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小写意花鸟画表现形式

2024-04-30 12:34刘嘉文
艺术家 2024年1期
关键词:写意画运笔物象

□刘嘉文

写意画是我国传统绘画艺术中一种重要的方式,具体又分为大写意和小写意两种,两者在绘画技法及表现形式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小写意画更注重细节,画风较为细腻,追求形神兼备;而大写意画则更注重气魄,讲究整体布局和形象概况。花鸟画是小写意画的重要部分,注重以写实的方式描绘物象,构图精妙,布局协调,通过表现所描绘物象的气质,实现意境层面的追求。本文主要从构图、造型、笔墨、意境等不同角度着手,分析小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以帮助更多研究者掌握小写意花鸟画的特色,理解其丰富的内涵,从而更好地继承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

一、造型特点

在传统绘画艺术中,小写意画介于大写意画与工笔画之间。从造型方面来看,大写意画简约凝练,而小写意画严谨细腻,但这种细腻又不同于工笔画的细腻,更注重表现物象的精神气质。

首先,小写意画在造型上强调对所描绘事物形态的艺术再现。以萧朗创作的《蜻蜓虞美人》为例,空中飞舞的蜻蜓无论体型还是样态,都与自然界中的蜻蜓相贴合,比例合理,栩栩如生。下方绘制了数朵盛开的花,花茎虽然纤细,却柔韧有力。尤其是在描绘花叶部分时,艺术家采用了不同的墨色,使花叶的层次显得更加丰富。由此可见,小写意画注重通过高度还原的方式再现物象,整体风格偏向于客观写实,创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才能通过细致的观察抓住事物的特点,再通过重组、夸张等多种手法,创造出富有美感的小写意画花鸟作品。

其次,在物象造型上,小写意花鸟画不仅注重物象的外形,更注重物象的气质,采用写实手法描绘物象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可发挥空间。以潘天寿创作的大写意花鸟画《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例,该作品采用点线结合的形式,将荷叶的造型概括为不同的块状,采用精致的线条描绘荷花的花苞,使得红色的花苞显得更加醒目。而王雪涛所创作的小写意花鸟画,更注重物象的结构,通过细腻的笔触表现事物的样态,展现其特殊的美感。通过两者之间的对比不难看出,相较于大写意花鸟画,小写意花鸟画在造型方面更加细致逼真,但这种逼真并不是一味模仿或者复制客观物象,而是在确保“形似”的基础上,重点体现物象的气质和神韵。

再次,小写意花鸟画造型图式主要由客观事物造型及笔墨元素相互融合而成,也是画家从自然当中提炼、变形的最终结果。即使是同一事物,经过不同创作者加工之后,最终呈现的效果也完全不同。以牡丹花为例,王雪涛在描绘牡丹时,擅长运用艳丽的色彩,通过层层叠染的方式塑造牡丹的形象,表现其“富贵之花”的特质;而张秋波则擅长运用较淡的水墨颜色,通过晕染的方式展现牡丹的层次感,显得更为细腻。虽然两者所采用的技巧不同,但都通过艺术的方式再现“牡丹”这一意象,突出了牡丹“吉祥喜庆”的造型特点。

最后,小写意花鸟画通过灵活的笔墨描绘事物,在造型方面要求客观准确,比例适中,贴合自然规律。在进行艺术加工时,大写意画为了增强整体气势,会对事物的比例进行相应的调整,如缩小、放大,或者扭曲、重叠等;而小写意画讲求“韵味天成”,在造型方面更为尊重事物本来的面貌。比如,张秋波创作的《陇客翠羽》,画幅下方山石上,生长着一丛丛野草,虽然是采用墨色绘成,但无论样态还是造型,都与自然界中的野草一致,并不像大写意画中以墨块代替,而是十分细致地摹画客观事物,以此增强作品的意趣。

