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隅自饬的赵渊

2024-04-29 11:30赵珍珍
文史月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安岳民政百姓

赵珍珍

赵渊(1857—1913),字醴泉,又字子缄,山西河曲县人,光绪进士,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在川为官20余年,循声卓著,吏畏民怀,有古循吏风范,被称为“赵青天”。4岁时父母去世,后在伯父家长大。10岁开始出外求学,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拔贡,光绪十四年(1888年)中举人,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进士。他33岁终入仕途,历任四川安岳、德阳、威远、富顺知县,崇庆、泸州知府,黑龙江民政使(职同布政使)。民国初年任山西省民政长。

励精图治

赵渊生活的清末民初,正是几千年封建统治趋于没落的时期。晚清政府对外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主权沦丧;对内加紧搜刮人民,贪官污吏、土豪劣绅横行,不堪忍受的劳苦大众纷纷揭竿起义。同时,洋务派、维新派等有识之士努力寻求救亡图存之路。最终,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崩溃。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建立。无论时局如何变化,赵渊始终抱有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政治理想。任职期间,他励精图治,清正廉洁,真正做到了出淤泥而不染。

赵渊任四川安岳、德阳、威远、富顺知县期间,掌管着县域政治、经济、军事、诉讼等各种事务。作为与百姓关系最为密切的一级官员,他凡事亲力亲为,注重净化官场风气,并以兴利剔弊而闻名蜀中。

为官时,赵渊推行了多项改革措施。当时的四川官场贪腐严重,送礼之风盛行,且多从门吏开始敬奉。了解此弊病后,赵渊进行了严肃整顿。他取消了门吏制度,用自制木梆取代门吏进行传唤。并且,赵渊规范了书吏规费。之前,百姓可以通过县衙外吊挂的铜锣鸣冤告状,但书吏在应差办案过程中,往往会借其作为地方官员助手的特殊身份刁难勒索百姓。赵渊察知此弊病后,亲自设定规费数额,并将其刻在石头上,立于县衙大堂左侧。一旦有书吏收取超过规定数额的规费,一律革职处理,追回规费,并责令赔偿。前任知县于光绪初年实施的“一案犹数十缗”的书差诉讼费,一直延续了20余年,百姓不堪重负。赵渊对此进行了改革,“视前额,十减其七”。

赵渊以身作则,亲自处理公文、办理案件,从不向下属推卸责任。他倡导廉洁高效的办事作风,废除一切请托陋习,坚决杜绝各种走门路、通关节的不良风气。在安岳任职期间,这里发生饥荒,朝廷下达了赈灾令。他亲赴各乡督察,访查百姓疾苦,广开粮仓赈济灾民,从不借助胥吏之手,唯恐一些贪官污吏从中作梗。因其治理有方,赵渊深得百姓拥护,“士民称颂至今”。

恤民疾苦

内忧外患不断的晚清政府向百姓摊派各种苛捐杂税,百姓不堪重负,社会矛盾激化,各地起义和盗抢事件渐起,社会秩序恶化。赵渊妥善处理各种棘手问题,坚持从正义出发,履职尽责,维护百姓权益,体恤民众疾苦,刚正不阿,扶助弱小,有效化解了社会矛盾。

在德阳任职期间,有学使(主管一省教育、科考的官员)从德阳管界经过,其承差倚仗势力横行霸道。赵渊不畏强权,将其拘捕并讯问,使得位高权重的学使也无可奈何。

赵渊在威远任职时,有外国传教士骄横跋扈,百姓不堪其扰。为解百姓之忧,赵渊以建造教堂未向清廷履行手续为由,率士民将其摧毁。上级官员责备赵渊,担心其酿成大祸。上级部门就此事函询外国传教士时,他们却说对此事并不知情。当时社会秩序混乱,附近的各县都不太平,传教士们不得不到治理有方的威远管界避难。他们生怕赵渊被免职后自己没有了依靠,所以都对此事默不作声。时值威远境内凤凰寨一带义和团运动兴起,朝廷欲派兵剿灭。因义和团起义人员大多是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赵渊极力阻止。最后,朝廷仅逮捕了几名义和团首领,其余200多人都予以遣散,并不再追问。

