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与蜜蜂结缘 带领蜂农脱贫致富

2024-04-29 11:30王淼棣
文史月刊 2024年4期
关键词:养蜂场绛县蜂王浆

王淼棣

我的爷爷王文培,1932年生于山西绛县,1984年至1998年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山西省绛县委员会第五届至第八届委员,其间曾任县人大代表。1948年起,他与养蜂结缘,“甜蜜”的事业成为他毕生的追求。从兴办我国第一个家庭养蜂场,到研制出我国最早的系列蜂药;从创立全国第一家民营蜂药厂,再到投身改革开放大潮。他带领蜂农出口蜂王浆为国创汇,引领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的蜂蜜、蜂药产业发展,帮助绛县蜂农率先实现脱贫致富。

为求学与养蜂结缘

1932年,爷爷出生于绛县中牛村。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侵华日军扰乱了人们原本安定的生活,未念完小学的爷爷和家人一起到临猗县躲避战乱。

1948年,爺爷在七级镇完小上学。一次,他和同学偶然看到校园里有几位老师在饲养蜜蜂,并且愿意主动传授他们养蜂技术。他和同学张保槐,在校工张毓秀的帮助下,借了18斗麦子,换回一群蜜蜂,三人开始合作养蜂。就这样,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养蜂,临近暑假,竟然收获了150斤澄亮金黄的蜂蜜。

为了养好蜜蜂,爷爷利用课余时间孜孜不倦地钻研养蜂技术,买的养蜂书籍足足有30多斤。每到星期天,他就走街串巷,拜访养蜂专家。靠养蜂赚的钱,爷爷顺利念完了完小。此时,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爷爷带着他的养蜂事业回到家乡绛县,考取了县城的初中。初中毕业后,在家人的支持下,他翻越紫金山,到晋南地区的名校——曲沃中学读高中。

1959年从曲沃中学毕业后,爷爷参加了高考,不久就接到了山西师范学院的录取通知书,成为了村里第一个大学生。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爷爷的养蜂场突然爆发了一种名叫蜂螨的寄生虫病害。蜂螨包括大小蜂螨两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夏、秋两季。大蜂螨属于寄生性病害,它在蜂体寄生巢房内繁殖,对蜂王、雄蜂和工蜂的幼虫、蛹及成蜂都有致命的危害。看着被大蜂螨感染的蜜蜂成群地死亡,爷爷心中焦急万分,但尝试了各种办法都不见效。

矢志不渝研制蜂药

养蜂是全家的主要收入来源,突如其来的病害使爷爷的养蜂事业遭到沉重打击,也断送了他的大学学业。切身体会到蜂病危害的爷爷,开始积极投入到蜂药的研制工作中,他期望能够彻底医治蜂螨等病害。他用家中的小麦换了新的蜂群和制作蜂药的科研器具,并托亲友帮忙购买蜂药原材料。

当时,医学界已经研制出“敌螨熏烟剂”“三敌硫”“敌滑硫”等药品,但效果都不理想,而且副作用很大,会对幼蜂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研制出一种不择温度、四季皆宜、使用方便、效果良好的新蜂药,是爷爷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从1964年到1974年,经过无数次组方、验证,蜂药研制工作有了重大进展。1979年,经历了无数次艰辛试验,爷爷使用大黄、槟榔等纯中药研制的“黑蜂病1号”成功问世。此后,以甲酸、苯扎溴铵、双甲脒、氟胺氰菊酯等为主要原料的“消毒立克”“黑蜂散”“白垩立克”“杀螨剂一号”“保蜂旺”“健蜂散”“蜂大肚病片”“复方杀螨剂”等系列蜂药相继研制成功。除了在自己的养蜂场试验外,他还主动把蜂药推荐给各地蜂农使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5年,鉴于爷爷研制出的蜂药成效显著,山西省农牧厅畜牧局下发文件,批准他创建蜂药生产定点工厂。这是我国第一家由省级管理部门批复的蜂药生产定点工厂,对我国现代养蜂事业的发展具有开创性的意义,他的中牛养蜂场自此更名为绛县蜂药厂。

