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读写实践观”的“一主多翼”阅读教学课例群的开发

2024-04-30 20:51江苏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223600孙红东
小学教学参考 2024年7期
关键词:课型叶圣陶教学法

江苏沭阳县第一实验小学(223600) 孙红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及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基础。”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提高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根据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提出的“读写实践观”,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读写结合原则、练习与应需相统一原则、行中求知原则。因此,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中读写分离的问题,基于叶圣陶的“读写实践观”,教师将“一主多翼”的阅读教学法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以及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谈谈“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精读赏析中掌握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通过单元教学整合,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相融合。

一、教法解读:叶圣陶“读写实践观”和“一主多翼”的阅读教学法

叶圣陶先生的“读写实践观”认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读和写不应生硬地分离开来,而应当通过教学内容的整合,使其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结合、知行合一的目的。

基于叶圣陶的“读写实践观”,有专家和学者提出了“一主多翼”的阅读教学法。“一主多翼”中的“一主”指的是同一个教学主题,“多翼”指的是多篇文章。“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即使学生在同一个教学主题的引领下,能够精读一篇文章、略读多篇文章,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实现阅读教学的多翼发展,使得各种阅读教学资料互为补充,从而增加学生的课堂阅读量,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在践行“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特点,找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快速掌握写作方法,进而实现读与写的有机融合。

“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知识的拓展迁移理论。该理论认为,通过学习的拓展训练和迁移运用,可以形成共同的刺激,进而促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消化和吸收,同时促进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更新和扩充,提高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非常强,教师采用“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开展教学,可以促使学生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技能迁移运用到课外,进而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写作水平。

二、基于叶圣陶“读写实践观”的“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实施

基于叶圣陶“读写实践观”的“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主要有七种课型:单元导读课型、以文代文课型、整体识字课型、读写联动课型、分享展示课型、自主阅读课型和基础训练课型。其中,整体识字课型适用于低年段,而单元导读课型、以文代文课型、读写联动课型适用于高年段,且使用的频率较高,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也易于操作。本文按照适用于高年级的三种课型互为融合的教学思路,提出了以下两种“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实施策略。

(一)通过读写结合,引导学生在精读赏析中掌握阅读方法和表达方法

在阅读教学中,教材中的课文就是最方便的教学资源和课程案例。因此,在实施“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时,教师可以先以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为例,引导学生通过精读赏析,学习阅读的方法,同时掌握课文中作者的语言表达方式;再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多篇文章,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提升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引导学生将习得的语言表达方式迁移运用到写作当中。下面,笔者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少年闰土》一课为例进行相应的说明。

1.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教师导入《少年闰土》的课文之后,“一主多翼”阅读教学课堂就紧密围绕人物描写这个主题展开教学。教学时,教师以《少年闰土》一课为教学的重点内容,同时为学生准备了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一个车夫》、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等名篇佳作,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这些文章,并思考作家是如何对人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从而形成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感知。

2.品读课文,体会并掌握写作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反复品读《少年闰土》这篇课文,理解作者刻画少年闰土这个人物形象的顺序和方法。在引导学生思考时,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描写了‘我’和闰土经历的哪些事情?这些事情突出了闰土的什么特征?”(课文先描绘了“我”记忆中的闰土看瓜刺猹的画面;再写“我”与闰土相识、相处的过程,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儿这几件事;最后,写“我”和闰土的分别和友谊)通过品读课文,学生认识到,作者以叙述的方式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见多识广的农村海边少年的形象。

3.以文带文,“多翼”补充,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对鲁迅的《藤野先生》、巴金的《一个车夫》、梁实秋的《我的一位国文老师》等名篇佳作进行拓展阅读,实现对课文《少年闰土》的“多翼”补充,从而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将在课文《少年闰土》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到这些文章的阅读中,能使学生有效掌握对人物进行多元化描写的方法。

4.从读到写,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练笔

通过以上几个环节的学习训练,学生基本掌握了描写人物的方法。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练笔,让学生分别从外貌、动作等不同角度,写一写自己的亲人、朋友或同学。通过这种从读到写的阅读实践活动,学生可以进一步地巩固所学知识,并对多种表达方法进行迁移运用。

(二)通过单元教学整合,把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内容相融合

统编语文教材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都有一个教学主题。因此,在实施“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时,教师可依托单元教学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整合,引导学生学习表达方法,进行情感体验,并迁移运用到写作中,实现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的融合。以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教学为例进行说明,并以冯骥才的《春节八事》、林语堂的《记旧历除夕》等名篇佳作作为教学的补充。

1.导入新课,回顾梳理单元知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统编语文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选编了四篇课文——《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还编排了口语交际“即兴发言”、习作“家乡的风俗”、语文园地等学习内容。在教学习作“家乡的风俗”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回顾梳理单元中的四篇课文,通过表格提示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提问:“通过学习这四篇课文,你学会了哪些表达方法?”(按一定顺序、详略得当、抓住民俗特点等)再引导学生阅读冯骥才的《春节八事》、林语堂的《记旧历除夕》等文章,并回忆已学课文《北京的春节》,比较这三篇文章,说一说它们对春节和年味的描写有何不同。最后,引导学生理解:写文章时一定要表达独特的感受,体现出真情实感。

2.多元命题,引导学生围绕资料,进行题材交流

在写作教学环节中,考虑到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对写作的命题就不能追求千篇一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前广泛收集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和写作主题相关),并联系生活经验和实际,对写作题材进行深入交流。这个环节能使学生在交流中有话可说,在写作中有内容可写。学生在交流时,教师可以提问:“你收集了哪些民风民俗资料?通过这些资料,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和知识?”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交流时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介绍,遇到相同内容时可及时补充,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询问。

3.基于充分交流,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

在学生进行充分交流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写作指导。为了防止学生偏离写作主题,在进行写作指导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部分来写作,对情节、细节展开具体描写,从而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生动、具体和鲜活,使作文言之有物。

4.组织品赏课,对作品点评、会诊,指导二次作文

学生完成习作后,教师可以挑选一些写得好的作文,组织一次品赏课,引导学生对这些习作进行赏析、学习。对于一些存在问题的作文,教师可以通过集体会诊的方式,凝聚学生的集体智慧,与学生一起商讨如何对问题作文进行修改。在此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进行二次作文,使学生的习作趋于完善。

三、基于叶圣陶“读写实践观”的“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效果评估

通过教学实践,笔者发现,基于叶圣陶“读写实践观”的“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的实施,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势。

其一,“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对目前的语文教学课堂进行了优化,有助于教师合理把控课堂教学的时间。这样,教师可以少讲甚至不讲教学内容,使得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读写,从而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使得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有机地融合起来,有助于达成课外阅读课内教、读写双赢的教学目标。

其二,实施“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可以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合作,增强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真正落实“大语文观”的教学理念,有助于弥补以往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量少、语言表达匮乏、思路不通的教学缺陷。

其三,实施“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符合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基本要求。通过这种教学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得到快速提升,获得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全方位的发展。

其四,实施“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还可以使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语言表达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写作过程中,真正实现阅读和写作教学“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的目标。

由此可见,基于叶圣陶“读写实践观”的“一主多翼”阅读教学法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其教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适宜、教学效果显著,值得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课型叶圣陶教学法
合作学习法在不同课型中的有效性实践研究
霜的工作
批注式阅读教学法探究
实施“六步教学法”构建高中政治高效课堂
例谈在不同课型中培养史证意识
课型与教学模式的探讨
以《散步》为例谈课型设计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