌上油灯的光开始读那本《猴子书》。

读到猴子挨打的章节,他抬头望了望菩萨。菩萨垂眼低眉,好像在哭哩。

读到猴子逃脱那段,他又抬头望了望菩萨。菩萨梨涡微显,好像在笑哩。

到结尾了,读完“猴子从此过上了平静安稳的日子”这一句,恰好灯花一闪,油尽了,灯熄灭了,大殿里暗了下去,但是月光如水,涌进大殿,也涌进小和尚的心里,亮亮堂堂的。

小和尚合上书,又望了望菩萨。月光给菩萨的脸镀上了一层慈悲的光。小和尚看到了,菩萨其实没有哭也没有笑,安安静静的。

他摸摸手上的桃核手串,那是用桃核刻出来的一个小猴子。小猴子也安安静静的。小和尚看着小猴子,小猴子看着小和尚。

小和尚后来把那本书借给了山下的嫽嫽,看完了又轮到范无病、张明明、毓秀这几个小伙伴。因为这本书,他们那段时间经常聚集在魁星阁那株百年龙爪槐的树荫里窃窃私语。因为他们在这本书里发现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那就是,书中的小猴子其实就是开书店的孙心裁啊。这令他们兴奋异常。

首先,他们发现了书上的字和书店门上那个当招牌的“书”字是一个人的笔迹。当然都是孙心裁写的。

不信你看,《猴子书》封面的“书”字,书店招牌的“书”字,多像啊。

既然如此,他们都有了相同的质疑:小猴子装作人以后隐藏人间的事情如此隐秘,孙心裁如何知道,且知道得如此详细?那么除非孙心裁就是那只猴子了。

小和尚说:“耍猴人教猴子的就是学人,学到最后就成了人了。我住山上,对猴子可是太熟了。它们太灵了,不比人差,会赶鱼摸虾,会砸核桃开榛子,还会拿柿子酿酒哩。反正猴子肯定可以变成人的,比如变成一个书店老板。”

嫽嫽说:“你们看看书店的孙掌柜,那么黑那么瘦,还戴着眼镜,越看越像个猴子。我敢说,他脱了衣服,身上一定有毛。尾巴可能也有,就藏在裤子里。”

范无病说:“对呀,书里说了,那猴子后来开了个书店,为啥不是米店,不是饭店,不是杂货店,非要是书店?因为后来的的确确开了书店嘛,那就是曹公桥边的书店。”

张明明说:“我听过一个故事,说古时候有个书法家叫欧阳询,他的亲爹就是一个可以幻化成人形的白猿。猿和猴是一类,猿可以变人,那猴也可以。”

毓秀说:“对呀,对呀,孙心裁为什么和孙悟空一样姓孙,不姓别的呢?猢狲就是猴子,猢狲呀。这意思就明明白白了,孙心裁是猢狲,是猴子喽。”

小和尚又说:“依我看,小城里很多人都其实不是人哩。比如说唱戏的韵官,小俊脸,长腿,扎着小辫儿,估计是白龙马托生的。开学堂的朱老先生气味沉静又威严,像个老虎。董铁匠圆头憨脑,像熊猫。还有大孝子沈筱舟的老娘,像老猫。卖馒头的邹老进,你看他那个鼓眼泡,像不像金鱼?苦瓜叟呢,像个赤眼蜂,眼睛里都冒火哩……”

小伙伴都笑了。明知道小和尚信口开河,嫽嫽还是忍不住问:“那我是什么呀?”

小和尚想一想,说:“又俏皮又机灵,又会唱歌,你是个画眉鸟吧。”

嫽嫽抿嘴笑了,其他几个孩子都嚷嚷:“小树,小树,说说你,你是什么变的?”

小和尚说:“阿弥陀佛,其实我也是个小猴子呀。我师父就常叫我小猴子。”

大家都笑了:“哈哈哈,原来和书店掌柜一样啊,一个是大猴子,一个是小猴子。嘻嘻嘻。”

笑够了,他们郑重其事地拉钩了,他们发誓要替孙心裁这只猴子永远保守这个秘密,要让“平静安稳的日子”继续下去。

小和尚此后只要路过曹公桥,就会忍不住在桥上逗留,远远地偷偷打量书店门口的孙心裁。他拿出杨家叔叔刻的桃核小猴子和孙心裁一比,哎呀,简直一模一样呢。

孙心裁也看到小和尚了,古古怪怪的。其实他非常想问问小和尚“书看完了吧,好看不好看”,但是他憋住了。

有次,小和尚化斋时得了一根香蕉,舍不得吃,送给了孙心裁。走的时候他朝孙心裁眨眨眼睛。孙心裁也不知道这小和尚挤眉弄眼是啥意思,寻思了老半天。

后来,大孝子沈筱舟给母亲过六十大寿,买了一大盆水蜜桃摆供桌。过完寿,桃子分给众人吃,小和尚运气好,得了两个,也拿给孙心裁,挤挤眼睛,又让他吃。

孙心裁说:“我们一起吃吧。”

