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研究

2024-04-30 06:18刘雪婷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4年3期
关键词:旅游景区治理措施

刘雪婷

摘要:旅游景区是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组成部分,结合游客旅游行为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危害性,分析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及治理措施。介绍旅游景区及生态环境的概念与基本特征,从水体、土壤和大气三个方面分析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现状,发现当前环境存在污染物含量多、分布广、类型复杂等问题。针对当前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控制旅游景区生态污染源排放量、分区治理、协同治理等污染治理措施,通过实证分析实验,证明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泰山旅游景区中的污染物浓度,起到良好的治理效果。

关键词: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旅游的需求不断增加,旅游已逐渐成为广大市民假期出行的首选,并逐渐受到政府、投资商和开发商的关注,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旅游开发热潮。近几年来,旅游景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与开发,并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发展生态旅游,既能创建更多、更好、更美的生态旅游胜地,又能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旅游是一种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其核心理念是在旅游发展中保护环境、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同时让游客体验与自然和文化相融合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具有深远意义和价值的旅游方式。依托自然景观与农业资源,开发“绿色”与“生態”旅游,对区域特色经济、绿色经济与生态经济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旅游活动的产生就必然会对环境产生影响,导致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问题。造成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因素,人为的建设性破坏和缺乏对景区的科学管理是产生问题的直接原因。为了防止旅游景区生态环境进一步受到污染和破坏,最大程度的保证旅游景区的开发与经营价值,需及时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进行治理,并提出具体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案。

1 旅游景区及生态环境简介

旅游景区是一种以旅游业和与之有关的活动为主体或其中一项重要功能的地区场所,它可以满足游客参观游览、休闲度假、康乐健身等各种需要。旅游景点具体有:风景区、旅游度假区、自然保护区、主题公园等部分。

生态环境指的是对人类生存与发展有影响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以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具有过渡性,是一个生态敏感的区域。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具有脆弱性。而处于这样一种环境背景下的旅游景区,由于进行了大量的旅游基础设施的开发,并进行了大量的人为的物质能源的投入,因此呈现出了对外部干扰的难以抵抗的特点。如果出现了大量的游客涌入,而管理又无法跟上的情况,导致旅游景区生态系统很容易遭到破坏。

2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

采用数据分析的方式,对分布在不同地区的多个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数据进行统计,得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的分析结果。

选择泰山、长江、大兴安岭、黄山、呼伦贝尔草原以及黄河作为旅游景区生态环境的研究对象,在上述生态环境的水资源区域设置多个测点,采用多测点数据取平均值的方式,得出旅游景区水生态环境的污染数据统计结果。在水生态环境污染数据的统计与分析过程中,长江和黄河为地表水,可直接得出污染测定结果,而泰山、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草原选择地下水作为水生态环境的测试对象。选择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悬浮物以及漂浮物浓度作为测定指标,得出的水生态环境污染数据的统计结果见图1。

从图1中可以看出,旅游景区水生态环境中包含氮、磷重金属、酚类有机物、悬浮物和漂浮物等多种类型的污染物,河流、草原和森林旅游景区水生态环境中总污染物浓度更大,约为0.65 mg/m3,而在山体旅游景物水环境中的污染物浓度较低,约为0.42 mg/m3。游客将包装盒、塑料袋、易拉罐等垃圾随意扔至旅游景区内,导致旅游景区土壤生态环境产生污染。除水生态环境和土壤生态环境外,还可以得出大气环境等其他环境污染特征的数据统计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存在污染种类多、污染物排放量大等特征,最终产生水土流失、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

3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

针对当前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污染量控制、分区治理、景区布局调整等治理措施,以期能够降低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含量。

3.1 控制旅游景区生态污染源排放量

从源头控制旅游景区生态污染源排放,包括水体、土壤和大气。对于水体,设置围栏并保持与水体距离,防止垃圾进入。增加垃圾桶数量和分布密度,减少游客乱扔垃圾行为。在植被培育中,选择可降解、吸收的肥料,减少土壤污染物。限制汽车驶入,推行清洁能源汽车,减少尾气排放。通过这些措施,保护旅游景区的生态环境。

