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2024-04-30 13:14王美玲邓晔张骁于爱华吴春
安徽农业科学 2024年7期
关键词:数字乡村盐城市转型

王美玲 邓晔 张骁 于爱华 吴春

摘要盐城市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江苏省第一,是农业发展强市。为进一步提高盐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梳理了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总结了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数字人才培引,坚持数字赋能激活产业链,加强数据获取、利用和保护能力,坚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体系和标准建设等未来发展建议。

关键词农业数字化;数字农业;数字乡村;转型;盐城市

中图分类号S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05176611(2024)070241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7.055

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of Digitized Agricultural Transformation in Yancheng

WANG Mei-ling, DENG Ye, ZHANG Xiao et al

(Jiangsu Coastal Area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AbstractYancheng ranks the first in Jiangsu Province in terms of grain planting area and yield,and is strong i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level of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in Yancheng and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digitization, we comb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 digit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in Yancheng, and summarized the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agricultural digitalization transformation in Yancheng from the aspects of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industrial chain development, etc. On this basis, we propose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digital agricultural infrastructure, adhered to the training and introduction of digital talents and the digital empowerment to activate the industrial chain, strengthened the ability of data acquisition,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adher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formats and new models, and accelerated the construction of systems and standards and other futur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Key wordsAgricultural digitalization;Digital agriculture;Digital countryside;Transformation;Yancheng

数字经济具有强大生命力,在我国稳增长、促转型、保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十四五”期间,我国提出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稳中求进,提高产业现代化水平,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动数字化在农业领域的应用[1]。在2020年印发的《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中,明确了农业数字化转型是建设数字乡村、实现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新时期要抓住机遇、顺应时代,抢占农业数字高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分享数字经济红利。为进一步提高盐城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业数字化转型,笔者梳理了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现状,从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发展等方面总结了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要加强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数字人才培引,坚持数字赋能激活产业链,加强数据获取、利用和保护能力,坚持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加快体系和标准建设等未来发展建议。

1农业数字化转型内涵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指将农业对象、环境全过程的信息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通过各种处理转化为可决策信息的过程[2]。这一过程将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投入农业产业,可以降低农业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农业产业效率,促进农业产业健康高质量发展。农业数字化转型形成数字农业,广义的数字农业包括农业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

2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现状

盐城市位于江苏省北部,是省内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其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列全省第1,农业总产值也是长三角地区唯一超千亿元的城市[3]。2022年,江苏省印发《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的实施方案》,指出“十四五”时期要以数字为关键生产要素,将数字技术深度融入农业产业发展,充分发挥数字赋能,促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4]。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盐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转型环境优化、新模式新业态发展、转型成效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1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推进

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盐城市将光网城市、5G网络作为重点工程建设。光纤宽带、广播电视网等网络的升级改造提高了网络容量和承载能力,建成的5G基站实现了市、县主城区的5G网络全覆盖,广电网络双向化和光纤化改造基本实现农村地区有线电视光纤进村入户。市农业农村局与盐城移动签订的“5G+数字农业农村建设”战略合作协议,也将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更强的信息传输和服务能力。

在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盐城市搭建“六个一”大数据工作组织体系,即整合一个大数据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一个大数据管理局、组建一个大数据管理中心、创立一个盐城市大数据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一个盐城大数据产业园、成立一个盐城市大数据联盟;构建数据采集、清洗、标注、挖掘、分析、可视化为一体的数据加工服务体系;推动华为、移动、电信等新型数据中心的建设[5]。此外,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实现市级、县级全覆盖,便仓镇建成镇级云平台,佳富村建成村级“数字乡村”服务管理平台,数据平台建设取得巨大进展。

在物联网、冷链物流等配套建设方面,盐城市大力推进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全覆盖工程,打造应用规模大、智能水平高的农业物联网技术应用典型;将“快递进村”工程纳入全市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开展农产品快递冷链保鲜建设,搭建田头仓、产地仓、销地仓三级冷链物流体系;盐城市还积极成立产业园区,创建、申报国家级、省级示范基地、试点,搭建直播基地,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发展。

2.2农业数字化转型环境不斷优化

盐城市对益农信息社、农产品电商、数字农业、农业物联网等建设进行奖补,大力投资建设农业农村重点项目,组织实施了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百日行动计划等措施,落实数字乡村战略,营造宽松的准入环境;“盐农云”等大数据平台与省 “苏农云”平台对接共享数据资源,大型基地、园区主体接入省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接省“苏菜直通”平台,建立起基础的数字环境;此外,盐城市大力举办各类农业农村信息化职业技能竞赛、短视频大赛,开展信息化技能培训活动,多形式、多层次地展现了盐城市农业数字化建设,宣传了数字农业成果,改善了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认知环境。