著名养蜂专家袁秀山闻讯后,专程找到爷爷,拿走一批新蜂药反复验证后,给出高度评价,称赞这两种蜂药为“国内外首创”。“黑蜂病1号”和“蜂大肚病片”经过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科学试验,也取得了理想的效果。山西省农业科学院的专家在鉴定意见中写道:“此药效果良好,使用方便,可以推广。”

20世纪80年代,现代养蜂产业在我国还处于初创阶段,国内基本没有生产蜂药的厂家。蜜蜂遭遇病害侵袭后,只能用其他相关化学药物替代。1988年,国家农业部正式把蜂药纳入国家兽药管理范畴。

改革开放后,我国养蜂事业飞速发展,市场对蜂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由于绛县蜂药厂产量有限,爷爷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对有志于蜂药研制、生产、销售的人,无偿传授技术,免费提供配方。在蜂药供不应求的情况下,他和绛县养蜂人一起改进蜂药,提高药品质量,加大蜂药产量,供应全国市场,积极为蜂农和养蜂事业服务。现在,绛县已有三家通过国家兽药GMP认证的现代化蜂药公司,成为我国重要的蜂药生产基地。

带领蜂农脱贫致富

1978年,邓小平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一部分人生活先好起来,就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影响左邻右舍,带动其他地区、其他单位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会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地向前发展,使全国各族人民都能比较快地富裕起来。”爷爷用行动践行党的号召,他认为养蜂不与农争地,不与人争粮,利用农田的边缘地带、林下、道路两旁等闲散区域摆放蜂箱即可。养一群蜜蜂每年可以创造300元到500元的收益,蜜蜂授过粉的庄稼还能增产50%,是投资小、见效快、回报率高的好项目,是适合农民致富的好副业。

对登门求教者,爷爷总是热情接待,遇到暂时缺钱的,便先赊给他们。对养蜂的新户,他总是主动帮助,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积累几十年的养蜂技术。他经常抽出时间到新发展的养蜂户那里查看,手把手地教他们养蜂知识,先后帮助当地百余名群众走上养蜂路,实现致富梦。

要想多产蜂蜜,就必须到外地追花赶蜜。养蜂的工作异常辛苦,经常要去各地奔波。每年开春后,爷爷就会组织大家追逐蜜源,转地放蜂。春天,他们从云南、四川北上,经过陕西、山西、河北等地,秋天到达东北。每当看到跟随他外出的蜂农收获蜂蜜、增加收入时,他内心都充满了成就感。

1979年8月,爷爷到临汾市浮山县查看荞麦蜜源。当时,刚下过雨,气候湿润凉爽,他发现枣花和荞麦花同时盛开了。原来,由于当地早春遭遇了冰雹灾害,早先开花的枣树被冰雹打光了花叶,8月份枣花再次盛开,正好赶上了荞麦开花。在枣花和荞麦花的花瓣底部,他发现了晶莹的蜜滴。根据多年经验,他意识到,枣树和荞麦已经进入大流蜜期。鲜花的流蜜期通常只有几天到十几天,如果能抓住时机,就会获得大丰收。于是他选好放蜂地点后,准备立即赶回老家,连夜把蜂群转移过来。

在返程途中,爷爷意外发现附近有个养蜂场,发出了很大的“嗡嗡”声。他赶忙走向养蜂场,敲门却无人回应。凭多年的经验判断,蜂巢里早已上满了蜂蜜,蜜蜂采回的蜂蜜没处放,才会发出“嗡嗡”声求救。在这么难得的大流蜜期,如果养蜂人抓住时机,多批次取蜜,每箱蜜蜂可产60公斤—80公斤蜂蜜。

