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KPI与AHP的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绩效评估研究

2024-04-30 06:18方奕吴晓蔚李锦菊费青青蔡鋆琳
环境科学与管理 2024年3期

方奕 吴晓蔚 李锦菊 费青青 蔡鋆琳

摘要: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综合评价过程涉及多指标、多层次,具有范围广、因素多的特点,其中多类指标无法直接量化,且高度依赖经验累积,长期以来地方主管部门对此工作重视程度不高,导致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质量不高、应用不广。此研究以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以上海市为例,尝试建立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探讨建立工作绩效的评价体系,以此对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工作绩效进行量化评价,从而有利于创新管理部门的绩效评估方法,提高管理的实效,进而实现生态环境统计数据质量提升

关键词: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绩效评价;KPI;AHP

中图分类号:X32 文献标志码:A

前言

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是支撑生态环境管理决策的重要基础,是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随着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不断深入,亟须对统计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通过更为科学有效的方式,进一步规范和明确生态环境统计的工作流程和职责分工,建立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监控和评估制度。目前中国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尚未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绩效进行跟踪评估,难以通过量化的指标全流程督促统计工作责任部门高质量地完成相关工作。

1 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现状

生态环境统计体系虽已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目前依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质量控制体系不够完整、企业对统计工作不够重视、统计工作业务培训欠缺、统计数据质量不高、统计数据失真、失实现象严重、忽视统计队伍的专业性等。

各级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很少能专职从事统计工作,多数由污防科或综合科人员兼职,实际工作中可能还要兼顾排污许可、清洁生产等其他工作。工作中经常出现人手不足、时间紧、任务重,加班加点、疲于应付的状态。存在深入现场不够,对实际情况不够了解,核实相关材料不细致,报表填报错误较多的现象。

而且生态环境统计工作人员更换频繁,工作难以为继,以上海市16个区为例,每年均有30%左右的工作人员变动。此外,由于生态环境统计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目前大量污染物排放数据核算情况的审核工作主要依靠管理部门来完成,基层环统技术人员压力很大。

对于生态环境统计的综合评价,其过程涉及多指标、多层次,具有范围广、因素多的特点,其中多类指标无法直接量化,且高度依赖于经验积累,为此,文章以目标导向为原则,坚持全过程质量控制,以评估与考核为导向,以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层次分析法(AHP)为基础,尝试建立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初步探讨评价方法的构建思路,并对应用结果进行评价。

2 构建基于KPI与AHP模型的生态环境统计绩效评估体系

2.1 模型基础

关键绩效指标(KPI)是基于組织宏观战略目标导向、客户价值关键驱动因素及核心业务流程系统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绩效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目前的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缺少具体的评价指标,难以对地方主管部门的工作绩效开展定型化评估,阻碍了质量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因此,以关键绩效指标为基础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可行性。

层次分析法(AHP)是一种基于数学方法和经验分析,用于评价和决策复杂问题的结构化方法。方法原理是基于专家的经验来估计两两因素的权重,最后以各指标的权重为评价基础得到最终的评价结果,具有计算简便,结果明确,主观性强等特点,赵东蕾等人曾通过层次分析法构建海洋检验监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评价方法。而AHP的结果是否可行,关键在于专家评判,通过尽可能多地征求不同专家意见,以提高方法的可信度。

研究通过应用KPI指标方法构建可操作性的具体关键性指标,从而实现绩效与组织目标高度一致的目的,再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2 绩效指标的设定原则

研究基于如下原则设定各绩效指标:(1)具有目标导向性:评价指标能够实现评价目标的实现;(2)具有关键性:对于重要的统计节点进行分析和衡量;(3)具有可操作性:具有清晰的测量方法和数据,评估结果可度量;(4)具有可比性:评价指标可以被比较,确保评价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2.3 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

在生态环境实际统计工作过程中,会历经调查准备、调查实施、数据审核、数据上报和分析这四个阶段,根据各阶段的主要环节,建立AHP层次结构模型中的准则层和指标层,共涉及9个一级指标(准则层),并进一步细化为20个二级指标(指标层),即责任落实X1(责任人落实情况Y11)、质量管理体系X2(质量管理体系建立Y2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Y22)、能力建设X3(专职岗位设置情况Y31、专业统计人员配备情况Y32)、技术培训X4(培训会出勤情况Y41、测评问卷答题情况Y42)、系统填报X5(系统填报完成率Y51、数据提交及时性Y52)、数据审核X6(初次填报数据质量Y61、第一轮上报数据质量Y62、第二轮上报数据质量Y63)、问题整改X7(初次整改质量Y71、初次整改反馈及时性Y72、第一轮部级整改质量Y73、第一轮部级整改反馈及时性Y74、第二轮部级整改质量Y75、第二轮部级整改反馈及时性Y76)、佐证材料X8(佐证材料完整度Y81、材料提交及时性Y82)、总结报告X9(总结报告的编制Y91、报告提交的及时性Y92、统计结果应用情况Y93)。

各指标所涉及的内容有所不同,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也存在差异,因此需根据具体指标设定具体的权重,为此,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2.4 确定量化标度