3.2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分区治理

将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分为水资源环境、土壤环境以及大气环境三个部分,针对不同区域污染物类型与含量制定具体的治理方案。在景区水资源生态环境底部加设一个水循环系统,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废水经过加工处理后引入到旅游景区的观光湖泊中进行二次循环使用,并减少旅游景区内新鲜用水量。土壤环境治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裸地土壤治理和植被土壤治理,在裸地土壤区域设置围栏和标志牌,引导游客避免进入该土壤区域,在植被土壤区域内按照海拔高度及气候条件栽培植被,在提供环境旅游景区观赏景观的同时,起到空气过滤、土壤废料吸收等功能。在道路两侧、河岸两侧进行绿化,保护道路,保护河堤的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水土流失。大气污染的治理方式就是增加绿色植被的种植数量,在旅游景区实施绿化,增加绿化面积,并与景观工程相结合。在绿化、植树、种草方面,提高地面的覆盖面积,在地面上种植更多的绿叶树和草坪,用绿色的植被来吸附空气中的污染物,从而提高当地的微气候环境和居住环境。

3.3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协同治理

根据旅游景区环境的分布情况,通过水资源、土地资源以及大气资源的调用,实现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合理利用水资源,降低地下水位,采取荒地植被保护和扩展措施,采用机井提灌、垂直排盐等技术,改造利用盐碱地。利用耐盐植物资源进行造林种草,可转移土壤盐分,发挥生物排碱作用。甜菜、向日葵、高粱等作物具有排盐排碱功能,通过合理布局,改善土壤,提高盐渍地利用率。

4 实证分析

实证分析实验选择泰山旅游景区作为测试背景,在水体环境、土壤环境和大气环境中分别设置多个测点,并在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执行前获取各个测点的初始污染数据,作为实证分析实验的对比项。初始污染数据中部分指标数据测试结果见表1。

在此基础上,将提出的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应用到泰山旅游景区的管理与运行工作中,经过三个月的时间周期,重复污染程度的测定操作,得出反映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效性的量化测试数据结果。其中生态环境污染物在空间上的分布情况,见图2。

由于泰山景区以山体作为环境主体,几乎不存在地表水资源,因此在水体生态环境的测定过程中选择地下水作为测定对象,图3表示结果为环境综合污染物浓度的度量结果,即考虑了生态环境中包含的所有污染物。从图2中可以看出,通过旅游景区生态环境污染治理措施的应用,能够有效的将水体污染物和土壤污染物总浓度分别控制在0.1 mg/m3和0.5 mg/m3以下,各测点位置上PM2.5的值均低于35。按照上述方式连续采集7天内测点的污染数据,得出时间维度上的测试数据结果,见图3。

图3表示的是泰山旅游景区中编号为1测点的污染变化统计结果,从图4中可以看出,在提出污染治理措施作用下,景区生态环境中污染物含量明显下降,并逐渐趋于稳定。按照上述方式可以得出该生态环境中其他测点位置的污染物含量测定结果,数据结果与图4表示趋势基本相同,由此证明提出的污染治理措施在泰山景区生态环境中具有較高的有效性。

5 结束语

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在内容上的延续和具体化,强调以系统的、平等的、全球的、协调的方式发展旅游。当前,旅游景区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景区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由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而造成的建设性破坏,以及缺乏科学的管理和规划,这些都使得旅游景区陷入了无法持续发展的困境之中。在此次研究中,针对旅游景区生态环境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一系列治理措施,旨在实现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从实证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提出的治理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旅游景区生态环境中的污染物,对于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旅游景区治理措施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不同类型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的对比分析
关于大气污染形成分析及治理探析
天津市旅游景区英文译文错误分析
旅游景区营销管理一般模式及实证研究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洛阳文化旅游资源外宣资料日译现状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旅游景区公示语汉英翻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