2.3农业数字化转型模式不断创新

农业数字化转型是数字对农业产业链的改变过程,从生产模式、流通过程、销售方式形成整个转型模式,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各个阶段环节都在不断发展创新。在农业数字化生产方面,更加智能化、移动端App广泛化应用。盐城市依靠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自动化设备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入进行农业数字化生产建设,园区和大型基地可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无人化、智能化;农技人员也可以通过微信、农技耘App等手机软件,远程解答和指导农户种养殖问题,长期长效地为农户提供服务。在农业数字化流通方面,更加便捷化、可视化。盐城市建立了应急保供基地名录,实时了解生产供给状况,掌握调运调剂能力,保障市内农产品在突发情况下的有效供给;建立健全了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和数据资源目录,推进数据共享开放。在农业数字化销售方面,不断拓宽网销渠道,形式多样化。盐城市依托各地特色农产品,大力培植电商专业镇,推进农产品电商抱团发展,发挥集聚效应,农户们直接对接大型电商平台、地方特产馆,发展直播带货、基地直采等新业态,2021年全年农产品网上销售额超200亿元。

2.4农业数字化建设成果丰硕

盐城市打造 “盐之有味”等一批农产品公用品牌,培育注册地理标志商品,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和名特优农产品品牌,大力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盐城市共有21个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射阳大米、东台大米、东台西瓜、恒北早酥梨、阜宁西瓜、弶港甜叶菊、滨海白何首乌、响水西兰花、许河冬瓜、盐东羊角椒、响水浅水藕、沈灶青椒、黄尖菊花、新街女贞、洋马菊花、弶港文蛤、弶港泥螺、建湖青虾、南阳辣根、裕华大蒜、富安蚕茧),其他还有界牌小花生、盐城油菜籽、盐城红小麦、恒喜食用油、“FUAN牌”白厂丝、射阳县白菊花等知名特色农产品。盐城市依据现有品牌及资源,积极争创部省级农业试点示范基地牌子,目前建成效果见表1。

3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问题

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不断加快,数字化转型建设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

3.1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转型环境仍需改善[6]

目前,盐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还不能匹配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要求。在网络方面,盐城市5G基站建设只覆盖市、县主城区,光纤宽带进村入户后受资费和使用率影响,覆盖率和带宽也较低;在配套建设方面,农村地区快递物流到镇不到村、没有独立快递点的现象仍然存在,物流、仓储建设比较落后;在转型环境方面,存在对农业的认知过于低端化,对数字农业过于精英化的认知偏差。特别是在农业数字化生产阶段,目前的盐城市农业数字化建设多是政府推动,面向大型园区、基地开展试点和示范,在大众眼中呈现精英化趋势,对中小型农业经营主体来说缺乏吸引力,无法让数字农业惠及更多的小农户,无法让数字带来的增值更多留在小农户手中。

3.2产业链发展不成熟

农业产业链是农产品从种子、生产、加工、流通到销售等环节的关联,数字的加入丰富了农业产业的形式和内容,但目前盐城市的数字农业产业链并不完善。一方面,产业链的专业化分工协作不够,组织衔接程度低,分工不够专业、不够细化,相互制约、相互依赖的产业网络尚未形成,无法形成产业链的利益最大化[7]。另一方面,产业链的生存和增值能力弱,发展不平衡,前端的机械制造行业和后部的销售环节利润较高,而中间的生产环节缺乏市场动力,对政府扶持依赖性极强,面对成千上万的小农户,需要优化产业链的资源配置和利益分配。

3.3信息建设成本和产品损耗率高

农业数字化转型前期对设备和技术都有一定的要求,有些设备是公共基础建设,如网络基站、卫星等,但也有部分设备需由个体自主负担。农业数字化生产阶段所需的物联网、农机智能装备、数据中心等设施设备,对中小型农业经营者而言前期投入成本较高。在农业数字化流通销售阶段,农产品中的生鲜农产品保质期短,具有易腐易损性,在采摘、储存、运输过程中损耗率也较高。无法降低的前期投入成本和难以控制的损耗使农业数字化转型整体成本较高。

3.4数字获取利用和后期管护难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难点在于数据的获取和利用,目前盐城市已经建立了大量数据平台,不断汇总获取数据,但如何在长时段、多维度的数据中去芜存菁,如何降低数据使用的成本和门槛,提高数据使用的创新性,使数字在农业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提升农业的效益,还需进一步研究。与此同时,数字的后期管护也有较大难度,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快,在后期设备更新和历史数据维护上,需保持良好的一致性和可使用性,避免出现设备建了不使用、数据有了不应用、有了新需求不适用等情况。

4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建议

国家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为促进盐城市农业数字化更好地发展与推进,针对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盐城市农业数字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该研究针对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4.1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农业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建设

盐城市要继续发力基础设施建设,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基础。根据目前发展趋势,建设重点领域在补贴支持5G网络、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信息化设施建设上,与之相关的信息技术也需一并引入。此外,部分地区的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也需完善,如快递、冷链物流、仓储等,应积极招商引资,政企合作,以解决农产品“最初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最后,还要加快推动农村地区的其他基础设施现代化改造,包括农田、道路、水利、沟渠等,以便更好进行数字化与转型农业对接。