为了使判断定量化,根据1-9标度确定每个要素的相对重要程度,其中成对比较矩阵的元素dij表示的是第i个因素相对于第j个因素的比较结果,分为同样重要、稍微重要、明显重要、强烈重要、极端重要,其标度分别为1、3、5、7、9,两相邻判断的中间值为2、4、6、8,第j个因素相对于第i个因素的比较结果dij=l/dji。

2.5 构造判断矩阵

根据标度原则,由市监测中心生态环境统计工作小组共8人对准则层内同一层的各个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并根据相对重要程度按照1-9进行打分,并根据打分构造判断矩阵D=d(ij),准则层指标的判断矩阵如下。

2.6 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通过计算该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可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文章采用方根法求解该判断矩阵的特征向量W和最大特征根λmax。为保证所求得权重的正确性及合理性,通过计算一致性指标CI值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其中,CI值越大表明偏离完全一致性的程度越大,反之则一致性越好。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将CI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I进行比较,即CR=CI/RI,若CR≤0.10,则认为判断矩阵具有完全一致性。其中准则层指标的相对权重及一致性检验结果见表1。

同理,对二级指标构造判断矩阵并进行一致性检验,分别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

2.7 确定关键绩效指标权重

将一级、二级指标的相对权重综合,得到各关键绩效指标的最终权重,计算结果见表2。

2.8 构建指标层评分标准

对于各区县生态环境统汁工作绩效的评价即可基于上述各指标结果加权求和之后的得分,得分越高,则工作绩效越好。

为了进一步量化指标层(Y),使其评分体系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具有实时性和操作性,故对其设置明确的评分标准。

根据指标特点,将指标层分为四类,分别为定性评价指标、定量评价指标、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和整改质量评价指标。

(l)定性评价指标:包括Y11、Y21、Y22、Y31、Y32、Y41、Y42、Y52、Y72、Y74、Y76、Y82、Y91、Y92、Y93,其中Y11、Y31仅做“是/否”判断,若落实了责任人/设置了专职岗位,则赋分为100,否则为70。其余定性指标根据其完成质量的优劣,分为优、良、中、差,并分别赋予100、90、80、70的分数,具体判断标准见表3。

(2)定量评价指标,包括Y51、Y81,对于定量评价指标,将完成率或完整度的结果分成5个等级,即100%、90%(含)-100%、80%(含)-90%、70%(含)-80%、0%-70%,并分别赋予100、90、80、70、60的分数。

(3)数据质量评价指标:对于Y61、Y62、Y63,以户均审核问题数量Qs=S/q表征各区县的数据质量,并以此作为评分依据,其中S为审核问题数量,q为各区县的统计对象数量。

分别计算第25百分位数Q25、第50百分位数Q50、第75百分位数Q75,并将Qs值分成4个等级,即0-Q25,Q25-Q50,Q50-Q75,Q75-Q100,并分別赋予100、90、80、70的分数。

(4)整改质量评价指标:省级及部级生态环境部门开展数据审核后,要求相关企业在规定时间内按照审核问题进行整改,并对其整改完成质量进行评价,即评价Y71、Y73、Y75这三个指标。文章以整改的完成度Qz=100×(ω/S)表征各区县的整改质量,并以此作为评分结果,其中ω为完成整改的审核问题数量,S为审核问题数量。

3 生态环境统计绩效评价体系的运用

例如某区已建立了管理体系,但需补充完善,则指标项“质量管理体系建立(Y21)”的完成质量为良,根据评分标准其得分为90,由于该项指标的权重W21为0.0257,则该项指标的加权值为2.31,同理依次对其他指标进行评价、赋分、加权,各项指标权值求和之后的分值即为该区的绩效综合得分。根据以上绩效评分方式,并基于上海市2021年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各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各项工作进行绩效评估,根据实际应用结果,在文章构建的基于KPI与AHP的生态环境统计工作绩效评价体系中,专业统计人员配备情况Y32、系统填报完成率Y51、数据质量(Y61、Y62、Y63)、初次整改质量Y71对绩效评价结果的影响较大,目前各区在此类指标上尚有提升空间,并且根据评估结果,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激励和约束机制,实现以评促优。

4 结束语

文章对生态环境统计绩效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包括生态环境统计绩效评估模型的构建以及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从责任落实、能力建设、技术培训、系统填报完成率、数据质量、佐证材料完备性、技术报告等七大方面进行综合评估,保障了调查数据的质量。通过打分评估,可扎实推动生态环境统计工作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基层能力水平,有力保障统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生态环境统计制度的日益完善,关键绩效指标应在实践中及时作出调整,以有利于生态环境统计数据服务决策咨询、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

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刚果成立保护雨林联盟

巴西、印度尼西亚和刚果商定成立保护雨林联盟,在生物经济、热带雨林和关键生态系统的可持续管理、保护和恢复方面进行合作。三个国家遵循各自气候承诺,并致力于建立公平的碳生态系统。该联盟将依据《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性文件,围绕新的可持续融资机制进行谈判,产生新的可预测、充足和易于获得的多边融资资源,以支持发展中国家。本文摘自国外相关研究报道,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站观点和立场,仅供参考。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网站

https://www.most.gov.cn/gnwkidt/202401/t20240116_18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