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河段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024-04-30 16:18赵玉姣张铭枭黄松茂武祥伟姚创刘霄彭军孔令富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鱼类

赵玉姣 张铭枭 黄松茂 武祥伟 姚创 刘霄 彭军 孔令富

摘要  为了解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河段水生生物资源现状及交汇处桥梁建设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开展了资源调查。3个采样点共检测出浮游植物6门57种,硅藻门物种最多,有27种,表现为明显的河流相;浮游动物26种,原生动物、轮虫占绝对优势;底栖动物34种,各采样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日本沼虾和萝卜螺;调查区域共采集到鱼类5目12科26种,以鲤形目的鱼类占绝大多数,鲤科鱼类为主体鱼,占本目的82.35%,南腊河流域的鱼类以定居型土著鱼类为主,多产黏沉性卵,具有较丰富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的桥梁建设对水生生物会造成局部影响,但对鱼类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并不明显,从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来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仍须对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继续监测,为今后保护区鱼类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南腊河;浮游生物;底栖生物;鱼类

中图分类号  S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24)07-0059-06

doi: 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15

Survey and Analysis of the Aquatic Biological Resources in the Intersection of Nanla River and Kunmo Expressway

ZHAO Yu-jiao1,2,ZHANG Ming-xiao1,2,HUANG Song-mao1,2  et al

(1.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Yun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Kunming, Yunnan  650201;2. Key Laboratory of Conservation and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of Highland Fisheries Resources in Yunnan Province, Kunming, Yunnan  650201)

Abstract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xisting status of aquatic resources in the intersection of Nanla River and Kunmo Expressway and the impact of the bridge construction on aquatic organisms, this study carried out a resource survey in this river section. 57 species of 6 phytoplankton were detected in 3 sites, with the most Bacillariophyta, 27 species, showing a clear river phase; 26 species of zooplankton, with Protozoa and Rotifera taking the absolute advantage; 34 species of zoobenthos, with the most frequent species being Macrobrachium nipponense and Radix sp.; 26 species of fish in 5 orders and 12 families were collected, with Cypriniformes accounting for the majority of fish and Cyprinoidea being the main fish, accounting for 82.35% of this order. The fish in the Nanla River basin are mainly sedentary indigenous fish, which mostly lay sticky and sinking spawns and have rich diversity. The survey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bridge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Nanla River and the Kunmo Expressway will have a local impact on aquatic organisms, but does not affect the diversity of fish communities more. However,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continue to monitor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the protected area waters to provide scientific basis for future fish stocking in the protected area.

Key words  Nanla River;Plankton;Zoobenthos;Fish

南臘河是澜沧江的一级支流,位于云南省勐腊县境内,发源于勐伴镇中老边境白石梁子的南岛河,由东向西,经过勐伴镇、瑶区乡、勐腊镇(县城)、勐捧镇、关累镇,在中、老、缅三国交界处汇入澜沧江。全长186 km,流域面积4 563 km2[1]。南腊河是西双版纳州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多、自然环境保护最完整、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最丰富,同时也是水生野生动物重要的繁殖、栖息场所[2]。

G8511昆磨高速改建工程由西向东在勐腊县南郊老213国道南腊河大桥下游约1.4 km处的炭山村附近,穿过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实验区,昆磨高速与南腊河交汇处通过建设跨河桥梁来连接昆磨高速,其中建设跨河桥梁涉及涉水桥墩的建设。有涉水构筑物、涉水施工的工程建设会占用河段面积,对建设范围内的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等水生生物资源和鱼类生境造成极大的影响[3-5]。桥梁的建设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原 有河流型的水生态系统及其水文状况,从而可能会引起水生生境的破碎化[6-7]。因此,该研究开展了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段水生生物资源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水质检测、浮游生物调查、底栖生物调查及鱼类资源调查,并分析了跨南腊河桥梁建设对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段水生生物产生的影响,为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水生态保护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采样点的设置