4.2继续坚持人才培引,优化農业数字化转型环境

农业要转型,人才是关键。为进一步改善农业数字化转型环境,培养农业数字化转型带头人,盐城市要继续坚持实施农业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将其作为长期的政策,为农业数字化转型打好人才基础,为数字农业发展储才备能。盐城市要在建设乡土人才培训基地、专家指导团的基础上,以培训为开始,长期对口为农户们提供指导咨询,建立人才跟踪评价体系,切实发挥人才的带动性,提高农民的数字化水平和能力,更好助力农业数字化转型。

4.3优化生产流程,数字赋能农业产业链

农业数字化转型,重塑了农业产业链,数字对“生产流通销售”全链路进行了赋能。目前,盐城市数字农业产业链处在形成初级阶段,需要对产业链各环节加强数字的改造,让数据流动起来,在“生产流通销售”之间形成反馈响应数据流,增强产业链各环节交互性,促进数字农业产业链的长远高效发展。此外,还需要对产业链进行适当的重构,利用数字赋能提高质量、降低周期,提高附加值、降低损耗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整合更多的市场主体和参与者,把价值、增值留在乡村,留给农户。

4.4强化数字获取与利用,优化数据保护与管护

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数据,盐城市要逐步建立更完善的数据获取体系,保持数据的一致性和可接入性,充分利用“3S”技术,努力实现天空地一体化农情信息获取和农业生产的无人化、智能化;建立完整的数据分析加工系统,丰富农业数字化应用场景,充分发挥数字在农业产业链中监测预测、寻本溯源和优化投入要素结构方面的作用[8]。农业数字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进行数据安全保护。一方面是建立健全网络管理制度,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避免无权限人员误操作或删改重要信息;对各项数据做到可溯源、可抽查、可对比,确保数据前后一致,不出现人为错误。另一方面是数据物理防护,做好机房及设备的管护,做好密码应用、监测检测、应急演练等保障措施,做好数据的及时备份,存档归档,对重要数据刻录光盘或建立纸质版档案。

4.5持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红利

信息时代,数据即资源,应充分利用信息时代红利,抓住机遇,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升级,实现农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盐城市应在之前的系列措施基础上,积极组织和参与相关农业会展活动,推广盐城市农业品牌,不断扩大盐城市农产品在全国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充分利用时代红利,持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将直播带货、社交营销、订单农业等新模式,以及创意农业、定制农业等新业态作为数字农业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根据实际发展情况和本土适应情况,大力支持和推广其中更有生命力、更能产生效益的模式和业态[9]。及时总结农业数字化转型的进展动态、经验模式、亮点成效和典型案例,通过各级各类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放大数字农业发展效应,为数字乡村建设提供新动力。

52卷7期王美玲等盐城市农业数字化转型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

4.6加强政府引导,加快体系和标准建设

盐城市要加快农业数字化体系和标准建设,以规划引领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标准监测农业数字化转型。农业数字化转型不是盲目的,而是有目标有计划的,政府要制定规划,明确农业数字化转型的分阶段目标、实施步骤、关键技术、保障措施等,要确定农业数字化转型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10]。数字农业标准要具有时代性和进步性,也要满足普遍性和特殊性需求,不断完善、不断具体,这样才能科学有效地监测评价农业数字化转型水平[9]。

参考文献

[1]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30302)[20230304].https://www.cnnic.cn/n4/2023/0302/c19910755.html.

[2] 李云增.托普云农:积极助推中国农业数字化转型[J].中国植保导刊,2020,40(6):95-96.

[3] 周斌.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2月23日在盐城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EB/OL].(20220304)[20230304].http://www.yancheng.gov.cn/art/2022/3/4/art_49_3816907.html.

[4] 魏祥帅.江苏数字农业建设发展思考[J].江苏农村经济,2021(7):29-31.

[5] 盐城市地方志办公室.盐城年鉴2021[M].北京:方志出版社,2021:190-199,228.

[6] 于光,霍元莹.吉林省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2022,33(7):71-73.

[7] 吉宗仁.浅析我国智慧农业的发展现状、路径与对策建议[J].新农业,2022(18):65-67.

[8] 周静,辛立秋.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现代化农业,2021(6):37-40.

[9] 夏杰长.以数字乡村建设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N].经济日报,20210319(010).

[10] 王小兵,尹国伟.以数字化发展引领驱动乡村振兴[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21(11):77-80.

基金项目2022年度盐城市政府社科基金项目(22skA151)。

作者简介王美玲(1993—),女,湖北麻城人,研究实习员,硕士,从事农产品市场信息分析研究。*通信作者,研究员,硕士,从事农业科研管理、农业经济与信息、宏观农业等方面的研究。

猜你喜欢
数字乡村盐城市转型
盐城市深化专项整治
盐城市扛起使命担当 锻造应急铁军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江苏数字乡村建设的现状?困境及路径探析
数字乡村战略推进的逻辑
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协同发展探究
以“数字乡村”战略统筹推进新时代农业农村信息化的思考与建议
转型
沣芝转型记