赵渊任富顺知县期间,县东发生了一起商贾被劫事件。县衙接到报案时已是半夜,但赵渊当即采取行动,连夜率兵奋勇追击,骑行数十里。一行人快马加鞭,直到第二天才追上盗匪。双方交战,赵渊身先士卒。最终,在众人的合力下,“擒盗以返,缉诛骈戮十数人,邑遂靖”。

赵渊任黑龙江民政使(职同布政使)期间,东北发生洪涝灾害。赵渊用自己的职权,花费近百万两,买进15万石米。有官员以该款项未列入预算与赵渊争执,赵渊笃定地回应道:这岂是能用常规程序来理论的事?他永远把一方百姓的安危放在首位。该项支出随之编入账册。

兴学重教

赵渊深知教育的重要性。他重视教育,兴办学校,授课内容注重与时俱进,开阔人们的视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促进各民族间文化交流。从前,安岳的凤山书院只重视教授科举考试的内容,并不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赵渊到任后,为该校下拨专款,并捐出自己的俸禄,购置图书数万卷。他亲自登台讲课,学生深感学业精进,受益匪浅。后大家筹资设立了“赵公会”,广泛宣扬赵渊的功绩。

在四川任道员期间,四川边境地区发生暴乱,清政府委派赵渊处理善后事宜。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6月,赵渊从成都抵达百丈驿。7月,至打箭炉(今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市),驻扎在里塘。打箭炉地处四川西部川、滇、藏三省区交界地,为川藏大道的“咽喉”。因语言不通,能担任翻译的都是一些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爱搬弄是非之人。赵渊主持筹集款项,开设“大同学堂”,选取汉、藏两族中聪颖子弟进校学习,以培养翻译人员。赵渊在里塘开设了语言练习所,从随行人员中选取十余人学习少数民族的语言,同时招收少数民族人员学习汉语,以此加强汉藏民族间的交流沟通。

清廉正直

赵渊年轻时,满腔热血,有远大抱负,对时势有独到见解。他在省城晋阳书院求学时,正值刚毅担任山西巡抚。刚毅文才不高,却刚愎自用。他以“晋省利弊论”考核士子,赵渊痛切直陈,针砭时弊,遭到了刚毅的憎恶。后来,著名廉吏马丕瑶担任太原知府时,阅读了赵渊的文章后大喜,遂将其转入令德堂书院读书。走入仕途后,赵渊也终于有了施展抱负的平台。在川任职20年,他始终廉洁奉公,勤政爱民。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赵渊以修墓事由告别回乡,不少四川百姓在望江楼为其送行。

清末新政时期,改革派锡良以廉洁奉公、刚正不阿著称。他任东三省总督时期,将赵渊调任为黑龙江民政使。当时,广信公司暗中操控银价,以不正当手段谋取私利。赵渊发现后,勒令停发该公司的纸币,另发新币。这一举措使得银价骤然下落。年终,该公司想以6000两白银贿赂赵渊,赵渊不为所动,并交财政局对该公司进行相应处理。后赵渊因秉公办事触犯了权贵的利益遭到弹劾,被罢免了官职。赵渊因此名声大噪。人们评价此事为“劾之不啻举之”。赵渊离任时,“父老倾城哭送”。赵渊携带家眷返回原籍,行至辽阳时,因路费不足,无奈典当衣服才得以返回。

民国初年,新旧两派矛盾不断。阎锡山聘请赵渊任山西省民政长,赵渊以疾病缠身为由再三推辞。经阎锡山多次恳切邀请,赵渊于1913年1月23日上任。在上任数月后,赵渊病逝,终年56岁。

赵渊为官20余年,几乎没有留下田产。他廉洁清正的品行为世人颂扬。重庆有赵公亭,四川安岳有赵公会,忻州河曲有懿行碑。谷如墉曾说:“余于平生知交中首服膺公。”趙戴文作词称:“余知也晚,执鞭愿施。”章太炎先生感叹道:“东省好官,止有两人,吉林西北道王瑚、黑龙江民政司赵渊,皆廉隅自饬,不畏强御,俱为有力者挤之以去,惜哉!”

猜你喜欢
安岳民政百姓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冬奥会中的“民政身影”
安岳柠檬生长的气象条件分析
四川:安岳柠檬减产价格创新高
不让百姓撇嘴骂
百姓记着你
救助寻亲,民政做了什么
深情
百姓看家“风”
安岳地区须二段水平井段随钻录井储层及流体判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