在调查区域设置3 个采样点(坐标分别为101.554 583 7°E,21.438 660 7°N;101.548 181 6°E,21433 987 4°N;101.555 840 3°E,21.427 373 2°N),1号采样点为未受影响的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上游800 m处,2号采样点为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3号采样点为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下游1 000 m处(图1)。2020年5月进行水质、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样品采集,鱼类种群动态监测在 3—5 月、10—12月进行。

1.2 调查方法

调查过程中水样的采集、测定及评价方法参照《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8]、《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水质分析方法》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9-10];浮游生物的采集依据《河流水生生物调查指南》[11]进行,并根据《中国内陆水域常见藻类图谱》[12]、《中国淡水藻类》[13]和《淡水微型生物与底栖动物图谱》[14]进行鉴定分析;根据《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15],对调查区域内的鱼类资源进行全面调查。采取捕捞、市场调查和走访版纳州渔政站、勐腊县渔政站及捕捞人员相结合的方法,采集鱼类标本及收集资料,并依据《云南鱼类志》[16-17]和《中国动物志》[18]对采集的鱼类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整理分析。

1.3 鱼类群落多样性分析方法

采用以下3种指数分析鱼类群落多样性[19]:

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1)/lnN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H=-∑(pi·lnpi)

Pielou均匀度指数:J=H/lnS

式中:S为采样物种总数;N为采样总尾数;pi为第i种占采样总尾数百分比。

2 结果与分析

2.1 水体理化性质

南腊河流域径流补给来源于降水,流域径流从上游往下游随面积的增大而增加。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表1),调查区域水质呈现弱碱性,各项指标均达到 GB 3828—2002 规定的Ⅲ类水质及以上标准。

2.2 浮游植物

根据实验室显微鉴定结果:3个样点共观察到浮游植物6门57种(表2),硅藻门物种最多,共有27种,占总数的47.37%,表现为明显的河流相,如桥弯藻属(Cymbella)、异极藻属(Gomphonema)等;其次为绿藻门,共有18种,占总数的31.58%;黄藻门和甲藻门种类较少,分别有1和2种,分别占总数的1.75%和3.51%。1号采样点邻近县城,可能是周围生活污水 进入河段,导致未受桥梁工程影响的1号采样点浮游植物的种类(43种)和生物量(25.51 mg/L)均为最多;2号采样点为跨河桥梁交汇处,由于此处建有涉水桥墩,桥墩周围因水文条件 变化较多,导致营养物质组成不稳定,浮游植物的量较少且变数大,此处浮游植物种类(28种)和生物量(20.86 mg/L)为最少;3号采样点为跨河桥梁下游1 000 m处,浮游植物有32种且生物量为22.06 mg/L。

2.3 浮游动物

调查区域共检出浮游动物26种。原生动物种类最多为14种,占总种数的53.85%;其次轮虫8种,占总种数的30.77%(表3)。调查区域内浮游动物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537个/L和0.186 8 mg/L 。1号采样点的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都较多,分别为24种、678个/L和0.257 7 mg/L;2号采样点最少,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7种、390个/L和0.143 3 mg/L。出现以上结果是因为浮游动物变化趋势会受到食物(浮游植物)变化趋势的影响。调查水域各监测点浮游动物组成中原生动物、轮虫种类占绝对优势,枝角类、桡足类种类较少,常见种类有表壳虫、沙壳虫、腔轮虫、龟甲轮虫等,为典型的河流生境群落结构。

2.4 底栖动物

调查共采集到底栖动物34种,隶属于4门34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节肢动物门,共有21种,占总种数的61.76%;最少的为扁形动物门,仅采到1种,占总物种数的2.94%(表4)。调查区域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为55.11 g/m2,其中,采样点1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最高,為73.90 g/m2;采样点2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最低,为37.76 g/m2,2号采样点建设涉水桥墩后此处沙石增多,桥墩周围水文条件变化较多,导致营养物质组成不稳定,直接影响了底栖动物的组成结构,导致此处底栖动物的量较少且变数大;各采样点出现频率最高的是日本沼虾和萝卜螺,其中日本沼虾是澜沧江干流和支流中主要的经济甲壳动物,分布较广,数量较大。