二、构图特征

传统绘画不仅注重造型的写实性,在布局方面也不同于其他绘画形式。东晋著名画家顾恺之就曾经提出,在绘画创作当中,要注意构图和内容之间的联系,构图的形式不可脱离内容,一定要用心经营,然后再采用相应的技法表现。相较于大写意的粗放,小写意更注重构图的“精”与“巧”,以及画面中不同事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一方面,小写意花鸟画要想具备视觉上的美感,就需要突出主次关系。主体是画作表现的重点,也是画面的视觉中心,而次要部分服从于主要部分,可以起到渲染强化的作用。著名画家王雪涛以前人提出的“宾主之法”为基础,融合中西方不同的绘画理论,对小写意花鸟画的布局特点进行归纳概括,提出“三线五字法”,其中“三线”分别是主线、辅线以及破线。在以上三种线条当中,主线即起主导作用的线条,而辅线可以增强主线的气势,破线可以打破原本乏味的布局,还可以通过与主线之间的对比突出主线。在小写意花鸟画当中,以上“三线”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线条,也可以是墨点或者墨块,所描绘的内容也比较丰富,既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植物,还可以是其他事物。以李鹤筹创作的小写意花鸟画《翠》为例,中间最粗壮的枝干作为整个画面的主线,横亘于画面中央,不仅十分醒目,所占据的画面也最大,枝干从右偏下的位置进入,朝着左下方弯曲。在主干的下方,另有一条枝干从右侧面伸出,比主干稍短稍细,和主干之间呈大致水平的位置,但走势与主干一致,辅助主线的同时,使得画面的层次更为丰富。一只羽色鲜艳的喜鹊站在主干的枝头上,转头朝后看,其方向刚好与主线的走向相反,显著增强了画面的动态感。在画面的右上方,另有一丛树枝下垂,“破”开主线与辅线构成的画面,再加上细长树叶所构成的“点”,使得三条线相互交织穿插,共同构成生机勃勃的画面,也体现了创作者在构图上的奇思妙想。

另一方面,小写意花鸟画在布局方面还十分注重通过“开”与“合”的处理方式增强气势,具体可以用“引”“伸”“堵”“泻”“回”五字进行阐述。其中“引”即通过其他的物象将画面的气势引向他处,甚至可以引到画面之外;“伸”即朝外拓展画面空间及气势,通过巧妙的布局增强整个画面的“张力”,从而获得“画外有画”的效果;“堵”即结合画面布局的具体需求,在某一位置采用“堵”的方式,避免“气势溃散”;在画面过于集中之处,则需要采用“泻”的手法进行疏散,确保画面始终平衡;“回”即在恰当的时候收回气势,可以起到呼应的作用。比如,程璋创作的《牡丹双鸽》,正中间一朵怒放的白色牡丹,左下方一朵含苞欲放的粉色牡丹与之呼应,只露出一半的山石成功地将画意延伸到画外,为欣赏者提供了一定的想象空间。两只鸽子站在山石的最顶端,与牡丹花拉开极长的距离,显著地增强了画面的气势。但鸽子的样态并不是展翅高飞,而是低头俯望,使得即将冲出画面的气势戛然而止,再次回收入画,又与下面的牡丹花形成呼应。可见艺术家在构图之时,对画面已有安排,下笔之时胸有成竹,运用“点”“染”“勾”“画”等多种手法,精心布局整个画面,通过巧妙地处理“开”与“合”之间的关系,生动体现所描绘事物的气质与神韵。

三、笔墨形式

小写意花鸟画在笔墨运用上有着独特的追求,倾向于通过精练的笔墨表现客观物象的神韵,笔墨运用的形式也极为多变。从历代经典小写意花鸟画作品来看,其笔墨运用注重以下三点:一是笔气。所谓笔气,即一气贯注到底,以此体现强劲的活力,从最初动笔到最后收笔,尽可能达到笔笔相连的要求,从而塑造出各种鲜活的形象。不同的艺术家,运笔的手法不同,最终所体现的效果也不同。因此,在小写意花鸟画当中,运笔有粗、细、浓、淡等多种区分,无论哪种类型的运笔,最终的目的都是更好地表现物象。二是笔韵。对小写意花鸟画而言,运笔的精妙之处在于可以通过恰当的运笔,体现所绘物象的气韵。在创作花鸟画时,主要通过线的形式塑造物象,因此对运笔技巧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创作者只有掌握运笔的正确方法,才能通过表面的形式,真正达到“神似”的境界。三是笔力。小写意花鸟画的运笔与工笔花鸟画存在极大的差异,对笔力的要求更为精细,不同的笔力,所呈现的效果也不同,具体又包括劲健、圆融、生涩、随意、洒脱等。创作者运笔时越是从容自若,越能展现客观事物蓬勃的生命力。优秀的创作者会结合物象表现的需求,不断变化所采用的技法,通过轻与重、缓与急、虚与实的变化更好地展现物象。

