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金融供需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2024-04-30 14:03叶允最陆曼曼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2024年3期
关键词:供需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叶允最,陆曼曼

(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南宁 530007)

1 引言

党的二十大着眼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了新的部署,强调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农村金融能够为农业农村发展直接提供资金支持,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2023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健全政府投资与金融、社会投入联动机制,鼓励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按规定由市场主体实施,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这进一步明确了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和基础性作用。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特色农业资源富集区,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省区。近年来,广西不断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探索农村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创新模式,金融服务“三农”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对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的信贷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2 年末,广西全区涉农贷款余额1.25 万亿元,同比增长15%;积极推进“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工作,创新农村金融投入模式,增加保费1.1 亿元;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实现县域覆盖率100%。但农村金融供需错配矛盾突出、现代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依然是制约广西农村金融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障碍性因素,因此,探索推进广西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发展的具体实现路径意义重大。

2 广西农村金融供需结构的现状

2.1 农村金融供需错配矛盾突出

广西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大省区,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均衡协调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但是农业产业投资具有周期长、规模大、风险高等特点,为了降低农业信贷风险,以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正规金融机构制定了严格农业信贷风险评估标准和审批机制,弱化了农村金融供给能力,使得广西农村金融供给乏力成为阻碍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因素。同时,社会投资者对农村经济发展信心不足以及农村金融市场机制的不健全,导致农业发展基金、农业保险以及农业信托等农业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严重滞后,最终导致广西农村金融供给规模难以满足乡村全面振兴背景下农村大规模生产性金融需求,农村金融供需错配矛盾和结构失衡问题突出。

2.2 现代金融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区块链等现代科技在金融领域的快速渗透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金融机构推进业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广西属于欠发达民族地区,其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广大农村居民对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业务的认知仍停留在传统的存取款、转账汇款及贷款等项目,同时,他们对金融服务方式的认知也局限于传统的人工柜台服务模式,而且他们对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网银、手机银行以及自助终端设备等金融服务手段具有不信任感且操作困难。因此,构建下沉至乡镇基层的金融机构服务网络对促进农村金融发展非常重要,但近年来各金融机构为了推进业务数字化转型、降低服务成本,逐渐缩减农村基层金融服务网点数量和大量应用数字化、智能化业务服务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村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3 农村金融产品创新能力不足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业产业投资需求持续提升,农村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融资需求也随之提升,这形成了推进农村金融产品供给水平提升和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当前,广西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农业保险、投资信息咨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宅基地使用权抵押贷款等现代农村金融产品或金融服务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农村投资主体或者生产主体的融资需求。虽然近年来广西不断强化涉农金融产品创新能力,蓄力打造供应链金融,积极推进“保险+期货”项目试点工作,加快推进农业保险提质增效和着力提升农村金融供给服务能力和水平,但总体而言,广西农村金融产品的创新能力明显不足,金融产品供给与金融产品需求仍存在较大差距。

3 广西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失衡的原因

3.1 金融供给主体多样性不足,社会资本进入困难

农业生产活动的脆弱性和不确定性决定了农业产业投资的风险性,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部分金融机构纷纷收缩农村金融业务或者采取“只存不贷”的策略。因此,随着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提升农村金融产品或服务供给能力已经成为破解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失衡难题的关键。其中,引导社会资本有序流入农村金融市场,加快非正式金融合规发展,弥补农村金融供需缺口,促进农村金融平稳健康发展逐步受到重视。近年来,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改革使得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供给逐步集中于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农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银行类金融机构,且这些金融机构提供的涉农金融产品或业务服务的重叠性和相似性均较高,导致涉农金融产品的供给类型相对单一、同质化竞争激烈,难以满足农业产业投资主体多样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需求。同时,农村地区保险、投资和证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少,相关业务服务更是稀少,进一步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多样性不足的问题,突出了农村金融产品供给的单一性问题。另外,非正式金融机构的监管体系不完善和监管机制的缺位,导致这类机构的金融产品供给质量参差不齐,相关风险事件频发,严重降低了农村居民对民间非正式金融机构的信贷信心,最终影响农村金融产品的有效供给。

3.2 农村信用管理机制不完善,征信体系亟待完善

信用管理机制的缺失及征信体系的不完善是导致农村诚信环境恶化的直接原因,也是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障碍性因素。部分乡镇企业或者农户诚信意识淡薄,设法通过各种手段逃避金融债务,违约风险较高,严重损害了社会信用体系。主要原因在于:第一,部分农民文化层次偏低,法律意识淡薄,缺少必要的信用管理知识,加之农村信用环境有待优化,导致其信用观念不强、贷款违约风险较高;第二,农村地区人员分散,农民信用信息采集困难,个人征信信息的准确性、完备性和及时性难以保证,这就增加了农村地区征信体系建立的难度;第三,农村金融机构难以获得充分、准确的企业或者个人征信信息,进而增加了贷前调查的难度,导致资金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信息不对称。为了防范风险,金融机构普遍降低信用贷款额度,这导致农户或者乡镇企业的融资需求难以得到满足,最终导致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失衡。