2.5 鱼类

2.5.1    鱼类组成。

该次项目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6种。从表5可以看出,南腊河河段的鱼类组成以鲤形目的鱼类占绝大多数,共有17种,占总种数的65.38%,其中鲤科鱼类为主体鱼,占本目的82.35%;鲇形目有3种,占总种数的1154%;鲈形目4种,占总种数的15.38%;合鳃鱼目和鲀形目各1种,分别占总种数的3.85%。

2.5.2    鱼类群落多样性。

基于采集到的鱼类进行统计计算,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段有较高的鱼类物种多样性,其中Margalef丰富度指数(D)=5.18,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2.98,Pielou均匀度指数(J)=0.91。总体不低于付贵权等[20]在2018—2020年调查的整个南腊河鱼类种群多样性(D=5.59,H=2.67,J=0.76),说明跨河桥梁的建设未过多影响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段的鱼类群落多样性。

2.5.3    生态类群。

南腊河流域峡谷和宽谷相间、急流与缓流交错,分布的鱼类大多具有适应当地这种急流型水生生境的形态或构造特点,多数鱼类体形细长、善于游泳或有吸盘等吸附构造,从鱼类的生活型看,可将南腊河调查时采集的鱼类划分为4类:

①江河底栖性鱼类。主要是江河底栖缓流型和江河底栖激流型,如采集到的湄南南鳅及具有发达附着器官的老挝纹胸鮡、双孔鱼等。

②江河中下层鱼类。主要是适应流水环境的中国结鱼、云南吻孔鲃等鲃亚科以及南方白甲鱼等。

③江河中上层鱼类。主要是马口鱼、丽色低线鱲等。

④江河湖泊缓流型鱼类。主要是泥鳅、鲤、鲫、宽额鳢等土著种,以及高体鳑鲏、麦穗鱼、子陵栉鰕鯱鱼、罗非鱼等外来种。

3 讨论

水生生物在自然环境下会生长增殖,形成水环境中的生产力。然而桥梁等工程施工期间会引起水质、水文情势等的改变,从而会影响水域中水生生物的生产量[21]。

3.1 对浮游生物的影响

浮游生物是水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分布和群落结构受环境中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22]。沈宇[23]研究指出,桥梁施工过程中会导致局部水域的悬浮物明显增加,水体的透明度也会下降,从而引起水中溶解氧减少,直接影响浮游植物的生长,降低单位水体内浮游植物数量,进而会使以浮游植物为饵料的浮游动物在单位水体中拥有的生物量减少。该次采样虽为桥梁运营期,但涉水桥墩的建成会改变桥墩周围的水文条件,导致营养物质组成不稳定,同样有可能使浮游植物的量减少,所以2号采样点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的浮游植物种类和生物量都为最少,种类只有28种,而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也同样在2号采样点密度较小为390个/L。分析1号和3号采样点的浮游生物现状,发现这2处的浮游生物种类数量相差不大,说明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建设的桥梁在运营期间对浮游生物只具有局部影响。

3.2 对底栖生物的影响

底栖动物是底层生活鱼类的重要饵料来源,迁移能力有限,经常被作为环境长期变化的指示生物[24]。由于底栖动物长期生活栖息在水域底部泥沙、石块或其他水底物体上,因此,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有涉水桥墩的建设,改变了水体底质,直接影响到了该河段区域内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分布,导致此次调查2号采样点底栖生物种类最少。

3.3 对鱼类的影响

曹广华等[25]研究表明,桥梁的建设和运营会导致施工段河床和水文的局部改变,区域水域的扰动会对鱼类洄游等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不会造成原有连续的河流生态系统的分离,也不会阻断洄游通道,因此不会对鱼类生存和洄游产生明显的影响,只是在施工期会在一定程度上惊吓过往鱼类。该研究调查采样期间仍能收集到南腊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部分主要保护对象,如双孔鱼、丝尾鳠等,并采集到裂峡鲃、中国结鱼等短距离洄游鱼类。同时采集的鱼类种群多样性为2.98,总体并不低于付贵全等[20]在2018—2020年调查的南腊河整个流域鱼类种群多样性,说明昆磨高速跨南腊河桥梁的建设对鱼类的影响并不明显,与前人结果一致。