对小写意花鸟画而言,用笔虽然重要,但用墨的难度则超过用笔。如果说,恰当的用笔如同小写意花鸟画的“骨架”,那么合理的用墨就如“皮肉”,尤其是在描绘客观物象时,运笔可以达到形似的效果,而神似则取决于用墨。对小写意画而言,笔与墨不可或缺,只有两者相互协调,才能达到通过用墨辅助用笔的效果。小写意花鸟画的用墨并无固定的常规可守,而是需要结合创作的需求尽情挥洒,通过用墨丰富画面的层次,产生相应的空间感,营造丰富的意境,从而达到形与意相互交融的效果。比如,王师子在创作《春意图》时,通过遒劲的线条勾勒老白玉兰树树干,以柔和细腻的线条描绘花朵,又以浓墨皴染表现山石的质感,丰富画面的层次,使得整幅画作充满浓郁的生机,带给人祥和、喜庆的感受。

四、意境追求

意境是创作者自身体验、真实情感与客观物象相互渗透而构成的,也是绘画艺术最终的追求。通过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花鸟画的意境追求也不断变化,逐渐适应不同时代人们的需求。作为花鸟画当中的重要部分,小写意花鸟画在意境方面,也有着自身独特的追求。从某种程度上讲,小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追求,不是照搬或者复制客观的物象,而是通过描绘客观物象强化或者突出某种思想情感,进而引起观赏者的共鸣。因此,小写意花鸟画不仅注重于反映客观真实,还注重通过创作和欣赏陶冶人们的情操,表现作者内心的情感与追求。不同的创作者个性不同,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不同,在艺术境界方面的追求也不同。比如,宋代崔白在创作《寒雀图》时,通过勾勒、皴染等多种画法相结合的方式,来描绘枝干,而在描绘小鸟时,则采用工整的笔墨线条,使得两者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小鸟的形象也因此显得更加生动。又如,明代周之冕在创作《百花图》时,运用勾、点的方法描绘花与叶的形象,用笔简洁灵活,使整幅画作充满了独特的意韵。纵观整个画面,无论是芙蓉花、桂花、梅花,还是灵芝、秋葵等,都显得格外灵动,充分体现了艺术家在绘画上的深厚造诣和独特追求。周之冕之所以能够在小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上做到独树一帜,是因为他融合了前代画家的精髓。除此之外,周之冕还十分注重写生,他认为写生能够帮助画者更好地把握客观事物的外形特点,为小写意花鸟画创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不过他在追求形似的同时,更为注重所绘之物的神韵。正是因为他的大胆创新,赋予其画作强烈的个性化色彩,才使得他在明代众多画家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小写意花鸟画的代表人物。再如,被誉为“当代海派花鸟画第一人”的江寒汀,他内师传统,外师造化,在吸收传统写意花鸟画精髓的同时,认真揣摩,对小写意花鸟画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他笔下的百鸟形态各异,动静自如,仿佛欲从画中飞出。

由此可见,小写意花鸟画虽然注重造型的写实性,用笔用墨也较为精细,但所有的一切表现形式,都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画作的“意境”,从而达到通过优美“意境”感染人,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的目的。

无论时代如何变化,在中国画坛中,小写意花鸟画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它凭借自身独特的表现形式和风格特色,吸引了无数人进行研究、创作和鉴赏。从古至今,一代代艺术家历尽艰辛,创造出多种绘画技法,不仅丰富了小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形式,同时也提高了小写意花鸟画在艺术境界方面的追求,使小写意花鸟画成为众多艺术家抒发自身情感、展示时代精神的重要形式。在传承传统写意花鸟画精髓的基础上,结合中西方绘画理论,对小写意花鸟画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帮助现代创作者更好地把握小写意花鸟画创作的客观规律,丰富小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技法,使小写意花鸟画得到更好的继承与发展。

猜你喜欢
写意画运笔物象
The New Result of 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Medieval Calligraphy: A Review of The Manual of Calligraphy by Sun Guoting of the Tang: A Comprehensive Study on the Manuscript and Its Author
写意青蛙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物象再造系列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字钉运笔
学习书法如何运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