小和尚点点头。两人面对面,笑嘻嘻地把桃子吃了。汁水淋漓,好甜啊。

桃核呢,被小和尚收走了。小和尚要把桃核留给刻桃核的杨家叔叔。

孙心裁想着礼尚往来,吃完桃子邀小和尚去隔壁张锡和的摊子上喝碗馄饨。小和尚摇摇头,婉拒了,说要赶回庙里去啦。

孙心裁心想,那好吧,我大不了再写一本书送他就是了,保他喜欢。写什么呢?可以写写曹公桥的传说嘛。

嗨,写书上瘾,孙心裁近来技痒难耐。

小和尚要回庙里去了,他跑上满是夕阳金晖的曹公桥,岸上的柳枝一摆一摆,桥下的水波一漾一漾。小和尚一回头,又朝孙心裁挥挥手,眨一眨眼睛。

孙心裁此时似乎明白了:“小树师父怕是有沙眼病吧。哎呀,我真笨。一定是有沙眼啦。我还是去药店买瓶眼药水送他吧。”

发稿/赵菱

《猴子书》这个故事恰似初春毛尖,乍读来淡淡的,无甚特别之处,细细品味方觉余韵悠长。故事发生在南山的一座小城,开篇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似乎在絮叨一个老生常谈的故事,可越往下读越被其中的人、事、物所吸引,读完不觉会心一笑。

这里民风淳朴,人心纯善:小和尚心疼一只故事里的小猴子;书店老板孙心裁为满足一个孩子的心愿而写《猴子书》;小和尚及其朋友们誓为孙心裁保守秘密;手艺人杨家叔叔、董铁匠、苦瓜叟、外乡人、朱老先生,都是书迷……作者为现代人造了一个“世外桃源”,一个心之居所,读完你也许会悟得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妙处!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教师 汤丽平

初读《猴子书》,我就觉得这标题很有意思。猴子书,是一本讲猴子的书吗?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笑起来。我很喜欢小和尚,从他听赶山人讲故事,去买书,猜孙心裁是猴子这些事,都说明了他的天真可爱。而孙心裁写书的片段也很有意思,找不到小和尚想要的书就给他连夜写一本,哪个书店老板会这样做呢?故事中的人物写得妙趣横生,真的太好玩了!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五(8)班 许星泽

这真是个想象力丰富的故事!小和尚和小伙伴们都特别有好奇心,竟然根据种种蛛丝马迹猜测到书店老板孙心裁就是只猴子,让我差点惊掉了下巴。他们没有像大喇叭一样到处传播这个发现,而是发誓为孙心裁永远保守秘密,还时不时给孙心裁送桃子和香蕉,孩子们真是既善良又可爱。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五(8)班 周弋苧

读完《猴子书》这个故事,我结识了许多可爱又心善的孩子——小和尚和他的朋友们,他们担心一只小猴子的命运,多么让人感动啊!我还认识了一群朴实善良又爱读书的小城中人,如书店老板孙心裁、手艺高超的“杨八刀”,以及董铁匠、苦瓜叟、朱老先生……真好,我又多了很多朋友!

—南京外国语学校河西初级中学第一附属小学五(8)班 张清怡

童年时,我

觉得我居住的院子真大啊,每天都会有惊喜:大哥哥带我们去楼顶看风景,某棵树上长出了蘑菇,某处墙角藏着蜗牛,蜜蜂钻进了金鱼草的花朵里,大门口又来了一个卖爆米花的人……

等我长大后,故地重游,惊讶地发现,儿时的院子是那么小,完全不如旧时记忆中的广大。于是我明白了,儿童视角和成人视角是不同的。在小孩子的眼里,一方石是一座山,一杯水是一片海,我们看来简单平常的事物对他们来说都是光怪陆离的。

于是,我试着用儿童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也开始写一些儿童文學作品。前年,在《少年文艺》发表了《柿子庵》。当时我就在想,我应该把柿子庵的小和尚和他小伙伴的故事继续写下去呀,于是就有了这篇《猴子书》。

我小时候,街上常有耍猴人的表演。猴戏给我带来了欢笑,也让我偷偷落泪,那是在我看到了耍猴人对猴子的毒打之后。如今,我也是抵制一切动物表演的。文中,我写到小城中每个人都像一种动物,其实就是在表达人也是动物呀,我们和猴子呀狗呀虫子呀,甚至花草树木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生命,所以并无高低贵贱之分。

写这篇《猴子书》最大的目的就是想赞美儿童的那种纯真无邪的善良,如果这种善良能延续到成人世界里去,这世界就真的太美好了。

——蟠桃叔

蟠桃叔的每一篇作品都是独特的,构思精巧,文字澄澈,像一幅生动盎然的画,画中有儿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有如溪水般潺潺流淌的纯真情感,有一个个丰富、立体的人物,读完令人为之惊叹。

他在柿子庵中,创造了一个充满诗意又富有生活质感的世界,从小和尚那一双清澈无比的孩童之眼,向世间万物望去,一草一木,一物一事,一情一景,都带着诗一般的轻盈,梦一般的灵动,把孩子心中晶莹的情感描绘得细致入微。

蟠桃叔还善于写人物,在他笔下,每个人物都是活生生的:充满灵气的小和尚、会写书的孙心裁,还有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嫽嫽等,他们的形象鲜活可触,可亲可爱,读着他们的故事,跟随他们的脚步,仿佛那山中风景、那柿子庵、那热腾腾的人间烟火,缓缓呈现在我们面前。

他的作品,是一首诗,是一幅画,是一个美好的世界。

相信蟠桃叔会写出更多令人喜爱和感动的作品,因为他的天赋和才华,也因为他的用心和用情。

—— 赵菱

猜你喜欢
猴戏桃核杨家
《上下阳古村落》《杨家堂村口》
猴戏
“借”来的成功
手中的桃核
杨家有只羊
桃核
最后的猴戏?
桃核上的长安城
丙申猴年看“猴戏”
杨家军:坚信e代驾今后一路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