爷爷决定留下等养蜂人回来。他从白天等到黑夜,才终于看到了养蜂人赵财旺一家。他告诉赵财旺,蜂巢早已上满蜂蜜,应该马上取蜜。起初赵财旺并不相信,说前天才检査了蜂巢,里面是空的。于是,爷爷立刻用手电筒检查蜂群。当赵财旺看到蜂巢里满满的蜂蜜时,大吃一惊,终于相信了爷爷的话。由于赶上了大流蜜期,一连数十天,赵财旺共收获了2100公斤的蜂蜜。按照当时蜂蜜每公斤1.6元的国家收购价格计算,他一次能获得3360元的收入。当时,在农村建一座二层小楼也只需要1000元。为了帮助这位素不相识的蜂友,爷爷推迟了半天回家。回家中途遇到大雨,没能赶到蜜源处,失去了这次难得的机会。

出口蜂王浆创汇增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工业产品的出口竞争力还比较弱。但当时中国产的蜂蜜和蜂王浆品质好,是国际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每吨蜂王浆可以换回2000吨优质小麦或者等值的外汇。当时外汇紧缺,国家号召大力发展养蜂业,鼓励蜂农生产蜂王浆,扩大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经济建设。

爷爷在养蜂界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他觉得这是支援国家建设、增加蜂农收入的好事。蜂王浆是蜂蜜产品的精华,每公斤收购价格高达300元至500元,但采集起来难度很大。大多数蜂农熟悉普通的蜂蜜生产,但对生产蜂王浆的技术知之甚少。由于蜂王浆不能常温保存,且产量有限,难以形成市场规模效应,养蜂户往往不会选择生产,白白浪费了这一珍贵的资源。为扩大蜂王浆生产规模,爷爷首先在自己的蜂群里做试验,很快摸索出一套蜂王浆生产和采集的新技术。之后,他分批把当地养蜂户组织起来,在家里的养蜂场进行培训,帮助蜂农们熟练掌握了这门技术。

由于当时私营企业没有进出口业务资质,而具有进出口资质的国营企业和蜂农个体间对接不畅,造成货源不足,出口受阻。爷爺设法与陕西、四川等地的国营进出口公司取得联系,畅通了收购蜂王浆的渠道。有了销路后,广大蜂农生产蜂王浆的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了起来。仅采集蜂王浆一项,一群蜜蜂每年就能创造1000多元的收入。一个普通养蜂户可养20群—30群蜜蜂,如此计算,一个养蜂户的年收入便可达20000元。开辟生产蜂王浆的新路后,爷爷每年至少帮助100户以上蜂农成了当时人们引以自豪的“万元户”。

爷爷带领蜂农致富奔小康的事迹受到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1987年10月,中国养蜂学会吸纳爷爷为中国养蜂学会会员。当时山西省内仅有两人入选,另一位是全国著名养蜂专家——山西农业大学原副校长吕效吾教授。1993年9月20日,爷爷受邀参加在北京举行的第33届国际养蜂大会,与全国的养蜂产业从业者交流养蜂经验,就蜂药研发提出意见建议。

1994年,年过花甲的爷爷结束了追花夺蜜的辛劳工作,离开养蜂一线,将生活的重心转向了传统文化,走上了收藏、保护古籍的新路。20世纪90年代初期,古籍善本的收藏还没有引起广泛重视。由于人们没有充分认识到古籍善本的历史价值,古籍善本经常被当作旧书、旧报卖掉,非常可惜。之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他奔走于全国各地的城市和乡村之间,收藏和保护了几千册古籍善本,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了新的人生方向。

爷爷因病去世已经一年了。他曾说过,古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文化有根,守住经典,就守住了文明之根。爷爷一生追花夺蜜,热爱森林,晚年痴心古籍。他把自己的名字改为蕴森,寓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像森林一样蕴藏无尽宝藏。

猜你喜欢
养蜂场绛县蜂王浆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重庆市光海养蜂场
运城绛县:检疫植物安全“走”四方
绛县输送80名农民跨国务工
绛县蹚出节水增粮增效特色发展之路——全国节水增粮增效技术观摩交流会在绛县举行
新西兰养蜂情况统计
绛县:借助『互联网』建立智能化内控机制
蜂王浆的正确吃法
大孔吸附树脂法分离提取蜂王浆中10-羟基-2-癸烯酸
蜂王浆治疗失眠症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