4 结论

该次调查结果显示,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段水质总体保持在Ⅲ类水及以上标准。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处桥梁的建设有利于带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对此处浮游生物和底栖生物造成的局部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从水生态系统影响的程度来看,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该河段的鱼类群落特点与南腊河全流域并无太大区别,鲤科鱼类仍为该河段优势种。但对保护区水域生态环境需继续监测,不断完善保护区水生生物、鱼类资源、水质环境等基础数据资源,有利于保护区管理水平达到数据化时代,为今后保护区鱼类增殖放流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朱佳志,刘明典,黄福江,等.西双版纳南腊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水环境因子的关系[J].淡水渔业,2015,45(6):39-45,69.

[2] 高志刚,白鑫.南腊河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措施[J].云南农业,2012(8):50-51.

[3] 陈明涛,尹玉华.浅论吉林省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J].吉林水利,2016(2):1-3,13.

[4] 范庭興.公路工程对水生动物自然保护地的影响及保护措施[J].公路,2021,66(12):372-380.

[5] 陈军伟,张芮.河道治理工程水生态影响分析及修复措施:以郑集河输水扩大工程为例[C]//中国水利学会.中国水利学会2018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8:493-497.

[6] 叶属峰,丁德文,王文华.长江河口大型工程与水体生境破碎化[J].生态学报,2005,25(2):268-272.

[7] CASTELLO L,MACEDO M N.Largescale degradation of Amazonian freshwater ecosystems[J].Global change biology,2015,22(3):990-1007.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 219—98[S].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8.

[9] 中国标准出版社第二编辑室.中国环境保护标准汇编:水质分析方法[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S].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 陈大庆.河流水生生物调查指南[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

[12] 水利部水文局,长江流域水环境监测中心.中国内陆水域常见藻类图谱[M].武汉:长江出版社,2012.

[13] 胡鸿钧,魏印心.中国淡水藻类:系统、分类及生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14] 周凤霞,陈剑虹.淡水微型生物与底栖动物图谱[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15] 张觉民,何志辉.内陆水域渔业自然资源调查手册[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

[16] 褚新洛,陈银瑞.云南鱼类志:上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9.

[17] 褚新洛,陈银瑞.云南鱼类志:下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8] 乐佩琦.中国动物志:硬骨鱼纲 鲤形目 下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19] 王朝阳.赣江下游鱼类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分析[D].南昌:南昌大学,2019.

[20] 付贵权,秦涛,陈小勇,等.澜沧江西双版纳段鱼类组成和物种多样性[J].生态学报,2021,41(24):9557-9573.

[21] 陈會东,金辉虎.航道整治工程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2010(7):281-282.南腊河与昆磨高速交汇河段水生生物资源调查与分析

[22]  HOANG H T T,DUONG T T,NGUYEN K T,et al.Impact of anthropogenic activities on water quality and plankton communities in the Day River(Red River Delta,Vietnam)[J].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assessment,2018,190(2):1-18.

[23] 沈宇.航道疏浚工程对风景区水生生态影响及解决方案[J].科技资讯,2012(21):122.

[24] 游立新,王珂,祝坐满,等.长江中游江段水生生物资源调查及航道整治工程影响预测分析[J].环境影响评价,2017,39(6):43-46,51.

[25] 曹广华,李元,张峻峰.桥梁建设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影响研究[J].吉林农业,2014(12):88-89.

基金项目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省级集中科技示范推广项目(YNS201712);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渔政监督管理站项目(KX141775);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202202AE090018)。

作者简介   赵玉姣(1997—),女,河南信阳人,硕士,从事生态渔业资源和水产动物养殖研究。

通信作者,教授,硕士,从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猜你喜欢
鱼类
鱼类可以生存的极限纪录诞生
基于MFCC和ResNet的鱼类行为识别
鱼类运动会
和鱼类学家交朋友
2050年大海里的塑料将多过鱼类
奇妙的古代动物 泥盆纪的鱼类
鱼类是怎样保护自己的
南海鲆科鱼类一新纪录——八斑土佐鲆
鱼类捕食主动寻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