3.3 农业生产保险体系不健全,信贷抵押担保不足

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生产风险的有效方式,但当前广西农业保险体系尚不完善,普及应用的规模和范围有待扩大,农业保险行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第一,农业保险行业的制度性、政策性规范较为宏观,相关法律法规亟待细化完善;第二,广大农民和乡镇企业经营者对农业保险认知不足,投保意愿不强;第三,农业保险业务的供给主体不足,保险产品单一,业务范围狭小,难以满足农户投保需求。

缺少合适的抵押物是当前限制农户开展信贷融资的重要因素,农民仅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而没有所有权,所以土地无法成为农户进行信贷融资的有效抵押物,而且农村建筑物的价值较低,将其作为抵押物获取的信贷资金额度非常有限,往往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大规模融资需求。另外,乡镇企业的信用贷款虽然可以将机器设备、厂房以及产品等作为抵押物,但是受限于企业规模小、资金实力薄弱、财务管理混乱以及信用评级低等因素,乡镇企业通过抵押获得信贷资金的难度较大。

4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村金融供需结构的优化路径

4.1 优化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满足农村多元金融需求

建立健全农村金融供给体系是提升农村金融供给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抓手。第一,拓展和优化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服务范围和内容,保证其业务服务内容与农业产业经济发展和乡村产业振兴实际相契合,稳定和适度提升农业信贷资金投入水平,以稳定和提升涉农信贷资金供给能力,进而缓解农村金融供需矛盾。第二,充分发挥农村信用合作社支农惠农的金融服务特色和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扶持,不断改善服务品质和提升服务质量,让其成为真正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组织。第三,农业银行作为我国国有支农商业银行,应该充分发挥农业银行在推动农村金融市场高质量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鼓励其扩大涉农业务范围并创新相关产品、优化农村营业网点布局,引领带动其他金融组织为农户提供高质量金融服务,扩大农村金融供给规模,推进农村金融供需结构优化。第四,探索建立多层次、广覆盖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特别是扩大农村地区证券、保险、基金和抵押担保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数量规模和业务范围,为农民提供多样化金融服务。第五,在政策和监管法规允许范围内创新发展适合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实际需求、符合农业产业结构转型需要和切合农民信贷特征的地方新型小微农村金融组织,如建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等,加快推进农村金融组织结构的优化完善,丰富和拓展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从而有效弥补国有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供给的不足,尽可能满足农民多样化的融资需求。

4.2 建立健全农村信用体系,改善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健全农村信用管理体制和完善农村征信体系是破解农村金融供需双方因信息不对称导致资金供需结构失衡问题的根本途径。第一,中国人民银行等政府部门应当着力健全农村信用管理体制和征信体系,建立农户及乡镇企业资产负债、信用水平等信息数据库。同时,设立专业的信用评级机构,建立社会征信制度,完善征信系统,引导全社会合力改善农村信用环境。第二,强化落实农村金融市场信用管理制度,严格执行金融机构信息披露制度,依法惩罚失信借款人,强化借款人信用意识。同时,发挥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杠杆功能,探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方式,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和信用企业评定工作,优化农村金融信用环境。

4.3 创新农村抵押担保机制,提升农业保险服务能力

第一,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健全农村土地使用权抵押担保的法律体系和政策支持体系,有序推进农地抵押贷款业务,允许符合条件的农民利用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贷款,促使土地要素在法定产权范围内成为农民生产融资的合法抵押品,进而提高农民融资能力,全面激发农村金融发展活力。第二,建立商业性保险与政策性保险并行的双轨制农业保险体系,并通过政策手段引导和保障二者协调运行发展。其中,政策性保险业务重点面向基础性农业生产活动和农产品开展,以保证重点性、基础性农业产业的有序发展和农产品的稳定生产。另外,要面向农业产业发展实际需求,持续强化农业保险产品创新能力,丰富和发展涉农保险产品类型和涉农保险业务范围,将更多农业生产活动及其结果纳入农业保险范围,提升农业产业的风险抵御能力,巩固和强化农业保险体系。

5 结语

农村金融健康发展是推进实现广西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此,本文从结构优化角度分析和揭示了广西农村金融供需结构失衡的现状,并深刻分析了引致广西农村金融供需错配和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然后立足广西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村金融发展实际,提出优化广西农村金融供需结构的实现路径和具体对策。需要指出的是,广西属于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城乡发展差距较大,农村经济基础薄弱,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农村金融供需结构矛盾突出,因此,推进广西农村金融结构优化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持续深化农村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金融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完善农村金融供给体系,优化资源配置,强化金融产品创新,全力提升农村金融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能力和水平。

猜你喜欢
供需农村金融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供需紧张局势拉动煤炭价格上涨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供需略微宽松 价格波动缩窄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油价上涨的供需驱动力能否持续
我国天然气供需呈现紧平衡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